荠菜的图片功效与作用,三月三吃荠菜的说法?
三月三吃荠菜是我国南方很常见的民间传统节日活动之一。传说在每年的三月三这一天,荠菜会特别美味和营养丰富,因此人们会通过吃荠菜来庆祝这个节日。
荠菜是早春季节的一种蔬菜,富含维生素C、钙、铁等营养元素,具有清热解毒、润喉止咳、降血脂等功效。在我国南方地区,荠菜也被视为春季养生的佳品。
“三月三吃荠菜”的习俗可以追溯到古代,相传最早起源于汉代江南地区。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沿江流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的民间传统风俗活动,并逐渐扩展到全国各地。
现如今,“三月三吃荠菜”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和习俗,在节日期间,许多城市和景区都会举办有关吃荠菜的文化活动和荠菜美食节等相关活动。
乡下都有哪些常见野菜可以采挖?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野菜鲜美,食欲大增!小时候家人最喜欢带我去挖野葱,其实叫做藠头,在田野,草坪,山野间,寻找,远远找去,碧绿窈窕,等挖得差不多,拿回家清洗,野葱炒蛋,美味可口,或者还可以做成煎饼!光想想就流口水呀!再过段时间,香椿抽芽,嫩嫩的芽叶,略带些红色,摘回家,用热水焯一遍,配蛋炒,别走风味!也可以做成蛋饼!雨后山林空气清新,正是野生菌类大长的时候,约几个好友,斜挎竹篮,满山遍野寻找野生菌子,视线开阔,那是在手机电脑前,城市里体验不到的一种体验。采得差不多,回家用清水浸泡后再清洗,加大蒜大火煮到水干,出锅鲜嫩多汁,美味可口!多的可以用来晒干,年后或者秋冬多肉炒菜吃,风味独佳,食欲大开!雨后除了野生菌类,竹笋也是见风就长,有大毛竹笋,冬笋,水竹笋,各种不知名的笋!邀几个好友,一起上山,一般石山上,小竹子多,长出来的笋最好吃,不麻口,扯回来炒蛋炒肉吃!爽口鲜美!多了,可以晒干,做干笋,或者做成泡笋!
这个时候还有蕨,虽然网上流传一些蕨致癌,也不知真假,但是偶尔一次两次,也是美味!
农村常见的缺德草真的可以吸黄金吗?
“缺德草”又叫“问津草”,在农村的路边、草地、农田等地方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植物,生长能力顽强。正是因为如此,它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农民对它很是厌恶,常常把它当成“害草”除掉。“缺德草”光听这个名字都知道它在农村并不受欢迎。之所以会叫“缺德草”,不仅仅是它影响了农作物,还有它含有特别的药用物质,家禽牲畜吃了以后,会出现不良反应。以前邻里邻居闹矛盾,就会偷偷的把这种草喂给邻居家的家禽牲畜吃,然后家禽牲畜就会出现精神失常甚至是死亡,故大家把它叫做“缺德草”了。但是它有一种其它大多数野草都没有的特殊能力,那就是它能从土壤里吸收黄金,然后积累在体内,科学家通过对其体内的金属含量进行分析,勘测矿产物质。所以很多人又称之为是招财的“聚宝盆”“缺德草”不仅可以吸金,它还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清热解毒利尿、清肝明目、止咳平喘、止血等功效。可用于肠出血、咳血、骨折、月经过多、高血压等症状。在市场上,最高能卖到30元/斤的高价。虽然它的药用价值很高,但是不能随意使用,必须要经过专业的医生开方才能使用,不然可能会出现不良的过敏反应。
荠菜什么时候有?
荠菜春天有。在麦田或谎田里都有。我们广东一般是阳春三月时节,采荠菜。荠菜药去湿功效,采荠菜来做糍粑。做法跟艾糍粑差不多,把荠菜洗干净,过水,切碎拌糯米粉里放糖和,可以做有馅和没有的两种,有馅的把芝麻,花生等炒好,捣碎放白沙糖拌均匀,用和好的糯米粉包好馅上锅蒸二十分钟;没馅的就直接把和好的粉一小个一小个搓圆,上锅蒸。H
为什么有些农民一大早就去田野采挖荠菜?
荠菜可是个好东西,别看它普普通通的,田间地头到处都能见到它,它可算得上是野菜中的上品了,因其味道、食用价值及药用价值,深受老百姓们的喜爱。
平时食用,我们通常只取荠菜的嫩茎叶,它的味道清香独特,既不会像香椿芽那样味道浓郁,难以入口,又有别于普通蔬菜,而且还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用它炒菜、凉拌、煮汤、包饺子、包馄饨、包包子、包馅饼等等,无一不可,无一不美味。
这荠菜生存能力特强,在南方,可以说是一年四季都有,即使在严冬也能在野外找到它。如果当菜吃,什么时候都能采摘。只是从口感上来说,当然是以春季最佳,经过了一冬的孕育,这个时候萌生的荠菜正是最鲜嫩的时候。
所以每到春天,农家人都会去野外采来荠菜做成各种美食,采得多的,就拿到集市上去卖,鲜嫩的野荠菜刚上市时,在陌上花这一带能卖到十多元一斤,还供不应求。
三月三,正是盛春时节,此时正是荠菜生长最繁茂的时候。按说春季采摘荠菜并不用单挑日子,但为什么很多农家人会特特在这一天去采摘荠菜呢?是这一天的荠菜特别鲜嫩?还是这一天的荠菜有什么独特的作用?这其中的讲究呀,听陌上花给你唠唠。
三月三采摘荠菜和它的药效有关。要说三月三的荠菜特别鲜嫩,那倒没有,这荠菜是否鲜嫩完全是看它萌芽生长了多久,吸收的水分是否充足。
要说这一天的荠菜有什么独特作用呢?这也有点勉强了。荠菜具有药用价值确实不假,在民间,老百姓对它的药用价值知道的最清楚的应该就是它的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及明目的作用了。
自小,陌上花的母亲每到春天就会去野外采来荠菜,炒菜、包饺子,然后交待陌上花多吃点,说是吃了不上火,对眼睛好。但荠菜的这个作用,并不是只在三月三这天采摘食用才有的,别说是在春季除三月三之外的其它时间,哪怕是在其它季节食用荠菜,这个作用都是存在的,但关键在于效用的好坏和多少。
《黄帝内经》中说“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什么意思呢?简单地说就是:如果冬天受了寒气,没有及时化解,寒气在体内积聚,到了春天,寒极生热,就会应受温邪而引发外感急性热病之类的温病。而荠菜属性平凉,开春时节多吃点,能调节体内寒热平衡,可以少生病或不生病。
而古人采药,都讲究个天地灵气,除了药草本身之外,天时地利对其效力影响也是很重要的。古人认为,经过一冬的积蓄,三月春季正是万物生长最旺盛的时候,荠菜也不例外,此时的生命力最旺盛,药效自然也是最强的。
而为什么又以三月三这天的荠菜为佳呢?因为三月三这天又是上巳节,不仅是汉族的重要节日,也是很多少数民族隆重而盛大的传统节日。相传这天是黄帝的诞辰,各族人民在这天有很多的习俗活动,其中有一个就是祈福祛病祛灾。老百姓们选择在这一天吃荠菜,应该也是祈愿药到病除之意吧!
除此之外,三月三吃荠菜,还有一大原因是来自于传说典故。每年,母亲都会在三月三这天早早的外出去找来新鲜的野荠菜,用它煮了鸡蛋给一家人吃下。每次母亲都会交待:今天这个鸡蛋一定要吃哦!吃了,这一年就都不会头疼了。
据说,这个三月三吃荠菜的习俗是源于三国时期的神医华佗,他在沔城采药时,在三月三这天因遇雨在当地一老人家中避雨,用荠菜煮鸡蛋治好了老人多年的头痛病。之后这一方法就传了开去,也一直传到了现在。
还有一个说法,说这三月三吃荠菜煮鸡蛋呀是因为上古时期炎帝神农在楚地,将鸡蛋和荠菜一起煮了给乡民吃,以此缓解他们头痛的毛病。之后,这一习俗就一直延续至今。
荠菜煮鸡蛋能不能治头痛,陌上花没有头痛的毛病,所以也不得而知。但从其药效上来说,春季吃点荠菜煮鸡蛋,肯定是有好处的。
母亲的做法是,挑拣大棵且鲜嫩的荠菜,洗净后和鸡蛋一起放入锅中,加水满过鸡蛋和荠菜。用大火将水烧开后转中小火,炖上半小时左右后,用个铁勺轻敲鸡蛋壳,将蛋壳敲裂,然后再煮上半小时。最后关火焖半小时左右就可以吃蛋喝汤了,汤里可以加少许盐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