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地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副作用,分别都有什么区别?
简单说:肾阴虚用六味地黄丸、阴虚火旺用知柏地黄丸、肺肾阴虚用麦味地黄丸、阴虚血虚用归芍地黄丸、肝肾阴虚用枸菊地黄丸、阴亏目疾用明目地黄丸、肾阳不足用桂附地黄丸、肾阳不足八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
如果搞不清楚什么各种阴虚、阳虚别着急,请继续往下看,因为中医将虚证分为阴虚、阳虚、气血、血虚四类,根据虚则补之的治法,便有了阴虚就滋阴、阳虚就壮阳、气虚则补气、血虚则补血的中药。
地黄丸是干嘛的?地黄丸主要针对的是肾虚问题的一组中药搭配,最早出自北宋医学家钱乙在《小儿药证直》一书,主要以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六味六位中药调配而成,主要作用是滋肾阴,所以说六味地黄丸主要是补肾阴虚的。
肾阴虚是什么样子的呢?
一般来说感觉自己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或手足心热,口燥咽干,发现自己脱发,脚跟疼痛,有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感觉就有可能是阴虚了。这个时候就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考虑用六味地黄丸。这与大家认为的性能力不行是有很大差距的,如果你是因为肾阳虚多导致的性功能问题,再吃六味地黄丸只会雪上加霜。
那么肾阳虚钙吃什么地黄丸呢?
因为这个六味地黄丸在对肾阴虚的问题上大放光彩,药效稳定,而肾虚又分阳虚和阴虚,那么肾阳虚的人怎么办呢?有人在以这六位地黄丸为基础,通过加减调整研发出了各味地黄丸,比如:
加入了桂附的金匮地黄丸就是补阳的。
再来聊聊各种地黄丸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1.肾阴虚用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方中熟地滋肾填精,为君;山茱萸养肝肾而涩精;淮山药益脾而固精,均为臣药,泽泻清泄肾火,并防熟地黄之滋腻,丹皮清泄肝火,并制山茱萸之温,茯苓淡渗脾肾,以助山药之益脾。
主要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虚,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
2.阴虚火旺用知柏地黄丸
在六味地黄丸的急促上加了清虚热的知母和泄虚火的黄柏就成了知柏地黄丸,因为中医认为阴虚易生内火,所以在有肾阴虚的症状还有口舌干燥 、口渴但是喝水又不能解渴、小便短赤、反复的口腔溃疡等由阴虚火旺所致的表现,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知柏地黄丸。
3.肺肾阴虚用麦味地黄丸
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了养阴润肺的麦冬和益气生津的五味子,就成为了既能滋补肾还能益气润肺的麦味地黄丸。适用于肺肾阴虚所致的干咳带血、午后潮热、咽干、眩晕耳鸣,腰膝酸软。
4.阴虚血虚用归芍地黄丸
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增加了补血养血的当归和白芍,使其在滋补肾阴的基础上增加了补阴血的功效。比较适合阴虚血热的高血压、神经衰弱、月经失调、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对经期、产后以及老年妇女十分适宜。
5.肝肾阴虚用枸菊地黄丸
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增加了补肾养肝的枸杞和清热平肝的菊花,比较适用于滋肾养肝,对肝肾阴亏所致的眩晕、耳鸣、羞晕畏光、迎风泪、视物昏花有帮助。
6.阴亏目疾用明目地黄丸
这个是在枸菊地黄丸的基础上增加了蒺藜和石决明,更是加强了清肝明目的功效。更适用于眼疾。
7.肾阳不足用桂附地黄丸
增加了有温阳作用的肉桂和附子,成了温补肾阳虚的方药,适合用于面色白、夜尿频繁、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或用于阳萎、滑精,女子宫冷不孕等。
8.肾阳不足八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
金匮肾气丸把前面的桂附地黄丸中的肉桂改成桂枝又加入了车前子和牛膝。适用于温补肾阳,化气行水,对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
总结总的来说各种地黄丸就是在最初的六味地黄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特殊效用的中药,搭配后增加各自不同的效果,所以也就衍生出了新的药效。但是选择是我们还是要对症用药,不能胡乱买着吃,就六味地黄丸来说因为当年的一句广告词火遍大江南北,说实在的这个药确实好,六味药的搭配三补三泻,药效温和,这样的一个千年古方流传至今,不仅配方精密、疗效平稳,不生偏颇,才能久用不衰。
但既是药用的时候就一定要讲究适应症,不能随便乱用,否则要么没有达到其应有的效果,甚至还会让情况更糟糕。所以一定要对症,最好能够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使用。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一些帮助,如果觉得 不错的话请给我点个赞再分享出去,要是还能给我个关注的话我认为一定是对我最大的支持了,谢谢!
属羊的人有哪些优缺点?
羊有山羊和绵羊两种,属羊人的性格也有山羊脾气和绵羊脾气两种。
绵羊脾气,就是我们印象中的大多数属羊人。性格绵善、脾气好、优柔寡断。我的前半辈子就是这样的脾气。绵羊脾气的人既招人喜欢又容易招人欺负。善良的人不忍心欺负温柔善良没有脾气的“绵羊”,就能和“绵羊”成为好朋友。
但是世上也并不都是好人,总有欺善怕恶的。这些人相处久了,了解了小绵羊的秉性,有机会就会欺负小绵羊。小绵羊往往忍气吞声,自己心里难过,却连说都不知道怎么说,绵羊们偏偏嘴很笨。明明知道别人说自己的很不客气,当时却不知该说些什么,事后反应过来,有了应对的话,却失去了反驳的机会。
我40岁之前一直是这种性格,所以自己活得很憋屈。40而不惑,当我的阅历越来越丰富了,经历了好多个烂人烂事,性格就被这些烂人烂事磨砺地尖锐起来,变成了山羊性格。曾经有一个同事,总是偷奸耍滑,请假偷懒,她的活没人干,她就每次都找我给她干。我每次都委屈地帮她干了。自己心里很憋屈,她不但不感谢我,还一直看不起我,对我趾高气扬的。后来我决定不再容忍了,一杯水给她泼到面前,指桑骂槐地发了一顿脾气。从那以后,她见我都是不叫姐不说话,活也不敢硬塞给我了。
所谓的山羊性格,就是说话办事再也不吞吞吐吐、顾虑重重,而是雷厉风行、直言直语。遇到故意刁难的人或事当时就回怼过去,绝不姑息,以免他认为老娘好欺负!我发现自己性格变了以后,长相也改变了不少。从一幅文文弱弱的外表变成了不好欺负的样子。这也好,避免了很多麻烦,省的有人跟你打过交的才知道你不好欺负。脸和气质就让那些爱欺负人的人胆怯,一副不好欺负的面相真的很震慑坏人!
有利就有弊,我以前的淑女气质和长相也都消失殆尽了,好像是越来越丑了。
如果让我再选一次,我依然是同样的选择,因为在丛林法则里,绵羊只能被吃,永远都是悲剧的,要想生存必须长出犄角来。
不过话说回来,山羊绵羊都是羊,怎么都变不成狼。属羊的人本质还是善良谦和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同情心强,怜小惜贫,不会去主动欺负别人。
你身边有属羊的人吗?你喜欢我们属羊人的性格吗?
归脾丸知伯地黄丸能一起吃吗?
归脾丸和知柏地黄丸能一起吃吗?
归脾丸可以和知柏地黄丸一起吃。一个治疗心脾两虚,一个可以治疗肾阴虚,很适合脾肾双虚的人。
心脾两虚,一般表现为平时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体倦食少,面色无华,气血不足等等。这类人一般先是脾胃开始虚弱,然后脾胃生化气血不足,气血不足以濡养心脏了,心血不足,心神失养,所以就是心脾两虚。
而归脾丸就是治疗心脾两虚效果很好的中成药,既能补益我们的脾气,还可以调理血虚。
而肾阴虚一般多表现为身体潮热,舌红少津,总是口干,手脚心发烫(恨不得放入冷水中),总是容易耳鸣,腰膝酸软,失眠多梦,容易梦遗,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如果你也有上面的症状,那么很可能肾阴虚。
那么知柏地黄丸就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添加了知母,黄柏两味降火药,能够滋阴补肾,同时成为了治疗虚热上火更严重的知柏地黄丸。这个适合吃六味地黄丸效果不佳的患者,这时候可以换成知柏地黄丸。
在服药期间,要记住归脾丸不宜与含有五灵脂,海藻,甘遂等成分的制剂一起服用,会影响药效。平时饮食记住需要清淡,同时不要熬夜,否则会加重气血亏虚和肾阴虚症状。
关注我!带您正确养生,改善脾虚问题!分享养脾干货!杞菊地黄丸能长期服用吗?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使用杞菊地黄丸之前,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注意对证使用,它的组方成分是针对肝肾阴血不足,血液无法充养滋润眼目,造成眼睛干涩视物模糊的问题,同时应当伴有肝肾不足的其他症状,如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便干口干,舌红脉数等,若因湿热或者风热造成的眼结膜红肿,干涩流泪就是不合适使用它了。二是要注意即便对证使用,也不可长期久服,因是药三分毒,症状改善后应中病即止,以免引起不良反应。接下来,我来为您分析一下,杞菊地黄丸的作用原理,以便于更好的对证应用。
★杞菊地黄丸的作用原理我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六味地黄,在六味的基础上增加了枸杞杭菊就是杞菊地黄了。由此可见,杞菊地黄是六味的加减方,增加了养肝明目的药物,主要是为了调整肝血不足,无法滋润眼目引起的不适症状。肾属水,肝属木,木需要水的滋润才可以生长茂盛,水的属性属阴,肾阴滋养肝阴,这个过程叫做肝肾同源,若肾阴不足,无法充养肝的阴血,导致肝血不足,肝的五官窍道开于眼睛,这个理论主要来源于实践,早年,有些到了夜间就看不清东西的儿童,患了夜盲症,吃一些动物肝脏就可改善眼睛的不适,现代医学认为是肝脏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A缺乏时就会出现夜盲,而中医学认为肝开窍于目,食肝即可养目。肾阴不足,继发肝血亏损,肾开窍于耳,肝开窍于目,肝肾不足常有眼睛干涩,视物不清,耳鸣头晕的表现,肾主骨生髓,肾阴不足常腰酸腿软,阴虚必生内热,常导致口干便秘,身体阵阵烘热,夜间睡觉时出汗,舌体红,脉虚数。具备了上述的症状,可以判断为肝肾阴血不足,若以眼睛干涩,视物不清,伴有肝肾不足表现,且排除器质性眼病,可以辨证为肝肾不足引发的眼目不适,此时,以补肾阴为主要治则,肾阴充足则肝阴得到营养,再配伍补肝养血明目之品,如此就形成了杞菊地黄的基本格局。即补肾阴之六味+养肝明目之杞菊。那么,除掌握肝肾不足的基本病机,使用前还应该注意以下问题。①慢性长期的眼部不适,进行性视力下降应该到正规医院排除青光眼,眼底疾病等严重器质性眼病,这些眼病属于复杂的情况,必须经眼科医生进行专业的诊治,不可自行滥用药物,以免延误病情。②肝经风热或者脾胃湿热,阳虚血瘀也可出现眼睛不适,例如突发的眼睛结膜红肿,眼眵色黄而多,畏光眼疼,这种情况多属肝经风热,应当采取疏散风热的方法调治,不可使用杞菊。③本品所含的药物多是滋腻补益之品,过量久服易壅滞脾胃,引起腹泻腹胀,胃肠不适,所以不主张长期服用,对证使用时不建议超过一周。最后,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备注:大家好,我是中医朱旭阳,文中参考了中医理论著作,结合个人经验,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药对身体有副作用吗?
中药与西药相比,既能治标又可治本,而且还能调理身体。尽管如此,但是药三分毒,所以中药也有副作用,比如有些中药会造成肝损伤。根据相关报道,中药造成的药物性肝炎占临床药物性肝病总病例的21%~51.4%,这除了与培植药材中的农药残留及品种混淆外,中草药本身的毒副作用也不可忽视。
一说到肝炎,大多数人都会想到甲肝、乙肝等具有传染性的肝病,实际上吃药也能引发肝炎。在已上市应用的化学性或生物性药物中,有1100种以上的药物具有潜在肝毒性。引起肝损伤的中药有白果、艾叶、蕃薯叶、五倍子等。白果是银杏树的果实,具有止咳平喘的效果,很多人会用它来泡茶喝。
实际上,这类果实往往含有一些有毒成分,如果果核破裂后还用来泡水,轻则引起腹胀腹泻,严重时还会导致肝中毒,从而影响肝脏的排毒功能。艾叶经常用来治疗女性痛经,具有温经止血、散寒调经的作用,但会对肝脏造成一定伤害。如果长期服用艾叶,就有可能造成肝硬化。所以艾叶只可短期服用,女性切不可因为疼痛难忍而长期服用艾叶。
一般来说,月经来临前的3~5天服用艾叶既能达到预期效果,又不会给肝脏带来负担。蕃薯叶治疗便秘具有良好的效果,但不可长期服用,因为含有大黄素,这会对肝脏造成损伤。另外长期服用蕃薯叶还会使体内残留大量蒽酮类产物,这也会对肝脏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五倍子具有清热降火、止血解毒的作用,是一味比较常见的中药材,但它最大的副作用是伤肝。所以如果服用五倍子,一定要配合其它益肝中药,以降低其对肝脏的损害。关于中药的副作用及防治方法,详细介绍如下:
肝脏也会中毒肝脏作为药物转化和代谢的主要器官,虽然负责解毒,但其本身也会中毒。药物及代谢产物的毒性作用,或机体对药物产生的过敏反应会对肝脏造成损害,进而引发肝脏组织炎症,这样一来就会出现药物性肝炎。药物性肝炎严重时会出现爆发性肝衰竭,导致肝细胞突然大量坏死,病人可能会在1~2周内死亡。
常见中药也不可乱吃对于一些比较常见的中药,有人觉得吃不好也吃不坏,所以会自行购买一些人参、黄芪之类的中药代茶饮调理身体。实际上,即使是很常见的中药也不应乱吃。中药三七生长在我国西南边陲,有些患者会经常食用自家种植的土三七,而这会引发肝损伤。
三七含有吡咯烷生物碱成分,会引起肝小静脉闭塞症,造成肝损伤,该病目前没有特效治疗方法,一旦过了急性期就会造成无法逆转的肝损伤,死亡率很高。黄芪可补气,如果出现上气不接下气时,可适当泡茶喝,但也有副作用,比如高血压、食欲不振等,另外长期饮用还会对脾胃造成不利影响。对于积食、舌苔白腻及阴虚阳亢者,更不宜喝黄芪茶了,因为会导致病情加重。
银杏叶制品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中,使用最多的天然药物,但如果直接用鲜银杏叶泡水喝则会很危险。银杏叶中的内酯类和黄酮类等脂溶性有效成分很难通过泡水释放出来。而其所含的银杏酸和银杏酚毒性很强,且溶于水,有超敏毒性、免疫毒性和细胞毒性,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研究发现,灵芝的有效成分是灵芝孢子粉,由于它的外壳很难打破,所以直接泡水的溶出率很低。玫瑰和灵芝性温,夏季以及体质偏热的人不适宜长期饮用。另有些人喜欢用中药泡茶,长期盲目饮用可能会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山豆根用量要控制在6克以内山豆根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的功效,常用于火毒蕴结、乳蛾喉痹、咽喉肿痛、齿龈肿痛、口舌生疮等,但在临床应用中却经常出现中毒事件。山豆根在很多中药处方中都有应用,但由于该药含苦参碱,所以有毒性。
在处方中,山豆根的用量一般在6克以内,如果超出这个剂量就会引发不良反应,比如头晕、行走不稳等,对于这种轻微病变,一般在应用激素治疗后即可缓解。但对于比较严重的山豆根中毒,会导致脑干、小脑、基底节区以及大脑皮层的对称性病变,由于症状较重,所以恢复效果很差。
中药的用药原则有人说:“有病治病,没病防病”。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没病时乱吃中药会造成肝损伤,即使有病服药也要恰到好处,避免重复用药。身体健康的人能不吃药就不吃,能少吃一点就少吃。药性猛烈时要遵循“中病即止”的原则,也就是说某个药方在治疗某种疾病时一旦有效就要停止使用。
常用中草药在使用时要掌握好剂量,如果用药量过大,就会产生副作用。比如甘草性平,可调和诸药,但无故长时间久服也会影响脾胃,不利于消化。如果大黄用量过大或连续服用时间过长,会引起食欲减退、胃痛、腹泻等不良症状。
很多老年人都有一些基础病,如果盲目进补会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研究表明,同时服用五种以上的药物其副作用或不良反应会大大增加,对于肝肾功能下降的老年人来说更要当心。
毒性是治病的根本在中医中药观念中,毒性的含义包括广义的偏性,以偏纠偏是药物治病的基本原理,而狭义毒性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副作用。所以中药毒性就是治疗疾病的原因,如果乱吃中药,会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适量服药很重要。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大部分中药都不可长期服用,因为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为了降低药物对身体的伤害,在服用中药时最好选择对肝脏伤害较轻的药物。如果服药时间较长,要定期体检以查看肝功能是否良好,如有异常应及时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