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免费医生在线,心理医生或者心理咨询师本人可以治好自己的心理疾病吗?
心理老师左叔非常愿意回答你的问题。
我本人就是一位心理咨询师,我从自己从事心理咨询的体会来分享一下,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是否可以治好自己的心理疾病。
这里有个概念先要厘清楚,你说的心理医生不知是指什么,是指精神科医生,还是与心理咨询师一样的心理咨询工作者?我的理解,二者只是叫法不同,其实都是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即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人。这样就可以回答你的问题了。
第一心理疾病,也被称为精神疾病,是非常严重的精神障碍,包括神经症、精神障碍和人格障碍。
按照心理疾病的治疗要求,一般来说,心理疾病要接受药物治疗,而这些药物需要有处方权的医生才能给你;但是心理咨询师不具备医生资格,没有处方权,不能给自己开药;特别是一些重性精神疾病,例如精神分裂症,必须使用药物治疗,因此,心理心理咨询师不可以治好自己的心理疾病;
第二有些心理咨询师有医学背景,在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以前就是精神科医生,他有治疗心理疾病用药的处方权;如果是这样情况,心理咨询师患了心理疾病,心理咨询师可以根据心理疾病的症状,自己给自己治疗心理疾病。
第三心理咨询师发现自己有心理疾病以后,一般都会向自己的督导老师求助,把自己的症状告诉督导老师,请督导老师解决;因为,在心理咨询行业,有很多心理咨询督导老师有精神学背景,他们既从事精神疾病治疗,也做心理咨询,所以心理咨询师有了心理疾病可以求助自己的心理咨询督导老师。
根据以上分析,对于心理咨询师是否可以治好自己的心理疾病,要视情况而言,不能一概而论。
以上回答仅供你参考,再次感谢你的邀请!
患者为啥不能和心理医生做朋友?
我是从事心理学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心理老师左叔,我来回答你的提问。
对这位朋友提出的问题,我结合自己从事心理咨询的体会来解答。
在我们心理咨询领域有几个不成文的规矩或者说是咨询习惯,第一个是做朋友不做咨询,做咨询不做朋友;第二个是心理咨询的原则有求必应,不求不助;第三个是避免出现双重关系。
好,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解答你的提问。
首先,心理咨询师(纠正一下,心理医生的叫法是民间的,国家职业资格的正式称谓是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所以,我在本文中一律采用心理咨询师的称谓。)在心理咨询中工作的原则是由有心理问题的人主动寻找心理咨询师,而非心理咨询师主动给有心理问题的人做心理咨询,这就是有求必应、不求不助的心理咨询原则;同理,心理咨询师不给熟人做心理咨询,也秉持这一原则,即心理咨询设置;作为心理咨询师,你不能见到熟人的孩子有亲子问题,就提出给他们做心理咨询,这严重违背心理咨询的职业伦理要求;只要熟人不来求助,你就不能做;即便熟人求助,根据心理咨询的避免出现双重关系的要求,你也要表明自己的态度,取得他的谅解,让你的同样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其次,做朋友不做心理咨询,做心理咨询不做朋友;
为什么这么说?第一,朋友之间难以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不容易产生权威效应,熟人可能把心理咨询作为聊天对待,心理咨询的效果难以产生;第二,心理咨询要求秉持中立、客观的立场,如果是熟人做咨询,心理咨询师很难把握中立客观的立场,容易出现批评、指责熟人的现象,而熟人也会认为你把心理咨询变成了指责他们的活动;第三,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熟人自然会说出很多自家家里的很多不为他人所知的隐秘隐私的事情,尽管心理咨询师知道保密,但是,咨询结束后,熟人给你在心理咨询过程中讲的有些事别人知道了,熟人就会认为是你说出去的,进而影响了朋友关系;同时,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你知道了熟人的许多隐私,会让你们的关系非常尴尬。第四,心理咨询要收费,你给熟人做心理咨询,如何收费?收还是不收?如果收了,朋友会怎么理解?如果不收,心理咨询就是一次无效的聊天。
再次,心理咨询避免出现双重关系,而给熟人做心理咨询就是双重关系的具体表现,这在心理咨询中称为限制性要求,如果你给熟人做心理咨询或者心理治疗,就违反了心理咨询的限制性要求,无法保证心理咨询取得成功;熟人做心理咨询,最容易出现以下两种现象,一是熟人对心理咨询师的依赖现象,即来访者不成长、不主动了,凡遇事就找心理咨询师;二是如果咨询后效果不好,熟人就会埋怨心理咨询师;因为心理咨询是来访者与心理咨询师共同努力、共同负责才会从事效果,才会对来访者有帮助,但是给熟人做心理咨询就很难保证。
第四,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做朋友也违反心理咨询的职业要求;在心理咨询中,来访者与心理咨询师是职业关系,即工作关系,为了保障来访者的权益,便于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心理咨询关系,保心理咨询产生积极的效果,促进来访者成长,心理咨询要求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的帮助仅是解决心理问题,同时,还要求把双方的关系限制在咨询关系之内,即心理咨询师不得与来访者建立超越咨询关系以外的任何关系,否则,心理咨询师就会丧失客观、中立立场,无法保证心理咨询的正常进行和取得良好效果。
希望心理老师左叔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有不同的看法请在心理老师左叔的评论区留言,我们可以继续探讨,分享彼此的观点。
再次感谢你对心理老师左叔的邀请!
对自己的心理医生心动了怎么办?
您好,我是心理学研究僧,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需要了解更多心理学知识,可以点下关注。
“你终于找到了一个懂你的人。Ta理解你,从不批判你。Ta认真听你说的每一句话。Ta总是把你的需求放在自己的需求前。
然而,麻烦来了:你如此喜爱的这个人,似乎可以满足你生活中一切需要,可Ta却是需要你付钱的心理医生。Ta比任何其他人都更深入你的生活,你如此爱Ta,可Ta又注定是你不可能得到的……”
1. 爱上心理咨询师究竟是一种什么感觉?
“情欲移情在一开始,感觉起来就像陷入爱情,而且让你精神愉悦。但我的经验是,它有一种潜质,会让你在情绪上受伤,并让你变得非常纠结。从我自身的经历来说,在将近两年的时间之后,我依然感到一种深刻的渴望、不安宁、以及一种无法平息的忧伤。那是一种比普通的失恋更为深刻的痛苦。有一些类似经历的病友把它描述为“折磨”(torturous)——我觉得非常精确。”(一位病人的自述)
在聊情欲移情之前,我们必须先谈谈什么是“移情”(Transference)。移情是指来访者将过去的经历带到了和咨询师的关系中。我们往往会把我们对自己重要他者的感情无意识的投射到咨询师身上。其中最重要的那些移情是来自婴儿早期,已经被我们遗忘(或压抑)了的感情。虽然我们以为自己已经遗忘,但这些记忆都还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中,影响着我们现在的行为和选择。随着我们把这些感情投射在咨询师身上,我们得以重新意识到这些感情的存在、重新理解这些感情,从而给我们带来改变。在各种类型的咨询关系中都会出现移情,包括群体咨询。
而情欲移情,就和字面上一样,是指来访者对咨询师的移情中,有了明显的涉及性欲的感觉,病人渴望和咨询师发生性关系。有时候,病人会坚信只有和咨询师发生性关系,自己还会获得幸福。病人有时坚持认为只有咨询师这样做,才能证明咨询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
2. 为什么说你对心理医生的爱不是真实的?
“病人这种爱的感情,通常不是基于对咨询师真实的认知。” 三藩一位临床心理学家Dorothea Lack这样说。“通常,你对咨询师其实一无所知。一切都是你的幻想。”并且,往往这种对爱的幻想会干扰你投入真实的生活。
来访者移情造成的情绪并不是真实的。在这种移情的关系中,其实咨询师是一个“不合适”的对象(inappropriate figure),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激发我们强烈情感的,有很大部分是过去没有被完成的愿望,而咨询师其实并不能回到过去,无法满足我们当时的心愿。
另外,在一段咨询关系中,来访者的暴露是很深的。咨询师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了解这个来访者的人,来访者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人生事件,人格特点。但咨询师本身是很少会暴露自己的信息的。这是因为,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对话,并不是朋友之间的聊天。一个咨询师在做咨询时,时时刻刻有一个自我检查的原则,即“我要说的这句话对来访者有没有好处”。咨询师不应该随意的告诉来访者任何来访者不必要知道的信息,因为很可能会造成一些麻烦,这是对咨询师和来访者双重的保护。
那么我们不难理解,来访者在一个咨询关系中看到的咨询师,其实是“似真似幻”的。来访者并不真正了解作为一个“人”的咨询师在ta的私人生活中是什么样子。所以这种感情真的是真爱么?在感觉中,也许是的,但事实上是的概率非常小。
3. 情欲移情是可以避免的么?
情欲移情并不是总会发生的。换句话说,情欲移情并不是不能避免的。之所以有的病人会发生,而有的病人不会,和病人自身的诊断有很大的关联。那些觉得自己被父母忽略过的病人,最有可能对咨询师有无穷无尽的欲望。
4. 发生情欲移情,怎么办?
“咨询师必须充分意识到来访者移情所能带来的力量。咨询师不能允许自己被那些感情所诱惑、或者做出任何反应性的行动。相反,咨询师应该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让来访者充分释放、阐述那种移情,帮助来访者分析、理解那种移情,从而让来访者以比过去更满足、更健康的方式生活下去。” Allan N. Schwartz教授说。
对于来访者来说, 坦诚地把你在咨询中的感受告诉咨询师,对你们工作的开展非常重要。你应该能够在你的咨询中谈论任何感情,包括这一种。这种移情的发生其实是提供了ta和你工作的素材(something to work on)。 你们可以讨论这种“爱“的感觉,去理解什么东西吸引你,你爱的模式是什么样,让你更了解自己,随着你更了解自己,有些改变会自然而然的发生。
对于咨询师来说,你的咨询师如果够专业,不管Ta是否预料到你会在此时爱上Ta,当你坦诚地告诉Ta,Ta都不会觉得意外,更不会受到惊吓。 Ta也绝对不会“回应”你的感情——不管是表示接受或者拒绝——Ta会保持一个观察者的角度去分析。
不做爱人,做朋友行么?不行。咨询师的伦理要求,结束咨询关系三年(或两年,根据国家地区不同)内都不允许有任何形式的私人关系。结束咨询关系之后仍需要保持三年的空白,是希望最大可能的减轻咨询关系给两个人的关系造成的影响。但也有一些人认为是永远不能消除影响的,欧洲那边有一些组织建议咨询师和来访者终身不要发展恋爱关系。
5. 咨询师会被来访者吸引么?
• Pope, Keith-Spiegel, & Tabachnick (2006) 的调研了575位心理医生,其中 87% 至少一次对他们的来访者感受到过性吸引。
• Rodolfa et al. (1994) 评估了907位在大学咨询中心工作的咨询师,88%报告曾经被来访者吸引
所以说,被来访者吸引也是很常见的。与来访者发生性接触毫无疑问对来访者是一种伤害,但如果仅仅是被来访者吸引并不是一种对职业伦理的违背。只是这个时候,咨询师要注意不要付诸行动,而是去见自己的督导师与治疗师。
被来访者吸引也是反移情的一种。然而,当这种反移情主导了咨询关系时,这种反移情就会对双方都有伤害。这样的治疗常有这样的特征:分析师感到极度愉悦或是满足、分析师过度的冲突和防御,或是在这两者间转换。常会出现以下两个基本结果之一:要么是长期的、太欢愉的治疗,以至于最后因过于缺乏动力而不了了之;或是某一方突然终止治疗。
作为任何一个病人的咨询师都有一个主要的任务,即对病人带来的一切都保持客观性。如果这种客观性被破坏了,带上了咨询师自己的欣赏甚至情欲,这个咨询师就无法再帮助到这位来访者了。
临床治疗师作为病和正常之间的过渡体,好像一道门,来访者从病的世界,通过这扇门,走到真实世界去。可是这道门永远在过渡的位置上。
事实上,所有类型的心理咨询的目的,都是帮助病人提升他们的(社会、工作、生活)功能。解决情欲移情,帮助来访者在咨询室以外的世界找到合适的、亲密关系的对象,进入一段成人式的关系,在那段真实的关系中,他们能够和一个适合他们的对象过上亲密的、令人满足的生活。这个伴侣会满足他们关于爱、性与家庭的成人式的愿望。
说到底,心理咨询是一种——用我的老师的话说“Bitter Sweet” 。虽然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是一种很重要的关系,但这种关系有点像父母和孩子,从建立之初就是为了分离的。
所以最好的情况是,你经历了一个很好的咨询师,他会作为你的一部分保留在你的“自我”里。未来你看事情的角度都会有他的风格。他会以这种方式,而不是变成朋友的方式,和你永远在一起。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婚姻家庭问题去医院心理科心理咨询机构求境界高深人士如大德高僧?
谢谢邀请。婚姻家庭问题去医院心理科,心里咨询机构,求境界高深人士(如高僧大德)哪个更好?
首先在下并非什么高境界人士,也非大德高僧,但因受邀,也有心希望能帮到你,有关家庭婚姻问题,应该是生活中的感情问题,就无需去医院咨询什么,如果是心里引起了精神上的病因,可以去医院向心里医生咨询有关问题,这两者关系也可以相结合,一般生活中小是小非的家庭矛盾问题,如果你能够有缘找到大德高僧,帮到你当然更好了,但重要的还是靠自己选择,自己能够看清楚自己的婚姻问题,到底出在哪儿,找出根源后,最好先诚恳找找自己身上的问题,再耐心淡定的面对自己的家人,毕竟夫妻相爱一场不容易,所谓少年夫妻老来伴,要倍加珍惜啊,一旦决择错误,不仅将害了自己,也影响双方家庭,还会影响孩子一下代的成长,各自双方让一让,相互包容,相互敬爱,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平时各自最好要多学习一些有关慈善的文章,多参加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慈善活动等,慎重加慎重!祝福万事顺心!
最后敬言,所谓:境界高深的人士,与大德高僧等,实话告知,境界越高之人,生活越是简单,越是平常,没有任何奥秘,也不会想太多,只是珍惜生活中每日每时每个当下,诚实面对一切,仅此而已。以上供考之,谢谢!
心理咨询的过程是怎样的?
心理咨询的整个过程通常都会包括五个步骤:
一、建立关系
心理咨询的成功是建立在合适的咨访关系基础上的。要建立高质量的咨访关系,咨询师首先需要具备诚实、正直、豁达的人格,能够让咨客感觉到真切的陪伴;其次,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的一些形体细节,也影响着咨访关系的建立。在世界心理学界流传比较广的SOLER SKILL (SOLER技术),就是对心理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自我形态的具体要求。“SOLER”具体就是指:(s)直面咨客(Face the visitorsquarely)、 (0)开放的身姿(Opened posture)、(L) 适当前倾(Lean forward)、(E) 保持良好的目光接触(Maintain the good eye contact)、(R)自然放松(Relax) 。
二、探讨问题
大部分的咨客在开始咨询时都无法准确表述其真正的困惑,而只是描述一些表面的问题。咨询师首先要做的是使咨客的情绪逐渐平静,看清自己最近究竟有哪些困扰。在心理咨询的这个步骤里,通常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找到“元问题” ,也就是导致其它问题的问题。如果在这一环节出现困难,咨询师也可以借助一些具体方法,如心理评估等手段,来更好地发现和探讨咨客的问题。
三、确定目标
许多心理咨询工作者在刚刚开始学做心理咨询的时候,常常会怀着“雄心壮志”:一定要让咨客恢复健康,解决所有的问题。这种想法往往会让咨询师受挫。其实,没有一个心理咨询师能够一下子解决咨客所有的问题。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常常擅长运用一个技巧就是确定目标,或者说得形象一点,就是会把咨客的困扰切成一个个可以一步一步地来加以解决的具体目标,这一个个具体的目标组合成阶段目标和咨询总目标。
四、解决问题
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方法有许多,咨询师可以针对咨客的问题采取一种合适的方法。但目前越来越多的咨询师采取“整合的方法”,即多种咨询技术想融合的方法来帮助咨客。咨询师作为一个助人者,在咨询过程中要做的,就是去陪伴咨客度过这一特殊阶段,让咨客能够看清自己,激发并运用自身的资源,克服自己的认知、情感或行为问题,摆脱痛苦,获得成长。
五、延续性结束
一旦设定的问题基本解决了,心理咨询师就应该中止心理咨询,常常是心理咨询师首先提出结束咨访关系。在结束的时候,可以给咨客一些积极的反馈,告诉咨客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他(她)发生的变化和成长,也可以用相关心理学知识为背景,告知咨客在他(她)的人格中所蕴涵的积极成分。另外,心理咨询师通常还会对咨客表示,以后有什么心理问题,欢迎随时再来预约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