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白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伏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
伏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
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还有治疗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病症的作用。茯苓是多孔菌科茯苓属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茯苓可抑制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等。此外,茯苓中的有效成分还具有预防胃溃疡、防治肝损伤、利尿、增强免疫力、增强心肌收缩、加快心率、泻下、抗惊悸、镇静、抗炎、增加内脏血流量、抑制氯化三硝基酚形成的接触性皮炎等作用。
目前,茯苓在临床上还可用于治疗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精神分裂症等。不过,阴虚无湿热、虚寒滑精、气虚下陷的患者应谨慎服用茯苓。
本内容由河北省中医院 药学部 主任药师 柴天川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六味地黄丸的功效和禁忌是什么?
肝肾阴虚,其主要症状就是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潮热、盗汗等,以及阴虚生内热,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口干舌燥、容易上火的现象。
说到肝肾阴虚,首先想到的治疗用药便是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朱萸、山药、丹皮、泽泻、茯苓组成;
药方里三位补药熟地黄、山茱萸、淮山药,起滋补肝肾的作用;三味泻药泽泻、茯苓、丹皮,起清热利水利湿的作用;总体而言,六味地黄丸药性甘平偏凉,补而不腻,是滋阴药物的代表方。
六味地黄丸,还延伸出来几个药方,包括麦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各自功效略有不同。
麦味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上麦冬、五味子;
麦冬、五味子加强了敛肺生津的功效,因此对于肝肾阴虚火旺,伤及肺阴,导致出现口干舌燥、咽喉疼痛、干咳少痰或者痰中带血等症状较为合适。
五味子
知柏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上知母、黄柏;
知母、黄柏加强了泻虚火的功效,因此出现咽喉疼痛、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等虚火上浮的现象,火旺的人更为合适。
杞菊地黄丸主要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上枸杞、菊花;
枸杞、菊花增强了六味地黄丸的平肝潜阳、养肝明目的作用,凡是肝肾阴虚导致的肝火旺,出现脾气暴躁、视力减退、头晕目眩等症状更为合适。
以上六味地黄丸系列的中成药,参考以上解析,可根据自己症状选择使用。
最后提醒一下,六味地黄丸总体上偏滋腻、偏凉;因此体质阳虚、虚寒或者脾胃气虚,运化功能差的人,六味地黄丸之类的药不能使用过度,以免伤阳气碍脾胃,反而对健康不利。
更多中医养生知识,可关注我头条号;有疑问在下方留言评论!
白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白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安神的功效。由于其性味甘淡平,是利水消肿的药要,可用来治疗寒热虚实的各种水肿、咳嗽痰多、痰饮扰人、脾虚泄泻、心悸失眠、同时茯苓中含有大量的茯苓多糖、茯苓素、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等,可以抑制癌细胞,清除自由基,用于防治癌症。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者忌服。
茯苓糕的好处和坏处?
茯苓糕是一道以茯苓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的传统糕点,它有一些好处和坏处。以下是对茯苓糕的好处和坏处进行详细描述:
好处:
1. 健脾益胃:茯苓糕中的茯苓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有助于消化和吸收食物,减轻脾胃问题带来的不适。
2. 利尿消肿:茯苓有一定的利尿作用,能够促进体内多余的水分排出,减轻体内的水肿症状。
3. 缓解焦虑和失眠:茯苓被认为具有镇静和安神的作用,能够缓解焦虑和失眠问题,让人感到更加平静和放松。
4. 调节血糖:茯苓糕中的茯苓含有一些多糖和纤维素,这些成分能够帮助调节血糖水平,对于控制糖尿病有一定的益处。
坏处:
1. 有可能引发过敏反应:有些人对茯苓过敏,如果食用茯苓糕后出现皮肤瘙痒、呼吸困难或是其他过敏症状,应立即就医。
2. 脾胃虚寒患者慎食:茯苓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但对于脾胃虚寒的人来说,食用茯苓糕可能会加重症状,导致消化不良或腹泻等问题。
3. 含有糖分:茯苓糕中通常会添加一定量的糖,所以糖尿病患者应该慎食或限量食用,以避免血糖升高。
4. 不宜过量食用:茯苓糕虽然有一些好处,但并不适宜过量食用。适量食用对于一般人来说是安全的,但过多摄入茯苓可能会导致胃部不适或影响其他营养的摄取。
总的来说,茯苓糕在适量食用的情况下,具有一些对健康有益的效果,但对于特定人群或有些副作用需谨慎。在食用之前,如果有任何健康问题或担忧,最好咨询医生的建议。
泽泻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泽泻是常用的渗湿利水药,“生汝南池泽,性能泻水,故称泽泻”,入药历史已有三千多年之久,该药性味甘淡寒,归肾、膀胱经。肾主二便,“膀胱不利则癃”,膀胱又为肾之府,寒能清热,所以泽泻能利水道,清湿热。治水湿不化之头眩、脘痞、胀满、水肿、小便不利、泄泻、囊湿、淋浊以及相火妄动之梦遗。
泽泻偏于走肾,能增加尿量,有显著的利尿作用,可治膀胱蓄水的小便不利,但该药只有利湿泄热之功,而无补益之效,故与茯苓不同。泽泻是六味地黄丸中的“三泻”之一,与丹皮、熟地、山药为伍泻相火而保真阴,应用于肾阴不足之证;猪苓汤中与猪苓、茯苓为伍,育阴利水,应用于水热互结、小便涩痛不利等证;利小便还可与车前、通草配伍;合知母、黄柏可清利湿热;配白术、砂仁以治泄泻;配半夏、茯苓以治停饮。配白术(《金匮要略》之泽泻汤)健脾利湿,治饮邪上冲之头晕。
泽泻性寒、不补,久服易导致伤阴的后果,故肾虚滑精而无湿热者应慎用,确需服用者可与养阴药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