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人参果的功效与作用,七彩果和百香果的区别?
七彩果和百香果是两种不同的水果,它们的区别如下:
1. 外观:七彩果的果实呈圆形或椭圆形,果皮呈黄色或橙色,表面有许多小凸起,像是覆盖着小颗粒;而百香果的果实呈圆形或椭圆形,果皮呈紫红色或黄绿色,表面有许多小凸起,像是覆盖着小颗粒。
2. 内部结构:七彩果的果肉呈白色或淡黄色,质地柔软,口感清甜;而百香果的果肉呈透明状,质地较硬,口感酸甜。
3. 营养成分:七彩果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A、钾、钙等营养成分;而百香果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A、纤维素、铁等营养成分。
4. 产地:七彩果主要产于南美洲和东南亚地区;而百香果主要产于南美洲、中美洲和东南亚地区。
5. 用途:七彩果可以生食或制成果汁、果酱等食品;而百香果也可以生食或制成果汁、果酱等食品,同时还可以用于制作甜点、饮料等。
孙悟空是混世四猴之一?
在小说《西游记》构造的神话体系中,周天之物大体可以分为十类,即天、地、神、人、鬼五仙和蠃、鳞、毛、羽、昆五虫。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比较牛的特殊的物种不在这十类之中,其中就包括混世四猴。按照如来佛祖的说法,混世四猴为灵明石猴、赤尻马猴、通臂猿猴和六耳猕猴。那么,这四种神猴真的存在吗?他们的具体实力如何?孙悟空是否属于四猴之一?接下来,我们就通过《西游记》原著来寻找答案。
关于混世四猴的具体情况,在小说第五十八回中有比较详细的论述。当时孙悟空正与六耳猕猴在灵山脚下打斗辨别真假,如来手指二人询问观音尊者可否辨出真假?观音摇头表示自己无能为力。于是,佛祖便向座下弟子介绍了五仙、五虫以及混世四猴。原著写道:
如来才道:“周天之内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虫:乃蠃、鳞、毛、羽、昆。这厮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蠃、非鳞、非毛、非羽、非昆。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类之种。
这四猴非常特殊,不包含在十类之中,他们是灵明石猴、赤尻马猴、通臂猿猴和六耳猕猴,我们分别来看一下他们具有哪些本领:
灵明石猴如来道:“第一是灵明石猴,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
如来认为,灵明石猴擅长变化之术,可以识别天道运行的基本规律,也可以知道战略上有利的地势,同时还能够移星换斗,也就是说可以改变天空星斗的位置。我们都知道在《西游记》中有二十四星宿,包括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和北方玄武,每方各七宿组成。这些星宿都是在玉皇大帝的统领下,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不可擅自变换位置。而灵明石猴却可以改变星斗的位置,可见实力超群。
由于孙悟空是花果山天产石猴,与灵明石猴的名字非常相似,因此不少人认为孙悟空就是灵明石猴,其实这种观点是不准确的。灵明石猴通变化,应该指的是与生俱来的本事,而孙悟空的七十二般变化则是后天学习得来的。至于识天时、知地利,整部书中也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孙悟空有这个本领,相反其大闹天宫还反映出其不识时务。移星换斗就更别提了,西方白虎七宿之一的奎木狼就把孙悟空打的束手无策。因此,从灵明石猴和孙悟空具备的能力来判断,两者并不是同一物种。
赤尻马猴第二是赤尻马猴,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
阴阳指的就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包含对立、相冲、转换三种状态,用以描述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会人事,即懂得人情世故,说明赤尻马猴情商比较高;出入,或出或入,变化不定,即赤尻马猴也擅长变化;避死延生,这一点就比较厉害了。《西游记》中的神仙每隔五百年就会遭受一次三灾利害。如果躲不过,就会毙命。于是不少神仙通过蟠桃、人参果、仙丹、变化术等延长寿命,但赤尻马猴本身就具备长生不老的本事,不需要借助任何手段就可以达到规避死亡延长寿命的目的。
通臂猿猴第三是通臂猿猴,拿日月,缩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
与前两猴相比,通臂猿猴的力气比较大:可以轻松的提起太阳和月亮,可以把千万座高山缩成一点(黑洞的雏形?);同时还可以辨别吉凶、善恶,甚至可以将天地玩弄于股掌之间。
六耳猕猴第四是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
聆音,即听声音,善聆音指六耳猕猴可以接收到细小的声音,甚至超声、次生都能捕捉到;能察理,即可以研究万物之理;知前后,即知道过去未来之事,在《西游记》中只有少数仙佛如如来、观音、老君、弥勒等有知前后的能力;万物皆明,指六耳猕猴通晓世间的万事万物。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如来口中的混世四猴本事非常大,大有比肩太上老君、如来佛祖和观音菩萨之势,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种种迹象表明,混世四猴并不存在,他们是如来佛祖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撒下的一个弥天大谎。首先我们看,除了如来佛祖之外,没有任何一位神佛知道有混世四猴这类特殊物种的存在,这只是如来佛祖的一面之词;其次,混世四猴应有的本事与实际表现出来的本事并不一致。比较典型的就是六耳猕猴,按照如来的说法,他拥有知前后的本领,那么他就应该知道此去灵山辨别真假会被打死,那么为什么六耳猕猴还不顾危险执意前往呢?最后,《西游记》第三回回目: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按照回目,孙悟空及其猴族都在生死簿上,那么他们就应该属于十类之中,为何如来会说四猴不属于十类之种呢?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已经分析过,六耳猕猴实际上就是孙悟空邪恶的一面,是孙悟空的一个分身。真假美猴王事件实际上就是孙悟空为了争夺自己的取经团队中的话语权,自导自演的一出戏而已。包括观音菩萨、玉皇大帝、如来佛祖其实都非常明白孙悟空的用心。但他们为何又如此配合孙悟空演这出戏呢?因为他们都知道西天取经已经过半,孙悟空在团队中的作用无法取代,要想顺利完成取经项目,只能安抚孙悟空的情绪,满足他的要求。只不过双方情商都比较高,没有说破而已。最终,如来不仅满足了孙悟空的要求,还答应给他留一个成佛的指标,孙悟空这才乖乖回到了唐僧身边,自此师徒再无大的矛盾。
综上所述,混世四猴其实并不存在,他们只是如来佛祖为了确保取经顺利完成而随口说出的一个谎言。如果真像如来说的那样,四猴有那样通天的本领,恐怕三清四帝都得让位给混世四猴了。而在原著中,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有超过三清四帝的神佛,这足以说明四猴仅仅是个杜撰的产物,实际上根本就没有这类物种。(完)
关注传统文化,解读经典名著,我是三夢遊水,欢迎与我交流讨论,一起成长~
中华民族为何崇拜葫芦?
无论是墙画还是民间工艺品甚至是面食做的寿桃,我们经常看到葫芦。葫芦在民间象征五福,代表着福,禄,寿,喜,财,五个正能量的词语,让人们钟爱有加。葫芦藤蔓绵延,果实累累,籽粒繁多,被国人视其子孙繁盛之祥物,被人们作为孕育生命的吉祥物品。葫芦在风水调理中起到重要作用,葫芦或者葫芦雕刻物品一般放在家门口,客厅或窗头柜上,愿葫芦的吉祥之象对人们带来好的福气和运气。葫芦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东汉郑玄以伏羲、女祸、神农为“三皇” (《路史·后纪·女皇氏》) ,西汉司马迁以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 。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对于“五帝” 几乎毫无所知,但是几乎所有民族都知道盘古,知道伏羲、女娲,把他们当作创世祖,并且把葫芦作为这两位共祖的合体来崇拜。“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也就是说,我国许多民族用葫芦来象征共同的母体,认为彼此同源共祖,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葫芦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先祖在中华民族的各种文献资料中,都有与葫芦有关的记载。
《诗经·大雅·绵 》说:“绵绵瓜瓞,民之初生。”瓜与葫芦同为蔓生植物,在古时经常是混称的。这句话意思是说,中华民族的先民,最初是出自共同的母体一一瓜履,它世代绵延,子孙繁衍,可以归入葫芦崇拜。
中国现代神话学研究先驱闻一多先生经过考证后认为,盘古的“盘”,它的本字是“槃”,而槃即葫芦,“古”义为开端;所谓“盘古”,就是“从葫芦开端”的意思;而葫芦是伏羲、女娲的共同体即合体。也就是说,盘古就是槃瓠,而槃瓠亦即葫芦,就是伏羲、女娲的化身。所谓“自从盘古开天地”,它的本意是说:人类的历史得从葫芦讲起。
《礼记·玉藻》说:“瓜祭上环”。所谓“祭上环”,就是把葫芦切断后,取用与茎蒂相连的那一环,示不忘记根本也。不忘根本,就是不忘先祖。很显然,这是“葫芦先祖”观念的扩大与延伸。
道家称他们的仙境为“壶(瓠)天”,称东海三神山为“三壶(瓠)”(方壶、蓬壶、瀛壶),又称瓠瓜为“穹窿”等等,这显然都与上文所谓的“象天地之性”联系着,以葫芦象征或代表另一种天地。
葫芦是意味着生命的孕育《礼记·昏义》中还有一条古俗:男女成婚,要夫妇“共牢而食,合卺而醑”。所谓共牢而食,即同吃一个牲牢,不食异性;所谓合卺而醑,阮湛《三礼图》的解释是:“合卺,破匏(葫芦)为之,以线连两端,其制一同匏爵。”意思是说,就是将葫芦分为两瓢,用线把两个瓢柄相连结,然后盛酒供男女各执一瓢以合饮,用两瓢之相合,象征夫妇之合体。
葫芦象征着生育,在中国很多少数民族中都有记载。
云南傣族的神话中,洪水结束之后飘来的葫芦中走出了八个男子,为了能够繁育后代,在仙女的帮助下,有四个男子变成了女性。
彝族成亲之日,当新郎娶回新娘,步入厅堂之前,有人将满盛灶灰的葫芦在这对新人面前摔破于地,二人在灰雾中登堂入室 ,这一风俗当地人称为 “破壶成亲”。当地彝族认为,葫芦是孕育胎儿的母腹,并把孕妇隆起的圆腹称为 “圆葫芦”,葫芦被摔破后灶灰四散,象征产妇破水分娩,它预示着成亲后,必然生儿育女,子孙繁衍。
佤族的创世神话传说人是从“司岗”里出来的,“司岗”即佤语 “葫芦”之意。佤族的寨桩也是以葫芦为题材建造的,寨桩是每个佤族村寨必有的刻木记事图腾,也是佤族在重大节日进行集体活动和宗教仪式的重要场所,在寨桩四部分的木刻中就有葫芦的内容,从上往下第一个木刻是葫芦把,是男根的象征,第二个木刻是葫芦身,象征孕妇腹部,是“司岗”孕育生命的容器。
从葫芦的外形来看,葫芦外形浑圆,与孕妇的肚腹极为形似,同时葫芦体内又中空,通常被掏空其籽用作盛器,并且葫芦多籽,这些特点在人类看来就很容易与具有生育能力的女性联系在一起。同时,葫芦外形有两个圆球,貌似母体的乳房。
正是因为葫芦的外形与女性孕期的外形相似,而且又同样中空,同样有容纳的功能,并且葫芦多籽,与女性孕育生命在人脑中的抽象反映很相似。所以,古人常将葫芦作为孕育生命的象征。
葫芦是先祖的共同容器早在7000年前,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葫芦了,浙江余姚河姆渡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就发掘出了葫芦籽和破碎了的葫芦;在距今六七千年的半坡遗存物中,已挖掘出葫芦式样的陶器。
在农耕文明时代,葫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除了葫芦的果实、叶都可用来食用,还有许多其他用途。
著名彝族学者刘尧汉曾指出,过去的学者在推测以柳条等编筐作为陶容器的模型之前,忽略了天然模型葫芦。在人们未发明陶器以前,一定会有比陶器更原始、更简单易制的容器以供使用, 这便是葫芦一类的天然容器。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壶,酒器也;卢,饭器也;此物各象其形,又可为酒饭之器,因以名之。古人壶、瓠、匏三名皆可通称,初无分别。”
葫芦还可充当各种生活器皿 ,如用葫芦制作的水瓢在各民族中使用极为普遍,还有如盛酒、装药,谚语 “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正是对这一现象的反映。在中国古代八仙传说中,铁拐李身佩药葫芦,既充当酒壶,又充当药壶;在彝族人家中,还有许多人习惯于将从山上采来的名贵药材装在葫芦中。葫芦还以做成碗,基诺族多用葫芦碗,十分轻巧,使用方便。
葫芦是先祖的救命之物在世界各国的神话中,都有关于人类在上古时代遭遇洪水的描述,诸比如西方的诺亚方舟。在中华民族的民间故事里,同样有着许多关于洪水的故事,比如大禹治水。云南基诺族的洪水神话叙述洪水后只剩下一对孪生兄妹,这对兄妹结为夫妻后,神仙给了他们葫芦籽,葫芦籽种下后,结出了一个大葫芦。他们俩打破了大葫芦,里边走出了基诺、汉、傣等各族人民。
根据专家考证,壮族、布依族、水族、哈尼族和碧江墨人等少数民族的神话传说中,都有洪水神话的内容,且其中无一例外地都出现了葫芦。
布依族古歌 《赛胡细妹造人烟》说:
只有赛胡细妹有准备,
洪水滔天心不惊,
园里摘下大葫芦,
才它个洞洞构心心 。
赛胡细妹手牵手,
葫芦里面来藏身,
随水漂了九天搭九夜,
不知不觉漂到南天门。
葫芦在洪水神话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闻一多曾统计过49种洪水神话,并对其中用以救生逃难的工具做出了描述:“当时的救生工 具有葫芦、瓜、鼓、臼、木桶、床、舟等。其中自然物占全部救生工具总数的57.2%。在七种工具总数的35件中,葫芦占17件,居诸救生工具之首。”
葫芦可以作为浮游工具,在古时,人们借此泅渡江河,人们常将葫芦成串拴在一起挟着渡河。利用葫芦过江渡河,在古代极为盛行。在《物原》 中说:“隧人氏以鲍济水,伏羲氏始乘俘。”
清代陈世俊绘制一套 《番俗图》,其中有一幅 《渡溪图》 ,就有一个人挟着一个葫芦,横渡 台湾海峡,在画上有一段文字说:“腰掖葫芦浮水,挽竹筏冲流竟渡如驰。”
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至今仍有将葫芦系在儿童身上,帮助其学习游泳和作为救生标志的习俗,而海南黎族群众在下海捕鱼和渡海从事渔业捕捞时,也会用葫芦作为重要的工具。类似 的民俗在我国各地都有保存。它们从一个侧面揭说明葫芦作为救生工具的现实依据。
在古时,由于缺乏先进的救生工具,当人类面临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时,生命的脆弱,会令他们对葫芦的救生能力寄予更多的希望,从而使得葫芦崇拜的文化意味更加深远。
综述通过神话传说、史料记载、考古发掘,都可以看出葫芦的重要作用。葫芦在古代社会中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之物,除了可以食用,还可以用做容器,还可以渡江过河。此外,由于葫芦形似怀孕的母腹,由此中国的先民们将葫芦作为生命的孕育地。葫芦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发挥了一种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葫芦崇拜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共同渊源。
参考资料:
1.中华民族的原始葫芦文化,刘尧汉
2.从佤族 “葫芦'崇拜看母性生殖崇拜意义,郭颖平
3.葫芦崇拜与洪水神话,张美云
4.洪水神话与葫芦崇拜,宋兆麟
5.葫芦与人类起源神话,陈静,唐曹
太乙真人为何费尽千辛万苦要把他救活?
杀人无非也就几个理由:一是有仇,二是你碍事了,三是杀了会得到好处,四就是心理变态。那么,太乙真人为何一定要杀死石矶娘娘呢?今天我来给您分析。
那就从哪吒说起,至于怀胎三年,怎么出生就不说了,就说说太乙真人,你把混天绫和乾坤圈给一个心智不全的小孩子合适吗?至少你的设置个咒语什么的,要念咒才能发挥功效,不能随便用啊,那可是你的镇山之宝,你觉得一个三岁小孩在大街上瞎跑,左手一把黄金AK,右手一个高爆手雷真的好玩吗?
哪吒痛打龙王之后,到陈塘关关口上溜达,看见轩辕黄帝的遗物“乾坤弓”和“震天箭”,想起自己此生的使命,便想练练弓马,于是张弓搭箭朝天上射了一箭。
没想到的是,这一箭射死了石矶娘娘的门人——碧云童子。
石矶娘娘乃是截教仙人,住在骷髅山白骨洞,门下两个徒弟——碧云童子和彩云童子。当时,碧云童子携花篮采药,来到山崖之下,不料却被哪吒的震天箭正中咽喉,翻身倒地而死。
就好比现在卫星发射,掉下的火箭残骸砸死了人一样。概率实际上比较这个还要小,因为箭体积非常小。
哪吒虽然拿着乾元山金光洞的镇洞之宝,但依旧干不过石矶娘娘。封神之间的PK,有这样一条规律:一般情况下,B级仙人持A级法宝可秒杀A级仙人甚至更高一级。由此可见,石矶娘娘身为草根,竟然达到了如此修为,着实令人敬佩。
那么,混天绫和乾坤圈打不过石矶娘娘吗?也不是,在封神世界中比法宝更给力的是“先下手”意识。
等哪吒跑回乾元山金光洞之后,石矶娘娘找上门来了。
石矶曰:“道兄!你的门人仗你道术,射死贫道的碧云童子,打坏了彩云童儿,还将你乾坤圈、混天绫来伤我。道兄好好把哪吒叫他出来见我,还是好面相看,万事俱息;若道兄隐护,只恐明珠弹雀,反为不美。”
其实到了这里,石矶娘娘还是有一定的礼数,然而太乙真人的回答却暴露出大秘密。
真人曰:“哪吒在我洞里,要他出来不难,你只到玉虚宫见吾掌教老师,他教与你,我就与你。哪吒奉玉虚敕命,出世辅保明君,非我一己之私。”
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这个事儿你找我没用,别说我了,连陈塘关李靖都不是哪吒的法定监护人。哪吒是元始天尊和昊天上帝指派下界的治安维稳人员,谁死,哪吒都不能死(千万别逼我了,封神榜一事是大秘密)。
谁知石矶娘娘没有听出来弦外之音,直接认定太乙真人的态度是“有本事你找我妈去”。结果,被逼无奈,太乙真人和石矶娘娘比剑,略输一筹后石矶娘娘还不走,那只能祭出九龙神火罩,一招KO了。
杀人无非也就几个理由:一是有仇,二是你碍事了,三是杀了会得到好处,四就是心理变态。那太乙真人杀石矶娘娘的理由是什么呢?你碍事了!
相传女娲补天时,遗留下一颗宝石,后来此宝石因采天地之灵气,受日月之精华形成,便是灵珠子。灵珠子随后成了女娲娘娘座下的护法童子。而哪吒便是灵珠子转世,也就是说,他是女娲娘娘的人,谁都能死,哪咤不能死。所以,论背景,论身世,论实力,哪咤真的不是一般的神仙能比的。
哪吒这么被器重,正是因为他本体是灵珠子的缘故,而这种特质,让他能成莲花化身,身体能很好的与莲花融合到一起,他与莲花融合之后,就会拥有克制灵魂攻击的特殊能力,这在封神大战中能派上大用场。
最终的结果就是太乙真人完成杀劫,成功度过了一个修真期;哪吒怎么死都死不了,肉身成圣;石矶娘娘满门(自己和两个童子)被乾元山金光洞大小混蛋灭门,自己也没能在封神榜混个神位......
神话归神话,通过今天的故事我想告诉大家,遇事千万别着急。
骂你的不一定是坏人,一定要听出弦外之音,莽撞行事只会让你死得很惨。如果太乙真人跟石矶娘娘说出了实情,石矶娘娘会不会死?它依然会死,上级的秘密没想让你知道,你偏偏又知道了,其结果仍然是个悲惨的结局。
如果孙悟空被如来佛祖杀死?
如果孙悟空真被如来杀死,那菩提祖师一定会出手,届时对于整个佛教来说都是一场灾难,甚至连整个天庭可能都要遭殃。到那时估计整个三界都不得安宁。
看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当时孙悟空大闹天空可以说没有一个人能制住它,包括太上老君和二郎神,最终有人提议,快去西天请如来,只有这样或许才有一线生机,这个时候如来经过一番沟通,最终控制住了孙悟空,也就是这个时候很多人就想起一件事情,如果说在当时如来并不是把孙悟空压着五指山下,而是直接杀死了,那试问菩提祖师会出手吗?菩提祖师何许人也菩提祖师最先出现的时间是在《西游记前传》中和《三界众道》中,当时在开天辟地后得道,领导了伏魔大战,因在天帝的争夺中失利,隐居于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来,能够与玉帝争夺当时的这个龙头位置,就可想他的实力有多强了。而后修成大觉金仙、点化了如来。使其成为治世之尊,从这同样可以看出来,连如来都是他点化的,那试想一下他的实力必然是会在如来之上的。后来策划了取经大业,扩张了佛门在三界的势力,传授了孙悟空本领,实现了当初未能实现的理想抱负。此后长居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也就是说从这一个时候开始,他传授了孙悟空一些本领,同时他也知道孙悟空实力非常强,有朝一日必然能为天庭贡献自己的能力,所以就策划了取经大业,让孙悟空加入其中。在小说中曾这样形容他,说他是一位法力高超、且神通广大的上仙,乃是佛界二教主准提道人的化身。同时还具有不生不灭,与天同寿的生命,会天罡数三十六般变化,地煞数七十二般变化。各种仙术都非常的炉火沌清。从这就可以看出来菩提祖师实力有多强大了。隐居在西牛贺洲之后,对当地的一些病弱进行了救济,同时也收了一些徒弟,传授他们道法,而在吴承恩的笔下,他也更好的诠释了什么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菩提祖师与孙悟空之间的关系在讲菩提祖师会不会出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菩提祖师与孙悟空的关系。孙悟空在出生之后没有多久,就去找了菩提祖师拜师,当时他还没有名字,只是一个灵猴罢了,靠着自己的一身正气,前去西牛贺洲找菩提祖师。到了之后菩提祖师看他可怜,也深知他的身世,所以传授他的本领,并且赐名为孙悟空,也正因为是这样所以他才有了自己的名字。可以说他们两个的关系完全超过师徒之间的这种关系了。在那之后,菩提祖师传授孙悟空长生之道,传授孙悟空如何躲避三灾利害、七十二般变化和筋斗云等等,可以说相当把自己一身本领全部都传给了孙悟空,只是还有一部分孙悟空还没有来得及学会,就被赶下山了。自此两个师徒关系到这也就结束了。在原文中是这样提到的:祖师道:“你这去,定生不良。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你说出半个字来,我就知之,把你这猢狲剥皮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教你万劫不得翻身!”悟空道:“决不敢提起师父一字,只说是我自家会的便罢。”虽然说菩提祖师是这样交待的,但实际上菩提祖师还是非常的用心良苦,包括在后面的情节中,也曾多次让人帮忙去解围,甚至自己都有短暂的出现去解救孙悟空。菩提祖师之所以会这样交待,主要是有三个方面的考虑:一,说明了菩提祖师很了解孙悟空的脾性;因为后期他肯定会出去惹祸,二,当孙悟空闯祸的时候,他本人并不能出面去解围,因为他早已不管三界的事情了,三、正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当年争天帝失败之后,自然手上也就没有什么权力了,所以自己也很无奈。所以这也再次证明了,菩提祖师和孙悟空的关系可以说非比寻常,远远超过其师徒关系,可以胜似亲人了。那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真的被如来杀死了,你觉得菩提祖师会不出手吗?会改善罢甘休吗?如果孙悟空在大闹天宫时被如来佛祖杀死,菩提祖师会出手吗?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如果如来真的把孙悟空给杀死了,那菩提祖师是一定会出手的。所以这其实就是两个问题,我们来分析一下:一、如来敢不敢杀死孙悟空可以肯定地说,如来必然是不敢杀死孙悟空,虽然说他有这个能力,但是这里有两个原因:1、没有必要,孙悟空本是一石头中磞出来的,可以说是一灵猴,在天庭中很少见到这样的情况,可以说是无父无母,属于吸收天地之天气而生,这一点在原著中也提到的。那这样的情况如果说因为孙悟空的大闹天宫之后就要被处死,可以说那对天庭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损失,那也就没有了后续西天取经的事情,同时他们师徒四人也不可能修仙成道。所以在这样的情况如来自然是没有必要把孙悟空杀死,只要把他治服就可以了。毕竟他是一灵猴,是可以驯化的。2、打狗还得看主人,孙悟空虽然没有说出自己的师父就是菩提祖师,但是如来肯定多少知道一点,这个时候在明知不可违的情况下还要杀死孙悟空,那可以说无疑是让自己往枪口上撞,因为如来自己知道他的实力肯定没有菩提祖师强,这个时候多少还是要给点面子,否则真要打起来了,整个天庭估计都不得安生了。还有一个情况就是,如来或者玉帝知道孙悟空背后有一个高人曾经指点过他,但是他们不知道这个高人是谁,所以在这种不了解的情况下,必然也是不能敢冒然出手的。二、如果如来真要杀死孙悟空,菩提祖师会不会出手从古至今可以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那就是徒弟有难师父是一定会出手讨说法的,而师父遇难,那自然徒弟也会为其报仇。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如来真要杀死孙悟空,那菩提祖师是一定会出手的,因为这也是做为师父的一份责任。虽然说菩提祖师把孙悟空给赶走了,但他并没有说过,以后出现困难的时候他不会不出手相救,只是表明如果是孙悟空自己闯祸了,不能报出他的名号而已。所以从这就可以断定孙悟空真要遇到了,那菩提祖师必然是会出手的。所以通过这两个方面的分析来看,我觉得如来肯定是不敢杀死悟空,其次就是如果如来再要动手杀死悟空,那菩提祖师也一定会出手的。那后果肯定是不堪设想的。一件事情透露着重要的人情事故一个是如来在处理孙悟空的事情,可以说极大的体现出其智商与情商的高超,一方面是看着孙悟空闯下滔天大罪,不罚肯定是不行的,再一个就是玉帝也给下了命令,这个时候就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如果处理不好,不仅得罪了玉帝还有可能会导致孙悟空背后的那个人来报仇,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他选择把他压在五指山下,不仅化解了这份尴尬,也显示了自己实力,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再一个就是菩提祖师,虽然说整个《西游记》中被提到的次数非常少,但是这也是吴承恩对菩提所达到的境界的一种倾慕,也表达出吴承恩在当时有很多的无奈,虽然他有才能,也想入仕去报效朝廷,但奈何自己的仕途并不是很顺利。所以他就很难做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也是为什么他会有时间写出这本《西游记》的原因。 最后:其实终究不管怎么分析,在整个《西游记》中孙悟空是没有被处死的,所以说这种如果也是根本不会存在的,其次就是如来身为一个佛祖,本身就是以慈悲为怀,断不会轻易的去杀死一个人,所以在这样情况,如来自然也是不会真正的杀死悟空。在面对一个灵猴,且自身实力非常强,背后还不知道有一个什么样的高手存在时,如来也深知做人的道理,毕竟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在这个时候如果给自己树敌,那无疑是惹祸上身。完全没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