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冻疮民间小偏方,能否自编伤寒论的少阴病篇歌诀以便记忆呢?
《伤寒论》少阴歌诀
少阴病证
少阴阳虚阴虚推,
但欲寐烦脉细微,
自利而渴欲吐无,
尿白可定阳虚亏,
黄连阿胶阴虚火,
猪苓汤治阴虚水,
亡阳汗出复吐利,
喉肿脉紧病已危,
大承气用三急下,
腹满秘痛咽干回,
咽痛甘草半夏散,
桔梗猪肤苦酒摧,
少阴欲解子丑寅,
阳虚四逆加减随。
(少阴病有三个特点:
1. 寒化证、热化证——寒化证为阳虚,多用四逆辈,热化证为阴虚有热,代表方为黄连阿胶汤治疗阴虚有火,猪苓汤治疗阴虚有水;
2. 咽痛—为少阴经证,有五个方子;
3. 三个急下证—皆用大承气汤。
喜热饮, 病在少阴,为少阴虚寒证,四肢为诸阳之本,手足若温则阳气仍在,头为清阳之腑,少阴经之病可以代表三阴经,少阴病阳虚用四逆汤,阴虚火旺用黄连阿胶汤)
黄连阿胶汤
黄连阿胶鸡子黄,
芩芍泻心滋阴当,
心肾不交烦不卧,
舌红细数夜甚亢,
先煎去渣芩连芍,
胶入再投鸡子黄。
猪苓汤
猪苓泽苓胶滑石,
养阴利水清热宜,
阴虚热渴尿不利,
水热互结心烦急。
甘草汤
甘草汤用生甘草,
阴火上熏咽痛找,
少阴伏火热毒侵,
会阴肿痛浓煎消。
桔梗汤
桔梗汤加生甘草,
喉痹解毒咽肿消,
少阴虚火上犯喉,
舌红细数苔尿少。
半夏散及汤方
半夏散及汤桂草,
米汤送服含咽少,
风寒客于少阴经,
喉肿痰涎重证瞧。
猪肤汤
猪肤一斤煎去渣,
米粉炒香白蜜加,
咽肿下利烦胸满,
润肺滋肾脾胃差。
苦酒汤
苦酒方醋夏蛋清,
咽喉生疮脓痛紧,
半夏切块入蛋壳,
蛋清拌醋三沸行,
热伤少阴声不出,
少少含咽痛再饮。
(苦酒是醋, 清酒是醪糟)
其他扩展资料
厥阴病证
厥阴寒热消渴要,
气上撞心热上焦,
中寒饥而不欲食,
吐蛔下利乌梅高,
干姜芩连人参汤,
重在苦降呕逆消,
麻黄升麻宣郁热,
寸脉沉迟余脉渺,
当归四逆血虚寒,
寒厥寒利四逆扫,
热厥滑数白虎汤,
湿热清法下法找,
热利下重白头翁,
口渴沉弦黄腻烧,
实利谵语小承气,
腹满胀痛黄苔瞧,
两阴交尽冬至复,
厥阴欲解丑寅卯。
(厥阴病有四个特点:
1. 寒热错杂.
2. 寒, 厥和热之对比,孰多孰少。
3. 厥阴病讲究厥, 其中包括寒、热、虚、实三个厥: (1) 寒厥—四逆辈为主, 还有血虚寒厥, 用当归四逆汤. (2)热厥—白虎汤证, 脉滑, 如有湿热证侯出现则不能用白虎汤, 而要泻下. 即清法, 下法. (3). 寒热错杂之厥—乌梅丸证, 麻黄升麻证。
4. 下利, 分寒热, 阴阳, 虚实, 寒性下利用四逆辈, 热性下利用白头翁汤, 实利用小承气汤, 寒热错杂下利用麻黄升麻和乌梅丸。
厥阴病既有消渴的渴而欲饮, 又有饥而不欲食, 饮食一事, 食不食主要在脾胃, 欲不欲则主要在肝胆, 口渴大致可断定为厥阴病, 特别是渴而欲饮, 饮而能消者。
厥阴病有热就是真热, 非用泻药不可, 寒就是真寒, 非用附子, 四逆辈不可, 寒热错杂证则寒热兼而治之。
“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 当先实脾.” 肝经的热都在血分, 血分有热者, 要长疮, 肝有病则疏泻
不利, 厥阴本身有火, 这是肝火, 三焦, 肝, 肾之火都叫相火, 属阴。
冬至复—冬至后一阳来复, 复卦)
乌梅丸
乌梅连辛桂姜柏,
附子当归椒参采,
上热下寒吐蛔烦,
清上温下久利排。
干姜芩连人参汤
干姜芩连人参汤,
饮食入口即吐当,
寒热错杂苦降主,
寒多可增人参姜。
麻黄升麻汤
麻黄升麻知母草,
白术桂枝玉竹芍,
芩姜天冬归苓膏,
阳郁厥逆宣发瞧,
咽肿下利唾脓血,
寸脉沉迟余脉渺。
(寸脉沉迟,下部脉不至,服药后要出汗,汗出可解)
当归四逆汤
当归四逆桂枝要,
辛芍通草甘大枣,
血虚肝寒手足冷,
脉微欲绝冻疮瞧。
白虎汤(查看上面)
白头翁汤
白头翁汤热血痢,
黄连黄柏会秦皮,
赤多白少脉弦数,
凉血解毒厥阴奇,
阴虚血热产后利,
再加草胶扶正宜。
太阴病证
太阴脏证脾阳虚,
呕吐不食胀痛腹,
自利益甚口不渴,
四逆理中虚阳补,
经证太阴中风取,
四肢痛甚烦脉浮,
桂枝汤用可发汗,
阳微阴涩脉转愈,
非寒非热阴阳堵,
腹满时痛脾脏苦,
外迫阳明实满痛,
肝脾气血不和入,
大便不下喜温按,
桂枝加芍两证服,
湿热证明脾阳旺,
暴烦下利去秽腐,
太阴欲解亥子丑,
阴极阳升病易除。
(太阴病有五个特点:
1. 经证—脉浮,四肢烦痛,治用桂枝汤。
2. 脏证—脾阳虚,腹胀痛,自利不渴,治用四逆辈,理中汤。
3. 非寒非热证—阴阳不和,腹满时痛,治用桂枝加芍药汤。
4. 外迫阳明—腹痛胀满较重,大实, 大满, 大痛, 不大便,治用桂枝加芍药汤,或加大黄汤。
5. 湿热证—阴经作解有下利,有腐秽之物排出,病转愈的征兆。
桂枝加芍两证服——非寒非热证和外迫阳明证两证都可用。
暴烦下利去秽腐—病将自愈
六经病中唯有太阴病不渴.)
四逆汤
桂枝汤
理中丸
理中姜参白术草,
脾胃阳虚多涎找,
吐利冷痛食欲差,
畏寒肢冷温按瞧。
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加芍药十八,
甘草姜枣同煎佳,
太阳病误陷太阴,
肝木乘脾气血差,
腹满时痛忙柔肝,
缓急止痛病不发。
张仲景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张仲景编篡的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对于推动后世医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伤寒杂病论》是医学不朽之作,是继《黄帝内经》之后,又一部最有影响的光辉医学典籍。
《伤寒杂病论》是集秦汉以来医药理论之大成,并广泛应用于医疗实践的专书,是我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古典医著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巨著。
《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张仲景在中医史上的重要地位,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专著的科学价值越来越显露出来,成为后世从医者人人必读的重要医籍……张仲景也因对医学的杰出贡献被后人称为“医圣”。清代医家张志聪说过:“不明四书者不可以为儒,不明本论(《伤寒论》)者不可以为医。”后该书流传海外,亦颇受国外医学界推崇,成为研读的重要典籍。据不完全统计,由晋代至今,整理、注释、研究《伤寒杂病论》的中外学者记逾千家。邻国日本自康平年间(相当于我国宋朝)以来,研究《伤寒论》的学者也有近二百家。此外,朝鲜、越南、印尼、新加坡、蒙古等国的医学发展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其影响及推动。目前,《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仍是我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
据史书记载,张仲景的著述除《伤寒杂病论》外,还有《辨伤寒》十卷,《评病药方》一卷,《疗妇人方》二卷,《五藏论》一卷,《口齿论》一卷,可惜都早已散失不存。然而仅此一部《伤寒杂病论》的杰出贡献,也足以使张仲景成为海内外景仰的世界医学伟人。
饺子的由来的故事?
饺子的来历: 建安初年,张仲景出任长沙太守,不久瘟疫流行,他的官做不下去了,便毅然辞去了太守官职,告老还乡,决心为百姓治病。 这时正值数九隆冬,他在回乡路上,看到那些为生存而奔波的穷苦百姓,衣不遮体,许多人耳朵都冻烂了,心里更加难受。 他一到家,登门求医者便蜂拥而至。可是张仲景心里老惦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乡亲们。冬至到了,他让弟子替他看病,他在南阳东关空地上搭起了医棚,盘上大锅,专门舍药为穷人治冻伤。他把羊肉、辣椒和去寒的药材放在锅里,熬到火候时再把羊肉和药材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治病的穷人,每人一大碗汤、两个“娇耳”,这药就叫“祛寒娇耳汤”。人们吃后,顿觉全身温暖,两耳发热。从冬至起,张仲景天天舍药,直舍到大年三十。乡亲们的耳朵都被他治好了,欢欢喜喜地过了个好年。 从此以后,每到冬至,人们就想起张大夫为乡亲治病的情景,也模仿着做娇耳的办法,做起了食品。为了区别“娇耳汤”的药方,就改称为“饺耳”。因叫着别嘴,后来人们就叫它“饺子”了。天长日久,形成了习俗,每到冬至这天,家家都吃饺子。 饺子又叫“交子”,据史料记载这名称的来历与我国大年三十夜食饺子的习俗有关。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是农历中最隆重的节日,大年三十晚上,有守夜辞岁的习俗。守夜辞岁的活动在各个地区都有所不同,其中最普遍的一种叫包辞岁吃。它是指在大年三十夜把备好的肉、菜剁成馅,其中的肉和菜谐音为“有财”,因此在剁时往往要弄出大的声响,让左右邻居听见,馅调好后和面擀皮将它包成月牙形的食品,到午夜十二点时下锅煮熟全家共食,这就叫包辞岁。 按旧时天干地支的计时法,午夜12点为“子”时,又称“子夜”,子时钟声一响人们便由旧的一年迈进了新的一年,称为“更岁交子”。习俗中在子时吃的这种带馅食品完全是为了辞旧岁迎新年,因此人们便把它称为“交子”,口耳相传,便得此名。后来用于书写时,因为“交子”为食品的一种,便在前边加上“饣”,于是成为“饺子”。
怎样祛除脸上的雀斑?
雀斑形成的原因
要从根本上消除脸部的雀斑,就要找到形成脸部雀斑的原因。
雀斑主要是因为内分泌失调引起的,体内代谢无法正常排出长期积累下来就让面部呈现出来;加上太阳照射时间过长,让黑色素沉淀下来,就会形成雀斑,让雀斑逐渐加深。要想祛除雀斑,要先治好内分泌的问题。
雀斑淡化偏方一:经络按摩法
在腿部内侧自上而下地做局部轻按摩,重复5次;在双膝内侧的凹陷部位,每3秒钟用大拇指按压5次;在左右肩胛骨之间自上而下地做直线按摩,然后从中间向外侧作局部按摩,重复10次;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沿面部从下颏开始,按照下颏、口角、鼻侧、眼黑珠、前额、脸侧的顺序,周而复始地按摩,重复5次。
小贴士:这个淡化雀斑的方法操作简单,不需要借助任何去斑产品。因为各人体质不尽相同,所以淡斑效果因人而异,但只要坚持,虽然不能完全祛斑,对皮肤也是非常好的。
雀斑淡化偏方二:针灸治疗法
针灸的主穴取三阴交、足三里、曲池。配穴取肝俞、肾俞、膈俞、心俞血海、大椎、命门、脾俞等。得气后施以平补平泻手法。
小贴士:这种淡化雀斑的方法对手法要求很高,自己可能无法精确操作,所以建议找专业的中医来做。
雀斑其他传统中医治疗法:
1、常见的中药常用中成药或方剂:六味地黄丸、玉容丸、玉容散、陀僧粉、知柏地黄丸、益母草液、雀卵百斑膏、犀角升麻汤。
2、对雀斑有治疗作用的中草药:辛夷、白芷、细辛、僵蚕、白附子、藁本、益母草、当归、川芎、芍药、玉竹、桃红、霍香、桃花、沉香、檀香、丁香、麝香。
绿豆粉面膜
材料:绿豆粉、养乐多。
做法:绿豆粉三小匙加少许养乐多调成泥,用指腹由里向外打圈,全脸按摩5至8分钟即可。
功效:此法不但可去角质、消炎、平衡油脂及镇定肌肤,也可以改善暗沉肤色。对于青春痘的朋友们有很大的神奇功效,而且可以改善青春痘所留下的痘疤。
吃水果
一、苹果
苹果中含有充足的水分,果肉非常的清脆香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水果也是必带的。苹果中含有微量元素锌、铁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果胶及纤维素等,这些都是美容皮肤最好的成分,对皮肤有着非常好的保湿作用。苹果中还含有丰富的果酸成分可以使甜桦毛孔通畅,能有效祛痘。
二、草莓
草莓鲜美红嫩,果肉多汁,含有特殊的浓郁水果芳香。能补充肌肤所需水分,是一种营养价值非常高的水果,草莓中含丰富维生素C,可智能美白肌肤,对改善黑头、粉刺具有很好的疗效。还能促进消化。草莓中丰富的酸性汁液可以平衡皮肤的PH值。与此同时,草莓还可以巩固齿龈,清新口气,润泽喉部。是春季必不可少的一种美容水果。
三、猕猴桃
猕猴桃富含维生素C,是等量柑橘中的五至六倍。所富含的维他命E不具有强效抗氧化作用,能增消除斑点和暗疮,增强皮肤的抗朽迈能力。果实内含有糖类,蛋白质中氨基酸丰富,蛋白酶十二种,维生素B1、C、胡萝卜素以及钙、磷、铁、钠、钾、镁、氯、色素等多种成分。这些都是对人体肌肤有益的成分,能帮助肌肤缓解春季带来的干燥。
四、樱桃
樱桃的光彩鲜艳、晶莹美丽,不仅外观漂亮其美容价值也是非常高。樱桃中丰富的维他命C能智能美白肌肤,有效抵抗玄色素的形成。樱桃中所含的果酸还能改善肌肤的油脂分泌,促进肠道消化,还富含糖、蛋白质、维生素及钙、铁、磷、钾等多种对肌肤有益的元素。在春季多吃樱桃,可使肌肤焕发白里透红的光泽,补充肌肤所需水分。
五、西红柿
西红柿也称番茄,果肉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A,能智能美白滋润肌肤,补充肌肤水分,帮助肌肤增强锁水功能。所含的叶酸是人体必带的一种物质。特别是所含的茄红素,对我们的健康更有着非常好的效果,番茄也被人们称为“爱情果”。西红柿中丰富的酸性汁液可以帮助肌肤平衡PH值。能改善黝黑粗糙的皮肤。
六、柑橘
柑橘中含有丰富的果酸和维他命,能帮助改善肌肤的油脂分泌,促进肌肤对水分的吸收。所含的丰富胡萝卜素(维生素A原)含量仅次于杏,比其他水果都高。另外,桔子中所含的有机酸还能增强肌肤弹性,天天用桔皮擦脸可以平抚面部小细纹。
七、柠檬
柠檬被称为维生素C的仓库,所富含的维生素C比其他水果要多好几倍,能增白洁肤、往除皮肤肌斑。柠檬是一种非常酸的水果,这种酸味来自于柠檬酸,可软化肌肤角质层,往除死皮,促进皮肤新陈代谢,使肌肤能更好的吸收水分,增强保湿功能。
八、梨
鲜嫩多汁、酸甜适口的梨,享有“自然矿泉水”之称,能大量补充肌肤水分,是春季美容养生必带水果之一。含有蛋白质,赘肉,糖,粗纤维,钙、磷、铁等矿物质,多种维生素等,具有降低血压、养阴清热、润肺、消痰、清热、解毒等功效。
我怕冷怎么办?
在家待着别出门尽量少出门!家里有暖气舒服!真要出能多穿点衣服保护好自己!别帮自己冻伤!一般北方人都知道!南方人去到北方必须要注意保暖!
什么中药可以代替穿山甲?
穿山甲作为现存唯一的鳞甲目哺乳动物,以白蚁和蚂蚁为主食,喜欢夜行独居,通常生活在空心树或洞穴之中。有“森林卫士”之称的穿山甲每年最多能够吃掉大约700万只白蚁和蚂蚁。在一片面积约350亩的森林中,只要有一只中华穿山甲存在,就可以有效控制白蚁种群。
很多人将穿山甲灭绝的原因归结于中医人之手,因为中医以穿山甲的鳞片入药,价格昂贵,导致穿山甲的猎杀十分严重,最终出现了今天濒临灭绝的情况。事实究竟为何?几千年来穿山甲都入药,却没有导致灭绝,这又是为什么呢?
穿山甲频率灭绝的真正原因其实更多的是被人捕食。中医从来没有劝人捕食穿山甲,而且明确禁止食用穿山甲,认为穿山甲肉“有毒”,吃了之后可能引起一些疾病。因此直到民国初期,穿山甲都没有进入“食物”的名单。
现在大家看到的品食穿山甲炫耀风,实为改革开放后从对外招商窗口的广东开始的。究其源头,不难看出,吃穿山甲是洋人海员吃犰狳的恶俗延伸而来。当他们看到亚非地区的穿山甲,外貌习性都很相近犰狳,自然也是拿来大快朵颐。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鲁滨逊漂流记,开篇没多久就说洋人吃穿山甲了。 (引用:作者:mac159159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9976104/ 出处:bilibili)
中医不仅认为穿山甲有毒,穿山甲的鳞片同样有毒,《药性论》记载,穿山甲有大毒。因此,穿山甲并不作为常用药物,而是在非用不可的情况下才会使用。区区一些鳞片入药,而且一个中医一年也许都不会用到,如果说是药用导致穿山甲灭绝,实属滑天下之大稽。
但不论如何,穿山甲已经是濒临灭绝,鳞片入药更是不可能。穿山甲有什么作用呢?又可以用什么药物替代呢?
根据历代中医使用穿山甲鳞片的功效总结,穿山甲鳞片有消肿溃痈,搜风活络,通经下乳的作用。中医有一个顺口溜:“穿山王不留,妇人吃了乳常流”,这就是穿山甲最常用的地方。妇人缺乳,可以用穿山甲通经下乳。
中医外科有一个名方——仙方活命饮,治疗疮痈初起,皮肤红肿热痛。穿山甲能够软坚散结,使疮痈的硬结得以散除。这一点无论如何是都找不到替代药物的,删除了穿山甲,整个方剂的力量会大大削弱。
穿山甲在古代也十分难得,因为销路的问题,一般的乡村不会备有穿山甲。古人同样有智慧,既然没有“名贵”的药材,于是就地取材,选用猪蹄甲代替穿山甲,虽然效果有些折扣,但总算能够用上,民间在临床上仍然用猪蹄甲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