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叶的功效与作用,哪些人不宜吃桑叶?
哪些人不宜吃桑叶
对桑叶过敏及肝脏燥热者,禁止使用桑叶。
桑叶是桑科桑属植物桑干燥的叶片。中医认为,桑叶味甘、苦,药性寒,有少毒;归肺、肝经。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的功效,可治疗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等。现代研究显示,桑叶还具有抗病毒、抗疲劳、抗氧化、抗凝血、抗炎、降血糖、降血脂等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桑叶药用时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服用。若长期大量服用桑叶,会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大便水样、发热等不良反应。
本内容由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中医内科 副主任医师 刘玉兰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桑叶泡茶喝有什么功效?
桑叶泡茶喝有什么功效
桑叶泡茶作用有限,有效成分难以完全析出,通常不具有药物的功效,其正确用法是水煎服,则有疏风清热、清肝明目的功效。
桑叶性寒,味苦,甘,具有疏风清热、清肝明目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外感风热所致的头昏头痛、咳嗽及咽喉肿痛、舌淡红、苔薄黄、脉浮数等症状。桑叶也可用于治疗肝经实热或风热所致的目赤、涩痛、多泪等病症。
此外,桑叶还有凉血止血的作用,可用于血热导致的吐血或者流鼻血的轻症,可以单独使用。需注意,肝燥者禁用。此外,桑叶泡茶作用有限,其正确用法是水煎服。
单味药物功效作用有限,如需使用桑叶治疗疾病,需要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用药治疗,切不可自行服药,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本内容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中医科 副主任医师 兰玥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桑叶有毒性吗?
桑叶有毒性吗?
桑叶有无毒性与它含有的化学成分有关系。需要科学实验测定才能证明是否有毒。另外关于植物的“毒性”是有标准和有具体规定的。
根据我掌握的情况,桑叶在我国拥有丰富的资源,安全性能好,无毒副作用,是药食两用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它可以养蚕,还可以食用和药用。
根据有关单位研究测定,桑叶的化学成分丰富,主要包括酚类、黄酮类、生物碱类、氨基酸、多糖和甾类化合物。
1,酚类和黄酮类化合物:其中Diels-Alder型加合物是桑属植物特有的化学成分,桑叶中主要有桑呋喃、桑黄酮、桑辛素、桑皮苷的等六种。桑叶中黄酮类成分丰富,占桑叶干物质量的1%-3%,也是桑叶的主要有效成分,包括黄芪苷、异槲皮苷、山萘酚等等。
2,生物碱类化合物:桑叶含有丰富的生物碱类化合物,是桑叶有效的降糖部位之一,其中1-脱氧野尻霉素具有显著的糖苷酶抑制作用。
3,氨基酸类化合物:桑叶中氨基酸含量极为丰富,共有18种,占桑叶干物质量的10.10%,其中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44.85%。谷氨酸可保护脑组织功能,参与糖代谢和蛋白质代谢,有降血压的作用。
4,桑叶多糖类:桑叶多糖是桑叶的活性成分之一,有明确的降血糖作用,目前知道的桑叶多糖主要由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等组成。
5,甾类化合物:桑叶的甾类化合物主要包括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等。
另外桑叶还含有脂类、挥发油、有机酸、香豆素、维生素、色素、植物纤维等成分。
桑叶的生物活性主要有降血糖、抗炎、抗菌抗病毒、清除自由基和抗衰老等。由此可见,桑叶是无毒的,食用桑叶可以增加人体营养和强身健体,对人体是有益的。
蒲公英与桑叶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蒲公英与桑叶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蒲公英与桑叶配伍使用,有清热、解毒、明目的功效,对目赤、咽痛等有治疗作用。
蒲公英苦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的功效,对疔疮肿毒、咽痛、目赤、肺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等有治疗作用;桑叶甘、苦,寒,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的功效,对风热感冒、肺热燥咳、目赤昏花、头晕头痛等有治疗作用。
现代研究发现,蒲公英与桑叶配伍使用,还具有抗炎、抗氧化、降血糖等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蒲公英与桑叶都是寒性药,体内无实热者、脾胃虚寒、肝燥者,不可以服用蒲公英与桑叶。两药同时使用时最好遵医嘱。
本内容由湖南省脑科医院 中西医结合内科 副主任医师 江志超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黄芪金银花芦根泡水喝的功效?
黄芪,性味甘,微温。入脾、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固表,利水,托脓毒、生肌的作用。金银花,性味甘,寒。归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作用。芦根,性味甘,寒。归肺、胃经。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的作用。这几个药物一起具有是益气清热利尿的作用,用于内热伴有气虚的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