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片的作用与功效用量,柳叶有药用价值吗?
柳树也有一些为人不知的秘密,你已经知道了多少?
认识是宝 2017-07-31 10:14宋代陆游曾经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其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句是经常被人引用的诗句!
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天中摇曳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折柳赠别"就蕴含着"春常在"的祝愿。古人送行折柳相送,也喻意亲人离别去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发芽,好像柳枝之随处可活。它是一种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在端午节有人还用它,来纪念屈原因"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这种习俗最早起源于《诗经.小雅.采薇》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离别赠柳来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当然也有人把柳树比作女子的给予赞美 画柳树出了名的画家也不少。
柳树是一类植物的总称:有旱柳 Salix matsudana Koidz.、腺柳 Salix chaenomeloides Kimura、垂柳 Salix babylonica Linn.、枫杨 Pterocarya stenoptera C. DC.之分。以园林观赏为主,其枝叶及树形,能提高抗污染的能力。
柳树主要用于园林观赏,小区,园林,学校,工厂,山坡、庭院、路边、建筑物前。盛开时,树枝展向柳树四方,使庭院青条片片,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实为美化庭院之理想树种。柳树也是人们乘凉的工具之一,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栽在路边那一棵棵茂密的柳树给人带来了一丝凉意,在柳树的“大辫子”下,人们坐在那里一起交谈、下棋,小孩子相互嬉戏,贪玩的孩子,剪下枝条编制一顶柳帽,戴在头上在互相追逐。树荫下,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一阵微风吹过,那柳条就会在风中起舞,知了在枝头没完没了地叫着,好像在说:“好热,好热!”可是,小朋友们却不怕热,你瞧,在阴凉柳树树荫下,嬉戏、唱歌、跳舞和乘凉。
柳树是最为迷人、最为“潇洒”的树木,柳树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古人最早认识并大量栽植的树种之一。在甘肃一些地方,人们将头木作业伐取的柳树枝干修整后,剥皮,埋入土里,再灌上水,几个月后待枝干周围的泥土发黑时,挖出枝干,阴干使用。经过这样处理的柳树枝干用作椽子,不翘不裂,不生蛀虫。在一些地方还发现另一种伐用柳枝的方法,即不截除树冠,只伐取枝条,树干仍可以像正常树木那样生长,而且有意使树干倾斜,加上枝桩,很方便攀登作业。柳树易繁殖,栽培方法简单,生命力强,可美化环境,在生活、环保、医药等方面也有用途,柳树的枝、叶、花、皮、根,均可入药
树皮具有解热镇痛的神奇功效,柳树皮的功效与作用主要在于能除痰、明目、清热,还可作洗浴剂洗涤身上的疥疮。柳树皮含有丰富的水杨酸,这是与阿司匹林类似的化合物,被认为是"天然的退烧药。"泡成茶,酌量饮用
柳树皮最常见的用途之一是帮助缓解疼痛症状。作为镇痛消炎剂,柳树皮对于缓解和肌肉骨骼系统相关的例如骨关节炎、风湿病、痛风、腱鞘炎、扭伤和腰痛等疼痛尤其有效。柳树皮在现代中药中的用途包括用于减轻和头痛、牙痛相关的疼痛,并可以减轻因严重的感冒或流感导致的发热带来的疼痛和痛苦。柳树皮止痛的原理是柳树皮含有活性水扬苷成分,具有镇痛和抗炎作用,并能够退烧。
有趣的是水杨酸是因为柳树皮的自然疗效而被看作是止痛药物的先驱。柳树皮主要成分水杨甙被誉为天然阿司匹林,具有温和去皮肤表面死皮细胞,加速衰老皮肤细胞脱落的独特功效,调理皮肤角质层生理活性,使肌肤柔滑细腻,肤色均匀光泽。同时柳树皮提取物可以增强表皮细胞活力,促进组织细胞更新,提高肌肤免疫力,预防皮肤炎症和抵抗外界细菌侵蚀,修复受损肌肤,使晦暗粗糙的皮肤再现光彩细嫩。
如果你上了火了,你可以柳叶洗干净,然后,把它泡成茶喝了,你的火就会慢慢地去掉:。柳叶功同柳絮,它含有丰富的鞣质,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之功。水煎服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膀胱炎、腮腺炎、咽喉炎。捣烂外敷可治疗足跟疼痛。
柳花:亦名柳子,性凉柔软,作枕芯有安神催眠之功。若将柳花研细,可治疗黄疸、咯血、吐血、便血及女子闭经等,外用尚可治牙痛。
柳枝是中医传统的接骨妙药。水煎服,可治疗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尿路感染、烧烫伤等,水煎熏洗,对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明显疗效。
柳根:能祛风利湿、消肿止痛,可治疗乳痈、牙痛、中耳炎、黄疸等疾病,酒煮饮服,其祛风、消肿、止痛作用更佳。。 柳屑:是柳树虫蛀孔中的蛀屑,煎水洗浴或炒热布包温熨,可治疗痒疹、皮炎。 。。。。
民间便方;1,嫩柳树皮200克,置干净瓦上焙成炭,加冰片10克,共研为细末。待患儿在吮乳或吃饭后,将药末涂于溃疡处,每天3~5次。治疗小儿口腔溃疡。
2,柳树皮(炒炭存性)6克,枯矾、冰片各3克。共研细末。先清洁耳内脓液,取药末少许吹入耳内。可以治中耳炎。
喜欢本文请关注《认识是宝>
冰片融化不了怎么办?
有两种方法可以溶解冰片:
1、将冰片研磨成细粉,用丙二醇溶解,加入PEG,最后加入Tween-80(用量更好)。此时,无论您添加多少水,冰片都不会沉淀。。
2、首先在不需要研磨的情况下在乳糜中摄取适量的冰片,将薄荷醇放入乳糜中,然后开始研究,这样就可以在不到几次的时间内将其变成水!(当研磨冰片和薄荷醇时,由于它们的嵌入度较低,因此可以将两者混合并研磨以溶解它们)。
3、提高温度。
冰是水在自然界中的固体形态,在常压环境下,温度高于零摄氏度时,冰就会开始融化,变为液态水。冰开始融化的时候,是以结晶内的一个水分子开始脱离结晶为契机,相关机制有助于弄清含水的蛋白质出现结构变化的机制。
人中白人药有什么功效?
人中白的功效与作用
具有清热降火,止血化瘀之功效。常用于肺痿劳热,吐血,衄血,喉痹,牙疳,口舌生疮,诸湿溃烂,烫火伤。
1、《纲目》:人中白,降相火,消瘀血,盖咸能润下走血故也。今人病口舌诸疮,用之有效,降火之验也。降火消瘀血,治咽喉口齿生疮,疳NI,诸窍出血,肌肤汗血。
2、《本草经疏》:溺白垽,其味咸,气凉,无毒,能泻肝、肾、三焦、膀胱有余之火。《本经》疗鼻衄,及大明治劳热、肺痿、心膈热、吐血、赢瘦、渴疾者,以其能入诸经泻去火邪也。凉能除热,故又治汤火的疮。今人以之治口舌生疮、疳等证多效,是其除热降火之验也。
3、《别录》:疗鼻衄、汤火伤。
4、《唐本草》:主紧唇疮。
5、《日华子本草》:治劳热,肺痿,心膈热,鼻洪吐血,瘦渴疾。
6、《本草衍义补遗》:人中白,该置于风露下三年者,始可用也。能泻肝火,散阴火。
7、《本草蒙筌》:止肺痈唾血。
8、《本草正》:烧研为未,大治诸湿溃烂,下疳恶疮,生肌长肉,善解热毒。
9、《玉揪药解》:清心泄火,凉血止衄。
人中白的药用价值
【药名】人中白
【别名】溺白垽、溺垽、白秋霜、秋白霜、粪霜、尿壶垢、尿干子。
【入药部位】健康人尿自然沉洁的固体物。
【性味】味咸,性凉。
【归经】归肺、心、膀胱经。
【功效】清热降火,止血化瘀。
【主治】用于肺痿劳热,吐血,衄血,喉痹,牙疳,口舌生疮,诸湿溃烂,烫火伤。
【炮制方法】
1、人中白:取原药材,置清水中漂洗4-7d,经常换水,取出,刮去杂质,日晒夜露15d,每日上午翻动1次,以无臭为度,晒干。
2、煅人中白:取净人中白置坩埚内用武火煅至红透时,取出,放凉。
3、飞人中白:取净人中白研成细粉,再水飞至无声为度,倾出混悬液,静置后,分取沉淀,干燥,研散。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3-6g。外用:适量,研末吹、掺或调敷。
人中白的药用附方
1、治疗血汗鼻衄,五七日不住:人中白不拘多少,刮在新瓦上,用火逼干,研入麝香少许,温酒调服。(《经验方》)
2、治走马牙疳:小便盆内白屑取下,入瓷瓶内,盐泥封固,煅红,研末,入麝香少许贴之。(《纲目》)
3、治跌补损伤闪挫,骨伤极重者:白秋霜研极细末。每服五分,好酒调下。(《积善堂经验方》)
4、治偏正头痛:人中白、地龙(炒)等分。为末,羊胆汁和丸芥子大。以新汲水化一丸,注鼻中。(《普济方》一滴金)
5、治鼻中息肉:人中白,瓦焙为末。每服一钱,温汤下。(《朱氏集验方》)
6、治喉痹,喉痈,喉癣,双乳蛾,口疳:人中白(煅)、青果核(煅)、鸡哺退壳(煅)、儿茶、冰片各等分。研吹。(《理潝骈文》)
7、治口舌生疮:溺桶垽七分,枯矾三分。研匀。拭去涎,掺数次。(《濒湖集简方》)
8、治小儿口疳:人中白(煅)、黄柏(蜜炙焦)等分,为末,入冰片少许,以青皮拭净,掺之。(《积善堂经验方》)
人中白的副作用
《本草从新》:阳虚无火,食不消,肠不实者忌之。
我想了解下六神丸效果怎么样?
六神丸主要由珍珠粉、牛黄、麝香、雄黄、蟾蜍、冰片6味中药组成。
具有清凉解毒、消肿利咽、化腐止痛的功效。临床上用于急性扁桃体炎、咽喉肿痛、小儿热疖,痈疡疔疮、乳腺炎、乳腺脓肿、皮肤的疖肿、脓肿、口腔溃疡、软组织损伤等。
六神丸可口服,也可外用。而且外敷时,使用的是冷开水或米醋化散药物,敷搽四周。六神丸常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疹、瘙痒、头晕、头痛、心悸、胸闷、口唇麻木、四肢麻木、呼吸困难、心律不齐等症状。
六神丸因含蟾蜍、雄黄有毒性的药物,使用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用法用量使用,不宜过量使用,不宜长时间服用。外用时也切不可进入眼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老人、脾胃虚弱、心脏病患者慎用。过敏体质者慎用。六神丸含有麝香,运动员慎用。新生儿禁用、孕妇禁用。对六神丸过敏者禁用。中药中所说的清热解毒是指什么?
清热解毒中药很多,例如金银花、连翘、板蓝根、鱼腥草、蒲公英、射干、山豆根、红藤、败酱草等,是种类比较多的大家族之一。中药所说的清热解毒并不是说解A毒、解B毒,而是说这一类中药能够治疗与热毒有关的一类病证。
从中医学理论角度看,很多病证都会与热毒证表现(局部或全身的红肿热痛)有关系,例如疮痈肿毒、痢疾、咽喉肿痛、温热病、烧烫伤甚至癌症等。具体来看:
疮痈肿毒:相当于西医学的化脓性感染,发在体外的为外痈,发在体内的为肺痈、肠痈、乳痈等。对于此类热毒性疾病,鱼腥草、蒲公英、红藤、败酱草等都是常用的治疗用药。温热病:中医温热病的治疗中,除了清脏腑热的药,还需要用清热解毒药,以增强治疗效果。对于此类热毒性疾病,金银花、连翘、贯众、青黛等都是常用的治疗用药。痢疾:中医学上一般称为湿热痢疾,也可以从热毒角度论治,为热毒蕴于大肠引起的病证。对于此类热毒性疾病,金银花、红藤等都是常用的治疗用药。咽喉肿痛:急性咽喉肿痛(急性咽炎、急性扁挑体炎等)很有可能为热毒蕴于咽喉造成的病证,对于此类热毒性疾病,板蓝根、山豆根、射干等都是常用的治疗用药。综上,清热解毒不是解的什么毒,而是综合起来看的针对热毒证的治疗作用。当然,也有些清热解毒药能够用于治疗毒蛇咬伤或毒虫叮咬,似乎与“清热解毒”的名字更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