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重吃藿香正气软胶囊行吗,人身上湿气太重怎治疗?
湿气重,一般是与气候,居住环境,体制等有关。中医讲,脾主运化,运化功能正常,体内各方面都正常。所以讲湿气多与脾虚有关,临床上可以采用健脾除湿,分离水湿原则治疗。常用基础方子藿香正气散进行加减治疗,除此之外,还需要配合饮食,运动治疗
怎么判断寒湿湿热和痰湿?
脾虚湿气重一般可以服用健脾除湿的药物藿香正气散,参苓白术散等。寒湿一般表现为怕冷,胃中寒冷,不思饮食,口不渴等。而湿热一般出现口干口黏,耳鸣,有眼屎,乏力等,痰湿主要表现为咽喉有异物,或者咳嗽,咯痰,痰多,胸闷等,临床不难鉴别。
吃什么中成药能去除体内的湿气?
肾阳虚,属于中医的一个理念,中医认为,肾阳是人体阳气的根本,当身体的阴阳出现失衡以后,就会造成阳气不足而导致肾阳虚。
一般认为,肾阳虚形成的原因与先天不足(如营养不佳或调摄不当),脾胃虚弱,劳倦过度,.贪欲过度等等有关。
而肾阳虚、脾虚的人,由于脾主运化,主运化水湿,临床上脾虚经常伴随着湿气重。阳气不足,也会影响水液代谢,所以自然人体的湿气也会比较重。
肾阳虚症状中医认为,阳虚生内寒,温煦失职,气化失司,所以在临床上,肾阳虚多表现为寒证。
临床上会出现腰膝酸痛、畏寒怕冷、面色发白、头晕目眩、精神萎靡、容易疲劳、小便清长、失眠多梦、舌淡胖苔白,脉象沉弱等常见的证候。
女性朋友容易出现宫寒,或者是腰酸背痛、大便久泄不止、下肢浮肿等情况。
肾阳虚调理方法中医认为,肾阳虚非一朝一日之功,多是长期积劳成疾、脾虚等原因导致,所以日常不可急于求成,需要慢慢调理,调理原则是温肾壮阳、滋补肾阴。
1,饮食调理
饮食均衡,食物尽量多样化,忌烟酒以及辛辣刺激食物、苦寒或生冷食物,少吃含盐量高的食物,
平时要多吃黑芝麻、黑米、狗肉、枸杞子、胡桃、栗子、甲鱼、海虾、猪肾、羊肉、海参等,或者多吃一些海鲜类、银耳、牛奶、萝卜、韭菜、羊肉、鸡肉等。
药膳主要包括姜附烧狗肉、羊肉炖海参,当归生姜羊肉汤,这几道药膳营养丰富,都有不错的滋补作用的。夏季三伏天可以吃点附子粥或是羊肉附子汤,以壮人体之阳。
2、生活方式调理
①.阳虚的患者,需要经常参加户外活动,体弱的人可以进行散步、慢跑、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等运动,多晒晒太阳,也可以试试气功,比如强壮功、站桩功,保健功或长寿功等。
②阳虚的人,大多有寒证症状,所以需要适当注意自己的生活环境,居住在通风干燥的房子里,冬季要避寒就温,春夏之际需注意培补元阳。尽量不要居住在潮湿的环境,穿湿漉漉的衣服,夏天不要对着风扇空调直吹,不吃冷饮,冬季注意热水泡脚等等。
③阳虚的人在情绪上也是比较低迷,经常看上去没什么精神,所以日常还是要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尽量消除或减少不良情绪。
④阳虚的人,还要尽量保证充足的睡眠,特别是冬季了,更要早睡晚起,养好精神,养好阳气。
⑤ 阳虚的人,可以在后腰部命门穴、肾俞穴、腰眼穴等穴位进行艾灸或者雷火灸、隔姜灸等,也可以通过针灸、推拿、泡洗来调整。
3、药物调理
阳虚的人,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到医院就诊,通过望、闻、问、切,根据自身体质及症状,服用温补肾阳的药物,比如金匮肾气丸、五子衍宗丸、右归丸,另外常用的中药材还有鹿茸、海狗肾、蛤蚧、冬虫夏草、巴戟天、肉苁蓉、补骨脂、杜仲、胡桃等,也需在医生指导下辩证使用。
湿气重,吃什么中成药?湿气重,临床主要表现为身体酸困、沉重乏力、头晕耳鸣、口苦口臭、大便黏腻不爽、舌苔白腻有齿痕、大便溏稀、脉象濡缓等。
湿气重,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健脾利湿或者健脾渗湿。一般常用的中成药可以选择健脾丸、龙胆泻肝丸、健脾丸、参苓白术散、防风通圣丸、香砂养胃丸、平胃散、苓桂术甘散等。
如果伴有明显的腹泻或者发热的情况,可以考虑藿香正气丸治疗。如果伴有水肿的情况,可以考虑济生肾气丸之类的药物治疗,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平时可以多吃姜茶、山药、薏米红豆粥等食物帮助去除湿气,同时养成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的习惯。
小结:
肾阳虚是由于体内阳气虚衰,其温煦、推动、蒸腾和气化作用不足所出现的证候。肾阳虚的人,日常需要注意通过饮食、生活方式、药物慢慢调理,切不可急于求成,如果体内湿气比较重,可以吃一些健脾祛湿的食物或中药材,相信通过综合调理,一定能慢慢养好身体!
我是控糖人,很高兴为大家科普健康知识~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麻烦帮我点个赞。
如果有疑问,可以评论区留言,欢迎大家关注、转发!
最后,感谢您的阅读,祝您幸福安康!
湿气重和湿热如何调理?
湿气重和湿热如何调理?
湿气重是指湿为重浊有质之邪,属阴,湿邪致病,常出现以沉重感为特征的临床表现。如头身困重、四肢酸楚等沉重等。湿邪外袭肌表,困遏清阳,清阳不升,则头重如裹。湿邪阻滞关节,阳气不得布达,则可见肌肤不仁,关节疼痛重着。湿热虽有外湿、内湿之分,但其为病则相互影响,为内外合邪。
1、祛除体内的湿气,其实有很多我们常吃的食物可以起作用。比如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红豆性平,味甘酸,有健脾止泻、利水消肿的功效,将薏米和红豆加水煮熟后食用,可以利尿、除湿,甚至还可以起到美容的效用。
2、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都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这些人常常会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而不愿活动,但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一系列的病症。
3、平时可以运用中药来发汗、祛湿。布经草热敷包就是祛湿很好的中药,每天坚持使用布经草中药加白酒热敷小腹关元穴便可温经散寒,驱风祛湿。或者坚持用每天晚上泡脚,也可祛除体内的湿气。
4、平常少盐,宜清淡,戒烟戒酒,忌生冷食物、冰饮或凉性蔬果,如生菜、西瓜、大白菜、苦瓜、螃蟹、茄子、莲藕、黄瓜、柿子、菠萝、梨等。每天做菜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寒凉性质。多吃点热性的食物如:辣椒,羊肉,狗肉,荔枝,橘子,姜,红糖等等
湿热通俗讲就是因为热气依附湿气从而让身体内部运行受阻,称之为湿热。引起湿热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自身的饮食习惯不规律,以及忽视体质乱吃食物。各个年龄段都会有可能被入侵,尤其是三十之后需要多注意
体内湿热该如何调理?
保持规律的运动锻炼
大多体内有湿热的人主要还是没有通过运动及时的把湿气排出体外,长期积累才会容易出现湿热表现。建议平时保持半小时的运动量,简单的运动就是跑步,在跑步过程中体内的血液加速,水分代谢加快,体内的湿气能够及时的排出体外,湿气减少,也就很少出现湿热的情况。另外除了跑步,建议还可以选择一些游泳、快走这些运动,也会起到不错的效果。
保持乐观的心态
大多数体内有湿热的人,常常也会因为生活的压力容易受到负面的影响,如容易出现暴躁、抑郁的情绪,因此建议在平时的生活中,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通过倾听轻音乐来放松身体,或者多观看喜剧类的电视剧来转移注意力,让暴躁的情绪远离我们,对于调节湿热会是不错的方法。
建议平时远离潮湿的地方,避免吃一些辣椒、羊肉之类的温性食品。如果已经出现湿热的表现并且可能严重的话建议去咨询中医,多了解一些,积极配合治疗,希望每一位朋友平时多能注意身体带来的不适,都能拥有健康的身体。
春天体内湿气重该怎么办?
春天雨水渐多,湿气也重,中医认为湿邪过盛可致病。如觉得困倦、身体四肢沉重、没有食欲、手脚冰冷、皮肤起疹等。
那么,春天湿气重怎么办呢?中医推荐6个祛湿偏方,来看看吧。
1、赤小豆煲鸡材料:赤小豆90克,去毛及内脏的母鸡1只。
做法:将赤小豆放入鸡腹内,用竹签将鸡腹切口闭合,加入适量的水煲汤,食用时加入适量的食盐及调味品,食肉喝汤。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利湿、利尿消肿,对春季四肢浮肿、手脚沉重及腰部重坠不适感等有效。
2、砂仁陈皮鲫鱼汤材料:砂仁6克、陈皮1/4个、鲫鱼300~400克、芫荽4棵、生姜3片。
做法:砂仁打碎;陈皮浸泡去瓤;芫荽洗净;鲫鱼宰净,去鳞、肠杂,置油锅慢火煎至两边微黄。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量),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2个小时,调入适量芫荽及食盐和生油便可。
功效:健脾祛湿。
3、鲜土茯苓煲猪腱汤材料:鲜土茯苓(菜市场有售)200克、猪腱肉500克、生姜1~2片。
做法:鲜土茯苓洗净,切片状;猪[月展]肉洗净,整块不必刀切。然后与生姜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3000毫升(约12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约2个半小时,调入适量食盐和生油便可。
功效:祛湿困、利筋骨、健脾益胃。
4、三花薏米炒扁豆瘦肉汤材料:木棉花20克,鸡蛋花、槐花各2克,薏米、扁豆各30克,陈皮1/4个、猪瘦肉400克,生姜2片。
做法:各配料洗净,稍浸泡,陈皮去瓢,猪瘦肉洗净,整块不用刀切。一起与生姜放进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2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
功效:清热祛湿、解脾虚湿困。
5、冬瓜薏米老鸭汤材料:老鸭半只、薏米一把、冬瓜一斤、葱,姜、料酒、盐
做法:鸭去头、脚和屁股,清洗干净,剁成大块。葱切段,姜切片,冬瓜切大块,薏米洗净备用。鸭肉放在冷水锅中大火烧开,煮三分钟去血水,盛出,用清水洗净。入油,五成热时放入葱段和姜片炒香,再倒入鸭块炒变色后放入开水,薏米炖1小时。汤锅中放入冬瓜和少许盐,中火炖20分钟即可。
功效:滋阴降燥,祛湿健脾。
6、粟米白果猪肚汤材料:粟米3条、白果50克、猪肚1个、生姜3片。
做法:粟米洗净,连衣、须切段状;白果去壳、去衣、洗净;猪肚冲洗后翻转,用刀刮去脏杂,再用生粉反复洗净,并以清水冲净。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3000毫升(约12碗量),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2个半小时,调入适量食盐和生油便可。
功效:健脾祛湿,清热益气,老少皆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