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的作用与功效与作用是什么,黄芪和茯苓在一块起什么作用?
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毒生肌、利水消肿的作用。
而茯苓具有健脾除湿、利水消肿、除烦安神的作用,两者搭配煮水喝,作用相互协调补充,其作用明显增强。
主要用于治疗神疲乏力、气短懒言、下肢浮肿等症状。
伏苓玫槐花陈皮什么作用?
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作用。玫瑰花,性味甘、微苦,温。入肝、脾经。具有舒肝理气,和血调经的作用。陈皮,性味辛、苦,温。入脾、肺经。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作用。这三个主要是健脾理气化痰活血的作用。
茯芩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1.利水渗湿:本品甘淡,其性平和、促气化、泄膀胱,洁源利导以开泄州都,为补养渗湿之要药。用于:①水肿:脾肾虚寒、水湿内停所致腹胀身肿,小便不利者,用此利水消肿,常与白术、猪苓、腹皮、槟榔配伍。若肾阳虚寒,寒水内停之水肿者,与白术、生姜、附子、白芍合用;若水湿泛溢肌肤,全身皮肤水肿者,与桑白皮、生姜皮、大腹皮、陈皮合用;若阳虚气化不行,四肢皮肤肿甚者,与防己、黄芪、桂枝、甘草合用;若水湿郁遏,形成水肿身热,大便干燥者,与木通、椒目、商陆相伍。②痰饮:痰饮内停气化受阻所致胸满、目眩、心痞、呕吐,用此渗消痰,常与桂枝、白术、半夏配伍。③小便不利:寒湿阻滞膀胱而致小便不利,用之渗湿利.,常与白术、桂枝、猪苓、泽泻合用。2.健脾补中:本品味甘而淡,甘则补,淡则渗,能补中气、健脾胃、渗水湿、调气机、益中州,为补中益气之常用品。用于脾胃气虚而致短气倦怠、食少便溏者,常与党参、白术、甘草同用。若脾虚气滞,咳嗽痰多,食少脘痞者,与人参、白术、半夏、陈皮配伍。若脾胃虚寒之胃痛、腹泻,则与人参、白术、香附、砂仁配伍,益气扶脾,行气止痛。3.宁心安神:本品益脾气,导浊气,除痰诞,开心智,能安心神。用于惊悸、失眠、癫痫,与远志、菖蒲、龙齿、硃砂合用治惊恐不得卧。总之,茯苓有利水渗湿,补中安神之功。常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痰饮、咳嗽、脾虚胃痛、腹痛、腹泻诸证,可用于惊悸、健忘、癫痫。内服:6~12克,大剂量可用至30克。使用注意:本品为甘淡渗湿之品,对于虚寒精滑,气虚下陷者慎用。
薏仁赤小豆芡实茯苓的作用是什么?
薏仁赤小豆芡实茯苓的作用是什么
薏仁赤小豆芡实茯苓都有健脾渗湿的作用,但各自具体的功效与应用又有所区别。
薏苡仁可以健脾渗湿止泻,清热排脓。可用于治疗脾虚泄泻,水肿等疾病。赤小豆可以利水消肿(通利小便,消除水肿),解毒排脓。可用于治疗水肿腹部胀满,脚气浮肿,痈肿疮毒等疾病。
芡实具有健脾止泻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虚便溏。茯苓具有健脾渗湿,宁心安神的功效,不仅可用于脾虚诸症,也可以用于治疗失眠等疾病。
上述四味药物同用,可行健脾渗湿之功,可用于脾虚湿盛所致的乏力疲倦、肢体沉重、食欲不振、大便粘腻、便后不爽等症。
此四味药食同源,可在生活中作为代茶饮使用,但应在专业医生进行辩证后的指导下才可进行服用。
本内容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医内科 副主任医师 夏昆鹏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中药独活的功效和作用是哪些呢?
独活是在中药学上属于祛风湿类的中药,对于风湿类的患者,独活在临床应用上非常广泛,那么独活有什么作用以及其药性如何呢?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 独活的功效及其药性特点1.独活的功效
独活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的干燥根,列属《神农本草经》上品
独活性味辛、苦,性微温,归肾、膀胱经。
具有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的功效。
2.独活药性特点及其临床应用
独活药性辛散苦燥,微温能通,药力较羌活缓,作用偏里偏下,主散在里伏风及寒湿而通利关节止痛,尤善治少阴伏风头痛及下半身风寒湿痹,主用于风寒湿痹,要洗疼痛,少阴伏风头痛,风寒挟湿头痛。独活是治风湿痹痛之要药,凡风寒湿痹,无论新久,均可应用。
独活辛能发散,苦能燥湿,温能祛寒,主入足太阳膀胱经,能祛除肌表风寒湿邪,有解表之功,适用于外感风寒夹湿之表证,症见恶寒发热,头重身痛,或腰脊疼痛,难以转侧者。
此外独活止痛之功,亦可用于头风痛、牙痛等症。兼有祛风止痒之功,可用治皮肤瘙痒,内服或外洗皆可。
二 独活名方-独活济生汤说到独活,其著名的独活寄生汤不得不谈。
药王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治腰背痛,独活寄生汤。夫腰背痛者,皆犹肾气虚弱,卧冷湿地当风所得也,不时速治,喜流入脚膝,为偏枯冷痹缓弱疼重,或腰痛挛脚重痹,宜急服此方”。
独活寄生汤的主要作用不仅仅是祛风湿、止痹痛,还有益肝肾、补气血的作用。
适用于痹症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临床以腰膝疼痛、痿软,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为辨证要点。而现代研究发现,独活寄生汤可用于治疗慢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骨质增生症、小儿麻痹等属风寒湿痹日久、正气不足的患者。
独活寄生汤由独活, 细辛,桑寄生、牛膝、杜仲、秦艽、防风、肉桂、川芎、当归、芍药、干地黄、人参、茯苓、甘草组成。
《医方考》这样评价道:“独活、寄生、细辛、秦艽、防风、桂心,辛温之品也,可以升举肝脾之气,肝脾之气升,则腰膝弗痛矣;当归、熟地、白芍、川芎、杜仲、牛膝者,养阴之品也,可以滋补肝肾之阴,肝肾之阴补,则足得血而能步矣;人参、茯苓、甘草者,益气之品也,可以长养诸脏之阳,诸脏之阳生,则冷痹去而有力矣。”纵观全方,奇妙之处在于,这个方子以祛风寒湿邪为主,辅以补肝肾、益气血之品,邪正兼顾,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
更多中医药知识,请关注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