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的副作用,蒲公英泡水喝的副作用?
蒲公英茶不能冷饮,冷饮令导致腹泻,阳虚外寒,脾胃虚弱者忌用,常规用量煎服后,偶见有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部不适及轻度泄泻,全身瘙痒等过敏反应。谢谢大家的支持!
坚持服用蒲公英?
俗话说“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温杯里泡枸杞”,光泡枸杞还不够,蒲公英、黄芪、玫瑰花、山楂、黄连、金银花、菊花、柠檬、薄荷……都被人们拿来泡水喝了。
蒲公英又名婆婆丁、黄花地丁等,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碱地蒲公英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因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药用保健作用效果明显和绿色无公害的特点,国内外已开发出了一系列的药品、保健品和化妆品。
那如果长期喝蒲公英泡的水,会有什么效果呢?
蒲公英的中医药效蒲公英其性味苦、甘、寒,归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疔疮肿毒、乳痈、肠痈和热淋涩痛等症。
疔疮肿毒,相当于现代医学外科急、慢性感染所出现的炎症,如蜂窝组织炎、腮腺炎、疱疹等。
乳痈,是以乳房红肿疼痛,乳汁排出不畅,以致结脓成痈的急性化脓性病证。
肠痈,指的就是临床上的急性阑尾炎,是最多见的急腹症。
热淋涩痛,也就是尿路刺激征在中医方面的一种描述法,症状基本为尿频、尿急、尿痛。
蒲公英的药理学研究蒲公英有效成分主要有黄酮类、酚酸类、三萜类、多糖类等,其中维生素C和维生素B2的含量均高于日常食用的蔬菜,矿物质元素的含量也较高,还含有抗肿瘤活性元素——硒。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蒲公英有广泛的生物活性,主要集中于广谱抑菌、抗肿瘤、对胃肠道作用、保肝利胆、免疫、抗氧化等方面。
关于长期喝蒲公英泡水对身体影响的观点许多蒲公英制品以人工培育的新鲜蒲公英为原料,通过合理的提取工艺,可以得到纯度较高、保存良好的“精华”。只有有效浓度够,才能对身体起到相应的影响。
蒲公英所含的有效成分很多,但是人体能充分摄入到吗?如果以蒲公英泡水喝的方式,某些有效成分如黄酮类、三萜类物质大多是脂溶性的,难以溶解经水被人吸收。而如果是干燥保存的蒲公英,许多维生素也会因此大量损失。所以,泡水喝摄入到的有效成分更是少得可怜。
此外,有些成分通过口服摄入能够发挥其功效,而有些成分需要送到肠道被吸收或是直接进入血液才能起效,否则会在消化道被分解掉。
其实,大家喝蒲公英泡水时,最主要是看上其“利尿”作用;而在这个“被治愈”的过程中,其实还是大量喝的水发挥作用更大。
此外,虽然蒲公英药食同源,但既然它是一味中药,那它就有一定的适应症。若是不适合的体质长期服用,自然也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副作用。
总结人们青睐于食疗或是小妙招养生,这无可厚非。但一些网络文章过分夸大了某些食物、药物的作用,或许还会对真正患病的读者带去困扰,让他们指望通过一些小妙招来治疗疾病。蒲公英泡水喝,不妨就把它当作是一个别的口味的茶,可以偶尔换着口味喝一下。长期服用的话,那就要把它当作药物来看,需要专业的医生进行一定指导。
我是风湿免疫科乔方医生,原四川省人民医院全科医生。整理发布不易!如果您觉得看了有帮助,请帮忙点个关注或点个赞;如果您有不同的观点,也欢迎您在下方留言,大家共同探讨;也可以转给您身边需要的朋友;谢谢!
蒲公英和什么一起泡水喝能缓和其寒性?
湿热体质的人想要祛除体内的湿热,得用清热利湿药物,让湿热通过二便排出体外,药性自然是偏寒凉的。蒲公英的药性的确偏寒凉,能够清热利湿,比较适合湿热体质。
如果湿热比较明显,比如口苦、口臭、腹胀闷、大便粘腻不爽、小便黄、舌苔厚腻的话,是可以不用担心蒲公英的寒性;而且还应该搭配其他一些清热祛湿药一起,效果才会更好,比如栀子、车前草、垂盆草、蛇舌草或大黄等等。如果体内湿热重,还担心药物偏寒凉而加以甘温的药,那可能会出现湿热不仅不除,还会导致湿热加重。
但如果湿热不是特别明显,比如口苦不明显,或者舌苔白腻偏干,或者略有一点黄腻苔,那可以不用太寒凉的清热利湿药,蒲公英也是可以使用的,因为它的药性虽偏凉,但不会很寒凉。当然也可以适当的搭配一些其他的药物一起,可以加强利湿而不会伤脾胃。一般情况下不建议搭配红枣,因为红枣甘温滋腻,容易助湿热,所以体内有湿热的人一般不要吃红枣,也包括其他比较甜的食物。那么蒲公英常见的搭配有以下这些:
一、蒲公英配甘草,甘草能够缓急止痛、缓和蒲公英的寒凉之性,用于保护脾胃,但甘草不要太多,3-5克就可以了。脾胃功能正常,脾胃运化水湿能力也加强,再加上蒲公英的清热利湿,湿热就更容易去除。
二、蒲公英配陈皮,陈皮能够健脾化痰,对于湿热不明显,脾胃较差的,可以加陈皮,也是3-5克就可以了。蒲公英偏寒凉,发挥清热利湿作用;陈皮偏温燥,发挥健脾化痰,佐制蒲公英之寒,两者配伍一寒一热,健脾加强,清热利湿而不伤脾胃。
三、蒲公英配荷叶,荷叶能健脾升阳,消暑利湿,用量不需要多,3-5克就可以。体内湿热蕴结,脾胃运化失常,气机升降失司,配以荷叶能助脾胃升清降浊功能恢复正常,同时能助蒲公英利湿,达到脾胃健,湿热清的作用。
四、蒲公英配山楂,山楂能开胃消食,健脾行气,山楂的用量可以5-10克。湿热内蕴,脾不升清,胃不降浊,导致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山楂能健脾行气,脾得健则水湿运化有力,有助于湿热祛除。
五、蒲公英配茯苓,茯苓能健脾利湿,用量5-10克。不仅有助于护卫脾胃功能,而且能加强蒲公英的清热利湿之力,以发挥扶正不留邪,驱邪而不伤正的效果。
六、蒲公英配茵陈,茵陈能清热利湿,退黄疸,用量和蒲公英一样。茵陈的药性也是偏寒凉,但不会大寒,所以对于体内湿热严重,尤其是湿气明显的,甚至出现黄疸的,都可以使用。茵陈和蒲公英两者相须为用,共同发挥清热利湿之功,能大大增强祛除体内湿热的效果。
蒲公英的搭配还有很多其他的,根据身体的实际情况,比如脾胃虚弱与否,湿热是否严重,以及有没有气郁、肝火等等,不同的情况配以不同的药物。如果脾虚不虚,湿热严重,不用担心药性寒凉,中医讲究有是证用是方。但是如果湿热不明显,不要随便用药,不要别人说蒲公英祛湿热好,还能护肝,就天天喝蒲公英茶,这样反而更容易伤身体。
蒲公英根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呢?
蒲公英根的主要功效为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止泻。我们一般用蒲公英来治疗红肿、湿疹毒素、乳房红肿、湿热黄疸等。对于虚寒的患者,不宜使用蒲公英,而且容易加重病情。蒲公英根茶的作用会比较弱,因为蒲公英根茶是替代茶,治疗作用会相对减弱,副作用也会相对减弱。如果患者病情不是很严重,也没有明显的脾胃虚弱,蒲公英茶也是较好的选择。容易生气的人是可以吃的。
哪些人不宜吃蒲公英?
蒲公英是一种野生植物,过去农村把它作为一种蔬菜食用,但是好多人并不知道它又是一种可以治疗多种疾病的草药。蒲公英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疗效虽然很好,然而性寒,所以并不是适合所有人食用。有下列情况的人慎食慎饮。
有寒症体质的人,不宜饮食蒲公英中医认为,体虚有四,分为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属于虚症中的寒症的人是不能饮食蒲公英的,因为寒加寒会加深寒的成度,使体质更加虚弱,轻者心烦口燥,体乏无力,重者脸色长白,入夜盗汗。
脾胃虚寒和慢性肠道炎者,会伤害到脾胃、肠道,病症加重,产生呕吐、腹泻等症状,大便简直就成为清水,有时还夹带未消化的食物。
对蒲公英有过敏反应者禁止食用由于个体体质的差异,有些人对饮食蒲公英呈现出过敏症状。譬如食饮后,感到浑身瘙痒,寒冷颤栗,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应立即停用。
食用的蒲公英大都经过了加工,正常体质的人,可适量食用。作为茶饮的,需要注意添加的量,饮量过大,可能产生不良的反应。并且饮程不宜过长,时长量增,容易引起腹泻。同时由于蒲公英性寒,最好热喝,不可冷饮。
还要注意,蒲公英只能与成分或功效相近的食材才能一起食用。对于有冲突和属性相克的食材,如忍冬藤、辛辣食物等,切忌混用,否则可能产生副作用。
(注: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