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疗养生有什么特点,中医讲究的是什么?
中医有言 " 三分治,七分养 ",指的是:在病人康复过程中,医生和药物所起的作用较少,身体的恢复更多依赖于自我调节,也就是修复自愈力的过程。
尽量依靠内力来治愈疾病,这是中医的根本宗旨,也是医疗的至高层次。
原来疾病可以这样治
中医最大的优点,就在于非常注重人体的自我修复力,几千年前《黄帝内经》中就倡导养生防病,提倡医生 " 治未病 "。
有病先调理,优先使用副作用小的针灸、砭石、按摩等治疗方法。实在不行,再用少量药物辅助治疗。
其实医疗的目的并不是纠正人体的错误、中止病痛症状,而是协助人体完成它应有的功能。
比如呼吸系统的抵抗力降低就会感冒,所以有经验的中医通常不会过多给患者开药打针,降温止咳,而是叮嘱病人多喝水,多休息,禁食大鱼大肉等肥甘厚味。
这样就避免加重肠胃的负担,给身体一个修复的机会,从而促进机体自愈系统的恢复,感冒也就不治自愈了。
一次同学聚会,毕业十年再相见,从外地特意赶回来的张伟非常激动,叙旧聊天中几番推杯换盏,不知不觉吃得酒酣饭饱,接着又连夜去歌厅唱歌。
谁知第二天,张伟突然感到腹部疼痛,拉肚子了。于是急忙到附近医院就诊。
医生问诊后,并没开药,而是嘱咐他:" 减少食量,喝一点加糖加盐的水,不要吃大鱼大肉,可以喝小米稀饭。注意休息、保证睡眠。"
张伟满脸疑惑地问医生:" 不用给我开点止泻药吗?拉坏了怎么办?"
医生给张伟解释说:" 有时腹泻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性反应。按你所叙述的情况,你的腹泻应属于饮食不当引起的。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人初到外地,很容易发生水土不服,这是因为脾胃不适应,只要注意节制饮食,没几天也就适应了。
如果在肠胃还没有调整好的时候就暴饮暴食,则很容易造成胃肠功能紊乱,进而发生腹泻等不良反应。
而在某些情况下,腹泻还可能是肠胃在排毒,这种排毒方式可以避免有害物质被人体吸收,是机体的自我保护。"
看到张伟似懂非懂的样子,医生接着说:" 其实我们的身体没有想象中那么脆弱,不是有许多人感冒后不用吃药,自己就能痊愈吗?
虽然我没有给你开药,但是我告诉你的方法你一定要执行,因为这些方法可以修复你自身的自愈力,也就是说,我给你一个助力,然后让你自己来治愈自己。"
张伟终于听从了医生的建议,没有吃一粒药,结果一天后就痊愈了。
他特意去医院感谢医生,医生却笑着说:" 不用感谢我,还是感谢你自己的身体吧。
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最高明的治疗手段都是通过修复人体自愈系统的平衡,来提高人体的自我痊愈能力。
因此,治疗的方法不应该是单纯中止疾病症状,而是协助人体完成它该完成的工作。"
医疗的至高层次
张伟是幸运的,他遇上了一个负责任的好医生,然而更多的人则没这么幸运。许多病人把自己完全交给了医生,医生又把病人完全交给了药物。
病人却不知道,他们之所以疾病迁延,久治不愈,正是由于长期服用药物,机体已经形成了抗药性。
如果某一种药物不好使了,就换成其他的新药,病人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
相对于这样的人来说,善于运用身体自愈力自我调养的病人,则康复得更快,不仅能省去一大笔医疗费,更是在远期效果上对身体的真正负责。
我们都知道,伤口的愈合和瘢痕的出现,都是身体所做的自我修复工作。现代医学已发现,在人体康复过程中所出现的某些症状,其实是修复工作的一部分。
明白了这个道理,在治疗疾病时就不要随意干扰人体的工作,医生(或者是我们自己)应该做的,是修缮局部,促进整个自愈系统的健康发展。
当然,利用自愈力祛病健身的方法有一定应用限度,它适用于防治 " 未病 " 以及疾病初起时,也就是在疾病刚刚露出一点苗头,机体自愈系统尚有修复力之时。
如果已病入膏肓,自然要先以挽救生命为主,对症治疗。笔者倡导用自愈力来治疗疾病,不仅仅是要让大家认识疾病、明确治病的方向,更是希望提高公众的养生防病意识。
《黄帝内经》里说:"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 上工治未病……见肝之病,知肝传未脾,当先实脾……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
即使在今天,中医 " 治未病 " 的思想也可谓 " 最先进 "、" 最超前 "。最高明的医生不仅要把人医好,更重要的是使人不得病,自愈力的作用是任何药物都不能媲美的。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自愈力是帮助身体恢复健康的真正法宝,任何一种治疗方法的最终目的,都是使机体的自愈能力重新复苏。
有多少疾病可以自愈?
据德国健康期刊《生机》报道,研究人员发现,人体自身有能力治愈 60% 至 70% 的不适和疾病。
据说,科学家目前已经解开了机体自愈的一些秘密。当人有不适或生病时,身体可以从自身的 " 药田 " 中找到 30 至 40 种 " 内药 " 来对症治疗。
其实,类似的事情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不小心蹭破了皮肤、出了血,过一会出血就会自然止住;再过几天,伤口就会结痂。
一星期后,痂脱了,皮肤恢复平整;再过一个月,皮肤已经恢复成原来的样子,一点痕迹都没有,这时你已找不到破损的地方了。
出血后自行停止,这证明人体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
遗憾的是,生活在现代文明中的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于求医问药来抵御疾病,往往忽视了人体自身的力量。
其实,只要积极利用人体自愈力,就可以通过调节自身,消除体内的致病因素,修复受损的机体,重新回归健康。
自愈力就是人体的神医
许多人都养过小猫小狗等宠物,当这些动物生病时,会不吃不喝趴在那里,其实它们在用节食的方法来给自己治病。
道理很简单,节食就是为了减少体力,因为身体在消化食物的时候,需要消耗自身体能,而节食则可以减少体能消耗,把有限的体能用到治愈疾病上面。
动物就是这样配合自愈力来给自己治病的。
其实人自然也有这种能力。在生病的时候,我们都会感到不想吃东西,这就是在运用自愈力来为自己治病。
因此在遇到感冒发烧等小毛病的时候,不妨试试少吃饭,多喝水,这样有利于加快身体的康复。
自愈力既是天生的,又是可以被激发出来的。以下是四种增进人体自愈力的方法:
1. 休息
劳累时,休息是恢复体能是最有效方法。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可见养的作用特别重要,这种养包括充足的休息和有规律的生活。
2. 运动
运动能治愈很多疾病,特别是慢性病。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法。
3. 营养
营养在中医里也叫做 " 水谷精微 ",意思是食物消化后能被人体吸收的、对人体有益的精华部分。中医认为:药补不如食补。所以营养对身体很重要,而对于处于恢复中的人体尤其重要。
4. 心态
人是身心统一的动物,身体和心灵组成了人的整体。身体是心灵的载体,心灵是身体的指挥。如果指挥系统出现了问题,身体的各个器官就不能很好的工作。
自愈力的激发有很多种方法,例如中医常用的经络养生法,就是开发自愈潜能最突出的例子。
求医不如求己,掌握了这些方法,我们就可以避免或者减少疾病的发生,甚至从源头上祛除疾病,达到治病固本的目的。
总之,我们要重视挖掘人体自愈的潜能,读懂人体,灵活应对,制订出适合自己的保健方案。
不能过度干预的神医大药
自愈力,是指机体的自然愈合能力,是人人都有的自身调控能力。所以不能过度干预,否则就会扰乱 " 神医 " 的步骤,给 " 神医 " 帮倒忙。
自愈系统与生俱来
百科学者张弦在对医学理论的研究中发现,包括人体在内的诸多生命体,都存在一个与生俱来、自发作用的自愈系统,使其得以维持健康状态,免于在来自外界的物理、化学、微生物等侵害中丧失生命力。
因此说,人体的自愈系统是经过自然界亿万年的洗礼,不断地锻炼而形成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人体自愈系统的调节过程中,常常以减弱身体某些生理活动为代价,甚至暂时关闭某些机能,以减少养分的消耗,而将养分分配给身体出现问题的部位。
因此,这个过程会使人体某些局部表现出一些症状,这其实是一种身体警告,提醒人体出现了某些不平衡。
例如人体的发烧,可能是提醒人体某些地方有炎症,而发热则是自愈系统为了医治人体而做的有益调节。
因此说,自愈系统的调节包纳了整个人体,其复杂和精密程度是今天的科学技术所不能比拟的。
不过,虽然我们不能完全读懂身体的语言,却可以正确认识身体的用意,只要不去阻止、干扰和破坏身体的正常行为,就可以充分利用自愈力来防病健身。
养生与养身的区别在哪?
“养生”与“养身”的区别在于“养身”不等于“养生”。
或许你会问:养生不就是为了保养身体吗?
可千万不要以为养身就这么简单。真要这样认为的话,你肯定把身体仅仅当成了一坨肉加200多块骨头再加无数根毛的组合体了。
“养”是保养、养护、调养、补养、休养、养心、养性、养神及养精蓄锐等意思。
生”是生命、生育、生长、生活、生存、长生、生生不息等意思。
养生需要养德行,养性情,调阴阳,和气血,顺自然,谨五味,强体魄等。
“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灵枢·本神》:“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署,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养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养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养生是我们的先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认真总结生命经验的结果。
养生是保护生命、延年益寿。我国中医及佛学十分重视预防保健,称为养生,通过精神调养、食疗药膳、养生功法等等整体综合措施。达到体质增强、防治疾病、防止衰老,延长生命的目的。 养身是好好的养护身体,而养生是身体和精神方面都包括了。 因此此“养生”不同于彼“养身”。
有什么看法或者想法?
谢邀。谈养生,食疗有什么看法或想法,因人而异,太多了。说到和做到,认识可为,行动无为没啥用。谈多了,也是“正确的废话”。
就说自己对养生,食疗的态度,对与错是自己享用。我欣赏和接受这些话的启示,生命在于运动,生命在于静,生命在于蠕动,生命在于存在意识。从这里找到适合自己存在养生及食疗。我的所谓养生及食疗的观点就是“大水养鱼”和“心里意识上的环保”。
我是一个社会人,也是万物生态中的一个物种甚至是草,不要逆势自然、不要脱离社会主流意识的价值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不从众,做顺从自己心意的事。做适合自己健康运动和活动。让内心有喜悦,吃符合科学倡导的饮食方式,但是也不完全排斥所谓“垃圾食品”。
因为我时常发現,当自己内心不爽时,不痛快时,甚至难过之中,咋样呼养生,食疗?让我重复“粗茶淡饭”,我也受不了,哪么我就反向去行动,喝酒,吃麦当劳,甚至薯片,去啃“天福号”酱猪蹄,去吃冰棍...,甚至熬夜做点喜欢亊,我很自律,一般在一二天之中。打破常规,就是産生新的感受,重新认识生活态度,珍惜生命。一切结束后,我就会更加热爱生命,珍重生命一切拥有。
我就是平凡小草,适者生存。生活太多理性科学方法指导,能够做到当然极是好了,它是一个科学健康行为方式,我们会在这种有方向感的前提下,实现自我养生,食疗方式。科学就是进步实践过程,但是科学实践不能是百分百正确,相信中国饮食文化及养生很久,精华无限。做出适合自己就好了。
大家对养生这个职业怎么看?
养生保健,现已不是什么陌生的词汇,如今基本上上至七十岁的老人,下至十几岁的孩子,都常常会说“我爱生活,我要养生”,但是对于养生保健的问题上,你真的做对了嘛?尤其是中医养生更是被许多人所推崇,但是很多人却不了解中医养生,容易走进误区,不仅对健康无益,还会对身体健康形成影响的。那么,中药养生保健你可能会遇见过哪些误区呢?和养生保健鱼美人一起来看看。
1、中药代茶
有的朋友觉得中药能够代茶饮,要知道“是药三分毒”,这儿的毒指的就是中药的偏性。养生保健鱼美人提示,人体气血阴阳偏盛偏衰,均可导致疾病的发生,人们拿药物医治疾病,就是用药物的偏性来纠正疾病的偏性,使人体气血阴阳康复平衡。已然中药都有一定的偏性,在用时就应该了解药物的寒热等性质及功能主治,再区分本身的寒热性,来判断是否合适自己的体质症状,否则就会造成不可预估的损伤。并且中医讲究辩证施治,中药泡茶也要依据中药的功能,结合本身的体质、病症、气候、时令等辩证加以合理运用,才能真正达到养生保健的作用。
2、别人适用,自己也适用
有的朋友看到其他朋友在运用一些养生保健药方,就拿来自己用。或是看到一类养生保健节目、书本等,其实在使用这些药方时,都得先区分自己的病症、体质是否与这些药方的适用症相合适。要知道,相同一个症状,合适老人但不必定合适年轻人,所以用药一定要慎重。
以上就是养生保健鱼美人小编为大家分享的中医养生的两大误区,希望您能通过鱼美人小编的每日分享找到通往健康之路的金钥匙!
如果这篇回答对你有帮助,请给我点个赞哦,支持我创作更多好用的攻略~头条关注咕咚健康小助手,最新健康资讯抢先看!
如果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关注我们,后台发送私信哦~想了解如何科学有效减肥?关注并私信发送「减肥」,原价159元的专业减肥课程,免费送给你!!这个夏天让你科学瘦,健康美!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发现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怎样才能让自己活着不生病?
人生存在世界上,外有六淫之侵,内有七情之感、饮食劳倦之伤,因而常有疾病发生而不能使老人尽享天年,无法享受天伦之乐。所以如何延长健康寿命一直是个很热门的话题,毕竟一个人的健康寿命延长不仅仅能够让自己晚年生活优雅,还能为子女减轻负担。
要知道从2020年开始到2050年30年间将成为我国老年人口增长的高峰期,所以健康的老年人群体对一个家庭、社会乃至上升到国家层面都是非常意义的。可要怎么才能让自己活着不生病,身体健康呢?今天就来跟你们聊一聊!
活着为什么会生病呀?古人总结就说了“人生存在世界上,外有六淫之侵,内有七情之感、饮食劳倦之伤,因而常有疾病发生”。简单说生病无疑就说第三方面的原因,一个是生活的环境中一些因素的侵袭了我们身体,让我们发生疾病,比如感冒;一个就是我们自己的情志心态啦!心态好的人相对更不容易生病,就算有些小毛病也会相对容易恢复;还有就是因为饮食过度或者不足以及过度劳累或者缺乏锻炼的问题导致身体疾病。
所以其实古人养生追求健康长寿也都是从这三方面入手,来保证我们的健康,让百病不侵。具体可以归结为精神保健,饮食养生保健和运动养生保健。
养生保健这三点可以防百病不侵1.精神保健
精神养生是指通过以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具体怎么做:
①修德:研究表明,道德修养高的人,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性不稳定,体内的酶和乙酰胆碱等活性物质分泌正常,脑中激素的释放适度,可强化神经正常活动,延缓衰老。更有利于健康长寿,正所谓“大德必得其寿”。说得简单一些就是品德高尚的人,行事光明磊落、性格豁达开朗,如此则神志怡然安宁,气血调和,生理功能平稳,得以健康长寿。
②目清耳静:“无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说得是乱视杂听,则会使耳目过用不清,而耗伤神气,则会使耳目过用不清,消耗神气。当然眼睛不可能不看,耳朵也不可能不去听,关键在于不要为了满足私欲而乱视妄听,导致神气不宁。这也是一些眼睛看不见或者耳朵听不见的人可能寿命更长的原因之一。
③精神内守:对自己的意识思维活动及心理状态进行自我锻炼,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让我们的机体、环境保持协调平衡而不紊乱的能力,精神安宁的人病邪便难以侵袭。
④莫要追名逐利,“若是能清心寡欲,久久行之,百病不生”。
⑤知足常笑,笑对我们健康太重要了,笑能有益身心,笑能刺激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缓解关节疼痛,预防感冒、癌症等,笑还能缓解紧张情绪,提高抗病激素水平,增强免疫功能。
⑥莫要大喜大悲,“喜怒无常,过之为害”。
2.饮食养生
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说,每种食物都具有一定的性能、气味、有所归经。中医认为身体虚弱,阴阳不平衡是引起疾病的重要原因。膳食可以使五脏功能旺盛,气血充实,调节身体抵抗、预防疾病,或者调理身体恢复健康。而现代饮食养生包括通过饮食调节,合理膳食,补充人体必须营养元素,和通过合理的膳食搭配避免营养膳食不均衡而导致疾病。
但总的来说想要饮食健康长寿需要遵守:
有规律的饮食,比较传统的就是一日三餐的饮食方式,这对我们的脾胃消化、吸收有规律的进行很重要,不规律的进食很容易导致胃、肠消化道疾病,影响身体健康。
饭吃七分饱,不要过饥也不可过饱。有的人可能遇上好吃的菜就会忍不住吃很多,而有的因为想4要减肥或者其它原因而选择绝食都是对健康不利的。
饮食应该温寒适中,虽然口味偶尔需要调剂,但是应该注意避免太过辛辣刺激。
3.运动养生
运动对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里呼吁大家不要抛弃传统的运动养生法,比起现代的各种广场舞传统的运动养生对活动筋骨、调节气息,静心宁神来畅达经络,疏通气血、和调脏腑,达到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目的。我们不愿意练的传统运动养身方式在国外反而倍受追捧!
气功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太极剑、易筋经等等传统的健身方式是古人智慧结晶,男女老少皆宜,更是符合运动养生的特点:
运动与呼吸相结合,能够内练精神、脏腑、气血,外练经脉、筋骨、四肢,使内外和谐,气血周流,整个机体可得到全面锻炼。
注意动静结合,更加顺应自然,帮助调息、调心、神态从容、摒弃杂念、神形兼顾,内外俱练。
强度适中,适应性广,危险性小。
当然,对于平时缺乏运动的人来说,就算适当地走一走也是对健康大有裨益的。对于运动讲究的是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根据自身情况搭配适合的运动方式,更重要的是能够持之以恒的、坚持不懈,才能达到运动健身的效果。
总结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健康长寿不生病,但只要我们人活在世,就要受到世上周围环境的影响,就会有被外邪侵袭的机会。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强健自己体魄和精神抵抗外邪入侵,另一方面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对于一些健康问题要有一定的理解,不要过度担心,还要合理搭配饮食让我们更健康!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一些帮助,如果觉得不错的话,请给我点个赞再分享出去,要是还能给我个关注的话,我认为一定是对我最大支持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