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ct就能确诊肺结核吗,普通CT能查出肺癌吗?
肺癌是一种对人体伤害特别大的恶性肿瘤,近年来中国肺癌的发病率一直都是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据有品PICOOC高血压临床医学海外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显示,肺癌已经是我国的第一大癌,并且肺癌预后极差,我国肺癌的5年生存率仅为16.1%。
有些患者就是因为肺癌早期症状不是特别明显,所以也没有注意,等到出现明显症状时已经进入了中晚期。
为什么不能发现早期肺癌?
有很多的人每年都有体检的,但是能够发现的肺癌患者却寥寥无几。
这难道是检查的方法不对?大部分医院单位都是选择胸片来检查肺部,但实际上,胸片并不是最佳的筛查手段,胸片难以发现早期的肺癌。
如果想要筛查肺癌,发现早期病变,胸部低剂量的螺旋CT检查是首选的检查手段,可以检出直径仅2 mm 的微小结节。
身体出现哪些状况要警惕肺癌?
其实肺癌在来临时身体也会出现相应的症状,比如说身体这两个地方开始疼痛,那么就一定要高度警惕肺癌。
一、胳膊痛
如果出现胳膊痛,比如说经常感觉到手臂或者是胳膊内部有着隐隐作痛的感觉,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变得越来越严重。
那么很有可能是因为肺癌导致淋巴结肿大压迫神经造成的,这是肺癌的典型症状之一。
二、胸痛
如果出现胸痛,也是常见的肺癌信号。但是不是说所有的胸痛都是因为肺癌导致的,只是肺癌比较常见的症状就是胸痛。
大部分肺癌患者在早期都会出现程度不一的胸痛症状,特别是那些周围型肺癌患者,胸痛可能是首发症状,这是由于癌组织浸润胸膜所导致的。
除了疼痛感外,这几个也是肺癌的症状:
1、呼吸急促
常见于肿瘤阻塞,妨碍空气进入肺部所导致的这种症状也有可能是因为胸壁和肺部之间有积液所导致的,肺癌患者如果癌细胞已经入侵了淋巴以及静脉血管,那么也有可能会造成呼吸急促。
2、眼睛肿以及眼睑下垂
肺部上方的癌组织如果已经压迫面部神经或者是眼部神经,就有可能会造成患者眼睑下垂以及眼睑肿胀。
右侧肺部上端的大静脉,如果受到压迫,那么就有可能会导致患者上胸部,面部,背部以及颈部会出现肿胀以及头晕,头痛等症状。
3、长期低热以及手指的形状改变
这也有可能是预示着肺癌,因为肺癌患者时常都会有癌性发热的症状。
这是因为肿瘤细胞会释放一些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让人处在一个低热的状态之下,体温大约是在38℃左右,还有一些癌症患者可能手指末端短期会出现肿胀的现象。
总而言之,早期肺癌是“静悄悄的”,等到出现症状,往往是中晚期,想要早期发现,定期体检很重要,而体检一定要选择做肺部的CT检查,胸片没有任何意义。
本文由老护士原创,欢迎关注转发评论,与老护士一起走上健康之路。
CT可以检测冠心病吗?
随着冠脉CT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它的认识及认可程度越来越高。目前,要想排除冠心病的诊断,只有两个办法,一是冠脉造影检查,是介入手术,将造影导管送至心脏,同时可以放支架,它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二是冠脉CT检查,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增强CT检查,只要图像清晰、诊断无误,排除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高达99%。除此以外,目前其他任何的心脏检查均不能排除冠心病的诊断,像心脏超声、心电图、Holter、心肌核素扫描、临床病史、查体等等。
哪些患者需要冠脉CT检查?
一、有多重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人群
如中老年男性,绝经后的女性,长期吸烟史,长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病史,长期生活方式不健康,长期高负荷工作等等。
二、临床症状或其他检查怀疑有冠心病可能的人群
如各种原因导致的胸痛、胸闷、憋气、牙痛、掐脖子感、剑突下痛、左上臂不适等等,及心电图、超声、Holter等检查怀疑有冠心病可能的人群;
三、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或搭桥术后的复查
以前支架植入术后复查都是需要再次做造影检查,患者痛苦且花费多,还需要住院,依从性差,现在应用冠脉CT复查,简单方便,门诊就可以完成,大大的方便了患者,临床应用非常广泛。
冠脉CT发现血管狭窄怎么办?
首先,要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冠脉CT报血管狭窄百分之多少,只是一个虚数,是诊断大夫目测的结果,并不是精确的数字,不必太过纠结这个数字;
二是冠脉CT往往会高估狭窄程度,也就是说,如果你后来做了冠脉造影检查,往往会发现造影诊断的狭窄程度比冠脉CT的狭窄程度要轻,这是由于不同的成像方法差异所导致的,并不是说CT的结果不准确。
冠脉CT的结果分为五类:
1、未见明确狭窄及斑块,这说明冠脉血管没有动脉粥样硬化表现,最好的结果;
2、可见粥样硬化斑块,狭窄<20%,这是早期粥样硬化改变,不会导致心肌缺血改变,但提醒我们需要用药控制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3、管腔轻度狭窄,狭窄程度20-50%,一般也不会引起心肌缺血的各种症状,也不会建议冠脉造影检查,需要规范的药物治疗;
4、管腔中度狭窄,狭窄程度50-70%,这属于临界病变,可能会引起心肌缺血的各种症状,一般建议行运动平板试验、负荷心肌核素或心肌灌注MRI等功能学检查,诊断是否存在心肌缺血,也可以直接进行冠脉造影检查,明确冠脉狭窄情况,术中可以同时进行压力导丝或血管内超声等更精确的检查,往往CT发现中度狭窄是最难以判断处理的;
5、重度管腔狭窄,狭窄程度≥70%,这是严重冠心病的标志,一般建议患者行冠脉造影检查,也可寻找心肌缺血的证据,这其中还包括冠脉完全闭塞(100%)病变,提示支架手术可能难度大。
冠脉CT还会提示斑块性质,一般分为三种:钙化斑块、非钙化斑块与混合斑块。
常规来说,非钙化斑块与混合斑块较钙化斑块更加危险,更容易诱发心梗,特别是密度非常低的斑块,具体需要专科医师来解读。
患者对冠脉CT最担心的问题
1、造影剂的问题
冠脉CT必须要注射含碘的造影剂,有极少部分人会存在造影剂过敏的反应,主要包括身体发热、皮疹、恶心呕吐等,最严重会出现喉头水肿、心源性休克等(发生率小于万分之一),所以冠脉CT检查后需要观察一段时间再离开。
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碘造影剂的应用需要慎重,要严格按照大夫的建议。还有一点,碘过敏试验不能准确的预测碘过敏的发生,目前我院已常规不进行碘过敏试验;
2、放射剂量的问题
常听患者议论,说一次冠脉CT检查相当于拍上千张胸片等等。随着技术的进步,目前我院的冠脉CT放射剂量得到有效的控制,与普通的肺部CT扫描相似,而通过特殊的Flash扫描模式,可将放射剂量控制在20张胸片的范围;
3、心率的问题
以前的冠脉CT要求患者不能有心律失常,心室率要求在60以下,现在随着技术进步,对心率的要求越来越少,我院通过对静脉艾司洛尔的应用,以及Flash扫描模式的开发,即使是快速房颤的患者,都能够进行清晰的冠脉成像。
冠脉CT目前虽不推荐作为查体必备,但对于怀疑有冠心病的人群,是非常适合的,无创准确,相对经济。冠脉CT的意义不仅在诊断方面,对我们手术医师,冠脉CT能提供更多的解剖学信息,对疑难冠脉病变、血管变异、先天性心脏病等等治疗,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想要了解更多的看病攻略,欢迎关注“就医搜”微信公众号,每天都会有实用的文章推送给您!
本文编自网络,不代表三甲医院网观点,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肺结核穿刺是什么意思?
肺结核是由结核菌感染所致的肺部疾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感染的患者通常需要较长的治疗时间才能完全根治,不管是肺部结核感染导致的症状,还是服用抗结核药过程中产生的副反应,都让病人痛苦异常,所以,患病之后尽早诊断成为治疗该疾病的重点。
传统上结核的诊断主要靠痰液检查,查找其中的结核杆菌来确诊,对于很多肺结核,特别是伴有肺组织坏死排出的结核患者来说,这样的检查是比较行之有效的,但是对于大部分肺部只是增殖性病灶,但是没有坏死排出的情况的患者来说,很难从痰液中找到结核菌,这主要和一方面痰液不一定从病灶当中而来,另外一方面即使从结核病灶中产生的痰液,也并不一定带有脱落的结核菌有关,这时候就需要一些有创检查的辅助诊断。
呼吸科对于结核的诊断常见的有创检查主要包括肺穿刺气管镜,以及浅表的一些病灶的穿刺,比如说肿大的淋巴结穿刺。下面介绍一下这几样检查。
首先是气管镜检查,气管镜是用一根小拇指粗细的管子,从鼻子或者嘴巴插入到咽喉部,并进入气管和肺组织当中去检查,可以直观的观察气管以及肺部的一些病变,对于气管病变以及中央型的病灶具有直观的检查效果,同时这根管子是中空的,我们还可以进行,生理盐水注射并回吸的方法收取,检查目标部位的一些脱落的标本,比如说细胞细菌等进行检查,另外还可以,用毛刷进行刷检,以及用活检钳取气管或者肺组织进行组织活检,只要在病理标本当中见到游离的或者是组织当中固定的结核杆菌的话都可以确诊。
以下是付费内容肺穿刺和淋巴结穿刺都是同样的原理,这些检查都必须要在一定的设备的辅助之下进行,比如说在CT定位下或者是彩超定位下,找到目标病灶,确定进针的位点,用活检枪或者是普通的细针扎入病灶进行抽吸,抽吸出来的细胞或者是组织标本进行检查,如果找到游离的或者固定在组织当中的结核菌的话也可以确诊。
当然做上述的检查并不仅仅起到了正面的确诊的作用,对于其他疾病的排除也是很有作用和必要的,比如说在检查的过程中没有检查到其他的病原体以及肿瘤细胞的话,对于结核的诊断有反面的推导作用。我们有时候会在同一次检查当中见到结核和肿瘤细胞,也就是所说的双阳性。这样就可以确定患者患有两种疾病。因此做检查除了确诊意义之外,还有排除其他疾病的意义。
可以确诊肺癌吗?
肺部CT能够确诊肺癌吗?这是很多人都关心和咨询过的一个问题,在这里刘医生要再次给大家强调的是:肺部CT不能够确诊肺癌,但是可以对大部分的肺癌进行初步诊断!
对于您所发的肺部CT图像,由于清晰度欠佳,判断相对比较困难,但是粗略看来很有可能是肺癌,所以建议你及时进一步检查。
对于肺癌的确诊,它的金标准是通过病理活检,得到最终的病理结果,这个才是金标准。
那么肺部CT既然不能够确诊肺癌,为什么大家都推荐肺癌的筛查以及诊断进行肺部CT扫描呢?这是因为肺部CT是初步筛查和诊断肺部疾病最好的检查方法。
肺部CT是筛查肺结节和肺癌的最佳方法。尽管肺部CT不能作为金标准确诊肺癌,但它确实筛查肺不结节和肺癌的最佳检查方法。肺部CT能够发现肺内小到2mm左右的结节影,无论是实性小结节、磨玻璃小结节,它都能够清晰显示,而胸部X片由于成像的原因,对于很多肺部小结节都是无法显示的。
同时,很多早期肺癌都有一定的特征性,比如早期周围型肺癌常常会出现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等恶性征象,如果病变出现了这些比较典型的诊断,那么我们是可以临床诊断肺癌的,虽然这不是金标准的诊断,但是通过临床诊断肺癌,能够及时对病灶进行手术切除,从而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大部分的早期肺癌治疗效果都是非常不错的。
对于无法判断良恶性的肺部小结节,可以通过肺部CT进行随访观察。
定期随访比较肺结节的外部结构和内部特征,对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1、随访中肺结节有如下变化者,多考虑为良性:
(1)短期内病灶外部特征变化明显,无分叶或出现极深度分叶,边缘变光整或变模糊;
(2)密度均匀或变淡;
(3)在密度没有增加的情况下病灶缩小或消失;
(4)病灶迅速变大,倍增时间<15d。
2、肺结节在随访中有以下变化时,多考虑为恶性:
(1)直径增大,倍增时间符合肿瘤生长规律;
(2)病灶稳定或增大,并出现实性成分;
(3)病灶缩小,但出现实性成分或其中实性成分增加;
(4)血管生成符合恶性肺结节规律;
(5)出现分叶、毛刺和或胸膜凹陷征。
想要病理确诊肺癌,可以选择哪些方法?我们刚刚讲了肺部CT只能对肺癌进行筛查和临床诊断,无法做到病理确诊,也就是100%确诊,那么想要病理金标准确诊,可以做哪些检查呢?
(1)气管镜检查:常规气管镜检查是诊断肺癌最常用的方法,包括气管镜直视下刷检、活检或透视下经支气管镜肺活检及支气管肺泡灌洗获取细胞学和组织学诊断。支气管镜检查适用于病变比较靠近主支气管的病变。
(2)经胸壁肺穿刺活检术:可在CT或超声引导下进行,对周围型肺癌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病变靠近胸壁者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活检,对于不紧贴胸壁的病变,可在CT引导下穿刺活检。
(3)手术切除治疗: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现在很多肺部小结节都可以进行微创的胸腔镜手术切除治疗,对于患者创伤也相对比较小;所以对于一些无法通过非手术活检确诊的结节,可以通过手术切除,最终取得组织,进行病理活检。
总结:肺部CT不能够确诊肺癌,但是可以对大部分的肺癌进行初步诊断!所以建议肺癌高危人群每年进行一次肺部CT检查,从而筛查肺结节以及早期肺癌,这也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而如果看到肺部CT结果提示肺癌可能时,一定要及时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因为尽管它不是金标准,但它对于典型肺癌的诊断一般时不会错误的。我是刘医生,码字不易,如果你赞同我的观点,帮忙点个关注,关注我,学习更多健康、医学知识。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删)
怎样判断肺结核是否好了?
虽然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人类仍然无法消灭结核杆菌这种古老的细菌。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有活动性结核患者达1500万,每年新发结核患者达800万~1000万,有180万人因结核病死亡。我国也是肺结核高发国家之一,在我国肺结核属于呼吸科比较常见,且治疗比较棘手的传染性疾病。其治疗时间长,服用药物多。而且如今耐药性的肺结核增多,给治疗上带来许多困难。在肺结核治疗之后,如何评判肺结核是否好了呢?
1.完成治疗疗程 肺结核患者基础治疗疗程为6-8个月,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足量规范的服药。有些人服药2个月没有任何症状了就贸然停药,这个绝对是不可以的。
2.患者症状完全改善 结核中毒症状比如咳嗽、咳痰、乏力、盗汗、胸闷,这些症状基本上缓解。
3.痰菌为阴性 足疗程治疗结束后反复多次的查痰抗酸杆菌为阴性。
4.胸片或胸部CT检查 肺结核好了并不是说胸片或者胸部CT上没有任何痕迹了,这个是不可能达到的,一般来说影像学检查会发现结核病灶吸收好转,出现钙化灶或者纤维条索影。
按照教科书的解释,肺结核经过正规治疗、定期复查,痰菌转阴、胸片提示病灶明显吸收,呈条索状纤维灶,无结核中毒症状,完成疗程可视为临床治愈。口服药物疗程结束后,患者需要注意定期复查,通常2-3个月后行第1次复查,半年后行第2次复查,1年后行第3次复查,如果病情均稳定则提示肺结核好了,可正常工作和生活。也就是说,非活动性肺结核属于稳定期患者,为初步临床治愈;若经观察两年,病变仍稳定且痰菌持续阴性,可视为临床治愈。
肺结核能彻底治好吗?
肺结核是完全可以根治的,是可以预防和治愈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要想达到彻底治愈,治疗必须坚持十字方针,即早期、联合、适量、规范、全程。早期,就是要早发现,早用药;联合就是要联合用药,不能只用一种药,结核菌不是单一的细菌,而是复合群,我们常把结核菌分为ABCD四个群,不同的药作用于不同的群,联合用药,就可以有效打击到各个群,并起到协同作用,获取最佳疗效。适量是指药物用量要适中,用量太大副作用比较大,用量太小则达不到彻底杀灭结核菌的目的。结核杆菌是个慢生菌,想速战速决消灭它是不可能的,所以一定要足疗程,全程都要规范,整个治疗都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去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