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高的危害,长期高血糖的危害有哪些?
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逐渐改善,有多人每顿都是大鱼大肉的,很容易造成身体代谢的失常,引发血糖高。不过很多人对于高血糖都不是很注重,总觉得没有太大的伤害,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高血糖的为好是很大的,也会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1、糖、脂肪、蛋白质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三大基础物质,高血糖导致糖代谢紊乱,打破了系统代谢平衡,进而往往导致脂代谢紊乱,致使整个代谢系统出现问题。
2、高血糖和由高血糖引发的代谢紊乱,使白细胞吞噬和杀菌力下降,使免疫球蛋白、补体等生成能力降低,减弱血液杀菌力。同时,细胞和器官的活力下降,机体自愈能力下降,造成了免疫功能失调和下降。
3、血管升高一方面会使血液粘稠度增加、另一方面会是血管变细、变脆、弹性降低。以致整个循环系统出现障碍,血流不畅、堵塞,甚至使人体的整个机体出现问题。高血糖引起的缺血缺氧,是导致糖尿病各种并发症发生的最主要原因。
4、血糖升高使神经细胞内的糖醇出现堆积,循环系统障碍使神经细胞得不到充足的血氧供应直接造成神经细胞的营养不良和障碍性改变。
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于这些危害也是有了很多的了解了,所以在生活大家对于高血糖千万不要忽视,如果发现就要及时的治疗,以免高血糖带来其他的一些疾病。还有糖尿病降血糖的问题可以加流小健微信 liujiankeji01 进行交流。
糖尿病有哪些危害?
据有品PICOOC高血压临床医学海外研究中心调查发现,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已经达到了约1.2亿人,并且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是45岁。
而糖尿病又是非常严重的慢性疾病,另外糖尿病早期症状极不明显,当身体真正出现不适感的时候,再去医院做检查,这时可能已经晚了。
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并常常表现为血液中的糖升高及尿糖。
简单来说,糖尿病就是由于人体代谢功能受损导致血液中的血糖无法降低而引起的疾病。
糖尿病发作前有哪些早期症状?1、体重下降:虽然吃得多,可是体重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为人体丢失了过多的葡萄糖,导致身体热量不足,出现消瘦。
2、排尿次数增多:由于血糖升高,大量葡萄糖经肾脏以尿的形式排出,葡萄糖排出的同时会携带一定比例的水,因此小便次数变多。
3、喝水多:口渴是糖尿病最先出现的症状,会猛然变得常感到口渴,并且夜里发生口渴,有时会渴得无法忍受,同时,喝水量比平时明显增多,喝下去还觉得喉咙发干,总想喝水。
4、皮肤感觉异常:糖尿病早期症状在皮肤中表现比较明显,皮肤干燥弹性差,反复出现毛囊炎、疖肿等皮肤感染。
5、餐前低血糖:在糖尿病的初期,有些患者并没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而是常常表现为餐前饥饿难忍及低血糖。
6、伤口愈合困难:由于糖尿病患者往往存在外周血管病变,影响伤口周围组织的血供,加之,糖尿病人营养丢失严重,抵抗力下降,从而导致伤口愈合困难
7、疲乏无力:当人得上糖尿病之后,就会缺乏胰岛素这把钥匙,那么血液中的葡萄糖无法顺利进入到细胞中,导致血糖升高,且细胞得不到足够的能量供给,人就会变得疲乏无力。
8、视力模糊:出现近视物体不清,远视物体尚好,提示眼调节功能降低,可能出现轻度白内障。
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预防糖尿病呢?减轻自己的体重,患糖尿病的几率就会下降70%。注意饮食清淡,少吃油炸及盐量过大的食物。多吃一些有机食物,少吃一些加工食物,比如熟食、香肠等,注重一日三餐的营养搭配。坚持每天散步半个小时左右,在走路时体内胰岛素可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避免或少用对糖代谢不利的药物。积极发现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抛弃不良习惯,做到不抽烟,不喝酒,不久坐,不要向基因和坏习惯低头等。对中老年人定期进行健康查体,除常规空腹血糖外,应重视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写在最后我国作为一个糖尿病大国,真心希望那些还未患病的同学能够做好预防措施,并且糖友也不要放弃,毕竟现在我们的医疗水平已经非常的强大了,只要你们能够相信医生,那么,你们的健康就没有问题了。
本文由老护士原创,欢迎关注转发评论,与老护士一起走上健康之路。
血糖达到临界值很危险吗?
【专业医生为您做解答】
有朋友问:测了几次空腹血糖都在6.8左右,长期处于糖尿病临界值会有啥后果?
先来说这样一件事,吸烟有百害而无一利,很多人并不以为然,因为吸烟的危害并不会在短时间内显现,但远期带来的危害是肯定的,而且与个体状况也有密切的关系,比如有癌症家族史,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则吸烟可以导致癌症提前发生,促使与加重糖尿病高血压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其实,血糖的升高也是如此,高血糖的危害并在于血糖有多高,其最大危害在于对血管的损伤。就像是腌鸡蛋或是糖蒜一样,血管长期浸泡在高血糖的环境中,血管内皮会受损,血液中的脂肪便会趁机沉积其上,进而引起炎性反应,脂肪被氧化成像“粥”一样的脂质化物质,血管就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
发生了病变的血管不仅会影响血液循环,导致对周围组织器官供血不足,而机体所需要的营养与氧都需要通过血液来运输,长此以往便会因缺血缺氧而导致功能障碍,直至引起结构上的改变而发生器质性病变,比如心梗、脑梗等等;如果病变的血管因为弹性下降、脆性增加而发生破裂,就可能发生脑出血等严重后果,这便是糖尿病最大的危害。
研究发生,当人体的空腹血糖高于5.6mmol/L时即会对血管内皮产生微小的损伤,而当空腹血糖高于6.1mmol/L时这种损伤开始加重,高于7.0mmol/L时即需要采取干预措施减缓这种损伤。也正因此,临床上将空腹血糖处于6.1-7.0mmol/L称糖尿病前期,当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时即诊断为了糖尿病。
所谓血糖的临界值,即是指处于糖尿病前期,虽然不能说对血管的损害有多重,短期内可能并不会有明显的损害发生,但这种损害却在悄悄发生着,如果同时还存在高血压、高血脂、吸烟、饮酒、熬夜等情况,这种损害会加重加快,因此是不能掉以轻心的。
需要提醒的是:人的血糖在全天是不断变化的,尤其与进食有很大的关系,正常情况下机体会通过自身的代谢将血糖基本维持在一定范围内,上面已经说到了空腹血糖的正常、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还有一个时点的也被当作衡量血糖正常与否的标准时点,即餐后2小时血糖:
正常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4.4-7.8mmHg
糖尿病前期:餐后2小时血糖7.8-11.1mmol/L
糖尿病: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11.1mmol/L
另外,还要注意的是空腹血糖与餐后2小时血糖是各自独立的,只要有其中一个超过了正常标准即属于异常血糖,而很多人往往只注重了对空腹血糖的检测,忽视了关注餐后2小时血糖的高低,从而错过了早期发现血糖异常的时机,这一点要引起特别注意。
综上所述,当血糖处于糖尿病的临界水平时,就需要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比如控制饮食、坚持运动等,即管住嘴、迈开腿!要知道身体是自己的,当不当回事自己看着办吧!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欢迎点击关注并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高血糖什么时候会对人体有危害?
高血糖是指空腹血糖高于正常上限7.3mmol/L(130mg/dL),当高血糖发展成糖尿病的时候,就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高血糖能够损伤血液和血管健康,血液中的红细胞具有柔韧性,即使在很细的毛细血管里也能顺畅流动。然而,在高血糖状态下,红细胞却会失去柔韧性而变硬,多个红细胞重叠黏在一起,在细小的血管处容易阻塞,成为血栓的诱因。
如果血糖无法下降,那么持续的高血糖就会发展为糖尿病。糖尿病是因血液中多余的葡萄糖进入尿中,然后排出体外而得名的。血糖正常时,血液中的葡萄糖会被肾脏的肾小管再吸收,不会出现在尿中。但是葡萄糖太多的时候,肾小管就无法完全再吸收,未被吸收的葡萄糖就进入尿中。
医学专家指出,糖尿病的最大危害在于它会诱发多种并发症,对血管和多种器官造成严重损伤。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关键是早期发现糖尿病,早治疗,并且要治疗达标。
怎么降血糖,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1、控制总热量:要根据病人的营养状况、体重、年龄、性别和体力活动情况来确定总热量,原则是使病人体重略低于或维持在标准体重范围内。
2、多吃有降血糖作用的食物或食物发酵液,如荞麦、桑叶、苦瓜、洋葱、槐米等等,最好是吃食物的发酵液,如荞麦桑叶复合菌发酵液,利用降血糖的食物和益生菌进行发酵提取而成,其成分更精华,降糖的效果比传统食物高出几倍到几十倍。常用于高血糖、糖尿病患者服用。
3、常食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的食物:高纤维素食物能减缓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吸收,有利于平衡血糖。因为食量减少可引起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供应不足,故宜多吃些新鲜蔬菜。但是水果类含果糖较多,血糖控制不好时最好免食。
4、防治并发症:患糖尿病时脂肪代谢紊乱,血脂高,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快。所以饮食必须控制胆固醇摄人量,一般不超过300毫克/日,相当于每日一个鸡蛋。少食或不食动物油脂及含胆固醇高的动物内脏类食物。糖尿病病人还易并发肾功能不全,要经常检查尿蛋白。
5、运动控制体重:控制肥胖是预防血糖过高的重要措施之一。所以除饮食控制外,提倡坚持体育锻炼,控制体重的增长,如慢跑、打太极拳、打乒乓球、慢舞等,平时经常参加体力劳动。
长期早上吃粗粮粥会吃出高血糖?
【专业医生为您做解答】
有朋友问:血糖和血脂偏高的人,把主食改成粗粮会咋样?能恢复正常吗?
这个问题其实代表着很多人走进的一个误区,高血糖与高血脂的发生虽然与日常饮食有密切的关系,但并不是吃了什么或不吃什么所导致的,而是在饮食结构不合理、营养配比不恰当的基础上,机体糖脂代谢发生异常所致,比如:
高血糖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机体利用血糖的能力下降,即胰岛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不足或是胰岛素不能发挥正常功能,因为胰岛素是将血糖运送进细胞中的工具,胰岛素不足或运送功能障碍便会使大量血糖滞留在血液中造成血糖的升高。
在这种情况发生时,如果所吃的食物含糖量较高或是消化吸收的速度很快,大量血糖迅速进入了血液,但因为血糖无法得到充分利用便导致了高血糖的发生。此时,即便是把主食换成了粗粮,因为实际上粗粮的含糖量并不比白米白面少,只是因为粗粮比白米白面含有的膳食纤维多而使胃肠吸收糖的速度慢、血糖的上升幅度不会很高,但最终进入血液的糖的总量是一样,这也就是高血糖及有糖尿病的人吃粗粮也不能多吃的原因。因此,高血糖发生的根本原因不是吃白米白面或是粗粮导致的,主要原因在于自身糖代谢出了问题,吃粗粮的目的只是帮助胃肠减慢吸收糖的速度,避免血糖快速升高而已。再来看血脂,比如与饮食关系最为密切的甘油三酯,它实际上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脂肪,是利用从食物中吸收的脂肪酸与葡萄糖分解产生的甘油合成而来,吃得过于油腻以及主食摄入过多为甘油三酯的合成提供了更多的原料是导致其升高的主要原因,并非是吃了粗粮或不吃粗粮就会发生的。
再来看血脂,比如与饮食关系最为密切的甘油三酯,它实际上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脂肪,是利用从食物中吸收的脂肪酸与葡萄糖分解产生的甘油合成而来,吃得过于油腻以及主食摄入过多为甘油三酯的合成提供了更多的原料是导致其升高的主要原因,并非是吃了粗粮或不吃粗粮就会发生的。
再比如胆固醇,体内80%的胆固醇是由肝脏利用多种营养成分合成而来,只需要从食物中吸收其余的20%即可满足需要,如果食物中胆固醇含量比较高,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率即会大幅下降并不会过多的吸收,因此高胆固醇的发生原因主要是自身合成量过多所致。之所以胆固醇有升高的人要限制高胆固醇的食物,是因为本身合成胆固醇已经超量,少吃高胆固醇食物是为了避免进一步升高而已。综上所述,高血糖、高血脂的发生控制饮食是需要的,但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最终还要靠调节改善自身脂代谢功能来实现。至于控制饮食,也不是控制吃什么或不吃什么,而是要做到营养结构配比合适的合理饮食。
综上所述,高血糖、高血脂的发生控制饮食是需要的,但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最终还要靠调节改善自身脂代谢功能来实现。至于控制饮食,也不是控制吃什么或不吃什么,而是要做到营养结构配比合适的合理饮食。
大多数人合理饮食的基本模式是:主食上无论是白米白面还是粗粮,每天以4-6两为宜;脂肪方面要少吃肥肉,食用油每天不超过25克;蛋白需要量应由半斤牛奶、一颗鸡蛋、二两瘦肉或豆制品提供;每天还要至少吃一斤蔬菜、半斤水果;想吃零食了,可以吃一把花生或瓜子等干果。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欢迎点击关注并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