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是什么引起的,心衰是怎么回事?
40岁王哥,一位农村农民,已经患上高血压8年,最高的时候是190/110,可是并没有觉得不舒服,就把降压药停了,仍旧胡吃海喝,可是时间长了,却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症状。
但是最近突然胸闷气短,吃饭也不行,肚子胀,晚上睡觉的时候都不能躺平,一躺下就呼吸困难,坐起来才会好转,没办法第二天早晨就去医院找医生看病,医生问完病史及症状,并且听诊了一下心脏,觉得心脏已经扩大,并且告诉王哥需要住院治疗。
开始他们不解,咋还得住院治疗。
医生简单告诉他们是长期高血压导致的心脏病,需要住院调一调,后来安顿好病房,把家属叫出去告诉家属:心衰了,挺重的,还得进一步检查,但长期预后不好,才40岁,太年轻,我们先一边检查一边治疗。王哥的妻子听完就哭了……
心衰到底是啥?
据有品PICOOC高血压临床医学海外研究中心调查研究发现,我国慢性心衰患病率已达到1.61%,住院病死率占心血管疾病住院死亡的40%,约50%的心衰患者在诊断之后的5年内死亡。
心衰严格来讲,并非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病变的生理状态,多种原因造成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发生异常改变,影响心脏泵血的量,使其不能满足各组织代谢所需,然后一直进行性的病变,只要发生了,哪怕未来不再继续损害,依然会逐渐恶化、发展。
其中绝大多数的心力衰竭都是以左心衰竭开始的,即首先表现为肺循环淤血。
为什么会心衰?
心力衰竭是大部分心脏病的末期。心衰是指心脏的收缩功能、舒张功能发生障碍,导致心脏射血功能与回血功能不全。
心力衰竭并不是一种病,而是心脏的一种状态。心力衰竭分为两种,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
如何预防心衰?
1、预防感冒
在感冒流行季节或气候骤变情况下,患者要减少外出,出门应戴口罩并适当增添衣服,患者还应少去人群密集之处。患者若发生呼吸道感染,则非常容易使病情急剧恶化。
2、适量活动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动,但切忌活动过多、过猛,更不能参加较剧烈的活动,以免心力衰竭突然加重。
3、饮食宜清淡少盐
饮食应少油腻,多蔬菜水果。对于已经出现心力衰竭的病人,一定要控制盐的摄入量。盐摄入过多会加重体液潴留,加重水肿,但也不必完全免盐。
4、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定要戒烟、戒酒,保持心态平衡,不让情绪过于兴奋波动,同时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心肌梗死是什么?
心肌梗死突然发生的心肌突然缺血坏死,主要是在冠状动脉有病的基础上,供应心肌这一段的冠脉血流量突然发生减少或者中断,血液过不来出现了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心肌梗死可以因为这段时间总是出现心绞痛而发展,也可能是本身没有什么症状,直接突然发生心肌梗死。
现在突发心梗猝死?
必须肯定该患者既往就患有冠心病,冠状动脉硬化及斑块形成。只是症状轻度或无症状,往往被乎视。一旦斑块液化脱落就会发生心肌梗塞而引起猝死。
既往患有冠心病,为什么体检时没有发现呢?因为体检时只做了心电图,除非在心脏病发作时心电图才能反应出来,平时多无任何变化。所以简单的凭借心电图正常与否来诊断冠心病是不可取的。
只有在运动平板试、冠脉CT、冠脉造影时才能诊断出冠心病及冠脉狭窄的程度。而常规体检不做这些特殊检查,所以认为体检没问题身体就没病了,这是一种误区。
不可否认,冠状动脉痉挛也可以引起心肌梗死。这类病人既往心脏健康,受到某种诱因造成冠状动脉脉痉挛引起的心肌梗死,但是这种情况非常少见。
心肌梗死为什么会发生猝死?引起的原因有三点:
1,心脏硬裂:多见于前壁下1/3处,破入心包引起心包填塞猝死。破入胸腔,引起血胸出血性休克猝死。室间隔破裂引起急性右心衰竭死亡。乳头肌断裂,引起急性左心衰竭死亡。
2,心律失常:因心肌梗塞区累及了心脏的传导系统,起搏兴奋点无法向下传导,引起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心脏骤停。这是临床常见的心肌梗塞猝死的原因。
3,心原性休克:心肌梗死面积超过40%时,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造成心原性休克猝死。
心肌梗死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心肌梗死的原因有过度的劳累、情绪激动、暴饮暴食、寒冷刺激、大便干结、困难、大量吸烟、饮酒等,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的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肌坏死,表现为剧烈而持久的心前区疼痛。
心肌梗塞是什么病?
什么是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主要指心肌的缺血性坏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的缩窄或阻塞使冠状动脉的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导致提供给心脏肌肉的血液和氧气不足,从而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一般均伴有心室功能不同程度损害。临床上常出现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和组织坏死等一些全身反应,并伴有急性循环衰竭和严重的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等造成病人死亡。
心肌梗塞如何治疗?目前对于心肌梗塞的治疗方案主要集中在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改善心肌缺血,防止心肌坏死。普遍采用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溶栓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
传统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醛固酮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其目的主要是防治左室重构。
溶栓治疗是目前治疗心肌梗塞的主要治疗方法。心肌梗塞溶栓疗法的原则是在急性心肌梗塞发病后,尽早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使梗塞的血管得到早期、充分、持续的再通。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心肌梗塞发病后6h内进行溶栓治疗的效果最好,发病时间越短效果越好,发病时间越长效果越差。生化试验和临床试验都证明血栓形成和血栓溶解是同时进行的动态过程,有效地抑制血栓形成就会加速血栓的溶解。
目前采用的溶栓药物有:链激酶、尿激酶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这些药物对心肌梗塞溶栓效果是良好的,但均有一定的并发症,主要是出血。轻者粘膜、皮下出血,重者则脑内出血可危及生命。尽管如此,也仅有1/3的心肌梗塞患者符合溶栓的条件接受治疗,近2/3的患者因伴随各种疾病或过了时间窗而没机会进行溶栓治疗。
鉴于溶栓治疗的局限性,介入治疗逐渐成为恢复患者再灌注的治疗方法。与药物溶栓相比,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可清除血栓,使血管再通率高达95%~99%,残余狭窄少,可以有效地改善心肌功能,明显减少主要的终点事件。PCI能使心肌较早得到充分的血流灌注,但PCI治疗的进行必须要在有导管室条件的医疗中心进行,还需要有相当熟练的手术经验的医务人员。跟溶栓治疗相比,介入治疗需要更多的准备时间,这对于"时间就是生命"的心肌梗塞患者来说是个不利的因素。介入治疗后可能会发生急性并发症,有些情况还可能出现再狭窄问题。这就需要外科手术来解决。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是冠心病的有效外科手术治疗方法,能有效地缓解或解除患者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肌供血,避免心肌梗塞的发生,是治疗心肌缺血有效的方法,也是治疗PCI治疗后患者出现再狭窄和引起急性并发症的有效而必要的方法。一旦出现急性并发症,急诊CABG将最大限度减少心肌损伤,降低住院不良事件和死亡率。因此,CABG常成为PCI重要的替代手段或合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