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会在三个月之内形成吗,食道癌是怎样引起的?
说到食道癌大家身边可能有过这种患者,食道癌这种肿瘤很恐怖,随着肿瘤体积的不断扩大,食道会不断被堵塞,所以进食很困难,早期食道癌症状不明显,但是中晚期食道癌症状很严重,严重者无法进食食物,最后滴水不进,也可说是被活活饿死了,所以食道癌这种疾病要提前预防。
下边马医生为大家讲解哪些习惯会引起食道癌?
1、喜食烫食
这种习惯非常不好,吃饭过程中尽量不要吃烫食,因为食物温度过高,会对食管粘膜造成伤害,会导致食管粘膜出现炎症及热刺激,时间过久会容易引起食管粘膜上皮细胞变异形成肿瘤。
2、长期饮酒吸烟
虽然这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但是烟酒对于人体的每一个器官都有伤害,长期的酒精刺激、烟熏会导致食管粘膜炎症反复发作,会导致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所以吸烟饮酒的人群患有食道癌的几率远远大于一般人群。
3、长期进食一些腌制品及霉变食物
很多一些地方喜欢吃泡菜、罐头等食物,还有些人为了节约而不愿意把发霉的水果、蔬菜、面粉扔掉,把表面的腐烂的部分取掉继续食用,这些习惯很容易诱发癌症,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的亚硝酸盐和黄曲霉菌是一种致癌物质,所以长期使用也会诱发食道癌。
4、遗传因素
这是一种基因突变或者染色体异常导致的,家族中有食道癌患者的亲属都是高危人群,所以建议每年体检,提前预防。
下边马医生为大家解答该如何有效预防食道癌?
1、注意饮食习惯,避免进食过烫的食物,尽量凉至适宜温度在进食,避免饮用高浓度酒精的酒、避免肥胖、还要注意补充维生素(蔬菜水果),避免饮用不接的水源,避免进食一些腐烂腌制品。
2、要注意一些食道疾病,患有胃食管反流病、食道狭窄、巴雷特食管等,这些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病程时间过长容易诱发癌变,所以提前治疗。
因此食道癌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所以也不易被发现,随着肿瘤生长会逐渐出现食道异物感、进食后有滞留感、哽咽感、进行性的吞咽困难、剑突后疼痛、呕血、消瘦等症状,所以需要早期注意预防。
关注马医生,为大家解答更多健康知识,谢谢!
癌症是如何产生的?
中国人口死亡原因中,四分之一是肿瘤造成的。
造就第334位讲者 姜海
中国科学院
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研究员
提到肿瘤,大家最近应该都被《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刷屏了吧?
这个电影反映的事实就是,当我们能够找到一个有效治疗肿瘤的药物时,实际上癌症就不是绝症,患者也并不是全无生机。
2015年的一份数据显示,中国人口死亡原因中,四分之一是肿瘤造成的。
01肿瘤究竟是什么?从病理的角度讲,肿瘤是体内某种细胞不受控制地疯狂增殖,直到超过它本应有的数量,形成的一个大肿块。如果它产生在脑袋里,就会压迫神经中枢,影响机体功能,最后造成人的极度衰弱,甚至是死亡。
为什么细胞会不受控制地疯狂增殖呢?最主要的一种情形,是一个本来不应该分裂的细胞,不断地分裂增殖,从一个变两个,两个变四个,越来越多,越来越多,最后形成肿块。
此外,我们体内还有一些细胞,本应在完成其使命后死亡,但是其中一部分发生了异变,“拒绝死亡”,于是就变得越来越多。
还有一些可能呢,是一些细胞本来应该分化,或者变成其它类型的细胞,但是这些细胞由于基因变异,不再变化。
从分子的角度讲的话,肿瘤细胞实际上相当于某个正常细胞在经历了一系列“不幸的事件”以后,获得了一个无限增殖的能力,最后形成肿瘤。
我们可以把细胞想象成一辆汽车,其中有一类基因,叫做促癌基因,相当于汽车的发动机,它的突变就像发动机中的一些零件出了问题,于是不停地、不停地发动,使得细胞无限增殖。
另一类基因叫抑癌基因,它就像汽车的刹车片,当它失灵的时候,细胞也会获得无限增殖的可能。
这里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是,从肿瘤的发病角度讲,男性实际上比女性更容易得肿瘤。
数据显示,中国大约每十万个男性中会有240人得肿瘤,而女性是170人左右。
因为我们身体内的许多抑癌基因是定位在X染色体上的,而女性天生有两个X染色体,男性只有一个。再加上男性跟女性之间不同的烟酒习惯和激素水平,这些因素共同造成了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得肿瘤的现象。
所以题外话,男同胞们不要觉得自己的身体非常强壮,经得起折腾,从这个角度讲,我们还是一个比较脆弱的群体。
人类体内大约有2.5万个基因,目前为止,确定是促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有大约100个。从我们最近统计的三万多个肿瘤基因组的数据可知,关键的促癌/抑癌基因上的关键突变,只占所有突变的1%左右。
大家知道,突变的发生,在染色体上是随机的,只有当它恰好在这1%不到的基因中很小的某几个特定位点发生,它才能够导致刹车的失灵,或者是发动机的异常激活。此外,它还要能够逃脱免疫系统的监控。
所以一个肿瘤细胞,它其实是要经历非常非常多的突变之后才会产生,一个肿瘤的形成,实际上并不是一个非常非常容易的过程。
02基因是怎么突变的?实际上它主要包括内在的突变因素跟环境的突变因素。
我们知道,生物基因是由A、G、T、C四种碱基编码而成的。比方说左边这个C碱基,和右边的T碱基长得很像,它很容易发生自发的脱氨反应,之后就会有一定比例变成T碱基,这就是一种基因突变。
肿瘤里面大概50%的突变是由这种因素造成的,它不太可控,抑癌基因的突变大部分就是这种类型。
但是还有一些其它类型的突变,比如这里面,你要想从左边这个比较胖的G碱基,变成右边这个比较瘦小的T碱基,就非常难了。
但是一些环境因素,比如吸烟,因为香烟中含有很多致癌物质,它会显著提高这一类突变的可能性。
所以说,从自然规律上来讲,我们实际上没有那么容易得癌症,根据世卫组织的推断,大概60%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但是环境因素会提高这种可能性。
03如何治疗肿瘤?早期发现的时候,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去除,以及传统的放疗、化疗,达到治愈的效果。
而电影《我不是药神》里提到的格列卫,以及有些人可能听说过的治疗肺癌的特罗凯(编注:主要成分为盐酸厄洛替尼,可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一个化疗方案失败后的局部晚期或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包括近期一些治疗慢性白血病的方式,都属于靶向治疗,又叫精准治疗。
比如对一个癌症病人进行基因分析以后,你知道它是“发动机”上的某个关键零件出了问题,你就可以设计一个抑制剂,把这个“发动机”关掉,这样癌症肿瘤就可以消退。
上海瑞金医院的王振义院士和他们的团队,开创性地用维甲酸以及砒霜来治疗急性白血病,就是全世界最早的精准治疗的例证。
我们目前已经知道70%~80%的肿瘤是由哪些“发动机零件”突变造成的,但是以现有的治疗手段,只能够抑制其中的10%~30%。剩下的,还在努力攻克。
免疫疗法是近期取得了重大进展的一种治疗手段。
什么是免疫疗法?
这里不完全地列举了一些参与肿瘤免疫监控的细胞类型,比如说自然杀伤细胞和T细胞,它们能发现并且直接消灭癌细胞;巨噬细胞,它可以直接把癌细胞吞噬掉;B细胞,它的作用是在癌细胞的表面上作标记,帮助自然杀伤细胞找到癌细胞;还有一种叫树突状细胞,它可以把癌细胞里面的突变信息提取出来,传递给B细胞和T细胞。这些细胞各自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是我们身体对抗肿瘤的重要机理。
但是当癌细胞在和免疫系统的博弈中逃脱了上面这些监控,它就会发展成肿瘤,免疫治疗就是通过干预手段激活免疫机制,从而达到杀灭肿瘤的目的。
以T细胞为例,前面我们说了,一个正常细胞要变成癌细胞,需要积累相当相当多的突变,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其中的一部分突变会反映在这个细胞的表面,对T细胞来说这样的细胞比较易于发现。当它捕捉到癌细胞的时候,它就会启动自己的增殖机制,增殖到几亿、几十亿这么一个数量级,然后贴到这个癌细胞上,把它给杀死,从整体上抑制癌变。
但是T细胞也有弱点。用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来说的话,当癌细胞像点穴手一样戳中了T细胞的睡穴,本来能够杀掉癌细胞的T细胞就进入了睡眠状态,不再增殖,也就不能杀掉肿瘤。这个癌细胞“点穴手”是一个叫做PD-L1的分子,而T细胞上的“睡穴”弱点,叫做PD-1。
我们可以做的就是,找一种抗体来困住癌细胞的“点穴手”,或者用另外一种抗体来保护T细胞的“睡穴”,从而重新激活T细胞,让它可以顺利增殖,进而杀灭肿瘤。
耶鲁大学的陈列平教授在这个领域做了非常非常重要的先驱性贡献。
2015年,患有黑色素瘤的美国前总统卡特,癌细胞已经转移到脑部,本来已经无力回天,但是通过PD-1抗体重新激活了T细胞,最终他神奇般地被治愈了。
图片右方就是一个用PD-1抗体治疗肺癌的过程,大家可以看到最右下角这个黄色箭头指的地方,肿瘤细胞已经完全消失了,剩下的是少量炎症反应的遗留组织。
一个月之前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使用PD-1抗体,肺癌的存活率可以由原来非常非常低的5%左右,提升到20%以上。必须说,这是一个非常非常令人振奋的进步。
T细胞免疫疗法还有另外一种,就是CAR-T和TCR-T。因为本来T细胞是无法识别肿瘤中的突变信息的,但是我们可以在体外,通过基因操作,让它能识别出一些在肿瘤中表达的蛋白。
比如说NY-ESO-1这个蛋白,正常情况下它只在睾丸里面表达,但是因为癌细胞本身是失控的状态,有一部分的癌细胞也会表达这个蛋白,那么我们在体外给这个T细胞加一个“定位装置”,告诉它去杀掉体内所有表达NY-ESO-1这个蛋白的东西,就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这个在临床已经有很好的效果和治愈的案例。
除了T细胞免疫疗法以外,近期还有一种更有意思的疗法,叫做癌症的个体化疫苗。
以黑色素瘤为例,它相当于对病人的黑色素瘤样本进行基因测序,找出那些能让T细胞发现并且激活T细胞的突变蛋白,然后把这些突变所对应的蛋白质进行合成之后,作为这个病人的个体化疫苗打回他体内,激活相应的T细胞,让它们疯狂增殖,在体内把黑色素瘤吃掉。
这个研究是去年发表的,目前已经治愈了六位本来已经无药可治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
这可以称得上是一个革命性的发现,也许将来大家得了肿瘤,不再需要手术、化疗或者放疗,而是直接提取一些肿瘤样本,进行基因测序,然后获得一个个人化定制的治疗方案,就可以治愈。不过,这个手段目前只在黑色素瘤上有成功的案例,其它肿瘤还在测试过程中。
但也有与之类似的其它免疫疗法完全治愈了晚期乳腺癌患者。它是把肿瘤中的T细胞提取出来,在体外和肿瘤病人本身的免疫细胞和突变蛋白质拟合成一小段,进行共抚育,刺激相应的T细胞扩增到一百亿个,然后输回病人体内,这时候T细胞数量已经绝对超过癌细胞,就可以杀掉肿瘤。
另外一种办法不是通过基因测序,而是提取卵巢肿瘤样本,把它磨碎,获得突变蛋白的裂解物,将它们和树突状细胞进行共同抚育,这些突变信息就会被树突状细胞登记下来,然后再把树突状细胞输回病人体内,它就会告诉T细胞说:“喂,体内有一堆肿瘤细胞,你去把它发现,把它吃掉。”这个方法治愈了相当多的晚期卵巢癌患者。
除了T细胞以外,还有自然杀伤细胞和巨噬细胞,它们也是可以直接抑制肿瘤的。我们目前对于这两种细胞与肿瘤之间的博弈与平衡,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好的认知。这有助于我们针对免疫系统系统去设计抗体,或者是用小分子化合物来进行干预,从而消灭肿瘤细胞。
04攻坚之路任重道远目前只有30%左右的肿瘤病人可以通过免疫疗法来摆脱疾病的困扰,但是,未来这个数字应该会增加,我们用免疫疗法来治疗肿瘤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大。
比方说《我不是药神》中涉及的慢粒白血病,它的靶点被发现是在1960年,但是临床药物过了41年才面世。而现在随着整个科研链条的整合,以及我们对于肿瘤愈加深入的认识,治疗手段和药物的研发所耗费的时间是在不断缩短的。
最近一种治疗肺癌的Crizotinib,从2007年靶点发现,到药物获准进行人体试验,只花了4年的时间。
如果把肿瘤比喻成一幅拼图的话,我们现在可能已经拼出了这幅图的七八成框架,但是中间还有很多未解之谜。对全世界的肿瘤科研人员而言,我们最大的愿景就是,每个实验室一点一点地,这儿拼一点,那儿拼一点,最后能够把肿瘤突变、形成和转移的机理这张“拼图”拼凑完整,找到消灭癌症的突破口。
除了治疗方案之外,降低治疗费用也是全世界很多生物医药公司、技术公司和医院在积极开拓探索的方向。比方说CAR-T疗法,它在美国的定价大概是五十万美元,PD-1抗体一年的花费大约是一百万人民币,这对患者来说,无疑仍是巨大的负担。
所以我们期待的是,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不仅能够用上这些最新的技术,而且是以一种老百姓可负担的价格受益;希望《我不是药神》中的情节不会再现;希望所有现在被认为是不治之症的肿瘤,都可以被治愈。
造就FUTURE——未来生命
文字 | 漫倩
校对丨其奇
造就 | 剧院式的线下演讲平台,发现创造力
食管癌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食管癌是消化道非常常见的一种癌症,全世界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食管癌。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地区之一,每年平均病死约15万人,占各种部位癌症死亡的第二位,所以了解食管癌发病后身体的特征,全面了解食管癌,是非常有必要的。
那么食管癌发病后都会有哪些身体特征?我们又应该如何诊断食管癌?诊断食管癌后应该如何治疗?平时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预防食管癌?我想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大家非常关心的,今天刘医生就来和大家聊一聊这一系列的相关问题。
食管癌发病后身体都有什么特征?食管癌早期往往症状不是特别明显,所以很多人可能不会太在意,但其实患者常常在吞咽粗硬食物的时候有不同程度的不适感觉,包括咽下食物哽噎感,胸骨后烧灼样、针刺样或牵拉摩擦样疼痛。患者常常进食通过缓慢,并有停滞感或异物感,哽噎停滞感通过吞咽水后缓解消失,症状常常时轻时重,进展缓慢。
中晚期食管癌典型的症状为进行性吞咽困难,先是难咽下干的食物,继而半流质、最后水和唾液也不能咽下。常常吐粘液样痰,为下咽的唾液和食物的分泌物。同时,病人常常会逐渐消瘦、脱水、无力。如果出现持续性的胸痛或者背痛,表示已经是晚期,已经侵犯了周围组织。当病灶组织侵犯喉返神经时,可出现声音嘶哑;如果侵犯气管、支气管,可能形成漏口,出现呼吸道感染等。如果出现肝脏、脑部的转移,还会出现黄疸、昏迷等。
如果出现了上述症状中的其中一些症状,那么很有可能是患上食管癌了。这个时候,就需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排查是否存在食管癌。
那么,做哪些检查能够有效的筛查、诊断食管癌呢?很多人到了医院不知道不知道该做哪些检查,在这里刘医生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1、X线钡餐造影检查。也就是食道吞钡造影检查,早期食管癌在造影时常常会有食管粘膜皱襞紊乱、粗糙或中断现象;也可以出现局限性管壁僵硬,蠕动中断;而中晚期的食管癌一般比较典型,表现为明显的不规则狭窄和充盈缺损,管壁僵硬。有时候病灶上方的食管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扩张。
2、内镜检查。内镜检查能够非常清晰的观察病灶的大小、范围以及浸润的深度,同时能够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活检,从而得到金标准的诊断,是诊断食管癌必不可少的一项检查方法。
3、CT检查。CT检查除了可以诊断食管癌之外,还可以了解病变的侵犯范围,了解周围有无淋巴结转移,了解有无肺部及其他地方的远处转移,所以也是评估食管癌进行分期必不可少的一项检查方法,它可以让手术医生更直观的了解病灶,确定是否可以进行手术以及如何手术。
诊断食管癌后,应该如何治疗?这是大家都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刘医生虽然不是外科医生,但是影像科和外科医生经常会在一起交流,所以对于食管癌大致的治疗方法是了解的。在这里给大家讲解几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手术是治疗食管癌的首选方法。常常分为根治性手术治疗和姑息性手术治疗。如果全身情况良好,有较好的心肺功能,无明显的远处转移,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当然,对于全身情况较差,有心脏、肺或者肝肾功能明显异常的患者,有远处转移的患者不建议进行手术治疗。
对于晚期食管癌,不能根治或者进行放射治疗、进食有困难的患者,可以做姑息性的手术,如食管内置管术、食管胃转流吻合术等,减轻患者的症状。
2、放射治疗。放射和手术综合治疗,可以增加手术的切除率,也能够提高远期生存率。对于因手术难度大、手术并发症多、手术有禁忌症的患者,可以选择放射治疗,特别是对于颈段、胸上段食管癌,放射治疗常常是比较好的治疗方法。
3、化学治疗。对于晚期的食管癌患者,常常还可以采用化学治疗与手术治疗相结合或与放疗、中医中药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可以提高治疗疗效,使得食管癌病人症状缓解,存活期延长。但是要定期复查血,并注意药物反应。
总的来说,具体采用何种治疗方法,需要结合患者的病情及身体情况决定,所以一旦诊断为食管癌,一定要及时找专科医生评估,确诊最佳治疗方法。
食管癌危害大,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应该如何预防?大量的数据表明,其实食管癌是可以预防的,但是很多人由于生活中很多不良习惯,导致了食管癌的发生,在这里刘医生给大家几点预防建议:1、少吃腌制、霉变、过烫的食物。比如腌制的腊肉、香肠、腌菜、咸鱼等,大家一定不要吃太多,而发霉的食物里面含有致癌物质,直接经过食道,是会明显提升食管癌的发病率;而过烫的食物容易损伤食管粘膜上皮,使得粘膜上皮发生破损、溃烂、出血等;长期反复损伤、刺激,容易导致食管壁癌变,所以在吃东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凉一凉再吃,做到细嚼慢咽、宁慢勿快。
2、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能够对食管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为食管粘膜提供保护伞,使得其不容易受到损伤。但是对于比较粗硬的蔬菜和水果,一定要注意嚼碎了再吞下去,切勿囫囵吞枣,这样容易造成食管粘膜的损伤。
3、远离烟酒。很多食道癌患者时常忽略了这一点。由于酒精含量高或由于酒中含有的其他有害物质可能使吸烟引起的口腔、咽喉、食管部位的癌症发病因素成倍的增长,所以提倡不吸烟,少饮酒。
4、及时治疗食管炎性病变。如慢性食管炎、胃食管反流病等,这些疾病如果长期不进行规范的治疗,炎症反复刺激食管壁,同样会增加患食管癌的风险。所以,一定要注意及时治疗这些慢性病。
总结:对于食管癌,只要大家引起足够的重视,其实是可以明显降低其发病率的,所以希望大家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食管癌。
如果您还有其他什么疑问,欢迎在下方留言,大家共同探讨。
我是刘医生,码字不易,如果你赞同我的观点,帮忙点个关注,关注我,学习更多健康、医学知识。
食管癌最明显的症状有哪些?
食管癌最明显的症状有哪些
食管癌患者症状与肿瘤分期、病发位置、个人体质和感官差异等有关。
1.早期食管癌:①进食后胸骨后不适或者短暂胸骨后疼痛,食用干燥食物时尤其明显;②吞咽食物时有明显异物感,一般来说食物经过患病区域可能会产生异物感,患病区域固定导致异物感区域通常较为固定,症状轻微或间歇性出现,容易忽视;③胸骨隆起或轻微疼痛,一般来说非连续性出现,多在患者筋疲力尽或者快速进食后间歇性出现;④胸闷或胸闷,常伴有咽喉干涩感,胸前部常有闷热感,吞咽食物时易出现胸部收紧的感觉;⑤吞咽停滞,间歇性出现,随着病情发展逐步加重。
2.晚期食管癌:多数食管癌患者会出现进食后梗阻,尤其是进食干硬食物下咽过程感觉不顺畅,另外还可出现进食过程中胸骨后疼痛、食管出血等症状。
本内容由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肿瘤科 副主任医师 吕铮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食管癌的好发部位是哪里?
食管癌是常见的一种消化道肿瘤,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高发地区之一,每年平均有15万人死于食管癌,其发病年龄主要在40岁以上。食管癌的发生主要与年龄、性别、职业、种族、地理、生活环境及饮食习惯、遗传因素等有一定的关系。主要临床表现为咽下食物哽噎感、胸骨后烧灼样、针刺样或牵拉样疼痛等。
从解剖上看,食管主要分段为颈段、胸段及腹段,颈段发生癌变的机率较少,通常将腹段归在胸下段内,也较少发生癌变。胸段发生的癌变较高,胸段又分为以下三段:
1、胸上段:自胸廓上口至气管分叉平面,为食管的第一个生理狭窄处,通俗一点说就是食管和咽的交界处,约20%的食管癌发生在这个位置。
2、胸中段:从解剖上来讲自气管分叉平面至贲门口全长度的上一半,为食管第二个生理狭窄处,此部位癌变最高,因为我们食入的东西易存留此处,比较容易受到残留食物的刺激,有资料表明,约50%的食管癌发生在此部位。
3、胸下段:从解剖上来讲自气管分叉平面至贲门口全长度的下一半,为食管第三个生理狭窄处,30%的食管癌发生于此处。
胸中段的食管癌较多见,下段次之,上段较少见,主要为鳞癌,治疗方法有外科治疗、放疗、化疗及综合治疗,其实综合治疗效果较好。目前我国已大力开展防癌宣传教育,让广大群众知癌防癌,以求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高治愈率。
★若本回答有帮助,请点赞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