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氨苄甲氧苄啶胶囊治感冒吗,头孢是不是青霉素类抗生素?
【学院派民科】为您做学院派解答。
(1)头孢菌素类和(2)青霉素类都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下的两个小类,其他小类还包括(3)碳青霉烯类、(4)单酰胺菌素类、(5)头霉素类和(6)氧头孢烯类。头孢菌素和头霉素又合称头孢烯类。
判断药品是不是一类,只能根据其化学结构,而不能根据药效判断。类似作用的药品也可能有完全不同的结构和不同的作用位点。(下文请耐心看图,很容易找到关键部位。)
β-内酰胺大类物质的共同特点是有一个β-内酰胺环:在此基础上加些其他基团形成不同小类。
青霉素类共同特点是可见它的β-内酰胺环与一个五元环融合,五元环完全饱合,并有一个硫原子S。图中R基的不同决定青霉素类下的不同具体药品。
头孢菌素类共同结构为:可见它的β-内酰胺环是与一个含硫的不饱和六元环融合的,与青霉素类的含硫饱和五元环是不同的。R1和R2两个基团决定哪种具体的头孢菌素。有两个可变因素,所以可选组合较多,因此头孢类药物很多。
头霉素类经常被误认为头孢菌素类,因为它们的药品名也以“头孢”二字开头,但其结构却是:与头孢菌素相比,唯一区别是头霉素类在β-内酰胺环上多了一个甲氧基。因此,头霉素类与头孢菌素类功效也比较相似,特别是与二代头孢非常接近。鉴于头霉素与头孢菌素结构极为相似,二者又并称头孢烯类。
氧头孢烯类就是把头孢烯类的六元环中的硫替换成氧。常见两种药都是替换头霉素中的硫,一个是氟氧头孢,另一个是拉氧头孢。很少用到,不帖结构式了。碳青霉烯类共同结构为:可见它与青霉素类一样,β-内酰胺环与一个五元环融合,但这个五元环的硫被碳取代,并且有一个双键。故此得名‘碳’青霉‘烯’。这一类药品临床上常被用作最后一道防线,轻易不用,需要用的时候都是有耐药性很强的细菌感染的重患。
最后,单酰胺菌素类目前只有一个上市药,即氨曲南:图中可见其β-内酰胺环不与其它环融合为桥环,故名‘单酰胺’。这个结构相比其它几类差别较远,因此氨曲南与其它几类的交叉过敏和交叉耐药也都低一些。
学院派民科,学院派解答。
有学士雅正,无德者勿扰。
虾生病什么药治最好?
1、草药
草药可替代抗生素,或减少水产养殖中的病原体感染,并在疾病爆发期间提高生物的存活率。据报道,海藻对细菌病原体具有抗菌活性,并具有多种促进健康的特性。
红海藻的蛋白质提取物的研究表明,能够南美白对虾抵抗引起AHPND的弧菌。另外,大多数草药具有抗病作用,是由于增强生物体免疫系统或形成抗病特性。
2、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是一种使用已经减弱或死亡的病原菌,通过免疫记忆提供持久保护的方法。对虾疫苗的研究始于1980年代后期,病原体通过加热或福尔马林灭活用于疫苗生产。这些方法非常适合,因为它们简单、便宜,所以可以生产稳定的疫苗。
鸭病的症状与防治?
雏鸭肝炎症状及防治:四种常见鸭病症状与治疗方法(图片)雏鸭肝炎1.1 发病原因 这种疾病的发病原因是由于雏鸭肝炎病毒所引起的,这种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呈现球状或者类似于球状,这种病毒寄生在尿囊内生长繁殖,这种病毒的抵抗能力很强,幼龄的鸭子容易感染,特别是在幼龄鸭子被感染以后死亡的几率非常大,鸭子在得病以后,表现为食欲不振,几乎不吃任何东西,一直趴伏在地上,拉出绿色的稀便,头冲向后背,两腿痉挛无力,这种情况大约出现3 d以后,幼龄的鸭子就会死亡。1.2 预防措施 在母鸭产下小鸭之前的20 d左右注射疫苗,比如:雏鸭肝炎疫苗。在母鸭产蛋以前注射就会使得幼龄的鸭子具有很好的抗病毒性能。在雏鸭破壳而出以后,再给雏鸭注射疫苗,这样加上母体带来的免疫,自身的免疫力就会大大加强,但是应该注意在注射的时候应该在皮下注射。1.3 治疗方法 在发现上述的现象以后,及时的诊断治疗,可以注射具有高免疫力的血清,同时在饲料中加入抗生素之类的东西以防止发生大规模发病,多次进行换水,使得体质能够增强。2 鸭曲霉菌病症状及防治:2.1 发病原因 曲霉菌病毒是多数的禽类都能够感染的一类病菌,在鸭子中,雏鸭特别容易感染。这种病主要是由烟曲霉菌引起的,大部分是由于饲料发霉而引起,病的特征是呼吸道感染,发出沙哑的声音,毛发呈现胶状,眼睛半闭,流鼻涕流眼泪,严重的会出现抽搐等症状。2.2 预防措施 注意及时的检查饲料是否已经发霉,坚决不能用已经发霉的饲料。其次,垫料不能够重复使用,如果重复的话,里面会掺杂着一部分的唾液细菌,这个可以引发鸭曲霉菌。最重要的一点是,鸭舍要注意通风,保证鸭舍的干燥。2.3 治疗方法 在饲料里加入硫酸铜来中和碱性的物质,因为鸭曲霉菌在碱性条件下最容易产生,一旦病菌产生的时候,硫酸铜也可以及时将其反应掉,还要配合使用维生素来饮水,这样就能够治疗这种病毒了。3 鸭瘟症状及防治:四种常见鸭病症状与治疗方法(图片)鸭瘟3.1 发病原因 鸭瘟又名为病毒性肠炎,是鸭类最容易见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这种病最大的特征是流行管饭,传播迅速[2],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非常的高。主要发病对象是一个月以上的鸭子,幼龄鸭子很少发病。发病的鸭子食欲下降,饮水的次数增加,头部变大。3.2 防治 这种病目前还没有治疗的特效药物,主要以预防为主。在幼龄期注入一定的疫苗来预防这种疾病的传播,同时要保证鸭子的清洁,因为鸭舍的不干净最容易引起病毒的传播。4 鸭传染性浆膜炎病症状及防治:四种常见鸭病症状与治疗方法(图片)鸭传染性浆膜炎4.1 发病原因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为鸭疫巴氏杆菌病,是由于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主要侵害雏鸭的一种慢性或者急性败血症的传染病,这种病最大的特征就是引起雏鸭纤维素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关节炎。这种病菌广泛分布于世界的各个地方,引起的死亡非常严重。而其最大的特征就是点头或者摇头,遭受过这种病的鸭子就会成为僵硬的鸭子。4.2 预防措施 场地内不要出现石头以及尖锐的东西,及时的清理场地,防止脚蹼被刺伤,同时也应该注意防暑和防寒,及时的清楚粪便,保证合理的饲料投放密度,合理的配放饲料,增强雏鸭的体质。4.3 治疗方法 这种由于持续时间长,所需要的药物也比较多,对于每一个药物而言,都会产生抗药性,所以应该经常换药[3],来达到消灭病菌的方法,可以使用环丙沙星或者恩诺沙星等杀菌药物拌入饲料中使用,同时使用红霉素或者土霉素拌料,连续使用一周,再将链霉素等注入到肌肉中。疾病已经成为限制养鸭业发展的一大重要的因素,同时也给经济带来一定的负面的影响,所以在未来的养鸭业的发展中应该首先要考虑加入病毒检测器,这样的话就能够减少病毒的发病率,也为养鸭业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契机。
八须鲶鱼病的防治?
一、车轮虫病
1.病因 由车轮虫寄生引起。
2.诊断 病鱼体色变黑,触须卷曲,严重者鱼体垂悬浮于水面或静沉于池底。镜检鱼的鳃部、体表,发现有大量车轮虫。车轮虫的感染率很高,严重时致病率可高达100%,并造成大量死亡。此病主要发生于鱼种阶段(体长2.5厘米~10厘米)。
3.防治方法 (1)鱼种在2.5厘米~10.0厘米时,每立方米水体用0.5克硫酸铜和0.2克硫酸亚铁合剂全池泼洒。(2)发病时每米水深用鱼康A型杀虫剂25毫升/亩稀释后全池泼洒,或用“鱼虫净”10毫升/亩稀释全池泼洒。
二、三代虫病
1.病因 因三代虫感染引起。
2.诊断 三代虫的虫体寄生于鱼体体表或鳃瓣上,病鱼体表粘液增多。轻度感染者,体表有许多充血的红色小点;严重感染者,皮肤及肌肉蚀去,暴露出鳍条或脊椎骨,病鱼外部症状常误认为互相斗殴损伤。三代虫的感染率很高,常造成病鱼大量死亡。
3.防治方法 (1)用25ppm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病鱼15分钟~30分钟。(2)可参照上述车轮虫治疗方法。
三、水霉病
1.病因 因水霉菌感染引起。
2.诊断 感染水霉菌往往是由于鱼体体表出现创伤或鱼卵感染所致,感染部位出现成丛的菌丝,形成棉絮状,呈白色或灰白色。病鱼食欲减退,运动不正常,常浮游于水面后死亡。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3.防治方法
(1)鱼池用生石灰清塘,可以减少此病发生。
(2)在捕捞、搬运和放养过程中要尽量仔细,勿使鱼体受伤,同时注意放养规格一致,密度不宜过大。
(3)用30%~40%的食盐水浸洗病鱼5分钟~30分钟。
四、肠炎病
1.病因 由细菌感染引起。
2.诊断 此病多发生于鱼种期,原因是由于投饵过多或饵料变质,造成水质污染而引起消化道感染。病鱼发病不久即失去食欲,以后随疾病发展,腹部膨大,体色变黑,离群缓游,不久便死亡。外观肛门外突红肿,严重者腹部半透明,可见内脏,腹腔充积黄水,肠壁微血管充血或破裂,外溢血使肠壁呈红褐色,肠内无食物,含有黄色粘液。
3.防治方法 (1)定时定量投饵,注意饵料质量。投喂配合膨化料不可频换品种,避免鱼难于适应饲料,易得病。(2)1米水深池塘每15天泼洒“水族乐”200克/亩或“鱼菌清”2号200克/亩,发病时加倍,连用2天~3天。(3)经常在饵料中拌些“鱼必康”“强克99”“鱼菌灵”等抗菌药。发病时每100公斤鱼拌喂“鱼宝康”250克,连喂2天
22岁女孩患上社区获得性肺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在院外由细菌、病毒、衣原体和支原体等多种微生物所引起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咳嗽、伴或不伴咳痰和胸疼,前驱症状主要有鼻炎样症状或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鼻塞、鼻流清涕、喷嚏、咽干、咽痛、咽部异物感、声音嘶哑、头痛、头昏、眼睛热胀、流泪及轻度咳嗽等。并非每一个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都会有前驱症状,其发生率依病原体不同一般在30%~65%之间。而且现在发病的几率呈快速上升的趋势,也是研究的热点。
1.病原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主要涉及细菌、支原体、衣原体和病毒4大类。就细菌病原来说,社会获得性肺炎,除结核杆菌和军团菌可直接通过飞沫将菌吸入到肺实质,假单胞菌可直接定居于气管外,其余均为通过吸入来自自体咽喉部的感染因子而获得的。临床较为常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细菌病原是肺炎链球菌、结核分枝杆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军团菌、克雷伯杆氏菌和卡他摩拉克菌等。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毒病原有甲、乙型流感病毒,1、2、3型类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腺病毒等。其他微生物病原有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鹦鹉热衣原体等。
2.病原学分析
(1)就细菌而言,社区获得性肺炎与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相反,主要是由革兰阳性菌所致,其中以肺炎链球菌最为常见,其阳性率占已知病原的40%~60%,其次为结核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
(2)80%的病源为单一致病菌,20%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致病菌,对一些结核病人可检查到多种病原体,这可能表明原来的共生菌在结核病人身上可能成为致病菌。
(3)一些重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多发生在60岁以上者且多具某些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这些患者则有较大比例(20%~30%)的病源为革兰阴性杆菌。而在青年人群中,院外细菌性肺炎的致病菌则不同,大部分以革兰阳性菌感染为主。
(4)在住院治疗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无病原学依据的患者为30%~50%,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在入院前使用过抗生素治疗或是由于所用检测手段不完备所致。
临床表现
1.前驱症状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前驱症状较医院内获得性肺炎发生率高,常出现在肺炎发病初期,相当一部分病人有明确的受凉或过度疲劳的诱因,其前驱症状主要有鼻炎样症状或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鼻塞、鼻流清涕、喷嚏、咽干、咽痛、咽部异物感、声音嘶哑、头痛、头昏、眼睛热胀、流泪及轻度咳嗽等。并非每一个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都会有前驱症状,其发生率依病原体不同一般在30%~65%之间。
2.全身毒血症
绝大多数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全身毒血症样症状,如畏寒、寒战、发热、头昏、头痛、全身肌肉和关节酸痛、体乏、饮食不佳、恶心、呕吐;重症患者还可出现神志障碍或精神症状。
3.呼吸系统症状
即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五大症状。在不同的病原体和不同的患者,以上五大症状的发生率及其特征各不相同,而并非每一个患者或每一种病原体所致的肺炎都会同时出现以上五大症状。如支原体肺炎常表现为干性呛咳,重者伴胸骨后疼痛;病毒性和浆细胞性肺炎咳嗽可逐渐加重,但胸痛和气促较少见,年轻人发作时常表现为典型的急性症状,而老年或重症患者咳嗽、咳痰较少,甚至常无明显呼吸道症状,免疫缺陷患者肺炎发病早期可仅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快、发热、不安,也可无明显呼吸道症状。典型的肺炎链球菌肺炎可咳铁锈色痰,葡萄球菌肺炎时有咳脓血痰,克雷白杆菌肺炎患者咳痰可呈砖红色,铜绿假单胞菌肺炎脓痰中可带淡绿色,厌氧菌肺炎患者可咳脓性恶臭痰。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临床上所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在呼吸道症状表现上以轻型或不典型者为多。
4.肺外症状
肺炎除直接导致呼吸道症状外,还可出现肺外症状,如肺尖部病变可反射性引起肩臂痛,后部病灶可刺激后胸膜表现为腰背部疼痛,少数下叶肺感染刺激横膈可出现上腹疼痛并向肩部放射,可同时有嗳气和呃逆。全身毒血症可在某一个系统表现更为突出,如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频繁及重症患者的神志障碍和精神症状显著等。以上肺外症状发生率虽不高,但容易转移人们的注意力而发生误诊,在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应给予重视。
5.并发症症状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并发症不多见,随着大量强有力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出现并发症的频率还在继续下降,但也并未完全消失。临床上仍可见胸膜炎或脓胸、脑膜炎、心包膜炎、心内膜炎、腹膜炎,经血行早期播散还可引起关节炎、乳突炎、中耳炎、鼻窦炎,重症或败血症患者还可合并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对此临床医师不可忽视。另一方面,由于大量广谱抗生素的应用,还产生了一些过去少见的并发症,如继发病毒感染,弱毒力条件致病菌感染,以及菌群失调性二重感染和耐药菌株感染等,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新问题。因此,在我们注重肺炎本身的症状表现同时,不可遗漏其并发症的存在,尤其是在经过正规的符合病原体的抗感染治疗后,如体温不降,或热退后又复升,或伴症状加重、白细胞数升高等情况时,应考虑到有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
6.肺部体征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体征随病变的部位、大小及病程的不同和是否存在并发症而表现不一。常见体征表现为以下4个方面。
(1)一般体征如体温高、急性热病容、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重症患者可有神志改变。
(2)肺部实变体征如病侧胸部呼吸运动减弱、语颤增强、叩诊发浊、呼吸音减低、语音传导增强、病灶部位出现管性呼吸音及吸气相湿啰音等。
(3)肺外体征如发绀、轻度黄疸、腹胀、上腹压痛、单纯疱疹等。此类体征临床上相对少见。
(4)并发症体征视具体的并发症种类而异。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痰液 取深部痰液作革兰染色,若有较纯的细菌出现如均为革兰阴性杆菌则可能是流感嗜血杆菌/革兰阴性需氧菌,如为革兰阳性菌呈双式葡萄状排列,则可能是真实的病原菌,此时对痰液作相应的可疑菌的对流免疫电泳是敏感和特异的检测法。
(2)血标本 一般取早、晚期双份血标本,对早期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离鉴定病原菌,常用血清凝集试验法确定,对其他病原如支原体、鹦鹉热衣原体、病毒和军团菌等则可用酶联免疫测定法,荧光素标记抗体法检测血清中相应抗体。凡酶联免疫(ELISA法)IgM阳性或IgM双份血清有4倍升高者即可做出病原学诊断。建立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可直接快速检测病原的特异性核酸序列,快速准确地作出诊断。尿标本:常用乳胶凝集试验法测定病原菌抗原(如肺炎链球菌抗原和流感嗜血杆菌B型抗原等)。
(3)下呼吸道分泌物 获取分泌物较好方法是支气管肺泡灌洗法(BAL)。带塞导管(TPC)法或经皮肺穿刺抽吸法。用这些方法之一种获取标本后可进行病原分离培养。亦可进行快速PCR体外扩增法在较短时间内做出病原学诊断。对于广泛受到临床医生重视的军团菌所致社会获得性肺炎的实验诊断已建立了多种方法。但每种方法单独用于军团菌感染的诊断都是困难的。因此通常强调同时使用多种方法对该菌作诊断,在我国临床常采用的方法是直接荧光素标记抗体法。此方法需要多种标荧光素的抗体,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完成。DNA探针测定法是特异且敏感的方法,可在数小时内完成对标本的检测,已有商品化检测试剂供应是一种快速检测军团菌感染的较好方法。
2.X线检查
在肺炎的诊断中有两个最主要的目的:一是证实有无肺炎存在,二是明确病变部位。高质量的X线后前位胸片有助于显示左侧心脏后区的病变,即便如此,凡是肺炎患者都应该拍侧位X线胸片,以助病变的定位。肺炎的X线表现取决于病变部位(肺泡或肺间质)、病变范围(肺泡、小叶、肺段或大叶)、病变性质(化脓性、非化脓性),以及病变的感染途径(如血源性或气源性),同时还与病因及病原体种类密切相关。因此,通过分析病变部位、范围、形态及分布特点等,有时对推测病因及病原体种类有帮助。肺炎阴影的动态改变对于肺炎与其他阴影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诊断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并不困难,一般认为和其他肺炎一样,患者有发热,咳嗽、脓痰、白细胞增多或减少;胸部X线片表现有片状、叶状、肺泡高密度浸润性病变等,半数以上大于65岁的患者有呼吸道以外的症状,1/3以上的患者无全身感染体征。在发病期间通过检查体温,脉搏、呼吸音及啰音等多数能从临床上做出初步诊断。但从临床症状和体征不能对病原学做出诊断,病原学诊断其一是依据患者的患病背景与微生物的关系即流行病学依据。
治疗
1.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治疗最好是根据药敏试验及时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对敏感菌株仍以青霉素G为首选。国内外耐药菌株日趋增多,一般易选耐β-内酰胺酶的青霉素制剂,如苯唑西林(苯甲异恶唑青霉素)或红霉素、氯霉素静脉滴注。另外若上述抗生素加用阿米卡星或妥布霉素肌内注射等,可产生协同作用,加强抗菌效果。如出现耐甲氧苯青霉素菌株其对各种青霉素(包括耐青霉素酶者和不耐酶者)及头孢菌素均耐药。可选用万古霉素、利福平、夫西地酸(褐霉素)及磷霉素等。此时仍会敏感。疗程宜持续4~6周。
2.铜绿假单胞菌所致社会获得性肺炎
早期联合应用敏感的抗生素是治疗的关键。一般选用庆大霉素、妥布霉加羧苄西林、呋布西林或哌拉西林静脉给药。亦可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噻甲羧肟),或应用氧氟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可取得良好疗效。
3.肺炎克雷白杆菌所致社区获得性肺炎
尽管占比重不大,亦应给予重视。对该菌治疗应尽早选用有效抗生素,如羧苄西林、哌拉西林、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头孢噻甲羧肟、复达欣)静脉点滴。用药量宜足,疗程宜长直至病变痊愈。用时应加强支持疗法。
4.有明显基础(或潜在)疾病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
(如慢性支气管炎、嗜酒者、高龄体弱者,患流感者,糖尿病或神志障碍者以及免疫功能失调者等)必须首先诊断病因,并予相应处理,因为上述诸多因素均系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摩拉克菌及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最危险的因素。对这类患者开始即应选用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呋辛);对免疫失调者、住过院并接受了革兰阳性菌抗生素治疗者,又患社会获得性肺炎后,可一开始即使用更广谱抗生素治疗。如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哌酮或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可取得较好疗效。疗程均以5~7天为妥。
预防
对社区获得性肺炎采取综合预防措施是很重要的。对有慢性疾病患者应适当注意加强营养支持疗法,改善宿主防御机制,增强宿主免疫功能,如每年用流感疫苗,或肺炎球菌疫苗,此疫苗对85%~90%细菌感染有效,其抗原诱导产生特异性抗体增加调理作用,吞噬作用和白细胞、其他吞噬细胞的杀肺炎球菌作用。肺炎疫苗肌内注射或皮下注射。对非宿主因素,注意在流感流行中,尽量限制暴露于人群中;在危险人群中,采用最有效抗流感A病毒的药物如金刚烷胺,或和金刚烷胺同类药。也可采用被动免疫治疗如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降低细菌感染危险性;如γ-球蛋白以低剂量预防为妥。总之,预防社区获得性肺炎是重要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