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症状图片及治疗法,您身边的宝宝中招了吗?
手足口病在我国北方夏秋季高发,南方春夏季为高峰期,秋冬为次高峰期。
6个月~5岁内孩子多见,3岁以内更常见。
此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口、手足、臀处起疱疹,并伴有发热。
临床表现为普通型和重型两种。孩子发病多数是普通型,症状较轻,无需治疗就能自行恢复。
普通型表现为急性发病,在出疹前就可能出现发热,但体温一般不会超过38.3℃。
口腔疱疹刚开始为红色斑片,随后发展为红晕水泡,5天左右水泡破裂,形成红斑围绕的溃疡,这时孩子会感到疼痛,拒绝进食。
手足臀处的表现是:有几个或几十个斑丘疹或疱疹,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留疤,5天左右吸收,10天完全消失。
但是由柯萨奇病毒A6型导致的手足口病,斑丘疹会有疼痛表现。
有1%~1.6%的病情会发展成重型。孩子体温一旦上了38.5℃,并持续了3天,同时有头痛,呕吐,嗜睡表现,立即上医院!
孩子是怎么被传染到的呢?
引发手足口病的元凶是肠道病毒,肠道病毒有百十多种,几乎每个孩子都被感染过。最常见的就是腹泻,如果小月龄宝宝连续拉了几天的水便,多是肠道病毒引起的。
如果含有病毒的呼吸道分泌物(鼻涕、口水)、或大便、带疱疹的皮肤接触过地面,墙壁,玩具的话,就会附着病毒,具有了传染性。
健康的孩子不经意的接触后再吃手,或和患病儿身体接触,就会发病。部分病毒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如打喷嚏,健康孩子吸入病毒而致病。
得了手足口病该用什么药?
目前还没有抗肠道病毒的药,所以利巴韦林、干扰素等,对孩子有害无益。还有其它退热颗粒或口服液,同样没有效果。静脉注射喜炎平,炎琥宁等中药的,除没有效果,还会增加危险。
手足口病98%都是普通型,属自限性疾病,不用治疗自己也能好。我们能做的就是对症缓解孩子的不适,等待疾病的消退。重症型除外!
手足口病的孩子怎么注意饮食?
饮食清、软、糯为主。建议食物温度偏凉,能缓解孩子口腔疼痛。硬、干、膨化不能碰,并且不接触刺激食品。
及时补水,少量多次。孩子小便次数不能减少,颜色要透明或淡黄为好。如果体内缺水,身体机能就会降低,疾病恢复的就慢,还可能导致脱水。家长要耐心的用勺子慢慢喂。
患病期间的家庭护理
患病期间,孩子穿衣要宽松、柔软,勤剪指甲,避免抓破皮疹。可洗澡,不用避风,家里要多通风换气,就是别出门,会传染别的小朋友。
肠道病毒对75%的酒精不敏感,对漂白剂(次氯酸钠)敏感,56℃,30分钟就可灭活。
容易沾到孩子唾液的玩具、墙壁、地面可用84消毒液进行消毒。
孩子奶瓶、餐具要高温煮沸消毒;衣服、被褥单独清洗后,用70℃的水浸泡30分钟。
勤洗手,采用七步洗手法,选择肥皂或含氯的洗手液,对预防手足口病非常关键。
室内通风2次/每天,30分钟/次。
少去人多的地方,人群密集,病毒密度也高。疾病高发期,一定不能带孩子凑热闹。
及时接种手足口病疫苗,一共2针,间隔1个月以上。该疫苗对肠道病毒有预防效果,保护率为90%左右,对预防重型手足口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外需要注意的就是注意食品卫生、防止小月龄宝宝乱舔东西、大人从外面回家后要洗脸、洗手后再接触孩子。
手足口病的患儿能推拿吗?
当然可以啦!
手足口病是因为湿热的环境,肠道病毒引起,中医治疗的方法就是清热利湿。临床中用小儿推拿法推拿过手足口,效果还是很好的。重症型除外。
推拿处方:逆八卦、取天河、退六腑、总筋、清肺、清板门、清肝、清心、清大肠、补肾阴、倒捏脊、顺摩腹。
因此病有很强的感染性,不建议在推拿馆推拿,可预约上门推拿,并严格消毒,严防交叉感染。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的表现可能会出现宝宝的手,脚,口腔出现不同程度的疱疹,部分宝宝可能还会伴有身体不同程度的发热,皮肤瘙痒等,如果宝宝被感染了,手足口病需要暂时与人群隔离,避免引起交叉感染,同时要密切观察宝宝的身体症状,不要让宝宝用手去抓挠患处,避免留下疤痕。
手足口病到底是什么?
作者wechat: tikvah20 更多育儿资源免费送!
现在是
手口足病的高发季
很多宝宝因此停课在家
宝爸宝妈们也很是担忧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杏林君带你了解手足口病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以儿童发病为主,其中以婴幼儿病情较重。全年均可发病,5-7月份为高发期。在幼托机构经常会发生聚集性病例或暴发流行。
临床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水疱或溃疡,可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个别病例可无皮疹。
手足口病严重时可至死亡!
手足口病可引起手、足等部位的皮疹及口腔疱疹,少数患儿病情进展迅猛,可出现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即使及时给予抢救治疗,仍不能避免死亡。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常见的病原体。手足口病全年均有发生,夏秋季为高发期。
区分孩子是重症还是轻症
普通病例:
仅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斑丘疹、丘疹、小疱疹),部分孩子可表现为大疱样皮疹。
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个别病例可无皮疹。
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普通病例,多在1周左右痊愈。
重度病例:
有以下情况出现,宝爸宝妈们可要高度重视?
持续高热。
过度睡眠、容易惊醒、烦躁不安、肢体抖动、无力等
频繁呕吐,极个别病例出现食欲亢进。
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
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花纹。
宝宝受到了惊吓
想要不生病
知识get起来
手足口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传染源通过
唾液、疱疹液、粪便等;
污染的手、毛巾、手帕、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
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
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
感染后病毒的潜伏期一般是2~7天。在出现症状1周内,传染性是最强的。
这几招赶走手足口病!
注意食用清淡而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软食,忌食辛辣、过烫等刺激性食物,饮食前后注意用淡盐水漱口
口腔疱疹可以选择开喉剑喷雾剂喷口腔患处;
保持皮肤清洁,不要搔抓疱疹,避免激发感染;
选用中药野菊花、紫草、地肤子、苦参等药物煮沸后,冷却至室温,浸泡手足,起到清热、化湿、凉血的作用;
伴有轻度瘙痒的者,可予消炎止痒洗剂外用;
皮肤破溃感染的,可以予以金黄散或青黛散用麻油调后外用
注意临床观察,观察宝宝的精神、饮食、体温及呼吸等情况,及早发现变证,并及时送至医院处理。
手足口病的一般隔离时间是从发病起2周或者症状消失后1周。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5字口诀”:
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太阳。
关于疫苗:
2016年3月22日,肠道病毒71型疫苗在北京市完成了首针接种。但需要注意的是:多种肠道病毒都可以引起手足口病,且不断变异,EV71病毒只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肠道病毒71型疫苗仅能预防EV71病毒感染导致的手足口病,对其他病毒引起的手足病不具有保护作用。
早发现、早治疗、早处理
中医药越早介入防治
就越能有效预防手足口病
减少手足口病的并发症和病死率!
作者wechat: tikvah20 更多育儿资源免费送!
手足囗病忌讳什么东西吗?
一:小孩手足口病不能吃难消化的食物
手足口病小儿生病时精神状态及胃肠道的消化功能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粗糙、难消化的食物会加重小儿胃肠道的负担,造成小儿口腔及胃肠道的不适。
正确护理:手足口病小儿急性期家长需准备清淡易消化、温度适宜的流质食物,避免食物对手足口病小儿口腔及胃肠道的刺激及损伤,促使营养较好的吸收,家长也可以给小儿准备一根吸管,缓解小儿对进食时口腔疼痛的抗拒情绪。
二:小孩手足口病不能吃辣,或者刺激性的食物
小孩手足口病会出现口腔疱疹,吃刺激性食物,小儿生病时精神状态及胃肠道的消化功能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加重小儿胃肠道的负担,造成小儿口腔及胃肠道的不适。
三:小孩手足口病不能吃生的食物
生的食物会滋养细菌,小孩吃生的食物会刺激胃肠道,导致腹泻,腹泻。所以要注意给小孩做食物时,一定要煮熟。
四:小孩手足口病不能吃冷的食物
冷的食物,比如未加热的鲜牛奶,会因蛋白过敏而导致铁的丢失,造成患儿营养失衡,而冷凉的食物同时也会刺激手足口病患儿的胃肠道,导致腹痛、腹泻。
五:小孩手足口病不能吃剩饭剩菜
如果主食放置时间过长,会使细菌繁殖,食物变质,加重手足口病小儿胃肠道的不适。 比如:鲜榨的豆浆放置时间不可超过四个小时,最好是两个小时内喝完,保证患儿食物的新鲜。
六:小孩手足口病不能吃海鲜
海产品容易引起过敏,小孩手足口病出现口腔疱疹,担心摄入海鲜类食物会引起食物过敏,或细菌感染,导致的腹泻,拉肚子。
七:小儿手足口病饮食原则:流质食物为主
以牛奶、豆浆、米汤、蛋花汤等流质食物为主,少食多餐,维持基本的营养需要。为了进食时减少嘴疼,食物要不烫、不凉,味道要不咸、不酸。可以让宝宝用吸管吸食,减少食物与口腔粘膜的接触。
八:小儿手足口病饮食原则:多餐,量不需太多,营养要高
要多餐,量不需太多,营养要高。如鸡蛋羹中加入少量菜末、碎豆腐、碎蘑菇等。“全素,不动荤腥”。完全吃素,把牛奶、鸡蛋等营养品排除在外,营养质量不够,缺少优质蛋白质,而抗体是一种蛋白质,故全素不妥。
小儿手足口病的家庭护理知识
手足口病在发病第一周传染性最强,注意保持患儿口腔清洁,每餐后用温水漱口,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宽大柔软,经常更换,剪短患儿指甲,必要时需包裹患儿双手; 患儿患病一周内应卧床休息,给患儿多饮水,患儿体温高于38.5℃时,可在使用退烧贴来治疗; 患儿用过的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应彻底消毒; 患儿居室内应保持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定期开窗通风,最好每日进行空气消毒。手足口病的食疗方:
1、荷叶粥:鲜荷叶2张,白米50克,将荷叶切碎,煮粥食用。
2、竹叶20片,灯芯10根,扁豆15克,滑石6克,加少许糖,煎饮用。
3、银花蝉衣饮:银花15克,蝉衣3克,清茶少许,煎水饮。
手足口病是一种怎样的病?
手足口病为肠道病毒感染所致,该病的传染源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有多种,主要为呼吸道、消化道(粪口)、分泌物密切接触。学龄前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为易感人群。
注意如果宝宝突然有发热、流口水、哭闹、拒绝吃东西,手脚、口腔或臀部出现红点或疱疹等现象,要警惕宝宝是不是得了手足口病。该病进展快,发展迅猛,严重者可并发心肌炎、呼吸道感染、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部分可迅速并发重症脑干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等危重并发症。如出现持续高烧(体温38.5℃以上超过3天)、神经系统异常(精神萎靡不振、嗜睡、易惊、烦躁或肢体颤抖抽搐等),可能短期内进展为重症,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我家的小孩没有外出接触该疾病患儿,怎么也感染啦?”手足口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迅速流行起来。成人是儿童手足口的超级传染源!因为大人被感染后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所以容易造成隐性传染。怎样治疗手足口病?手足口病为自限性疾病,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案。病毒感染是不需要使用抗生素的,主要是对症治疗。例如,应用非处方药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使患儿退热和减轻疼痛;鼓励患儿多喝水以防出汗过多引起脱水(体内液体流失);加强口腔及皮肤护理。危重症的治疗手段主要为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激素、脱水降颅压和呼吸支持治疗(CPAP、呼吸机)等。怎样预防手足口病?通过以下几个简单的方法可减少手足口病的发生:1. 经常洗手,特别是换尿布后或外出回来,一定要洗手。可用肥皂洗手,每次至少20秒,没有洗手前不要接触眼睛、鼻子和嘴。2. 不要让孩子与患手足口病的患儿接触(亲吻、拥抱、共用水杯和餐具),避免交叉感染。手足口病患者一定要进行隔离,本病流行期间家长尽量不要带孩子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3. 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室内通风,定期消毒,对接触过的物体(玩具、门把等)表面要经常消毒。4. 饮食要清淡,多吃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湖南医聊特约问答作者:益阳市中心医院 涂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