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炎的症状和治疗,脊髓炎患者的日常生活如何护理?
常规护理
指导患者饮食以富含营养、清淡、易消化的新鲜蔬果为主,多饮水和减少进食产气食物。对患者用药后的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密切观察, 积极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工作。定时帮助患者顺时针按摩腹部100 次,2~3 次/d,训练患者定时排便和膀胱排尿功能。定时帮助患者翻身,对受压部位定时按摩,可用温水泡洗手脚。
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活动受限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差,存在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使患者保持乐观、愉悦的心情,积极参与康复治疗。
肌力锻炼
对患者的患肢从上到下进行推拿,并对肩关节、肘、腕等部位进行揉捏,一只手将患者的腕部托起,另一只手捋其手指,5 min/次,下肢肌肉、踝、膝、髋关节等部位使用相同的手法捏拿,20 min/次,3 次/d。
关节活动度的训练
被动屈伸肢体各关节,同时进行内收和外展活动, 注意手法的力度和速度,避免肌肉和韧带受到损伤,将活动范围逐步扩大,20 下/次,4 次/d。
卧位练习
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身体的移动和翻身训练,指导患者通过举杠铃动作锻炼上肢肌肉和背部肌肉。
坐位训练
在患者的肌力恢复至Ⅲ级后,指导患者进行坐位平衡训练, 从双手支撑到双手离床全程陪护,并予以保护。在进行平衡能力训练时,指导患者坐于椅子上,双手放置在平放后的双脚膝部,保持静态平衡动作,之后进行动态平衡训练,逐渐增加训练难度。
我们得了脊髓炎该怎么办?
其实在我看来,调节好自我的情绪更重要,好的心态更重要!正常人也应该是这样!一个人得病包括去看好的专家、用好的药等等 也是一种心里的自我安慰!心态最重要!其次是治疗一定要是正规医院,权威的、良心的医生会告诉你怎么去调节,怎么去缓解病症,而不是一味地让你花钱、花钱、花钱!
这个世界上,疑难病症很多很多,很多根本就没办法靠药物或者科学仪器能够治好,你要相信人的自身免疫系统才是最好的医生!感冒,人人都会得,人类科技这么发达,难道感冒真的是吃药吃好的么?不是,是人类自我的免疫系统治疗好的,吃药只是为了麻痹自己的神经,减轻病痛,然后靠自我恢复,说这些不是说感冒别吃药,这个要看身体素质,身体好的可以不吃,身体不好建议吃药,这样好的快!总体还是建议吃点药,得了感冒,尽快好,别托。。。感冒是百病之源,很多病症都是由小小的感冒引发的!
我是做竞价的,在很多行业做过竞价,民营医疗行业曾经做过,总体感觉民营的很坑,真心坑。夸大疗效、夸大药效、不管病人的死活,见多了,有些心寒,人吃人的社会么?也不尽然,也有好人!虽然有的国家的也坑,但是对比下来,还是要去国家医院!
曾经听过一句话,私人医院说:100个肿瘤患者去三甲医院,横着进去,竖着出来的能有几个?所以来咱们这里治疗有和不可....咱们可以给对方更好的心理安慰,更好的治疗(这是歪理...唉)
难道你私人医院真的比三甲医院好么???
孰是孰非不在此评论,只能说还是要尽量相信公立医院!
总之,修身养性最重要!!!乐观、积极、向上,很重要!人生寥寥几十年!都有离世的一天,不白活就好!
视神经脊髓炎的症状?
视神经脊髓炎是一种同时还有相继累及视神经炎和脊髓炎的一种疾病,体现的症状统计分为六大种类,其中包括视神经炎、脊髓炎、最后区综合征、急性间脑综合征,还有急性脑干综合征与急性大脑综合征。而视神经炎、脊髓炎和最后区综合征是最典型的核心病症。
脊髓炎有什么危害?
脊髓炎是一种免疫性的疾病,一般是机体感染后发生了免疫反应,导致了脊髓炎症。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可能是由病毒、细菌、螺旋体、支原体、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或由感染所致的脊髓灰质或白质的炎性病变,以病变水平以下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其临床特征。
脊髓炎的危害有哪些呢?
一、运动障碍。
脊髓炎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活动,比如摇头、点头等简单动作都会增加疼痛导致难以完成动作。疾病发展会沿着脊柱往上,影响腰椎、胸椎甚至颈椎,出现腰背疼痛,进行性关节及脊柱活动功能受限。有些病人后期脊柱和下肢向前弯曲形成强弓,两眼只能看到地面。有的患者导致驼背畸形,有些患者最后导致终生瘫痪致残。
二、感觉障碍。
在损害平面以下的各类感觉均有障碍,甚至导致完全丧失。在感觉消失水平上缘可有感觉过敏区或束带样感觉异常,随病情恢复感觉平面逐步下降。
三、植物神经障碍。
表现为大小便障碍、尿潴留、便秘、大量残余尿及充盈性尿失禁。休克后呈反射性膀胱、大便秘结、阴茎异常勃起等。损害平面以下无汗或少汗、皮肤脱屑和水肿、支架松脆和角化过度。
综上,脊髓炎可有不用程度的感觉和运动障碍及植物神经障碍,严重者可有尿潴留、瘫痪等危害,所以建议患者及时治疗,缓解病情。
脊髓炎是由哪些原因导致的?
概述
骨髓炎为一种骨的感染和破坏,可由需氧或厌氧菌,分枝杆菌及真菌引起。骨髓炎好发于长骨,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或由于外伤或手术引起的穿透性骨损伤部位。儿童最常见部位为血供良好的长骨,如胫骨或股骨的干骺端。
病因
感染由血源性微生物引起(血源性骨髓炎);从感染组织扩散而来,包括置换关节的感染,污染性骨折及骨手术。最常见的病原体是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引起的骨髓炎可见于吸毒者,镰状细胞血症患者和严重的糖尿病或外伤患者。真菌和分枝杆菌感染者病变往往局限于骨,并引起无痛性的慢性感染。危险因素包括消耗性疾病,放射治疗,恶性肿瘤,糖尿病,血液透析及静脉用药。对于儿童,任何引起菌血症的过程都可能诱发骨髓炎。
临床表现
骨髓炎是指化脓性细菌感染骨髓、骨皮质和骨膜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多数由血源性引起,也多由外伤或手术感染引起,多由疖痈或其他病灶的化脓菌毒进入血液而达骨组织。四肢骨两端最易受侵,尤以髋关节为最常见。临床上常见有反复发作,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和劳动能力。急性骨髓炎起病时高热、局部疼痛,转为慢性骨髓炎时会有溃破、流脓、有死骨或空洞形成。重症患者常危及生命,有时不得不采取截肢的应急办法,致患者终生残疾。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计数可以正常。但ESR和C-反应蛋白增高
2.X线检查
X线变化在感染后3~4周出现,表现为骨质不规则增厚和硬化,有残留的骨吸收区或空洞,其中可有大小不等的死骨,有时看不到骨髓腔。小骨腔和小死骨在硬化骨中有的不能显影,所以实际存在的数目往往比照片上所显示的多。
3.CT检查
若X线表现不明确,可行CT检查以确定病变骨及显示椎旁脓肿的形成,放射骨扫描在病变早期即有反映,但无法区别感染。
4.活检
对于骨折和肿瘤,可通过椎间盘间隙或感染骨的穿刺活检和手术活检。可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5.碘油造影
为了明确死骨或骨腔与窦道的关系,可用碘油或12.5%碘化钠溶液作窦道造影。
诊断
本病患者常出现局限性骨痛、发热和不适,提示骨髓炎可能。血白细胞计数可正常。但血沉和C-反应蛋白增高。X线检查变化在感染后3~4周出现,可见骨破坏、软组织肿胀、软骨下骨板侵袭。椎间盘间隙变窄和骨质破坏伴椎骨变短。若X线表现不明确,可行CT检查以确定病变骨及显示椎旁脓肿的形成,放射骨扫描在病变早期即有反映,但无法区别感染、骨折和肿瘤,通过椎间盘间隙或感染骨的穿刺活检和手术活检。
鉴别诊断
临床上需对骨髓炎的类型及与骨髓炎有相似临床表现的疾病进行鉴别:
1.对于血源性骨髓炎,临床上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1)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其特点是具全身性症状,发病10天内X线检查无改变,大多数病例没有既往发作的病史。
(2)亚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其特点是不具全身中毒症状,发病时已出现X线改变,病程超过10天,没有既往发作的病史。
(3)慢性血源性骨髓炎 其特点是依据病情变化全身症状可有可无,X线改变常见,有既往感染发作的病史。
2.急性骨髓炎需鉴别的疾病
从全身来看,应于急性风湿热、急性白血病鉴别,从局部及X线所见,应与骨肉瘤、Ewing肉瘤、骨组织细胞增多症鉴别:
(1)骨肉瘤 通常好发于10~20岁,在四肢骨,大部分发生在长骨干骨骺部;偶尔发生在骨干部,和骨髓炎相比,其骨破坏、骨膜反应的范围比较局限,但有时X线鉴别困难;通过CT、MRI检查及活体组织检查鉴别是必要的。
(2)Ewing肉瘤 常常与骨髓炎难以鉴别。Ewing肉瘤发病部位在四肢骨的骨干部;有时有剧痛,伴发热及局部热感;血沉升高;白细胞升高;CRP阳性,呈炎症反应。X线上,早期以骨膜反应为主,骨髓内缺乏变化,诊断困难。骨膜反应与骨髓炎相比,规则,多半呈葱皮状骨膜反应,这是特征。必须活检证实诊断。
(3)骨组织细胞增多症 根据发病部位,显示种种X线像。发生在四肢长管状骨时,有高度的骨质破坏及显著的骨膜反应,因局部及全身均有轻度的炎症症状,骨组织细胞增多症与骨髓炎相比,骨破坏的范围及骨膜反应都是局限性的;如从死骨上看,有时也不出现硬化像。
(4)骨样骨瘤 有时与骨髓炎难以鉴别。X线上,常发生在长管状骨的偏在性(即发生在中央偏上,或下)X线显示高度骨膜反应及骨皮质肥厚,如果细心观察,其中可见病灶的骨透亮像。
并发症
慢性骨髓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以下几种:
1.畸形
由于骨骺受炎症的刺激,使患肢过度生长而变长,或因骨骺板破坏,影响发育,结果肢体短缩,骨骺板一侧受破坏,发育不对称,使关节呈内翻或外翻畸形;由于软组织瘢痕挛缩,也可引起屈曲畸形。
2.关节强直
由于感染扩散到关节内,关节软骨面破坏,使关节呈纤维性或骨性强直。
3.癌变
窦道口皮肤由于不断受刺激,可合并癌变,常见为鳞状上皮癌。
治疗
病灶彻底清除、开放性松质骨植骨及反复冲洗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1.穿刺吸引术
为减轻骨髓腔压力,防止炎症在骨髓腔上下扩散,对病灶处可进行穿刺吸引,同时还可向腔内注入抗生素。
2.开窗引流术
X线检查显示骨质局部已有破坏及骨髓腔阴影增宽者,可在骨髓腔内积脓部位进行骨皮质钻孔或开窗,防止炎症扩散,以利分泌物引流。或进行创腔的上下给抗生素闭式灌洗治疗。
3.死骨取出术
对死骨较大、已具备手术时机者可将死骨取出,是治疗慢性骨炎最常见和最基本的手术方法。
4.带蒂肌肉瓣充填术
因骨腔大为,消灭骨空洞,窦道久治不愈,将较近的正常肌组织松质骨充填与缺损处等。
5.截肢术
适用于一肢多处骨髓炎,合并多数窦道,久治不愈或因慢性炎症长期刺激局部皮肤发生恶变者。
6.大块病骨切除术
一般适用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病骨已明显硬化,或局部瘢痕多,久治不愈,某些不负重也无重要功能的慢性骨髓炎患者。
预防
1.疖、疔、疮、痈以及上呼吸道感染都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且最易继发感染而致血源性骨髓炎的发生。因此预防疖、疮、痈及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对预防骨髓炎的发生是十分重要的。
2.外伤感染包括组织损伤后感染和骨骼损伤后感染,也是引起骨髓炎的常见原因,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积极预防。
3.对于感染性的疾病,应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4.开放性骨折首先要防止感染。已行内固定的开放性骨折,一旦发生感染并蔓延到髓腔后,炎性感染常沿髓内针向两端扩散,在髓内针穿入或穿出部位的皮下也可能形成感染,一旦发生,应特别注意首先取出内固定物以控制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