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精不泄中药,具有保肝护肝的中草药有哪些?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中医药的使用条件是分析病人的病情发展阶段,每个阶段中医会用“证”来概括,例如肝郁气滞证,脾胃虚寒证。保肝护肝是指在多种病因的刺激下,发生肝细胞受损时采取的对细胞进行保护修复的方法,比如说乙型肝炎病毒,酒精,肝脂肪沉积等病因损伤了肝脏细胞,影响肝脏功能,保肝的本身含义并非中医的辨证理论,不可以拿某味中药大谈特谈其保肝功效,其中的问题朱大夫简要的和大家谈谈,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中医药是以辨证论治的手段,调整不同的肝脏受损的问题中药的作用基础是来自它的四气五味,四气是药性的寒热温凉,五味是中药的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每一种中药均有其禀赋的性味,由性味体现出它的功效。寒性的药物可以达到清热的目的,针对的是热性病证。热性的药物可以发挥出散寒的作用,针对的是寒性病证。甘甜味道的药物多可补益强壮气血,针对人体气血亏虚的问题。苦涩味道的药物则多表现出通泄实邪的作用,针对腑实不通之类的表现。以肝细胞受损为例,不同的疾病,不同的身体条件,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不尽相同,中医使用中药前要分析其具体的病情阶段,然后将这个阶段概括为证,再根据这个证采取规范的调治方法。酒精性肝病多以长期饮酒而导致的肝细胞脂肪变性,肝细胞从而受到损伤,此时,并非是考虑哪种中药可以保肝护肝,而是要这位病人的具体表现,举例如下:例①:张某,平时嗜酒如命,经彩超检查肝脏呈现出弥漫性改变,肝功能检测谷丙转移酶和谷草转移酶均有升高,这两种酶主要是分布在肝细胞内,长期饮酒损伤肝细胞,细胞内的酶就释放出来,一般情况是转氨酶越高,说明肝细胞受损的越严重。中医经过四诊分析张某的病情,他两肋胀痛,面色发黄,小便短黄,腹胀便溏,口苦口干,口粘,晨起干呕,舌红苔腻。脉虚数。他的症状总结是长期饮酒后脾胃受损,水液不能代谢,停滞于脾胃中焦,湿阻气滞故而腹胀便溏,两肋胀痛,因湿滞后肝经郁热,湿热结合在一起就表现出口粘恶心,舌苔厚腻。那么,中医辨证认为是脾胃湿热,应当调和脾胃,清利湿热,一般湿热清除后,受损的肝脏多可以得到修复,才能达到保肝护肝的目的。如元代医学家李东垣的中满分消。例②:李某,同例①一样,长期饮酒被诊断为酒精性肝病,亦出现肝细胞受损等问题。但是通过中医四诊发现,他面色苍白,形体怕冷,口不干,口水多,大便溏泄,腹胀遇冷加重,例如喝一口冷饮后胃部就会不适,手足不温,乏力头晕,舌淡脉弱。李某的表现是以寒证为主,与张某截然相反,腹胀便溏说明根源依然是长期饮酒后脾胃虚弱,以脾胃阳虚,虚寒内生为主要表现,那么,此时的调治就要以健脾和胃,温中散寒为主,选择甘甜温性的药物促使脾胃运化正常,虚寒问题改善后,保肝护肝作用才可达到。《伤寒杂病论》中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中医辨证是治病求本的体现,使用中药时更要注意寒证用热药纠正,热证用寒药纠正,不要犯了“寒寒热热,虚虚实实的古训”,雪上加霜和火上浇油自古就是中医的大忌,拿某种中药具有保肝护肝的作用,而抛开中医理论或者中药的性味特点并非中医之正途,希望大家可以注意此类问题。发现肝细胞受损的正确的做法是明确疾病,确定病因规范诊疗,病毒感染造成的肝细胞受损保肝护肝只是治疗的一个原则,控制病毒复制才是缓解肝细胞受损的关键。酒精性肝病首先是忌酒,加强营养,不要刻意的寻求某种中草药的保肝作用,若要使用中药还是请专业的中医师给予辨证分析后,再考虑使用。最后,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备注:大家好,我是中医朱旭阳,文中参考了中医理论著作,结合个人经验,图片来源于网络。
莬丝子能长期泡水喝吗?
莬丝子能长期泡水喝吗
莬丝子不能长期泡水喝。
菟丝子是一味具有补肾固精(通过补肾来巩固肾精)、养肝明目功效的中药,其性味甘温,临床常用治疗肾精不固所致的腰膝酸痛、遗精遗尿等,或治疗肝肾亏虚所致目暗不明等,也可治疗脾肾阳虚所致泄泻便溏、妊娠漏血等。
菟丝子属温补阴阳种类的中药,若长期服用,亦会补益太过,会出现多种不良反应,如加助肝和脾的火热之性,而肝脾属五脏,具有藏而不泄的特点,过藏会打破阴阳平衡,从而导致多重病症。菟丝子属中药,而任何药物都不能长期使用。
中药是利用其偏性调和体内不平衡治疗疾病,故不对症或长期服用都会导致体内最终的不平衡,而补虚药更为尤甚。若使用药物,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本内容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医内科 副主任医师 夏昆鹏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