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夏季养生之道原文,夏季养生先养心?
黄帝内经有云
黄帝内经云:“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主张利用天地之气强健身体。所谓“夏三月”即是农历的四、五、六月,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共六个节气。中医认为夏气通于心,一年之中,心与夏天的关系最密切。在炎热的季节里,借助外界阳气的辅助,顺时调养心脏,能够帮助心脏更健康更充分地发挥功能。
心脏——全身血脉的总枢纽近年全球气候多变,极端天气不断出现,刮风打雷又下雨;冷热交替之中,早晚温差不同,身体特别敏感。入伏后气温急升,夏季在五行中属“火”,与我们的脏腑“心”相对应,夏气通于心,人们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口腔溃疡,小便赤黄、大便干结,甚至心慌胸闷、睡眠不佳等症状。
这些多属于心火亢旺症状。而心脏又属五脏之主,是全身血脉的总枢纽!拥有一颗健康的心脏,对于维持生命的健康状态至关重要!所以应及时调整起居作息,可适当夜卧早起,早晚宜延长户外活动时间;饮食方面应适量吃些清火祛湿的食物,并戒躁制怒,保持一个淡泊宁静的心境,对夏季养生极为重要。要神清气和、胸怀宽广、思想平静下来,避免心火内生。保持平和的心态准备安然度夏。
夏季宜养心,那么,这心该怎么养?中医认为“心藏神”,具有主宰人体一切生理活动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那么,夏季如何养心呢?
起居上,注意“夜卧早起,坚持午睡”
夏季昼长夜短,天气渐热,晚上蚊虫开始增多,会让夜里入睡时间逐渐推迟。因晚睡早起,晚间睡眠时间相对不足,因此,睡子午觉很重要!
夏季的中午11~13时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也是手少阴心经“当班”之时,心经气血最旺,心气最易耗伤,即中医所谓“壮火食气”;中午最热,气血充斥于体表,大脑血液供应相对减少,尤其是午饭后,消化道血供增多,大脑的血供就更为减少,最易困乏。而适当的午休,可使心和大脑得到休息,保持精力充沛。
夏季睡子午觉最养生,分别是在中午和晚上的11点到1点间入睡。在这两个时辰入睡可助养阴、养阳,使人体趋向“阴阳调和”的健康状态,缓解夏乏。
饮食上,坚持口味清淡,红色为主原则
从中医角度说,“心”可不是单单指心脏,它是一个系统。“心”不仅支配血脉运行,还主持精神活动。“心主血脉”“心主神志”“心者君主之官”,夏季为心所主。“心”强健是整体各个脏腑都能健康正常的基础。
中医认为,养心可以多吃“红”色食物,它们对应的同为红色的血液及负责血液循环的心脏!对于气色不佳,四肢冰冷的虚寒体质更可以多多益善!
同时可多食一些养心安神的食品,如:莲子、百合、茯苓、小枣、柏子仁,多吃小米、玉米、豆类、鱼类、洋葱、土豆、冬瓜、苦瓜、芹菜、芦笋、香蕉、西瓜等。豆制品、鸡肉、瘦肉枸杞、红枣、红豆等,既能补充营养,又可达到强心的作用。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可增加食物中抗氧化剂的供给,能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
饮食宜清淡,以低脂、易消化、富含纤维素为主,多吃蔬果、粗粮。
夏季三大疾病--谨防
1、夏季的高温、闷热、雷雨、大风、天气骤变,常会诱发或加重头痛。另外,睡眠不足、情绪激动、精神疲劳都可诱发头痛。应对夏季头痛,不能过分依赖药物,可通过调剂饮食、补充水分,消暑降温、节制冷食、调整情绪、注意休息等手段进行保守治疗。
2、夏季也是皮肤病的多发季节,痱子、过敏性皮炎、汗斑、湿疹等恼人的皮肤病威胁着很多人的健康。应对皮肤病,公众要常洗澡、勤换衣服,被子、毛巾等经常漂洗消毒。尽量少到蚊虫多的地方,皮肤瘙痒时可涂些止痒药水。
3、夏季还是细菌性痢疾、急性肠胃炎、食物中毒等胃肠疾病的高发期,消暑方式不当是主要原因。预防肠胃疾病要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还要喝开水,少吃冷饮。
结尾
关于夏季养心就说到这里。当然这其中的门道儿还有很多,后面会跟大家继续分享。
这么多科学家研究生?
那么多科学家研究生,治不住高血压,非要吃药?
治不住是因为他们的理念不对,让病人吃药,是因为吃药简单易行,是通用的方法,但属于治标不治本,药不能停!
治疗高血压,你要针对它的原因去治疗,而不能对它产生的症状去治,那样只是暂时控制住,并没有治本,我们先来看一下高血压的原因:
1.遗传因素 目前认为是基因遗传所致,30%~50%的高血压患者有遗传背景。这个是我们经常听说的,父母有高血压,那么子女迟早也会得。但个人理解,只能说体质方面遗传了易得高血压的体质,并不是说一定会得。比如你20岁没有高血压,30岁也没有,40岁有了,那你就要从生活习惯上去考虑了。
2.精神和环境因素长期的精神紧张、激动、焦虑,受噪声或不良视觉刺激等因素。这个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特别是不少公司的中层干部,上面应付大领导,下面应付职工,还有很多的考核任务,天天忙天天烦,睡觉都睡不好,在这种情况下,精神经常紧张烦燥,的确有高血压的可能。
3.年龄因素发病率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30岁之前的确很少,人过40天过午,谁也逃不过自然规律,人到中年更要爱惜自己。
4.生活习惯因素膳食结构不合理,如过多的钠盐、大量饮酒、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
人到中年,天天开汽车,路走得少,日渐发福,有了将军肚。美国心脏协会高血压研究科学年会的一项研究显示,健康人体重仅仅增加2公斤多一点,就可导致血压上升。尤其是长在肚子上的脂肪,对血压有显著影响。
相反,美国《高血压》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每减重5公斤,其血压便会下降约4毫米汞柱。
至于盐吃的多会导致高血压,是因为食盐是由于氯化钠所组成的。氯化钠增高会增加血液中的离子浓度,所以盐吃多了会导致血压的升高。建议您在日常的饮食生活中要清淡,不要吃辛辣油腻的食物,从饮食上来控制血压。
5.其他疾病的影响肥胖、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甲状腺疾病、肾动脉狭窄、肾脏实质损害、肾上腺占位性病变、嗜铬细胞瘤、其他神经内分泌肿瘤等。
6、颈椎病引起的颈椎性高血压多因颈椎增生压迫神经根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压升高。这种情况需要做有关方面的检查,颈椎磁共振。颈椎性高血压,相对来讲这种情况比较少,主要还是降血压治疗。也可通过手术矫治压迫的神经。
个人经验之谈:作为一个高血压临界点曾经的亲历者,又是一个中医养生的爱好者的角度来谈一下。
首先,你要知道你为什么会得高血压?是不是中年发福,体重暴增?应酬过多?工作生活压力大?还是缺少运动?或者是吃得过咸(比如顿顿吃外卖不做饭)。你只有找到原因,对症下药,才能够从根本上去除高血压。比如原来不胖的,后来变胖了,血压升了,你得把体重减下来。天天开车不走路的,你得加强运动。爱吃咸口重的,你必须吃得清淡。如果你什么都不想改变,那你只能等着吃药吧。
当你发现有高血压症状时,一定要重视它,解决它,而不能放任自流。笔者父母都有高血压,所以从遗传体质方面,我是比较易得高血压的体质。在三年前,笔者的血压就到了临界点,90/140,去年7月单位体检也达到了90-145
到了冬天时,也有偶尔会有胸闷气短的感觉,因为家里也有血压计,有时到了95/150,因为冬天血压比夏天要高。笔者才40出头,不想吃药,必须把血压降下去。
本来我出门到菜场是骑车的,现在完全步行,去半小时,回来半小时,也是迈开腿。
更重要的是管住嘴,
单位有食堂,但菜比较咸和辣。现在我都是自己带菜,菜是自己烧的。放了生抽之后,我就不放盐了。在家吃饭,我顿顿烧汤,但是在放盐之前就盛起自己要喝的那一碗。还有一个,猪肉基本上只吃肉丝,排骨很少吃,大肉更不吃。我喜欢吃鱼,大多时间用白肉代替红肉。
南京人都爱吃咸鸭蛋,我也爱吃啊。但是一个好的咸鸭蛋就含有5克盐,而人一天标准的盐摄入量是6克,为了健康,我把咸鸭蛋都戒了,这半年来,我吃过的咸鸭蛋不超过3个^_^而且是半个半个吃的
就这样半年多下来我的体重瘦了快7-8斤。7月的体检,我的血压终于回归正常值,这也在我的意料之中。
肝癌是酒泡出来的?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平均患病年龄为44岁。肝癌恶性程度高,发展迅速,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案选择不当,平均生存时间为半年。肝癌早期可无症状,一旦出现明显症状,约有1/3已属晚期,患者会感到肝区胀痛,尤其饭后为甚,厌食,肝大,右上腹有肿块,不明原因的消瘦、腹胀、腹泻、间断性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等。
医生提醒:早起有4个表现,快戒酒,查查肝表现一、无故右肩膀疼
如果没有运动,也没有从事体力劳动,右肩膀无故莫名的疼痛,很可能是肝脏肿瘤。
肝脏肿瘤有可能会压迫附近的横膈膜,亦可压着肺部以下的肌肉神经。
而这些被压着的神经正好是连接右肩的神经,就会引发右肩疼痛。
表现二、腹部疼痛
由于肿瘤巨大、腹水以及肝功能障碍引起腹胀,以上腹部明显,特别在进食后和下午腹胀加重。
原发性肝癌患者常自行减食以试图减轻症状也常被误认为消化不良而未引起重视延误诊治。
表现三、食欲严重下降
患者本身受疼痛、便秘和情绪紧张抑郁等影响,加上肠胃道念珠菌病等有关,对食物缺乏兴趣。
并且常因胃、食道下段或肝的肿瘤刺激横膈膜造成时候呃逆现象,在精神和营养的摄取上的匮乏。
表现四、牙龈无故出血
没吃什么废牙的食物,却经常牙龈出血,这可能不是牙齿问题,也可能是肝脏问题。
肝脏是制造凝血因子的场所,有六种凝血因子I、II、IV、V、VI、VII都是在肝脏内合成。
肝不好,肝功受到影响时,凝血因子也会减少,就会出血凝血功能障碍,除了比较容易牙龈出血外,也可出现鼻出血、皮肤紫癜等表现。
除了戒酒,想要远离肝癌,还要扔掉这几样东西,千万不要舍不得一:“坏”苹果
很多人以为发霉的苹果,只有烂掉的部分被霉菌感染了,只要把这部分切掉,剩下的部分还是好的,也可以继续吃。
其实并非如此。一旦食物开始霉变,还没有完全变质的那部分也已经进入到微生物新陈代谢的过程中,已经产生了大量肉眼看不到的细菌和毒素。
所以,如果苹果已经出现“坏”的部分了,建议还是不要吃了,就扔掉吧!
二:有霉味的大米
闻到大米有了霉味儿,就扔掉吧,千万不要洗洗后继续吃。
因为食物发霉之后,微生物代谢会产生一种毒性非常大的强致癌物质--黄曲霉毒素,它是一种毒性极强的物质,进入人体以后主要对人的肝脏组织进行破坏。
作为人体的排毒器官,肝脏负责将人体的有毒物质分解转化,当毒素多到肝脏无法分解的时候,就会留在肝脏中。肝脏中堆积太多的有毒物质势必会伤害肝细胞,时间久了,肝细胞就会死亡。
三:过期的食用油
花生米和玉米是常用食用油的来源,它们富含淀粉,一旦在运输或储存中潮湿、发霉,不幸被黄曲霉感染了,即使经过榨取的热过程,也很难去除掉黄曲霉毒素。
因此,建议大家买一些大厂家的品牌油,而且不建议在家贮藏一大桶油,小瓶包装的食用油暴露在空气中用完就扔掉了,能减少很多风险。
一旦出现“哈喇油”味道,就说明已经有发霉的趋势,一定要坚决扔掉。
四:超过一年以上的菜板
菜板也要经常换洗。
由于我们每天都用菜板,但有的菜板中间有裂缝,用完后如果洗刷不净,里面就会有残存的细菌。如果有霉菌在上面寄生就会产生一些致癌的物质,特别是黄曲霉菌,摄入人体后,会寄存在肝细胞内,长时间会演变成肝癌。
建议最好一年换一块菜板。
五:超过三个月的筷子
筷子用久了会有些裂缝、小毛刺,这样难免有食物残渣残留在上面。
一旦筷子上的食物残渣发霉了,即使100℃的消毒柜也束手无策。
所以,建议洗完的筷子小头朝上大头朝下,让它晾干,否则,在筷子篓里潮湿加上炎热就很容易发霉,进而感染黄曲菌,分泌黄曲霉毒素。
在日常生活中,黄曲霉素污染大部分是由于储存不当引起的,建议把谷物、豆类等食物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一旦发现变质的情况,要及时剔除。
建议:筷子每三个月换一次新的!
养好肝脏,谨记多吃“二青”,常饮“二水”,动好“二处”!多吃“二青”
1、茼蒿
中医讲青色入肝,所以多吃点青色蔬菜对清肝火有很大帮助。
茼蒿,在中国古代,为宫廷佳肴,所以又叫“皇帝菜”
其有清肝火的作用,比其它绿叶菜要更好一些。多吃茼蒿菜有清血,养心,润肺及消痰等功效。
2、莼菜
莼菜,又叫马蹄菜、湖菜等,其含有大量的维生素B12。
维生素B12是细胞生长分裂,及构成神经细胞所必需的成分,可以用于防治肝炎以及肝硬化等症。
常饮“二水”
1、蒲公英根泡水
蒲公英,是“药食两用”的小植物,将其根部,按照红茶发酵工艺,制成蒲公英根红茶,可降低蒲公英寒性,每天泡水喝,可很好的保护肝脏,促进肝脏排毒。
蒲公英,入肝经,擅长排肝毒,清肝热,预防肝损伤,蒲公英跟乳蓟的功能不相上下,都是最常用在需要去肝毒者身上。
尤其是蒲公英根,它是在许多预防C型肝炎中,最重要的天然营养品。
现代科学证实,蒲公英可以对抗内毒素,造成的肝细胞溶酶体和线粒体的损伤,解除内毒素导致的毒性作用,提高肝脏解毒能力,从而保护肝脏健康。
所以,用蒲公英根泡水,或者直接饮用蒲公英根红茶,可以很好地保护肝脏健康。
2、五味子泡水
五味子,对肝损害引起的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有降低作用。
另外,五味子泡水喝,具有消炎作用,以制止肝脏损伤,激活合成代谢过程以促进受损肝细胞的修复,并能增强脱氧核醣核酸合成物和鸟胺酸脱羧酶的活性,再生肝脏细胞。
动好“二处”
1、推腿
推大腿内侧,可通肝经,肝气一通,百脉皆通。
方法:平坐,左腿弯曲,膝盖放平,两手交叠,按在左腿根部内侧,用力向前推到膝盖;
先左后右,各五十次。
2、按穴
中都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该穴主治血证,按摩此穴具有清肝泻热,凉血之功。
另外,还可治疗急性肝炎、膝关节炎、子宫出血、疝气等疾病。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有哪些有意思的古籍值得一读?
诚邀:
有哪些有意思的古籍值得一读?我试着回答一下吧,仅是个人观点。
我喜欢读的古籍或者读过的古籍虽然不是很多,但是有几本确实觉得特别有意思,也值得一读,第一本就是清道光癸未年间镌刻出版刊行的《图注王叔和脉经》和《八十一难经》的合订本,道光癸未年也就是公元1823年,这本书距今也有快200年了,也算是一本古籍。《脉经》和《难经》是魏晋时期的的著名医学家王叔和编纂的,王叔和对传统中医药和中医学做出过很乏的贡献,王叔和从小酷爱医学,曾专门在张仲景门下专心学习医学理论知识,他研读古代医学典籍,注重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博采众长,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形成自己的医学理论,随后编写成医学巨著《脉经》和《难经》,成为中医学学习中的常用书籍,明代浙江宁波人张世贤注释了这部巨著,清代道光年间由天德堂出版发行。这本古籍语言通俗易懂,读来非常有趣,书中除过医学理论知识之外,还附有相当多的中医名方,读来趣味盎然。见下图:
第二本我觉得有趣的古籍是清代道光四年,也就是公元1824年出版发行的一本字典,这本字典名字叫《四音释义》,是清代河北平泉人郑长庚编撰的,全书有十二卷,按照汉字的部首笔画编排,这本书的有趣之处在于:当时没有汉语拼音注音的方法,每一个字的注音都会选取一个简单常用的字来做同音字注音,对于四声的注释也是采用平、上平、下平、去升来注音,对每一个常用字的出处或者在诗句中出现的地方都会一一注明,就相当于是古代学习汉字音韵的学生入门的入门工具书。这本书的印刷在古籍中也算是比较精良的了版面编排也相当的用心,我就想以前的学生们拿着这样的字典来学习是一种什么心情,反正我就得它就跟我们现在的学生用《新华字典》来查汉字的读音和意思是一样的,是不是很有趣呢?见下图:
第三本我要说的古籍就是《东周列国全志》,这是一部小说,讲述的东周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的故事,作者是清代著名文学家,江苏南京人蔡元放的著作,这部小说刊印于道光元年 ,也就是公元1821年,是木板刊印的的,也算一本古籍了。《东周列国全志》里面的故事是非常有趣的,每一页的扉页上面还有蔡元放的点评,书中还有很多的诗,都是作为对每一个人物的点评或者是每一个故事的点评而出出现的,比如说对齐国的美女文姜的评价诗是:“二八深闺不解羞,一桩情事锁眉头。鸾凤不入情丝网,野鸟家鸡总是愁”这些诗句简单易懂,而且蔡元放在描写东周时期历史人物时,夹杂演义传说,每一个人物描写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读来是非常有趣的。见下图
第四本我要说的古籍就是《全图绣像三国志通俗演义》,也就是《三国演义》,是明代罗贯中的小说,只不过这本古籍在出版刊行的时候印了一些插图,这本书也是道光年间出版发行的,一共十二卷,每卷十回,应该算是当时的畅销书了,而且书中还带有清初著名文学家毛宗岗的点评,毛宗岗评语手法独出心裁,而且不乏诙谐和冷幽默。比如有一回写到张飞和许褚的大战,许褚因为之前喝醉了酒,连上衣和铠甲都没来得及穿,和张飞大战时明显的力不从心,被张飞丈二蛇头矛刺中右臂,这个时候毛宗岗的评语是:“谁叫汝赤膊。”每读到这个地方的时候,不由得会让人大笑起来,《三国演义》的小说精彩无比,加上毛宗岗老道的评语,让这本书读起来更多了一份十足的趣味。见下图
什么叫天地玄黄?
何为天地?《易经》中是这样记载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说的是天地宇宙未生之前,是混沌状态的,用现代物理学来解释就是150亿年以前,有个超密度无限塌缩的粒子瞬间产生大爆炸,便形成了我们看到的宇宙,其中有形的物质凝集在一起便成星体,也就是地;那么无形的空间连接起来就形成了太空,也就是天。《易经》上说:“轻清者上升为天,阴浊者下降为地”,就是最形象具体的解释。
何为玄?玄在这里指的是一种颜色,一种深蓝且无限接近于黑的颜色。从玄字本身的意义上来说,玄指的是高远、高深莫测。
再回到这里的颜色,我们肉眼可见的天分明是蓝色的,怎么变成了黑色呢?其实天的蓝色,是由于光的衍射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有蓝、靛、紫这些颜色因其光波长较短,只能在各种空气中的杂质间来回反射,所以天空看起来是蓝色的。
何为黄?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土的颜色,人的肤色,以及大部分农作物成熟后都是黄色的,因此就有了地黄的说法;然而从现代色谱上来看,玄色是偏冷色,黄色是偏暖色,说地黄也是在赞叹温暖的大地有滋养和哺育的美德,所以我们又把大地尊称为“母亲”,以示其母爱的伟大!
天地玄黄看完上面之后,“天地玄黄”就好理解了,它原本出自于《千字文》中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意思是:天的颜色是黑色的,地的颜色是黄色的,然而“天地玄黄”出自于《易经》的“天玄而地黄”,至于后来成了天地玄黄,其实是为了对仗而明引过来的。
人生五伦指的是:父子、兄弟、夫妇、君臣、朋友其含义是说:
父子有亲
长幼有序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朋友有信
一、父子有亲“父子有亲”,就是父母在教导孩子的时候要充满慈爱和关怀,相对应的子女在侍奉年迈的父母的时候也应当要孝顺而体贴,只有“父慈子孝”,才能父子有亲。
二、长幼有序“长幼有序”,长为兄,幼为弟,说的是兄长要爱护小弟,同时小弟也要敬重兄长,兄弟之间要懂得手足之情,要和睦团结。
三、夫妇有别“夫妇有别”,这里说的别是指在维护家庭的责任上应当有所区别,丈夫待妻需尽其责任,妻子事丈夫应当温和体贴;意思就是说:为人丈夫者需要担起要养家的重任,作为妻子就要有责任把家庭的一切饮食起居处理好,夫妻相敬如宾,夫妻一条心,才能恩爱长久,家庭才能兴旺发达。
四、君臣有义“君臣有义”,即“君要仁义,臣要忠心”,既要做到君使臣以礼,也要做到臣奉君以忠。君要有仁义之心,处处替下属着想;那么臣则要忠心于上级,恪守本分与职责,所以把这四个字放于今天的职场也是适用的。
五、朋友有信“朋友有信”,是指朋友之间交往要遵守信义,讲究诚信。要不论贫富,君子之交淡如水,做到一视同仁,以道德相交,而不是荣华富贵,功名利禄等。
三纲五常三纲即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纲是什么?渔网的总绳叫做纲,有个词叫做“纲目”,目是指渔网的网眼。成语“纲举目张”,意思就是用提起渔网的总绳抛网,网眼就全部张开了。所以在这里纲就是行为规范的意思。
“三纲”的具体内容是:“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子为父望,子不正,大义灭亲。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嫁。妻为夫助,妻不贤,夫则休之”。
其具体意思是:
君臣之间,要以君为主,君主对臣要负责任,做出榜样,臣子要服从于君主,但如果君主昏庸无道,那么臣子便可弃暗投明;父子之间,要以父亲为主,父亲要为儿子负责任,做出表率,儿子要听从父亲的,但如果父亲不仁,那么儿子也可远奔他乡;夫妇之间,丈夫为一家之主,要有责任担当,爱家顾家 ,妻子要随顺丈夫,但丈夫如果不走正路,那么妻子也可改嫁。五常就是仁、义、礼、智、信
一、仁则是仁爱,仁慈,也是心德,良心,良心即是天理,发挥老吾老幼吾幼之心,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事物为人,而不为己,常动恻隐之心,宽以待人,就是仁。二、义者宜也,则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合乎道德规范的言语行为才能说才能做,这就是义。三、礼是为了约束和规范道德而制定的基本的生活礼仪和行为准则。要做到尊卑长幼有序,处事有规,淫乱不犯,不败人伦,以正为本就是礼。四、智就是智慧,明白是非、曲直、邪正、真妄。有智慧的人才会真正懂得仁的内涵,义的真谛,只有这样才会去践行仁道。五、信,人和言的组合,就是说人要讲诚信,讲信用,一言九鼎。信和义类似,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标准,是立人之本,更是立国之本,是中华民族传承下来且要继续发扬的美德!结语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中,中国传统道德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我们应该传承和发扬!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