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朴的作用与功效,薏苡仁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薏苡仁,也叫薏米。也是药食同源的一味中药,好多人忽略了它是一味药。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它吧。我想在这里也说一句,在我们养生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小看我们的一日三餐,其实它主宰着我们的健康,有一句话说的好,家庭主妇决定着一家人的健康,这话一点也不错。怎么才算好呢?适合我们的才是好的,而这个需要你了解自己的体质,这个中医可以帮你,以后在我的文章里我会陆续的写下来,健康来自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如果有兴趣可以关注我。
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药物有365种,并将中药分为上、中、下三品。薏苡仁为列上品。这不起眼的薏米的食用已经有将近2000年左右的历史了。中国人是很有智慧的民族,那些经过时间洗礼剩下的都是好东西。薏苡仁性味甘淡平和、功效健脾胃、益肺肾、利水湿、消肿毒。
薏苡仁无毒副作用,许多地方当做粮食,所以可以放心服用。一些大家都知道的我就不重复了,只是有几点在我学这味药后,发现需要注意的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虽然有祛湿的作用但是适合去湿热,寒湿就不行了。
二、如果身体寒湿炒薏米就比较适合,焦香入脾,所以炒过的薏米健脾止泻的作用更强了一些,生薏米利水的作用更强些。
炒薏米的做法:薏米洗净晾干,锅里不放油小火不断翻炒,等炒到薏米表面局部金黄色,有一些焦香的味道,尝一下熟了即可。
三、食用时将薏米磨成粉,泡水或煮粥后服用吸收会更好。
四、薏米炒好以后每天抓一把泡水,有健脾除湿、祛痘、养颜、养发的功效,甚至可以治疗脾虚泄泻。
五、我们经常听说红豆薏米水祛湿的作用特别好,这里我要强调两点,一不是红豆是赤小豆,只有赤小豆才有利水的作用。二、赤小豆薏米煮水只是适合湿热。那么怎么分辨自己是湿热还四寒湿呢?
湿热的症状为:舌质红、舌苔黄或黄腻。尿黄、大便黏腻、不爽或干结、臭味重。
饮食方面喜欢吃凉的。
寒湿的症状为:舌质淡、水滑苔或白、白腻。大便溏泄或不成、尿色白。
进食生冷后不适,喜欢吃热的。
六、薏苡仁在抗肿瘤方面也有很好的作用,用薏苡仁治疗肿瘤包块,甚至疑难杂症中医杂志上早有报道。不过功在久长,不在速效。许多肿瘤患者,尤其是经手术、放化疗后的患者,坚持服用薏苡仁后体力恢复良好。抗病能力明显提高,服食时间越长效果越好。但是用于肿瘤患者最小量不能低于50克。
七、近代名医张锡纯常给重病患者康复过程中服用山药、薏苡仁这两位药,补益脾胃、除湿轻身。即可免除药物难喝之苦,又能加速身体康复,其实这也很好理解毕竟脾胃是后天之本,人无胃气则死。山药(药店中的干山药片效果更好),薏苡仁磨成粉。早上煮粥吃很好,不要忘记寒性体质要把薏苡仁炒一下。
芒硝的功效和作用有哪些?
芒硝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芒硝的功效和作用:具有泻下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的功效,具有阻止肠内水分的吸收、促进肠蠕动而致泻、抗炎、溶石、利尿等作用。
芒硝为硫酸盐类矿物芒硝族芒硝,经加工精制而成的结晶体。中医学认为,芒硝味咸、苦,性寒;归胃、大肠经;具有泻下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实热便秘、大便燥结,积滞腹痛,肠痈肿痛;外敷可用于治疗乳痈初起、痔疮肿痛。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芒硝主要含有含水硫酸钠,尚含少量氯化钠、硫酸镁、硫酸钙等。芒硝有阻止肠内水分的吸收、促进肠蠕动而致泻、抗炎、溶石、利尿等作用。外用可用于退乳及乳腺炎早期。
需要注意的是,芒硝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使用;孕妇禁用;脾胃虚寒者慎用;不宜与硫黄、三棱同用。
本内容由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综合内科 副主任医师 谷丰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厚朴有什么功效和好处?
厚朴现代中药学将其规划到化湿药,跟苍术、藿香、佩兰、豆蔻等共同组成一个大的家族。
这个家族,除了能化湿,还有一个共同特性大都气味芳香,味道明显。中医所说的湿,是影响人体健康与否的“六邪”之一,一旦身体被湿气入侵,就会出现痞满、呕吐泛酸、大便溏薄、口甘多涎等症状。
医生面对这情况,方子里少不了有用些化湿药。
虽然厚朴能化湿,但论燥湿能力,比不上苍术,苍术是燥湿领域中的猛将。
但厚朴有它的独门绝技,那就是行气,但凡是因为气机不畅,而造成的胃肠胀满、痞闷,或者只要出现气滞情形,导致肠胃疼痛、痞满、食积都能用厚朴。故古人称它为“行气消胀的要药”。
另外,厚朴还具有平喘降肺气、去食积。
厚朴用量多少克?
厚朴具有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的作用,用于湿阻中焦、食积气滞、痰饮喘咳等症状,一般用量3-10克左右,可单用,通常与苍术合用提高化湿效果,与半夏陈皮配伍用来治疗咳喘病,另外厚朴还有降压作用,但是降压时会引起心率的增快,需要注意。
祛寒湿最快的中成药有哪些?
袪湿的中成药是以祛湿药物为主,配伍清热、通淋、止泻、利尿和化浊药物,用于水湿、痰湿、湿浊为患疾病的中药制剂。这类药物主要针对内湿,根据内湿侵犯部位、程度和性质的不同,具体研制出清热利湿制剂、清肝利胆制剂、利湿通淋制剂、祛湿止泻制剂、温化水湿制剂、化湿降脂制剂,以备辨证选用。
清热利湿剂主要配伍猪苓、茯苓、泽泻、车前子、大蓟、小蓟、栀子、白茅根、黄芪、赤小豆等清热利湿、利水消肿药物,用于湿热内蕴所致的水肿,症见浮肿、腰痛、尿频、尿血、小便不利、舌苔黄腻、脉滑数。经典的中成药包括肾炎灵胶囊、肾炎四味片(胶囊、颗粒、丸)、前列安通片、前列倍喜胶囊、前列舒通胶囊等。
清肝利胆剂主要配伍茵陈、栀子、大黄、龙胆、黄芩、柴胡、金钱草、郁金、虎杖、板蓝根、大青叶、车前子、薏苡仁等清肝泻热、淡渗利湿药物,用于肝胆湿热所致的胁痛、黄疸,症见胁肋疼痛、脘腹疼痛、恶心、呕吐、纳呆、大便不通、小便短赤;或身面俱黄、发热、口苦、纳呆、小便不利、大便秘结。经典的中成药包括胆宁片、利肝片、金胆片、茵栀黄口服液(胶囊、颗粒、泡腾片、软胶囊)、胆石通胶囊、清肝利胆胶囊等。
利湿通淋剂主要配伍车前子、金钱草、海金沙、川木通、瞿麦、石韦、栀子、泽泻、滑石、大蓟、小蓟、萹蓄、灯心草、琥珀等清热通淋、利尿排石的药物,用于湿热内蕴所致诸淋、癃闭、精浊,症见尿频、尿急、尿道涩痛、血尿、腰痛、小便点滴不畅、小便灼热、小便黄赤。经典的中成药包括八正合剂(胶囊、颗粒、片)、三金片、癃清片、前列回春胶囊、银花泌炎灵片、宁泌泰胶囊等。
祛湿止泻剂主要配伍黄连、黄芩、黄柏、苦参、白头翁、木香、枳实、厚朴、槟榔、青皮、陈皮、白芍等清热燥湿、理气导滞、缓急止痛药物,用于湿热下注所致泄泻痢疾,症见腹泻、腹痛、里急后重、大便脓血;或泄泻、暴注下迫、腹痛、大便酸腐、肌门灼热。经典的中成药包括香连化滞丸、枫蓼肠胃康片、黄柏胶囊、胃肠宁片等。
温化水湿剂主要配伍附子、肉桂、桂枝、白术、苍术、黄芪、茯苓等温阳化气、利水消肿药物,用于脾肾阳虚所致的水肿、癃闭,症见浮肿、夜尿多、尿频、尿急、尿少、小便点滴不畅、腰痛、畏寒肢冷。经典中成药包括五苓散(片、胶囊)、强肾颗粒、肾康宁片(胶囊、颗粒)、肾炎舒颗粒(片、胶囊)、前列舒乐颗粒(胶囊、软胶囊)、康肾颗粒等。
化浊降脂剂主要配伍制何首乌、山楂、枸杞子、决明子、泽泻、茵陈、葛根、荷叶等化湿、祛痰、降浊的药物,用于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痰浊阻滞证,症见形体肥胖、头晕头重、胸闷、多困、倦怠。经典中成药包括荷丹片(胶囊)、桑葛降脂丸、血脂康胶囊(片)、脂必妥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