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的功效与副作用,丹参黄芪川芎枸杞的作用是什么?
枸杞:滋补肝肾,益精血,明目,安神,生津。枸杞子性质平和,补益力道和缓,也不会太滋腻脾胃,所以身体虚弱的人可以用枸杞子慢慢地补,可久服常用,可单用,也可入复方。
常用于肝肾阴虚,视物昏花,眼睛干涩,腰膝酸软、耳鸣、早衰脱发白发等。丹参是一味善于凉血活血、祛瘀通经、清心安神的药,宋代陈自明有“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的说法,临床广泛用于瘀血所致各种病症,尤其以妇科疾病和心脏病最为擅长。
心脏疾病方面,丹参入心经,常用于瘀血所致胸痹心痛、心绞痛、腹痛,常与行气止痛药同用。丹参制成的复方制剂、中成药常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如丹参片、复方丹参片(丹参、三七、冰片),复方丹参滴丸(丹参、三七、冰片、降香等),复方丹参注射液(丹参、降香)等。妇科方面,丹参擅长活血调经,可用于女性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产后恶露不尽、腹痛等病症。丹参微寒,入心经,也有清心火,除烦安神的功效,常用于心神不宁、心慌失眠,甚至癫狂、癫痫等神志病。用于失眠,可以用丹参配炒酸枣仁。除此之外,丹参还可用于腰痛、风湿关节疼痛、跌打损伤、中风偏瘫、皮肤病等。
黄芪黄芪的主要作用是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黄芪是一味补气的药材。补什么气呢?主要是补脾气和肺气。
补脾气方面,黄芪可用于脾气虚导致的食欲不振、腹胀、大便溏稀、倦怠乏力等症状。
可单用黄芪熬膏,或与党参或人参合用,为参芪膏,用于虚人长期补虚。长期脾虚腹泻,可以黄芪配伍白术,为芪术膏。
体虚易感冒的人,可用黄芪配伍白术、防风,即玉屏风散。玉屏风,顾名思义,就像一个屏风一样抵挡外邪,用于反复感冒,常常白天出汗,以及过敏性鼻炎一吹风就打喷嚏、流鼻涕的情况。
黄芪气血两虚时,黄芪配伍当归,补气生血,也可以用黄芪和当归炖鸡,或者做药膳,可补气生血。糖尿病、高血压和中风后遗症也都可以用黄芪辨证使用。常配伍的中药有山药、知母、五味子等。川芎川芎川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作用,是头痛、心脏病常用药,古代中医曾说:“头痛须用川芎”,可用于各种头痛症,如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川芎被称为“血中气药”,是既可以活血,又可以行气,而且可以祛风,对于身体各处的疼痛症都有很好的效果,包括头痛、心区疼痛、腹痛、跌打损伤等。
妇科方面,川芎也可以用于妇科经期、孕期、产后等腹痛,痛经、闭经、月经不调属于有瘀血者。
四药合用这四味药是比较常见的中药,合起来用可以补气、补阴兼活血,没有明显冲突,可以同时使用。但是,用药前要搞清是用于什么疾病,或者调理什么症状。如果以为它们吃了都对身体有好处,未经辨证就使用,一旦不符合服药的人的体质,尽管是好药,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带来副作用。比如:
川芎有耗散阴液的效果,所以一来不可以久服,二来阴虚火旺、阴虚阳亢、热盛及非瘀血导致的出血症应慎用,孕妇禁用。
枸杞脾虚有湿及腹泻者慎用。
丹参没有瘀血者慎服,孕妇忌用。丹参及丹参的复方制剂都不宜久用,因为丹参只有活血作用,没有直接补血作用,等瘀血化得没有的时候,继续活血就伤血了。黄芪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内停、阴虚阳亢、疮痈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证均不宜用。川芎这些中药一起煮有什么作用?
至于每一味药的具体药性相信大家可以在《本草经》或者百度中都可以了解到其药性与作用,中医药在组方的时候不仅要讲用什么药,还要讲配伍,还要讲用量,很多医生在做宣传的时候,虽然把用哪几味药公布出来,可是没有公布每味药的具体用量,这其实是中医史上的糟粕做法,就是留一手,没有用量无法确定此方会有什么疗效,用量不同,君臣佐使就会变化,其偏于活血化瘀还是补气行气的效果就会不同,是以上焦为主治,还是以下焦为主治,药的熬制火候,时间长短,用什么锅熬制,都没有交代,你这是企图让回答者把所有的可能都给你列在答案里,然后你选取你感觉对你有用的答案,你这心机用的奥莉给呀![呲牙]
川芎种植方法与技术要点?
技术要点:
1.选地整地
宜选土地平坦、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整地同时施人基肥。先翻耕两次,再施人腐熟堆肥1500kg和饼肥1O0kg,将肥料翻入土层。川芎为浅根作物,肥料人土深度不要超过15cm,耕细后作畦,高畦宽130~170cm,每四畦开一条深24cm的排水沟。山东北方地区做成宽70cm、南北向平畦,畦埂宽30cm。
2.繁殖方法
用地上茎的茎节(又称芎苓子、节盘)作繁殖材料。
(1)选苓子:四川8月上旬,在收获前,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大小一致的地上茎节,将其切成3~5cm长的小段,节盘在小段中间,此即为作种子的“芎苓子”。四川有的地区及山东等地6~7月期间收川芎时选无病害、节盘发达芎苓子作种栽。
(2)芎苓子的处理:将切好的芎苓子放人3%~4%烟筋水(烟草叶的筋3~4kg,加热水1O0kg温浸1小时,去渣水冷却即可)内,浸泡半小时或用90%敌百虫400倍液浸泡半小时捞出稍晾,即可栽种。条播、穴播按行距24~30cm,株距18~24cm。
(3)栽种:选晴天栽种。在已备好的畦上穴播或条播。穴播按行距24cm,株距24cm开深3cm的穴。每穴摆栽从山区培育好的芎苓子1个,芽朝上,覆土1.5~3cm,将穴周压实,畦上盖稻草或麦秆。经常保持湿润,7~10天可出苗。条播按行距30cm横畦开深为1.5~3cm的沟,按株距18cm摆栽芎苓子。每个行间两头多栽2个苓子,称“封口”,“封口”苗子为备用补苗,待以后发现缺苗时挖其补苗。栽后覆土并盖稀疏草。
3.川芎田间种植管理
(1)揭覆盖物:盖草或盖土栽后半月左右,见幼苗出齐时,应揭去覆盖物。
(2)中耕除草:揭除覆盖物后4~5天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以后每20天进行一次,共4次。每次浅锄不宜过深,最后一次在植株周围培土厚8cm左右,以免入冬季根部冻害。
(3)补苗:发现缺苗,随时挖取“封口”苓子苗补齐。
(4)追肥:每次中耕除草均应结合施追肥,每亩可用稀释的人、畜粪水1500kg加入发酵饼肥20~40kg,过磷酸钙7~10kg。川I芎喜有机肥,特别强调施饼肥,甚至有“1kg饼肥增产1kg川芎”之说。在施用农家肥的基础上,加施氮肥能显著增产,在施氮肥时配合施用磷钾肥能增进肥效,更多地提高产量。
(5)疏茎叶:春季发苗后,地上茎高达15cm左右时,要疏一次茎,去掉各株发出过密的茎秆,尽量疏除根茎中间茎秆,每株外缘可保留6~8个。疏茎的同时将保留茎秆下部的老叶打去,以利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及防止烂根。
(6)浇水:栽前浇水,栽种后7天左右出苗,出苗前如无雨,每天早晨或傍晚浇井水,既保持畦面湿润,又能降低地温,中午炎热时不可浇水。每次追肥后立即浇水。“立冬”前必须浇足越冬水,不可浇得太晚。
(7)越冬管理:长江以北地区冬季严冷。一般在“立冬”后,在畦面上可覆盖一层腐熟牛马粪或圈肥,既作越冬肥,又起防寒作用。无牛马粪可在根茎上培土6~9cm土或畦面上盖6~9cm厚绵槐叶、麦糠等。第二年春暖萌发之前去除覆盖物或培土,以利出苗。
(8)防治病虫害
1)白粉病:是真菌中的一种子囊菌。夏秋季发生,病叶如敷上白粉,后期病部发现黑色小点,严重时叶变枯黄。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65%代森锌500倍液,也可用波美0.3度石硫合剂,每7~10天喷1次,连续3~4次;对重病植株,要及时拔除烧毁。
2)川芎茎节蛾:又名臭股虫、钻心虫,属鳞翅目昆虫幼虫为害,5~9月大量发生。幼虫由叶柄基部或茎顶端钻人茎内,逐节咬食,使节盘尽蚀,全节为“通秆”,至全株枯萎。
防治方法:发现幼虫初可用50%马拉硫磷加等量的40%乐果乳油混合后稀释800倍液喷洒。
3)种蝇:有些地区发现有俗称“地蛆”。幼虫钻进根茎为害,以4~5月和9~11月为害最严重。
防治方法:春天刚出苗时,用敌敌畏1000倍液喷杀,每隔半月喷1次,连续3~4次;或在春天幼虫未钻出之前,用氨水浇灌植株根部,既能杀死幼虫,又施1次追肥。也可尽量消灭其成虫(蛾)。
4)红蜘蛛:常在5~9月发生危害。若虫在叶背后吸叶汁,使叶片变黄,最后叶片脱落,严重时植株死亡。防治方法:发现红蜘蛛及时喷洒40%乐果1500倍液。
4.选育良种川芎选种主要选无病虫害、茎杆粗壮均匀、节盘发达匀称的芎苓子集中起来作育苗田。育苗田更要加强管理,培育好栽子作种。
盐酸川穹嗪注射液作用?
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属于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的药物,临床上用于闭塞性脑血管疾病如脑供血不全﹑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及其他缺血性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脉管炎等。因价格低,疗效稳定,副作用小,在临床上比较常用禁忌脑出血及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