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的功效与作用及用量,祛风止痒的经典方?
在众多的祛风止痒经典方中,消风散较为有名。主要由当归、生地、防风、蝉蜕、知母、苦参、胡麻仁、荆芥、苍术、牛蒡子、石膏、甘草、木通等这几类中药材组成,主治风、湿疹,疏风止痒、清热除湿。但不是所有人群都适合用这个药方,婴幼儿,孕妇慎用。
荆芥组方剂量是多少?
1997年的文献《辨证论治面部激素性皮炎100例》原文上本来就没有标用量1.内服方可随证适当加减.每日一剂,10日一疗程。2.外用方煎药液进行湿敷,每日一剂,每日1至3次。3.超声波导入隔日1次,每次5至10分钟,10次一疗程。
附子怎么用才不会中毒?
附子被称为“回阳救逆第一品”,属于温里药,大汗淋漓,呕吐不止,心腹骤冷,风寒湿痹,等症状用药时会加入附子,但附子有毒,炮制不当,煎法不妥,用量过大容易引起中毒反应。
那么怎样用才不会中毒呢?药典中规定附子入药时不可超过15克,而当患者内寒严重时可适量加大用量,要一点一点加,不可一次加过多。
甘草和生姜与附子搭配使用时会大大降低它的毒性,《伤寒论》中说约74%的处方使用了甘草,更有十方九草之称,甘草所含的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多糖对对食物,药物以及动物毒素中毒和细菌中毒均有解毒之功效。同时甘草具有甘平,甘缓之性,与温热药搭配更能增强温补功能。
附子正确的煎法可以降低毒性,在加入附子的中药时,附子要先煎1-2个小时,且一次加足水,不可中途再加冷水否则会增加它的毒性。
加入生姜的原理是干姜能降低附子的毒性并能增加药效,“附子无姜不热”,所以二者搭配更能温肾暖脾,散寒止痛。最后强调一下为了减低甘草的毒性,最好不要与犀角,半夏,瓜蒌,贝母,白及等一同使用,避免相反配伍。
中药菊花有什么功效?
【感谢邀请】菊花起源于中国,是我国的名花,除了做园林观赏外,以药用和菊花茶占较大比例。我们主要说一下菊花在这两个方面的功效。
菊花为常用的中药,古人称之为“延寿客”。菊花味甘苦,性微寒,具有疏风、清热、明目、解毒的功效。
1、菊花中含有挥发油、菊甙、胆碱、类黄酮、菊色素等物质,可抗病原体,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其中的类黄酮物质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在抗氧化,防衰老等方面卓有成效。
2、菊花还是降火的良药,对喉咙发炎、外感风热、口腔溃疡等效果明显。
3、菊花泡,茶能够明目养神,并有有助于防止辐射,促进新陈代谢,清洁滋润肌肤。
4、菊花中的丹宁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刺激胃液分泌,上下通气,治疗便秘。
当然,饮菊花茶也有一定的禁忌。
1、脾胃虚寒的不宜饮用。体质偏寒的人喝凉性的菊花茶会引起胃部不适,导致反酸。阳虚体质的人也不可一味喝菊花茶,容易损伤正气。
2、慢性结肠炎的人更应慎用。菊花性凉的特性会加重症状,不建议饮用。
3、糖尿病或血糖偏高的人喝菊花茶最好不要加糖,脾虚的人也不宜加糖,加糖会导致口黏、口发酸。
4、菊花与鸡肉、猪肉一起食用会有不良反应,所以不可一起食用。
菊花作用多多,可以同许多花或果实一同泡饮,对身体调养作用会更有效。朋友们只要善加利用,不仅可以欣赏它的美,更可以带给我们健康。
温中散寒的中成药有哪些?
温中散寒类中成药以温里药为主组成,具有温中祛寒、止痛等功能,用于治疗中焦虚寒证,临床表现多见脘腹冷痛,手足不温,不思饮食,或恶心呕吐,吞酸吐涎,或腹痛下利,口淡不渴,舌苔白滑,脉沉细弱或沉迟。即现代医学的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胃炎、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结肠炎等。下面逸仙药师为大家介绍临床上常用的较经典的温中散寒中成药。
1、附子理中丸
成分: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用于脘腹冷痛,肢冷便溏。
2、理中片
成分:党参、白术(土炒)、炮姜、炙甘草。辅料为硬脂酸镁。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健胃。用于脾胃虚寒所致呕吐泄泻,胸满腹痛,消化不良。
3、桂附理中丸
成分:党参、白术(炒)、炮姜、炙甘草、肉桂、附片。
功能主治:补肾助阳,温中健脾。用于肾阳衰弱,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四肢厥冷。
4、温胃舒颗粒
成分:党参、附子(制)、黄芪、肉桂、山药、肉苁蓉(制)、白术(炒)、山楂(炒)、乌梅、砂仁、陈皮、补骨脂。辅料为糊精、蔗糖。
功能主治:温胃止痛。用于慢性胃炎,胃脘凉痛,饮食生冷,受寒痛甚。
5、小建中胶囊
成分: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
功能主治:温中补虚,缓急止痛。用于脾胃虚寒,脘腹疼痛,喜温喜按,嗳气吞酸,食少;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6、香砂养胃颗粒
成分:木香、砂仁、白术、陈皮、茯苓、姜半夏、醋香附、枳实、豆蔻、姜厚朴、广藿香、甘草。辅料为:蔗糖、糊精。
功能主治:温中和胃。用于不思饮食,胃脘满闷或泛吐酸水。
7、复方田七胃痛胶囊
成分:三七、延胡索、香附、吴茱萸、川楝子、瓦楞子、白芍、白及、甘草、枯矾、氧化镁、碳酸氢钠、颠茄流浸膏。
功能主治:制酸止痛,理气化痰,温中健脾,收敛止血。用于胃酸过多,胃脘痛,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慢性胃炎。
8、茴香橘核丸
成分:小茴香(盐炒)、八角茴香、橘核(盐炒)、荔枝核、补骨脂(盐炒)、肉桂、川楝子、延胡索(醋制)、莪术(醋制)、木香、香附、青皮、昆布、槟榔、乳香(制)、桃仁、穿山甲。
功能主治:散寒行气,消肿止痛。用于寒凝气滞所致的寒疝,症见睾丸坠胀疼痛。
温中散寒类中成药,其用药依据是“寒者热之”,主要用于治疗里寒证,应用时需辩清寒热之真假,对真热假寒的热厥证禁用。用药量需要因人因时调整,夏季炎热,或素体火旺者,用量不宜太大,中病即止,以防伤阴。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以及难消化的食物。因为此类药物多含附子,干姜等温热药,对于高血压、心脏病、肾病等慢性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本答案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陈永康提供)
欢迎关注“逸仙药师”,内有关于各种疾病合理用药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