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节气养生食谱,饮食上需要注意什么?
“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节气,气温逐渐转寒,地面的露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
寒露时节,热与冷交替,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
此时,人体的生理活动,也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以确保体内的阴阳平衡。
寒露节气,是秋冬养生的一个重要节点,此时,做好养生,可为秋冬健康打下很好的基础。
今日寒露,多食一味,吃二白,做好三防,常揉四处,秋冬少生病寒露时节,多食酸味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泄之。
寒露过后,进入深秋,此时,饮食上,一定要注意少辛多酸。多食酸,可刺激体内分泌更多的津液,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来抑制肺气,从而达到减燥润肺的目的。
醋,含有丰富的有机酸,对至少8种有害微生物,有明显的抑制杀灭作用。
凉拌菜,或炒菜时,加点醋,不仅味道更鲜美,还能起到杀菌消毒之效,避免胃肠道病菌的传染。
葡萄,是“食酸”的好水果,可生津止渴,健脾利尿。
红葡萄,可软化血管、活血化瘀。白葡萄,可润肺,咳嗽、呼吸系统不好的人,可多吃。
绿葡萄,则偏重清热解毒。紫葡萄,富含花青素,可美容抗衰老。黑葡萄,滋阴养肾,效果更佳。
山楂,含有较多的酸性物质,可刺激胃肠内各种消化酶的分泌,帮助消化。
山楂可消食化瘀,还可以增强血管收缩能力,增加心血排出量,有助于心血管健康。
值得注意的是,胃酸多过者,不宜多食。
寒露时节,吃二白,滋补更健康1、白萝卜
白萝卜,绝对是白露时节,吃白的好选择。
白萝卜,可清热生津、下气宽中、消食化滞、开胃健脾、顺气化痰。
同时,还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有助于秋冬健康。食积腹胀,消化不良,胃纳欠佳,可用生白萝卜捣汁饮用。
恶心呕吐,泛吐酸水,慢性痢疾等,可将白萝卜切碎用蜜煎,细细嚼咽。
便秘者可以煮食白萝卜。
2、百合
百合的形状,像倒挂了一个古人画的肺叶,它是最好的滋阴润肺的药 。
《本草纲目》记载,百合,润肺止咳、宁心安神、补中益气。
百合,可滋阴、润肺、止咳,所以,寒露时节,多吃点百合,是不错的选择。
寒露时节,做好三防一防肺部疾病寒露过后,养生最关键的一件事就是——养肺。
肺部,直接与口鼻相连,最容易受到邪气病毒的侵害。
在寒气来临时,肺部往往是第一个沦陷,寒邪最易经口鼻犯肺。
寒邪侵入肺部,伤及元气,则冬季来临时,易诱发各类肺部疾病。
因此,寒露过后,养肺正当时,此时,一定要格外注意养护肺部健康。
对策:喝热水,饮热茶
肺,喜润恶燥。
多喝水,尤其是温热的水,可保持湿润,减轻痰对呼吸道的刺激和影响,从而保护肺部健康。
喝水时,加点润肺排毒的小植物,泡水代茶饮,可防燥润燥,润肺排毒,保护肺部健康。
鸡头参茶,泡水喝,可润躁补气,保护肺部健康。
鸡头参,归于肺经,性质平和,补阴作用强。既能通过直接补阴,以润肺燥,又能通过补气,以生津而润肺。
鸡头参,既有较强的补阴之力,又有一定的补气之能,常用于多种慢性病以气阴两虚为主的症候。
经常用鸡头参泡水代茶饮,对于肺部健康,十分有益。
尾参茶,泡水喝,可滋阴止渴,补气益五脏,滋润肺部,改善干咳少痰。尾参,被《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可润肺生津,改善咽干舌燥,对肺阴虚所致的干咳少痰,咽干舌燥有效。
经常泡水一杯,可润肺,缓解咽喉不适,促进肺部排毒,保护肺部健康。
二防寒邪寒露,是天气转寒的一个节点。
寒露过后,越来越寒冷,而寒气,是一种阴邪,最容易损伤人的阳气,导致各种代谢机能减退,危害身体健康。
所以,寒露后一定要注意防寒。
对策:热水泡脚
“寒从足生”,寒露后,热水泡泡脚,可驱除寒气,舒筋活血,温暖全身。
泡脚水量,以没过脚踝为宜。水温在38℃~43℃左右,泡到全身微微出汗,约30分钟为宜。
泡脚水加花椒,祛湿又驱寒。
用一个棉布包10克花椒,用绳系紧,加水煮40分钟,用这个水泡脚即可。
怕冷、容易手脚冰凉的人,可以用生姜泡脚。
一般取15-30克生姜,将其拍扁,放入锅中加小半锅水,盖上锅盖用热水煮10分钟。
煮好后,将全部姜水倒出,加入适量冷水,至40℃左右以不烫为宜。
三防心血管病寒露过后,进入晚秋,是心脑血管病高发时节。尤其是,秋冬交替之时,血液易升高,容易造成心脑血管血液循环的障碍,很容易引发原有的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所以,寒露时节,还要注意防心脑血管疾病。
对策:慢起床、控血压
清晨,人体的血压易升高,在起床时,更要格外注意。
一旦起床过猛,体位瞬间变化过大,则十分容易引起头晕等血压升高。
此时,十分容易诱发中风、脑梗、心梗,甚至猝死的发生。
起床时,慢一点,先活动一下手脚,然后在慢慢起身,坐在床边1分钟,然后慢慢起身下床。
寒露时节,常揉四处,秋冬少生病1、揉足心,强肾气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泡脚后,按揉足心涌泉穴,可促进肾脏排毒,有益肾脏健康。
涌泉穴,属于肾经的第一穴位,能够把精气运输到身体的各个部位。
具有强身健体,以及固本扶正之效,适当的对涌泉穴进行按摩,能够延年益寿,同时,也能够让肾精变得更加充足。
2、揉中府穴,强肺气
揉中府穴,“中”指中气,脾肺之气,脾和肺合起来的气叫中气。
中府穴,是脾肺两经交会的一个穴,这个穴调气最好,可补益肺气。
每天顺时针向按揉本穴,再逆时针揉按本穴,每次按1~3分钟。
需要注意的是,中府穴下方肌肉偏薄,建议不要使劲,稍稍施力即可。
3、揉中脘,健脾胃
腹部肚脐上方,大约4个手指的位置,便是中脘穴。
经常按揉中脘穴,有助于理气止痛,和胃止呕,用点揉的方式即可。
4、揉内关,强心脏
内关穴,位于手腕的横纹之上2寸。
经常按,可强心,调节心率,还可改善睡眠、胸闷,舒缓压力。
用左手拇指指尖,按右内关穴,其食指或中指,外关穴,向内对按20—30次,然后换手做。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谢谢!
想收集一些民间朗朗上口的谚语?
中国的谚语俗语跟中国的文化息息相关,渗透进了传统文化的智慧,大多都来自于民间四季劳作,春耕秋收,往来人情。是咱们中国人的真实生活写照。 首先四季农时类
清明高粱谷雨谷。
豆芽发,种棉花。
杨树钱大,快种甜瓜。
三月寒食榆不老,二月寒食老了榆。
四月芒种麦在前,五月忙中麦在后。
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
寸麦不怕尺水,尺麦就怕寸水。
干锄棉花湿锄谷,高粱根下一堆土。
枣树当年不算死,柳树当年不算活。
桃三杏四李五年,枣树当年就赚钱。
立冬不收葱,必定落场空。
天气气候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凉。
寒在五更头,热在午饭后。
苇子出穗,蚊子断气。
天上钩钩云,地上水淋淋。
老云接驾,不阴就下。
疙瘩云,下满盆。
虹吃雨,下一指。雨吃虹,下一丈。
风刮一大片,雹打一溜线。
蜘蛛挂网,久雨必晴。
生活类的吃饭防噎,走路防跌。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能看贼挨打,不看贼吃啥。
好话重三遍,鸡狗不待见。
门多生风,言多生祸。
不吃鱼嘴不腥,不做贼心不惊。
花伞底下无穷人,奥迪车里无平民。
浇树浇根,交人交心。
听话听音,知人知心。
忙人事多,闲人事非多。
柳树上着刀,桑树上出血。
人敬富的,狗咬破的。
还有一些更有趣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弱肉强食
多年的老歪树直不起来了――积重难返
后长的牛角比前长的耳朵长――后来居上
王八看绿豆对上眼儿――一见钟情
打老鼠又怕碰破玉屏儿――投鼠忌器
她噎了嗓子不吃饭――因噎废食
水仙不开花――装蒜
木匠带枷――自作自受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屎壳郎变知了――一步登天
阎王爷出告示――鬼话连篇
冬至节气的文化含义和养生意义有哪些?
二十四节气中每一个节气都有其特定的意义。节气的名称便已说明这段时间的气象条件及万物之变化。现简述如下:
夏至、冬至:表示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快要到来。中国各地最热的月份是7月,夏至为6月22日,表示最热的夏天快要到了;中国各地最冷的月份是1月,冬至是12月23日,表示最冷的冬天快到了,故分别称为夏至、冬至。又因夏至日白昼最长,冬至日白昼最短,古代又称之为日长至和日短至。
春分、秋分:表示昼夜平分。此两天昼、夜相等,古时统称为日夜分。这两个节气又正处在立春与立夏、立秋与立冬之间,把春季与秋季各分两半,因此也有据此来解释春分与秋分的。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按照中国古代天文学上划分季节的方法,是把四立作为四季之开始,自立春到立夏为春,立夏到立秋为夏,立秋到立冬为秋,立冬到立春为冬。立,是开始的意思。故此四个节气是指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
雨水:表示少雨水的冬季已过,降雨开始,雨量开始逐渐增多。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动物钻到土里冬眠过冬叫做入蛰,至第二年回春后再钻出土来活动,古时人们认为是被雷声震醒的,故称惊蛰。从惊蛰日开始,可以听到雷声,蛰伏地下冬眠的昆虫和小动物被雷声震醒,出土活动。
清明:天气晴朗、温暖,草木开始现青。清洁明净的风光代替了草木枯黄、满目萧条的寒冬景象。
谷雨:降雨明显增多,雨水促使谷类作物之生长发育,古代称为雨生百谷。
小满:夏熟作物子粒开始饱满,但尚未成熟,故称小满。
芒种:芒指有芒作物,种是种子。芒种表明小麦、大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可以收割。
小暑、大暑:暑是炎热之意,是一年当中最热之季节。小暑是开始炎热,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之意。处暑表示炎热的夏天快要“躲藏”。
白露:处暑后气温降低,夜间温度已达到成露条件,露水凝结得较多,呈现白露。
寒露:气温更低,露水更多,也更凉,故称寒露。
霜降:气候已渐寒冷,有白霜出现。
小雪、大雪:入冬以后,天气冷,开始下雪。小雪时,始下雪;大雪时,雪下得大,地面可有积雪。
小寒、大寒:寒是寒冷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气候开始寒冷,称为小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称之为大寒。
大家好,我是咕咚健康咨询师,头条关注咕咚健康,持续为您提供专业的健康知识和运动饮食干货!。私信回复:"食谱" 。即可免费领取!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发现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什么天气钓甲鱼最合适?
气温在25摄氏度至30摄氏度的晴天是较好钓甲鱼的天气。
甲鱼主要活动在河边有沙滩的地方和河水拐弯的地方,钓甲鱼前可多观察甲鱼的活动痕迹,寻找较好的垂钓地点,钓甲鱼的时间最多只能到小满至立秋,寒露一般难以钓到甲鱼,因为甲鱼有冬眠习性。
1、甲鱼是变温动物,为水陆两栖,用肺呼吸。对周围环境的声响反应灵敏,只要周围稍有动静,甲鱼会迅速潜入水底淤泥中;
2、在自然环境中,甲鱼喜欢栖息于水质清洁的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等水域,风平浪静的白天常趴在向阳的岸边晒太阳,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死体表的致病菌,促进受伤体表的愈合,通过晒背提高体温,促进食物消化。
白萝卜排骨汤怎么做好吃?
萝卜跟排骨熬的汤具有非常不错的清热降火功能,营养价值高,适合所有的人群喝。
工艺:煲汤
口味:原味、清淡
时间:15分钟
食材:排骨500克、白萝卜一根
辅料:食用盐、生姜、小葱、鸡精、青红酒
步骤:
1.排骨采用猪上排是最好的,新鲜的猪上排切块,然后冲洗干净,拿一块放到碗里浸泡一会儿,把血水浸泡出来;
2.锅里加入水,把水煮开,然后加入生姜片和浸泡过的排骨焯一下;
3.把焯好的排骨用水冲洗干净,沥干备用;
4.把白萝卜外面的泥土冲洗干净削皮,然后切成滚刀块备用;
5.砂锅洗干净,把炒好的排骨放进去,加入适量青红酒和生姜片,加入清水要没过排骨然后开大火煲,等汤煲开后就可以关小火继续煲,这过程可以包两个小时,然后加入白萝卜,再煲十来分钟就可以了;
6.然后装到碗里,加入适量的鸡精和盐巴调味,撒上葱花一碗非常清淡美味的萝卜排骨汤就制作好了。
萝卜排骨汤的烹饪技巧
如果你想排骨更嫩点,那么建议排骨可以先腌制下,然后包上淀粉放进去小炒下,再拿去煲汤,这样排骨肉会非常嫩,就不会那么柴柴的,如果还是喜欢原汁原味的煲,可以煲的时间长点,那么排骨的肉也就非常烂了,看个人口味。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