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美拉唑的作用和功效,奥美拉唑有什么疗效?
奥美拉唑属于质子泵抑制剂,是治疗消化道疾病的使用广泛,效果较好的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胃酸的分泌,可明显缓解胃部不适、反酸、烧心等症状,主要用于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胃出血等疾病。
1、治疗与抗生素及铋剂联用可用于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疗程通常为14天,且需要在停药四周后,复查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治疗是否成功。
2、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可有效缓解反酸、烧心等症状,剂量可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行个体化调整,最常见的剂量是20mg 一天一次,服用无效者,可加至40mg 一天一次,或者20mg 一天两次,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时,疗程一般为4-8周,建议坚持治疗8周,大部分可明显缓解症状,但是部分人可能存在停药复发的情况,必要时可重复治疗一次,治疗过程中,症状无明显缓解需要医院就诊,完善胃镜检查,排除其他疾病的存在。
3、治疗慢性胃炎的反酸、胃痛、消化不良的症状。
4、治疗肝硬化引起的上消化出血,阿司匹林、急性大量饮酒等引起的急性胃粘膜损害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这种情况下,通常是使用静脉制剂。
5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通常需要服用4到6周。
目前奥美拉唑通过治疗反酸、烧心、胃部不适的症状特别明显,因此目前有长期滥用的情况。目前发现长期使用奥美拉唑可以抑制胃酸的分泌,导致胃肠道菌群失调,胃液等反流增加肺部感染的发生风险以及长期使用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因此强调药物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合理使用,尽量避免自行购买。
艾普拉唑和奥美拉唑功效是什么?
这两种药都有抗酸的作用,可以抑制胃酸分泌。艾普拉唑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化学分子式: C19H18N4O2S。奥美拉唑是一种可用于治疗胃食道逆流、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泌素瘤的药物。不要盲目吃药。要在当地医生的指导下用药的。
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能治什么病?
很多有胃病的朋友对于拉唑类的药物应该都很熟悉,尤其在临床中应用非常广泛的奥美拉唑,在很多胃病中都会用到。与奥美拉唑同样,雷贝拉唑也是临床上用于治疗胃病的常用药。
既然雷贝拉唑在胃病上那么常用,那雷贝拉唑有什么作用呢?
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泮托拉唑都是临床上常用的抗酸药,在很多医院都有使用。这一类药在我们药学上都称为质子泵抑制药,主要是起到抑制胃酸的分泌来控制胃酸,调节胃内的PH值,以达到治疗胃病的作用。雷贝拉唑是继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后最新的苯并咪唑取代剂,相较于前两者,雷贝拉唑是壁细胞尖端分泌膜内质泵(即质子泵)的强抑制剂,所以它抑制胃酸的作用都会比前两者更为强大。
在临床上,雷贝拉唑常用于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吻合口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等常见的胃肠道疾病。此外,在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上,雷贝拉唑也常常与抗生素、铋剂等一起用于根除幽门螺杆菌。
回到问题,相较于其他的拉唑类抗酸药,雷贝拉唑的见效快吗?
从雷贝拉唑的药代动力学而言,雷贝拉唑口服后吸收迅速,服药20mg,大约3.5小时血药浓度达到峰值。例外,有研究发现,雷贝拉唑在抑制胃H+-K+-ATP酶的速度上,5分钟时雷贝拉唑可抑制该酶活性 82%,而奥美拉唑为 57%,泮托拉唑仅为4%。所以,从上面可以看出相较于奥美拉唑、泮托拉唑起效更快,并且雷贝拉唑具有更多的酶位点,对胃酸的抑制作用更加全面。
除此之外,相较于奥美拉唑和泮托拉唑,雷贝拉唑还具有更强的抑酸强度和更持久的抑酸持续时间,并且雷贝拉唑的选择性更高,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更少,不良反应的相较于常用的奥美拉唑不管是发生率还是严重性上都更低,所以对于用药种类较多的患者是很好的一个选择。
奥美拉唑如何更好发挥药效?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奥美拉唑是第一个研发成功的质子泵抑制剂。
所谓的质子泵,是指我们胃壁细胞质子泵,即H+-K+-ATP酶系统所在部位。
而质子泵抑制剂,就是抑制H+,K+-ATP酶系统的活性,使壁细胞内的酸(H+),不能转运到胃腔中,使胃液中的酸含量大为减少。
所以,质子泵抑制剂,也叫制酸剂和胃黏膜保护剂,由于它是阻断胃酸分泌的最后步骤,因此,有着较强的抑制胃酸作用。
质子泵抑制剂的疗效,要优于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由于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胶体铋等。
奥美拉唑主要适用于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胃泌素瘤(卓-艾综合征)等上消化道疾病。
其次,奥美拉唑也可用于反酸、烧心、上腹疼痛或不适等胃酸相关症状的对症治疗。
最后,奥美拉唑还可用于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那么,奥美拉唑如何更好地发挥药效呢?一句话,遵医嘱,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并特别注意以下3点。
1.餐前服用奥美拉唑会提高药效从奥美拉唑的化学结构上看,它属于一种脂溶性弱碱性药物,而我们的胃肠道PH值特点是,胃里的PH值呈强酸性,而肠道的PH值呈弱酸性。
根据药物化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叫“相似者相溶”,所以呈弱碱性奥美拉唑,口服更容易经小肠迅速吸收。
所以,如果餐前服用奥美拉唑,就能够很快经过胃到大小肠,1小时内就可以起效。
如果餐后服用奥美拉唑,胃里的食物会推迟奥美拉唑到达小肠的时间,从而会影响奥美拉唑在小肠的吸收,延迟奥美拉唑的起效时间。
特别提醒:每天用药1次时,早餐前0.5-1小时服用疗效最佳;每天用药2次时,应分别于早、晚餐前0.5-1小时服用。
2.嚼碎服用奥美拉唑会降低疗效正是基于奥美拉唑在小肠更容易吸收,所以目前上市的奥美拉唑制剂,除了注射剂以外,口服剂型一般都是肠溶制剂,如奥美拉唑肠溶片,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等。
所谓的肠溶制剂,是指药物口服以后,在胃中不释放或几乎不释放,而在规定的时间内,送达小肠中大部分或全部释放的制剂。
因此,奥美拉唑肠溶片,就必须在制备好药片(专业名词叫素片)的外表面,再包裹一层肠溶衣,是奥美拉唑素片能够顺利通过强酸的胃环境,达到弱酸的小肠环境,崩解、吸收,产生药效作用。
而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是通过在囊壳中,加入了特殊材料,使其在胃液中不溶解,仅在肠液中崩解、吸收,产生药效。
所以,如果嚼碎奥美拉唑肠溶片后服药,那么,奥美拉唑就无法集中在小肠吸收,甚至还会被胃酸破坏,而降低疗效。
同样,如果服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时,把里面的颗粒倾倒出了服用,或者服用胶囊壳已经破损的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同样会导致药效降低。
特别提醒:服用奥美拉唑肠溶口服剂型,一定要完整吞服,严禁嚼碎或破损服用。
3.擅自服用奥美拉唑会降低药效在奥美拉唑药代动力学研究中发现,不同的用药次数,可影响奥美拉唑在体内的血药浓度及生物利用度,即影响奥美拉唑的药效。
具体地说,奥美拉唑单次给药时,生物利用度约为35%,而反复给药的生物利用度可达60%,这就涉及到奥美拉唑的用法用量问题。
以下举例说明奥美拉唑的用法用量,详细建议遵医嘱或阅读说明书。
1.治疗十二指肠溃疡:通常采用口服奥美拉唑,一次20mg,每日1次,疗程通常为4-6周。详情请遵医嘱。
2.治疗胃溃疡:口服给药,一次20mg,每日1次,疗程为6-8周。详情请遵医嘱。
3.根除幽门螺杆菌:与抗生素和铋剂组成四联方案;口服奥美拉唑,每次20mg,每日2次,疗程10-14天。详情请遵医嘱。
4.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包括反流性食管炎):通常采用口服奥美拉唑,每次20mg,每日1-2次,也可采用40mg,每日1次。
总结:想要更好地发挥奥美拉唑的药效,至少要做到以下3点:一是餐前服用奥美拉唑,而不能餐后服用;二是要完整服用奥美拉唑,而不能嚼碎或者破损后服用;三是严格遵医嘱或按照说明书,按时按量服用,而不能漏服、少服或不按时服药。您同意我的观点吗?
每天更新健康热点,医疗痛点;如果我说的,正是您所想的,那么,请点赞、转发、关注朱萧俊说健康!
特别提醒:本文仅供参考,应用需遵医嘱;评论区中推荐的用药,均需谨慎试用,切勿打款购买!
奥美拉唑与西咪替丁有何不同?
奥美拉唑和西咪替丁都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抑酸药物,都有着强大的抑制胃酸的功效,在对反酸、烧心等症状是首选药物。那么这两种药物既然都可以有效的抑制的胃酸,那么它们的不同之处又在哪里呢?
简单的来说一下吧,奥美拉唑是属于质子泵抑制剂的一种,而西咪替丁是属于H2受体拮抗剂的一种,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两种药物是不同种类的抑酸药物。就好比是食物一般,一个是北方的面,另一个是南方的米,虽然都可以解决温饱,但是属性种类确实截然不同。
奥美拉唑是属于质子泵抑制剂的一种,是质子泵抑制剂的第一代产品,其药理的作用是可以和氢、钾,ATP酶结合,并不可逆的使泵失效,所以质子泵抑制剂是可以从源头上有效的抑制胃酸的分泌,从而缓解反酸、烧心等症状。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在临床上医生用奥美拉唑的使用率要高于西咪替丁的一个原因之一,只因奥美拉唑能够更加有效的抑制胃酸的分泌。除了奥美拉唑,其他的质子泵抑制剂还有:雷贝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埃索美拉唑等。
西咪替丁是属于H2受体的拮抗剂,也是H2受体拮抗剂的第一代产品,其药理作用是可以选择性的阻断细胞壁上的H2受体,从而达到胃酸减少的目的。除了西咪替丁之外,其余的H2受体拮抗剂还有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在安全性方面以奥美拉唑为代表的质子泵抑制剂也要明显强于西咪替丁为代表的H2受体拮抗剂,而且西咪替丁也不宜和其他一些胃部常用药物联合使用,比如铝碳酸镁、吗丁啉和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等。所以这也导致了奥美拉唑更加常见于胃病的患者。
以上就是小克观点,欢迎各位提问和补充,关注小克,了解更多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