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太重了怎么调理,祛除体内湿气用什么药效果比较好?
体内湿气症状表现复杂,治疗起来很有难度。一是湿邪本身,有病程缠绵难愈的特点;二是,湿邪为病都涉及外邪和人体自身体质,二者相互交织;三是素体脾虚。调理绝不是一朝一夕的问题,应该做好辨证施治!
1、湿浊引起的脾胃气滞湿浊内阻,脾为湿困,运化功能失常。
【常用药物】一般都选择芳香化湿药。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藿香、佩兰、苍术、厚朴、砂仁、豆蔻等。
藿香+佩兰:二药常常配伍应用。化湿解暑。用于湿气阻滞中焦;外感暑湿或湿温初起。
藿香,是一味芳香化湿的要药,临床应用的最多。
【代表用方】
藿香正气散的药物有藿香、陈皮、白芷、大腹皮、紫苏、茯苓、半夏、白术、厚朴、桔梗、甘草、生姜。功效是解表化湿,理气和中。治疗外感风寒,内伤湿滞,症见发热恶寒,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等。
平胃散等药物有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功效是燥湿运脾,行气和胃。治疗湿滞脾胃症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呕吐恶心,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等。
【常见表现】脘腹痞满,呕吐泛酸,大便稀溏,食少体倦,口甘多涎,舌苔白腻。
【使用注意】
药物芳香,含挥发油,作为散剂疗效较好,入汤剂要后下,不可以久煎,避免成分流失降低疗效。
芳香性的药多辛温,容易耗气伤津液,气虚和阴虚血燥都要慎用。
2、湿热引发的各种病证感受湿热之邪,或因过食辛热肥甘,或嗜酒无度酿生湿热,内蕴脾胃;湿热侵犯肠道;湿热内生,蕴阻肝胆等所致。【常用药物】一般都选用清热燥湿药为主治疗。代表药物是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秦皮、苦参等。主要功效就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治疗各种湿热证。
黄芩清热燥湿。治疗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黄疸泻痢等。黄连清热燥湿。治疗湿阻中焦;肝火犯胃;湿热泻痢等。黄柏清热燥湿。治疗湿热带下、热淋;湿热泻痢、黄疸;湿热脚气、痿证等。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治疗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肝火头痛,目赤耳聋等。【常见表现】
湿热壅结,气机不畅:身热不扬,胸脘痞闷,小便短赤,舌苔黄腻。湿热蕴结脾胃,升降失常:脘腹胀满,呕吐,泻痢。湿热蕴结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泄泻,痢疾,痔疮肿痛。湿热蕴结肝胆,黄疸,尿赤,胁肋胀痛,耳肿流脓。湿热下注,带下色黄,或热淋灼痛。湿热流注关节,关节红肿热痛。湿热浸淫肌肤,湿疹、湿疮。【代表用方】
三仁汤药物组成有杏仁、滑石、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薏苡仁、半夏。功效是宣畅气机,清利湿热。治疗湿温病,身重疼痛,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等。
茵陈蒿汤药物有茵陈、栀子、大黄。功效是清热利湿退黄。治疗湿热黄疸证,一身面目俱黄,口渴,小便不利等。
八正散药物组成有车前子、瞿麦、萹蓄、滑石、栀子、木通、大黄、甘草,功效是清热泻火,利水通淋。治疗湿热下注等血淋、石淋证。尿频尿急尿痛,淋漓不畅,尿色浑赤,或有砂石,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等。
二妙散药物有黄柏、苍术。功效清热燥湿。治疗湿热下注等筋骨疼痛,下肢痿软无力,足膝红肿疼痛或湿热带下或下部湿疮等。
龙胆泻肝汤药物有龙胆草、柴胡、黄芩、栀子、泽泻、车前子、木通、当归、生地、甘草。功效是泻肝胆实火,清肝胆湿热。治疗肝胆实火上扰的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湿热下注阴肿阴痒,小便淋浊,妇女湿热带下等。
白头翁汤药物有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功效是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治疗湿热痢疾,症见热痢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泻下脓血等。
【使用注意】
这类药物多数都是寒凉药,容易伤脾胃,所以脾胃气虚、食少便溏者慎用。热证伤阴或阴虚的慎用。真寒假热的禁用。
3、风湿引发的痹症【常用药物】
一般都选用祛风湿一类药。代表的有独活、威灵仙、川乌、木瓜、秦艽、防己、桑枝、络石藤、五加皮、桑寄生、狗脊等。
独活祛风湿,止痛。治疗风寒湿痹;风寒夹湿等。威灵仙祛风湿,通络止痛。治疗风湿痹痛等。秦艽祛风湿,通络止痛。治疗风湿痹证;湿热黄疸;中风不遂等。桑寄生祛风湿,强筋骨,补肝肾。治疗风湿痹证日久肝肾损伤等。【代表用方】
羌活胜湿汤药物有羌活、独活、藁本、防风、川芎、蔓荆子、甘草。功效是祛风胜湿,治疗风湿在表的头痛头重,一身尽痛,难以转侧等。
独活寄生汤药物有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白芍、地黄。功效是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治疗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的外恶风寒,腰膝疼痛,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等。
【常见表现】肢体肿痛,关节不利,肿大,筋脉拘挛;腰膝痠软,下肢痿软。
【使用注意】
痹证多属于慢性病,为服用方便,可以制成酒或丸散剂;
也可制成外敷剂直接用于患处。
本类药辛温性燥,易伤阴,阴血亏虚的慎用。
4、水湿停于体内的病证【常用药物】
一般的都选用利水渗湿药。这类药多入膀胱、小肠经,具有利水消肿,利尿通淋,利湿退黄等功效。代表药有茯苓、薏苡仁、猪苓、泽泻、车前子、滑石、木通、瞿麦、萹蓄、茵陈、金钱草虎杖等。
茯苓:健脾渗湿、利水消肿。治疗水湿内停,脾肾阳虚等。车前子: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治疗淋证、水肿、泄泻等。茵陈:利湿退黄。治疗黄疸。【代表用方】
五苓散药物有茯苓、桂枝、猪苓、泽泻、白术。功效是利水渗湿,温阳化气。治疗水湿内停的水肿,小便不利;痰饮,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晕,或短气而咳。
猪苓汤药物有猪苓、茯苓、泽泻、阿胶、滑石。功效是利水清热养阴。治疗水热互结,小便不利等。
防己黄芪汤药物有防己、黄芪、白术、甘草。功效是益气祛风,健脾利水,治疗风水或风湿,症见汗出恶风,身重,小便不利等。
苓桂术甘汤药物有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功效是温化痰饮,健脾利湿。用于治疗痰饮病,症见胸胁支满,目眩心悸,或短气而咳等。
真武汤药物有茯苓、白芍、白术、生姜、附子。功效是助阳利水,治疗阳虚水泛的畏寒肢厥,心悸不安,身体筋肉瞤动,站立不稳,四肢沉重疼痛,腰以下为甚等。
【常见表现】小便不利,水肿,泄泻,痰饮,淋证,黄疸,湿疮,带下等。
【使用注意】
此类药易耗伤津液,对阴亏津少,肾虚遗精遗尿者,要慎用或者忌用。
还有的药通利作用强,孕妇也要慎用。
以上用于体内湿气的药物和代表方,都有其治疗的独到之处,我们在应用时一定得辨证论治。最好到附近医院,找好的中医诊疗后再使用。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听到您的反馈哦。
体内湿气大应该怎么缓解?
要想祛除体内湿气,首先要了解湿气是怎么产生的,湿是夏天的主气,很多人认为湿气离自己很远,其实熬夜,贪凉,嗜荤,喝酒,喜欢吹空调,穿得少,月子里受风,工作压力大,地处湿气重的地区都极易加重人体内的湿气。
湿气乃万病之源,湿气不会自愈,放任不管会一步步侵害人体的健康,起初引起皮肤起疹起痘,稍重时胸闷乏力,体态乏力,大便不成形,进一步发展会出现关节疼痛,体型肥胖!
湿气对人体的伤害缓慢而隐蔽,尤其要早发现早治疗!
红豆,薏米都是排毒的圣品,也是治湿邪最好的药,湿气重的人最好常在家熬煮红豆薏米水当茶喝。
红豆薏米具有良好的润肠通便,降血压血脂,利水肿,健胃去湿,清热排脓等功效。
但是在煮的过程,千万不能加大米一起煮,因为大米是长在稻田里,靠水种植的,跟红豆薏米一起煮虽然口感会好吃很多,但是祛湿的功效就会大打折扣!
红豆跟薏米都是属于比较难煮的食物,一般我会选择用高压锅压一下,出锅的时候用勺子磨一下,会有起沙的效果。
红豆薏米对祛湿有效果,但是平时也要注意从多方面保养,少熬夜,少吃冷饮,少吹空调。
有中成药治疗吗?
湿气重,怎么办?吃什么中成药?
湿气重,在临床上十分常见,但是湿邪却又是最难治疗的疾病,导致我们体内湿气重主要是有两个原因,外因主要是因为我们居住的环境湿度太大了,比如很多地区寒湿都比较重,像广东的夏天,湿热就比较严重。
而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脾胃不健运,导致我们运化水湿的能力减弱。因此导致湿气内滞。
那额脾胃虚弱湿气严重平时可以吃什么中成药?健脾祛湿的中成药比较多,这里给大家推荐几个比较常见,而且功效不错的:
第一:人参健脾丸人参健脾丸可以长期服用,尤其是脾胃虚弱,湿气旺盛,脾气虚的人,因为人参健脾丸本身含有的中药成分就是一些药食同源的食材,因此很推荐这个中成药。
第二:参苓白术丸这个中成药主要是用于脾虚湿气重,平时稍微吃一点就出现腹泻,便溏症状的,或者因为进食油腻的食物或者饮食过多,大便次数增多,而且有时候能够还伴有不消化的食物,大便精彩不成形,舌苔淡白有齿痕,面色枯黄的人。
第三:补中益气丸补中益气丸可以治疗脾气虚证,我们大部分脾虚都是因为气虚引起的,脾气一虚弱,就会乏力疲累,食欲不良,平时一吃完饭就犯困,恨不得立马入睡,舌头齿痕严重,大便不成形等情况,这个中成药可以用于脾虚患者长期服用,改善病情。
关注我!带您正确养生,改善脾虚问题!分享养脾干货!身体湿气重怎样治疗?
湿气重怎么调理
湿气重可以通过使用祛除湿气的中药如艾叶、茯苓,运动出汗如慢跑、健走等,食用具有祛除湿气作用的食物如薏苡仁、香椿等和改变生活环境如搬离潮湿地、经常性通风等方式进行调理。
1.在祛除湿气的中药中,艾叶是一种很好的祛湿(使湿气排出)中药。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使用艾叶泡脚或洗澡来去除体内的湿气,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参苓白术散、藿香正气液等中成药治疗。
2.运动出汗是一种极为有效地祛除湿气的方法。通过出汗,可以将体内的部分湿气排出,还可以通过拉伸各个关节,加速湿气的排出。
3.在饮食方面,可以通过食用具有祛湿作用的食物来帮助体内祛除湿气。常见的祛除湿气的食物有辣椒、薏苡仁、香椿等。
4.体内的湿气严重,很大一部分与潮湿生活环境息息相关。保持室内的干燥,可以减少湿气对身体的侵袭。
身体出现不适建议及时就诊。
本内容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医内科 副主任医师 夏昆鹏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体內湿毒重怎么办?
体内有湿毒,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去除湿毒可以通过锻炼、饮食、药物等来调节。首先,平时可以喝红豆薏仁汤调理,健脾祛湿效果非常好。更多的锻炼也是去除水分的好方法,因为运动会形成汗水,从而迫使体内的水分排出体外。可以做有氧运动和其他运动,有助于激活气血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