土茯苓祛湿最佳搭配,土茯苓生长什么地方?
土茯苓为百合科多年生常绿藤本植物土茯苓的块茎,长江流域南部各省均有分布。秋末冬初采收最好,切片晒干。民间称其为“硬饭头”,其性平味甘淡,入肝、胃经,有解毒,除湿利关节的功效。临床中笔者常用本品较大剂量单用(30~60克)或配伍金银花白鲜皮生甘草等治疗梅毒或因梅毒服用汞剂而致肢体拘挛患者;还可用于热毒痈疖(常与金银花蒲公英等同用)、热淋尿赤涩痛(配伍木通车前草滑石生甘草萹蓄等)。文献摘要:《本草纲目》:健脾胃,强筋骨,去风湿,止泄泻,治拘挛骨痛,恶疮痛肿,解贡粉、银朱毒。《本草备要》:治杨梅疮毒、瘰疠疮肿。
欢迎各位朋友关注~留言。
茯苓和土茯苓加灵芝煲龟汤可以吗?
不建议患者使用茯苓和土茯苓的方法加灵芝煲龟汤的,因为这种药物含有一定的毒性,主要是针对梅毒的药物。而且茯苓也有一定的宁心安神,健脾利湿的功效,也有一定除湿解毒的功效,能够增强人体的抵抗能力,也能够调节血糖和控制血压,但是使用药物,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痛风患者每天多喝水有什么好处?
痛风的基础是血液中的尿酸增多,从而在关节处析出尿酸结晶(就像浓盐水会析出盐结晶一样),继而引发无菌性的炎症反应,造成关节的疼痛。因此,治疗痛风的根本就在于降低血液中的尿酸浓度。
尿酸是人体嘌呤代谢的产物。人体嘌呤的来源有两种,内源性为自身合成或核酸降解(大约600mg/d),约占体内尿酸量的80%;外源性为摄入嘌呤饮食(约100mg/d),约占体内总尿酸量的20%。而尿酸的排泄30%从肠道和胆道排泄,70%经肾脏排泄。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尿酸的产生和排泄基本上保持动态平衡,凡是影响血尿酸生成和(或)排泄的因素均可以导致血尿酸水平增加。
饮水能够促进尿液生成,增加了血液中尿酸的排出,因此能起到一定的降尿酸作用,缓解痛风。另外,痛风的饮食还应以低嘌呤食物为主(如各种谷类制品、水果、蔬菜、牛奶、奶制品、鸡蛋),严格控制嘌呤含量高的的食物(主要包括动物内脏、沙丁鱼、凤尾鱼、浓肉汤、啤酒、其次为海味、肉类、豆类等)。蛋白质摄入量限制在每日每千克标准体重1g左右。
和土茯苓有什么区别?
五指毛桃为桑科植物裂掌榕的根,分布在:福建,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等地,具有健脾补肺,行气利湿,舒筋活络的功效。
土茯苓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为多年生常绿攀缘状灌木,长在山坡或林下,具有:利水渗湿,消肿止痛的功效。这就是二者的区别。
土茯苓煲汤可以喝吗?
很多人看到土茯苓这位中药的名词,以为跟大家熟知的“茯苓”一样,具有健脾益胃、利水渗湿、养心安神的功效的中药。虽然两者名字相似,但是功效和用途却大相径庭。土茯苓不是一味补药,名字虽土,功效却不简单。
在这里要说明的是,土茯苓虽土,但是并没有毒性,是可以煲汤喝,具有很好的清除人体湿热之邪以及身体因火热湿气毒邪所致的毒疮、淋证、痈肿等疾病,也就是现代医学中常见的感染性疾病,皮肤感染、痤疮、尿路感染等疾病,在皮肤病领域也有着广泛的用途。
土茯苓为百合科植物土茯苓的块茎。主产于长江流域以南部各省。主要是春、秋两季采挖。【别称】冷饭团、仙遗粮、白余粉、刺猪苓、山地粟等。
【中药性味】甘、淡,平。
【归经】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除湿,解毒,通利关节。用于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梅疮病及水银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
《生草药性备要》:"消毒疮、疔疮,炙汁涂敷之,煲酒亦可。"《本草纲目》云:"健脾胃,强筋骨,去风湿,利关节,止泄泻。治拘挛骨痛,恶疮痈肿。解汞粉、银朱毒。",在明代李时珍就认识到,土茯苓不仅能治疗各种感染所致的毒疮,还能治疗水银对人体的伤害,可见改善因汞等原因所导致的身体痉挛和关节疼痛;以及湿热导致的各种疾病与不适,具有独树一帜的解毒功效。
现代中医运用:1.关节炎:土茯苓、茵陈、山慈菇、鸡内金、地龙、积雪草、薏苡仁、川牛膝。
2.湿疹:土茯苓、金银花、黄柏、白鲜皮、地肤子、薏苡仁、黄苓、车前子、茵陈蒿、苍术、牡丹皮、赤芍、滑石、通草、甘草。
3.泌尿系感染:土茯苓 、连翘 、地肤子、虎杖、通草 、冬葵子、猪苓、牛膝、薏苡仁、白花蛇舌草。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土茯苓具有多种化学成分,常见的有糖类 、有机酸类、苯丙素类、黄酮和黄酮苷类 、甾醇类 、皂苷类及挥发油等。药理学研究证明,土茯苓具有如下常用的药理作用:
抗炎止痛:在实验中显示,土茯苓的提取液能够改善动物的四肢关节的炎症反应,减轻肿胀,因此具有一定的抗炎止痛作用,现代中医也会经常使用土茯苓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等疾病。抗肿瘤作用:土茯苓提取液在人体中具有抗肝脏肿瘤细胞的作用;在动物实验中,有着明显的抗肿瘤的效果。护肝作用:土茯苓提取物能降低动物转氨酶;在治疗肝病方面,经常用使用土茯苓清肝胆湿热,取其除湿解毒之功效。抗菌作用:土茯苓能够抑制多种细菌及真菌,诸如大肠埃希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粪肠球菌 、肺炎克雷伯菌等常见的人体致病菌。最后介绍一道土茯苓的药膳汤-土茯苓赤小豆猪骨汤材料:鲜土茯苓100克、赤小豆20克、猪骨500克、薏米50克、盐适量、生姜5片。
做法:
1.土茯苓和赤小豆、薏米用水清洗一下。
2.锅中放水,放入猪骨头飞水,捞出浮沫,清洗干净。
3.炖锅中放入足量的水,放入猪骨头、姜、赤小豆、薏米,土茯苓用纱布包住后放入。
4.大火烧开,小火慢炖2小时即可。
5.食用时加适量的盐。
具有很好的健脾祛湿的作用,湿气重容易上火的人可以多多尝试。
本人中西结合男科研究生,国家三级公共营养师,目前在三甲医院工作,关注@中西结合男科廖医生,了解更多男性健康知识,学习中医养生,请各位大佬关注我哟!点赞+收藏+转发,让更多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