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炎症状疼痛位置图,我的左脚踝关节突然肿胀还疼?
可能有关系。脚踝肿胀最常见的原因是肾病,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因都是肾病。可以去医院检查尿常规、肾功能,如果尿常规和肾功能正常,认为不是肾病引起的。如果肌酐、尿素或尿蛋白潜血呈阳性,则可能是肾小球肾炎,肾小球肾炎可能会导致踝部水肿。
慢性肾病有哪些症状和并发症?
慢性肾病:①肾脏损伤(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3个月,伴或不伴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临床上表现为肾脏病理学检查异常或肾脏损伤(血、尿成分或影像学异常);或者②GFR<60ml/(min·1.73m2)≥3个月,有或无肾脏损伤证据。
慢性肾病有哪些症状?
一般来说,慢性肾脏病有五大常见症状,现分别作如下介绍。
1.出现水肿
慢性肾病最为常见的症状就是患者出现水肿。反过来说,若出现水肿,则首先应想到可能患有慢性肾病。肾病患者的水肿,可以很轻,也可以很重。很轻的水肿仅出现晨起双眼睑或颜面部浮肿,常见于慢性肾炎、IgA肾病、高血压性肾损害及慢性间质性肾炎等;比较轻或不太重的水肿也可以出现不伴有尿量减少及腹胀的双下肢水肿,如IgA肾病、狼疮性肾炎、乙肝病毒相关肾炎及糖尿病肾病等;很重的水肿则可以同时出现伴有尿量减少及腹胀纳差等的全身水肿,如微小病变肾病、膜性肾病及有“三高一低”的其它类型的肾病综合征。
2.尿量改变
慢性肾病也常会出现的症状则是尿量改变。反过来说,若出现尿量改变,也要考虑是否患有慢性肾病。肾病患者的尿量改变包括这三个方面:一是每天的总尿量变少了,这种情况往往同时伴有水肿,也会出现消化道症状,如腹胀与纳差等,常见于有“三高一低”的肾病综合征,如膜性肾病、微小病变及狼疮性肾炎的活动期等;二是每天的总尿量变多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在排除为习惯喜欢多喝水的情况下,分别应考虑为肾小管间质性疾病的恢复期、糖尿病肾病或尿崩症;三是每天总尿量不变,但夜间尿量明显增多,即夜间尿量超过一天总尿量的1/3,常见于慢性间质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及尿毒症。
3.尿色改变
部分慢性肾病患者是因为出现尿液颜色改变而发现患病。也就是说,若出现尿色改变,也要考虑可能患有慢性肾病。一般来说,解出的尿液呈淡黄色是正常;在尿液非常浓缩的早晨,尿色也可以呈现为深黄色,这也是正常的;在喝水较多的情况下,尿色也可以呈现比较清澈的颜色,这也正常。但是,若出现尿液发红,为洗肉水样或呈酱酒色,则就要考虑是慢性肾病的症状,常见于IgA肾病、良性家族性血尿、多囊肾病、泌尿系结石或感染及其它肾小球肾炎等。尤其是在上呼吸道感染后72小时内出现的血尿,则重点考虑是IgA肾病的可能。另外,若从早到晚解出的尿液都呈现为非常清澈的颜色,则应考虑为严重肾衰竭的可能。
4.排尿异常
排尿异常也是慢性肾病容易出现的症状。这里说的排尿异常,指的是在排尿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比如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烧灼感及排尿困难等都属于排尿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也就是说,若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烧灼感及排尿困难等排尿异常,则也要考虑是慢性肾病的可能。慢性尿路感染、慢性肾盂肾炎、肾积水、泌尿系结石及尿路梗阻等都可以在排尿过程中出现异常。尿频、尿急及尿痛等典型表现可发生于如上慢性肾脏病的急性发作期。若不能早发现、早诊断与早治疗,慢性尿路感染、慢性肾盂肾炎及尿路梗阻等慢性肾病也会逐渐发展成慢性肾功能不全,甚至尿毒症。
5.尿沫增多
与如上四大症状不同的是,慢性肾脏病的这一症状往往更不会被人们重视,即尿泡沫增多容易被忽略掉。也就是说,患者出现尿泡沫增多,也可能是慢性肾脏病的症状。与慢性肾病相关的尿泡沫增多,常常表现为解出尿液的表面漂浮一层经久不易散去的很多细小泡沫。而且我们发现,慢性肾病患者尿蛋白越多,则尿泡沫也越明显。患病时间久了的肾病患者,甚至可以用尿泡沫多少来初步判断尿蛋白是否下降或肾病好转了。由于尿泡沫增多与尿蛋白关系密切,因此常见于尿蛋白较高的肾小球肾炎,如IgA肾病、慢性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乙肝病毒相关肾炎、膜性肾病、微小病变、肾病综合征及糖尿病肾病等等。
慢性肾病有哪些并发症状?
随着慢性肾脏病的发生和发展的不同阶段,患者会出现以下的并发症:
一、高血压或原来的高血压变得难以控制;
二、肾性贫血;
三、矿物质代谢紊乱和肾性骨病
四、心脑血管疾病,其包括心肌疾病和动脉血管疾病
五、酸中毒;
六、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七、血管钙化;
八、脂代谢紊乱,可包括胆固醇升高、甘油三脂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下降、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
得了慢性肾病该怎么办?
治疗慢性肾病,要遵循5条营养准则:反省自己的错误,改变饮食,增加营养素,不多运动,医学治疗和营养治疗互相渗透。
慢性肾病患者如何进行营养治疗?
慢性肾功能衰竭不同阶段对人体代谢的影响不同,因此每一阶段所采取的营养治疗措施应有所不同。慢性肾病分为5个时期:第1、2期,身体疲乏无力,尿液中存在一些问题,此时应主抓原发病;第3、4期,出现贫血、肾功能异常,此时要在满足身体需求的同时减少肾脏负担;第5期,准备替代治疗,此时要满足营养需求,预防营养不良。
肾病患者应该如何饮食?
不管得了什么病,首先要考虑身体正常运转需要什么,其次要考虑生病的脏器。肾病患者必须每天摄入人体新陈代谢所需要的营养素,防止营养不良。要做到食物多样化,荤素搭配,保证肉、鸡、奶等动物蛋白质的摄入比例需占摄入总蛋白量的1/2。此外,肾病患者更要知道哪些不能吃。
肾病伴随4个水肿表现?
肾主水,所以,肾脏不好,一般都会出现和水相关的“肿”的表现。
轻度:清晨眼睑水肿
清晨起床,发现眼睑有点轻微水肿,可能是没有睡好,可能是睡前喝了太多水,但更可能的是,你的肾不那么好了。
这种眼睑水肿程度可能不尽相同,但大多会在午后自行消退。
中度:夜晚膀胱肿胀
如果眼睑水肿没有引起你的注意,放任肾脏继续坏掉,接下来就会出现夜晚膀胱肿胀不适,夜尿频多的表现。
一般来讲,健康的人晚上应该很少起夜,最多一两次,但肾不好的人,会出现夜尿特别多的表现,因夜尿多、膀胱肿胀不适,进而还会影响到睡眠。
重度:手脚水肿不消
当肾脏的毛病到了比较严重的时候,身体的水肿表现也会比较明显,不在局限于眼睑或面部,而是出现四肢,甚至是全身性的水肿,尤其是手脚的水肿会特别明显。
按压手脚,会出现明显的水肿坑痕,且这种水肿无法自行消退,此时必须立即就医诊治。
危重:内部水肿
在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水肿就不局限于表面了,还会向内发展,出现内部水肿。
内部的水肿可引起腹水,挤压内脏,造成其他内脏损伤,还可引起心衰等严重后果。
牢记三个养肾方,肾一天比一天好!
第一个:茶饮护肾
生活中,想要肾脏健康,可以自己动手做点茶饮,每天喝一点,比白水好喝,比饮料健康,不同于传统茶饮,还能护肾排毒!
动手做:白鼓丁番麦须茶,防肾炎,促排毒
取番麦须,白鼓丁,玉竹,玫瑰花,制成茶包,每日一包,热水冲泡代茶饮即可。
古代医典中记载,白鼓丁利尿通淋,也有“尿床草”之美誉,也就是说白鼓丁有很很利尿功效,可以促进排毒,减轻肾脏负担!
番麦须入肝、肾、膀胱经,具有利尿、利胆等作用,可改善肾炎水肿、泌尿系感染、等病。可利尿,改善肾功能,减轻或消退浮肿,减低或消除尿蛋白等,有利于改善慢性肾炎,促进肾脏排毒!
玉竹是一味养阴生津的良药。《大明本草》里面记载:玉竹“除烦闷,止消渴,润心肺,补五劳七伤虚损,腰脚疼痛”。玫瑰花中和调节之用。
这样搭配在一起,泡水喝,促进肾脏排毒,有利于保护肾脏健康!
第二个:按摩腰部
“腰为肾之府”,肾对于男性的重要性,就不多说了!
腰眼位于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的凹陷处。
中医认为,腰眼居“带脉”,为肾脏所在部位。
肾喜温恶寒,常按摩腰眼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
中医认为,用掌搓腰眼和尾闾,不仅可以疏通带脉和强壮腰脊,而且还能起到固精益肾和延年益寿的作用。
按摩时,两手对搓发热,紧按腰眼处,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闾部位(长强穴)。
每次做50~10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搓外后两手轻握拳,用拳眼或拳背旋转按摩腰眼处,每次5分钟左右。
第三件:护好脚
肾经,起源于脚底,而脚底部非常容易受到寒气的侵袭。
所以,天逐渐变冷,一定要保护好脚部,一方面,可穿厚一些的袜子、鞋子,避免寒气入侵;另一方面,可用热水泡脚。脚底穴位多,热水泡脚可以起到按摩、渗透的作用,从而保护肾脏。
泡脚时加入生姜、花椒等,对肾脏保养会更好。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怎么判断自己患了肾病?
说起“肾病”,我对去年会诊过的一个疾病,还记忆犹新!我还记得,那是消化科的一个男性患者,这个患者有五十多岁,当时这个患者因为半年来一直没有胃口,而且体重还不断下降伴随疲劳乏力,所以在消化科做了胃镜,发现就是轻微“胃炎”。
于是这个患者,看到报告后,也就没把事情放在心上,只是简单买了一些改善胃肠动力和保护胃粘膜的药物来吃。但是情况不但没改善,而且开始出现了恶心呕吐伴随腰痛的症状,这个时候消化科医生在了解了病史之后,赶紧叫了泌尿外科和肾内科的医生会诊,我作为泌尿外科医生参与了会诊。
在我排除泌尿系肿瘤和结石疾病的同时,经过肾内科医生的建议,赶紧给患者查了肝肾功能,结果显示这位患者的血肌酐已经达到了1500 umol/L(男性正常值不超过133umol/L),最后经过肾病科医生的检查诊断,患者已经患有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需要及时转入肾病科进行血液透析。
通过这个病例我想告诉大家,肾脏病有时候发病隐匿,病情早期症状不典型,患者和医生都容易忽略,所以说起肾脏病,不管是医生还是患者,都是比较惧怕,如果一开始没有发现疾病的“端倪”,等到症状明显了,往往已经到了肾脏功能受损比较严重的时期了。就比如上面这个病例,一些患者发现自己患有肾病的时候,肾脏的结构和单元都受到严重破坏,已经是到了尿毒症期,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所以,如何尽早的预判并发现肾脏病,然后及时的进行检查和相应的治疗,就显得非常重要!现在,我给大家阐述以下几个需要关注的症状:
如果反复出现“疲劳乏力”和“恶心呕吐”的症状,就要考虑肾脏病的问题。这个症状和文章开头,我给大家分享的这个病例类似。也就是说有一些肾脏病,会有反复疲劳乏力和恶心呕吐的情况,这个时候患者可能以为是自己太累了或者肠胃出了问题,就跑到消化科看病。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给患者检查肾功能,就很容易漏诊。
那为什么肾病会出现疲劳乏力和恶心呕吐呢?这是因为当身体患有肾脏病的时候,肾脏的“过滤系统”出现损坏,不能及时的把身体内的“有害物质”排出,又无法把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等“有益物质”留下,这种代谢失衡会造成“有害物质”积累在体内,“有益物质”过度流失,产生低蛋白血症和免疫球蛋白低下,进而出现疲劳乏力和免疫功能低下等情况。而这些“有害物质”积累在体内,还会产生胃肠道症状,诸如恶心呕吐和消化不良等情况。
如果排除过多饮水和肥胖等因素,晨起眼睑水肿和双下肢水肿,就要考虑肾脏病的问题。水肿是一个大家比较了解的肾病信号。这是因为肾病出现后,肾脏的“滤过系统”功能损坏,“排水”功能已经失常,多余的水分会“蓄积”在体内、皮肤组织下,形成水肿。同时,血液内“有益物质”像蛋白质等会大量流失,这就会产生“低蛋白血症”,从而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血管内的液体就会在组织间隙积聚,造成水肿。
有部分肾病典型的就是晨起眼睑水肿和双下肢的凹陷性水肿。严重的时候会产生阴部水肿、胸腔积液甚至是腹水。所以如果出现了水肿,排除一过性、过多饮水和肥胖等因素后,就要考虑肾病的信号。
如果发现尿液中持续性的泡沫尿,静置后泡沫不消失,就要考虑肾脏病的可能。上面给大家分析了,肾脏病会导致血液中的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流失,造成尿液中原本只含有尿酸、水分等小分子物质,却“混合”了蛋白质这种大分子物质。最终结果是尿液表面的张力增高,产生泡沫尿。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泡沫尿都是肾脏病,有些严重的糖尿病,尿液中会排出较多的糖分,尿液表面张力增高,也会有泡沫尿。还有一些严重的肝胆疾病,尿液中含有胆红素太多,也会出现泡沫尿。
如果发现血尿,也要警惕肾脏病的可能。上面给大家分析了,肾脏病导致肾脏的“滤过系统”发生损坏,原本血液中的大分子有益物质不能被“滤过系统”重吸收留在体内,会流失到尿液中。除了上面说到的蛋白质和糖等等,还有可能是血细胞,比如红细胞,它也属于大分子物质。
当然,如果尿中的红细胞少,就只能被显微镜发现。如果红细胞多就会形成肉眼可见得血尿。当然除了肾病外,泌尿系感染或者泌尿系结石也有可能出现血中带红细胞,所以一定要小心加以鉴别和排除。
如果发现尿量、排尿次数过多或者过少,并伴随恶心呕吐、水肿等情况,就要警惕肾病的可能。一般来说,正常成年人日尿量为1500-2000毫升,白天排尿次数在4-6次左右,夜间排尿小于2次。但如果出现了排尿过少并伴随水肿等情况,很有可能已经是患上了肾病。上面也给大家分析过了,肾病导致肾脏不能正常滤过水分,导致多余的水分“蓄积”在皮肤组织下,这个时候尿就少了,皮肤也就水肿了。比如说急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晚期就会出现少尿、无尿的情况。
但是也有些肾病,会导致尿液、排尿次数增多,这个也要警惕,比如说高血压肾病、慢性间质性肾炎等疾病,这类是肾间质损伤的疾病。也属于肾病范畴,治疗也要及时的从肾病科入手。
如果发现有水肿、恶心呕吐,并伴有贫血,那么就要警惕肾脏病的可能。前面给大家分析了,肾脏的“滤过系统”能够排出血液中的垃圾。但其实,肾脏还有很多重要的作用。比如,肾脏本身能够分泌一种叫做“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物质,如果肾脏出现问题,那么“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这会相应的导致血液中的红细胞减少,从而出现贫血的情况。
临床上,有很多患者因为贫血产生相应的症状后,就会到血液科进行就诊,但这个时候一定要警惕肾病“作祟”,及时的配合尿检和肾病的排筛,既不要忽视血液病的可能,也不要忽略肾病的可能。
总结以上,我从亲身经历的“肾病”案例开始,向大家阐述肾病不但具有一定的“隐匿性”,还很容易和其他身体疾病产生混淆。同时,我也给大家分析了肾脏和各种疾病、症状之间的关联,以及出现各种症状、关联的原因。
这些内容告诉我们,如果认真观察,肾病的信号也是比较清晰的,还有一些症状可以让我们去判断,然后越早的干预治疗,能够有一个更好的预后。所以在这边也要提醒大家,一旦日常生活中,发现上诉这些症状并排除了其他病理因素,那最好及时的到肾内科检查就诊,通过及时的治疗,大都有一个良好的预后和康复,祝大家健康!
肾病早期的症状有哪些?
很多疾病都不是突然发生的,可能是有很多小问题积成,然后早期的症状得不到重视,疾病严重起来了才后知后觉,那就麻烦了。肾病不少见了,今天来说说肾病的早期症状。
肾病,肾脏的各种病证。人体脏腑之间,内环境与外环境之间均保持着动态平衡。内外界多种致病因素如果破坏了人体的平衡,导致脏腑气血功能失调,病及于肾,则引起肾脏疾病的产生。
肾病的早前的症状还是比较明显的,具体有9大症状1.乏力、容易疲劳、腰酸、腰痛
由于工作忙碌、劳累等原因,出现乏力、容易疲劳、腰酸、腰痛的现象非常多,人们往往觉得是工作劳累引起的,但也可能是肾脏病的早期症状。
2.小便次数增加,尿道疼痛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尿频、尿急、尿痛,这种症状常让人怀疑是泌尿系感染。
3.小便带血
小便颜色异常,如果尿色呈浓茶色、洗肉水色、酱油色或浑浊如淘米水样时,如有发现应立即就诊以明确病因。
4.小便泡沫多且不易消退
常表明尿液中排泄的蛋白质异常增多,尿液静置一段时间后若仍有较多泡沫,则提示尿中蛋白排泄过多。
5.夜尿增加
正常人年龄小于60岁时,一般不应该有夜尿,如果年轻人夜尿量增加,则可以是肾脏功能不良的早期临床表现。
6.水肿
晨起时眼睑或颜面水肿,午后多消退,劳累后加重,休息时减轻。严重时水肿可出现在低垂部位,如双踝部、双下肢、骶尾部等。
7.尿量太少或太多
如果没有大量出汗、发热等使体内液体成分减少的原因,发生小便量骤减,要去看医生,检查尿液以证实是否存在肾脏病变,同样尿量陡然增加,也应寻找引起小便量增加的原因。
8.面色苍白
很多原因可以导致贫血,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而肾脏疾病是导致贫血的较常见原因。
9.皮肤瘙痒
肾功能不全时,由于体内尿素氮和肌酐等毒素不能充分排出,导致尿素霜和钙盐在皮肤中沉积,常出现皮肤瘙痒,伴面部皮肤颜色变深、干燥无光泽、萎黄等。
事实上很多疾病都不是突然发生的,可能是因为很多症状的出现,得不到我们的注意,所以当身体出现异样的时候,不可轻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