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胀气的症状及治疗方法,胀气是怎么产生的?
概念:
当胃、十二指肠存在炎症、反流、肿瘤时,就会使胃的排空延缓,食物不断对胃壁产生压力;同时,食物在胃内过度发酵后产生大量气体,使胃内压力进一步增高,因而就会出现上腹部的饱胀、压迫感,即胃胀气。常见发病部位在胃,常见病因炎症、反流、肿瘤。
病因:
胀气可能是胃、肠道疾病的一个症状,张嘴咀嚼、边吃边说话、狼吞虎咽,同时吸入大量空气,边吃饭边喝汤,将胃中的消化酶冲下消化道等,都容易造成消化问题带来胀气。消化不良、胃病也会伴随胀气;食物过敏也可能是造成胃胀气的原因,它使食物在结肠发酵,产生氢气及二氧化碳;糖类食品含有细菌,是产生胀气的主要来源。生活压力、情绪紧张、缺乏消化酶等,均可能引起胀气。
1.消化不良
有些患者体质较差,会表现为胃动力不足,常因进食某些刺激性大的食物或者较难消化的食物而导致肚子胀气;另外,肠道菌群失衡,许多废气就会很容易在肠道内积聚,也会导致腹部胀气的现象。
2.器质性疾病
如胃肠道肿瘤、慢性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扩张及幽门梗阻等,均可导致胃肠道积气,表现为腹中胀气感和腹部气体滞留两种现象。当胃肠积气过多时,患者可感到腹部不适,表现嗳气、腹胀、肠鸣亢进。
3.功能性疾病
如消化不良症、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神经官能症等。
4.胃肠道疾病
如慢性胃炎、胃溃疡、肠炎、肠梗阻、习惯性便秘等。
5.胃肠功能紊乱
表现为胃肠道中气体吸收障碍、胃肠道内气体排出障碍,由于某些原因,导致胃肠蠕动功能减弱或消失,从而导致体内的气体排不出体外,体内气体越积越多,就出现了胀气的现象。
6.胃酸过多
胃中过多的胃酸和胰液中和后会产生二氧化碳,而造成胀气、打隔。
临床表现
每天早起或者饭前、后,均有打嗝现象,并伴随气体喷出,纳差,身体消瘦,精神抑郁,神经性的头疼和胸闷,胃胀、腹胀等。
检查
胃肠镜检查鉴别功能性与器质性病变,鉴别炎症、溃疡、肿瘤。实验室检查、消化道动力检测等。
诊断
1.胃肠道内气体排出障碍。
2.胃肠道中气体吸收障碍,正常情况下,腹腔内大部分气体,经肠壁血管吸收后,由肺部呼吸排出体外。有些疾病,肠壁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影响肠腔内气体吸收,从而引起腹胀。
3.吸入空气,进食时因讲话或饮食习惯不良吸入大量空气,而引起肠胀气。因某些原因,肠蠕动功能减弱或消失,所以肠腔内的气体排不出体外,因而引起腹胀。
4.食物发酵,正常情况下,回肠下端和升结肠有大量细菌存在。如果食糜在这段肠子里,因某种原因停留时间过长,在细菌的作用下,可以引起食糜发酵,产生大量的气体,引起腹胀。
并发症
胃胀的危害一般是饭后饱胀,嗳气,坐卧不安,茶饭不思;毒素吸收。肠腔内潴留的食糜在细菌的作用下发酵腐败,产毒产气,被机体吸收,加重病情。影响呼吸。腹腔胀气,横膈升高,胸腔变小,肺呼吸功能受到限制,可引起呼吸困难。引发食管癌的危害。因为呕吐带出的酸性物质,甚至是部分小肠内的食糜会损伤食管,牙齿等部位。此外。患者还会出现胁痛、胸闷、脘胀、嗳气、妇女月经不调等症。
治疗
1.调整饮食结构 应避免的食物:胀气的主要原因是消化系统无法吸收某类碳水化合物,豆类容易引起胀气,甘蓝菜、绿花椰菜、洋葱、白花椰菜、全麦面粉、白萝卜、香蕉等也容易产生胀气。胃胀气大部分是饮食所引起的,首先必须改变饮食习惯,吃东西时,细嚼慢咽,而且不要一次吃得太多,建议少食多餐。
2.喝米汤 米汤及大麦粥对胀气、排气及胃灼热等有效。用5份的水加一份的米(谷子或大麦),煮沸10分钟。盖上锅盖再慢炖50分钟。过滤,冷却后,一天喝数次。对于胃胀气需要找出自己无法消化的食物,进而避开这些食物。
3.药物 必要时增加消化道动力药物。增加复方消化酶,健胃消食片或健胃消食口服液。
4.适当运动 餐后百步走,适当增加胃肠蠕动。
引起胀气的因素:
饮食过快吃东西不是赶时间,需要细嚼慢咽,但是快速的吃东西,空气会进入嘴里。 经常听父母说吃饭要慢些就是这个道理,因为在吃饭过程中,少部分气体的确会随着食物进入你的胃里,产生胀气,让胃肠不舒服。
食用容易产生气体食物一些食物食用进身体会出现胀气,例如大豆、地瓜、红薯、洋葱等,容易产生气体。
打嗝吃饱了饭会打嗝,打嗝时会吸入较多的空气,加重了胀气。
肠道疾病如果肠道发生病症,例如肠燥症、胆囊疾病也会导致胀气。
肠道感染了很多坏菌肠胃中是有多种多样细菌的,如果肠胃菌群紊乱,其中坏菌就会产生大量的气体,也会胀气。
肠道蠕动功能差。情绪失控或者肠胃功能不好,造成胃肠不蠕动,那么肠胃那条长长的通道就会不通,消化的过程也会产生气体,肠胃不通气体就放不出去。
有什么药物可以缓解症状的?
可能属于胃肠功能紊乱的原因造成的,可以使用奥美拉唑的药物来进行调理身体,患者不仅要靠药物来进行治疗,平时在生活当中也要注意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引起这种病情,可能跟平时长时间饮食不良的原因有很大的关系,可以少量多餐,避免一次性吃的过饱,也可以吃清淡好消化的饮食。
胃涨气怎么办?
一、什么是胃胀气
正常人胃肠道约有 150 毫升左右的气体,但当胃、十二指肠存在炎症、反流,甚至肿瘤时,会导致肠胃道产气过多,但又无法顺利排出体外,这时,你就感受到了胃胀气。
胃胀气严重的话,还会影响呼吸,如果长期得不到治疗缓解,还可能引发食道癌等严重的病情。
二、胃胀气的临床特征1、每次饭前饭后,都会打嗝,且有气体喷出。长此以往,身体消瘦,精神抑郁;
2、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饱胀,烧心(反酸),嗳气等,不愿进食或尽量少进食;
3、部分患者有嗳气、便秘腹泻交替、发热等症状;
三、引发原因1、吃东西时因讲话或饮食习惯不良,吸入大量空气。
如狼吞虎咽,吃的太油腻、喝碳酸饮料、嚼口香糖、边说话边吃饭、抽烟等
2、乳糖不耐受
这一点与亚洲人群有关,普遍乳糖不耐受,特别是婴幼儿尤为严重。
3、与身体疾病有关
一直胃胀气的话,可能与自身所患疾病有关。
如急性胃炎、胃溃烂、胃癌等胃部疾病;细菌性痢疾、肠结核、肠道寄生虫病等肠道疾病;吞气症、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等肠胃神经官能症。
四、如何改善胃胀气1、改善饮食,戒烟戒酒
红薯、土豆等高淀粉的食物,不宜多吃。乳糖不耐受的人,应少食或避免饮用牛奶等乳制品。同时,多吃蔬菜、水果。
2、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
细嚼慢咽,吃饭过程不说话,主食不要吃太多。
3、及时就诊,确认胃胀气的真正原因
如果一直胃胀气,且无法得到有效改善的话,及时就诊,让医生排除潜在的疾病风险,从而更有针对性的治疗。
4、服用益生菌
消化不良型的胀气可通过服用益生菌改善。益生菌可以抑制有害菌在肠道繁殖,增进有益菌增长,促进肠道蠕动,从而提高肠道机能,在促进消化的同时,改善胃胀气。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症状和治疗方法是什么?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症状和治疗方法是什么?
单纯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但如果同时存在胃炎或消化性溃疡者,可有上腹痛、腹胀、反酸和嗳气等消化道症状。治疗方法主要为含铋剂的四联根除方案。
急性胃炎的常见症状有上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可伴有腹泻、发热等。
慢性胃炎可表现为上腹部隐痛、不适,上腹胀,上腹部烧灼感,也可有食欲不振,嗳气、反酸、恶心等症状。
消化性溃疡的典型症状是上腹痛,呈周期性、节律性发作。十二指肠球溃疡引起的上腹痛的特点是餐前痛、夜间痛,胃溃疡引起的上腹痛常发生于餐后0.5至1小时。
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专家共识推荐含铋剂的四联根除方案,即质子泵抑制剂、铋剂、加2种抗生素,一般情况下疗程为2周。
如果检查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需要按照医生要求完善检查,并及时进行治疗。
本内容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消化内科 副主任医师 薛艳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猪肚子胀气怎么治疗?
1.常见猪腹胀的类型: 兽医临床上能够引起猪腹部膨大的无外乎积气、积水、积粪或异物等三种因素。 (1)积气: 叩诊有“嘭嘭”击鼓音,多因食物在消化道内过度发酵或魏氏梭菌感染等使胃肠道内产生大量气体,也或因肠梗阻、肠扭转使气体不能排出而引发胀气。 ① 快速胀气型:腹围迅速膨大,腹痛不安,呼吸急促,卧地不起,预后不良;多见于母猪,一般由肠扭转等急腹症引起。
图片来源:刘少娟
② 缓慢胀气型:起初腹胀不明显,但食欲减退,随后腹部逐渐隆起,持续数日;多见于妊娠母猪,一般由便秘等引起。 ③ 夜间猝死胀气型:前一天尚无异常,夜间突然死亡,死后腹部继续膨胀;多见于架子猪,一般由D型魏氏梭菌引起。 (2)积水: 触诊有波动感,积水一般由两种病理引起。 ① 渗出性积液:多由副猪嗜血杆菌、附红细胞体等病原感染,引起的浆膜炎症而使腹腔积液。 ② 漏出性积液:常见于各种肾病导致排钠、排水减少而钠水潴留、组织间液增多,从而形成浆膜腔内漏出液;心力衰竭导致静脉回流受阻,毛细血管静脉压力增高、渗透性加大而液体漏出;严重营养不良导致血浆白蛋白浓度下降,血浆胶体渗透压低于流体压力,而使毛细管管内液体滤出增加等三种因素。 渗出液与漏出液的区别:渗出液多由炎症或物理、化学刺激所致,外观为血性、脓性、乳糜性等,多浑浊,比重高于1.018,能自凝,可找到病原菌;漏出液非炎症所致,外观淡黄色浆液性,多透明,比重低于1.015,不能自凝固,细菌学检测阴性。
③ 血性积液:多因急性非洲猪瘟,或保温箱口拥挤、踩踏等外力因素,导致脾脏破裂而内出血,二者区别在于非洲猪瘟为稀薄血水,脾破裂腹腔内堆积大块凝血块。 (3)积粪或肿瘤等其他异物: 叩诊有低沉实音,胃肠动力不足导致积粪排出困难,或各种热性病造成粪便水分过度吸收而干结;偶见腹腔肿瘤或胃内形成毛球而致腹围膨大。
2.猪腹胀的危害: (1)影响呼吸:腹腔胀气或积液,横膈升高,胸腔变小,呼吸时肺脏扩张功能受到限制,吸进去氧气不够用,可引起喘气症状。 (2)毒素吸收:肠腔内潴留的食糜在细菌的作用下发酵腐败,产毒产气,毒素被机体吸收,出现败血症或自体中毒,加重病情。 (3)水电解质失衡:严重腹胀导致肠内容物潴留,肠壁受到压迫,不仅影响肠内容物吸收,还使肠壁血浆渗入肠腔,引起水、电解质失去平衡。 (4)影响血液循环:腹部胀气,横膈上提,压缩胸腔,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受到影响;肠腔胀气,肠内压升高,影响肠壁血液循环;腹腔内压升高,下腔静脉回流受阻,因回心量减少,影响心脏射血。
3.引起猪腹胀的原因: (1)饲喂不当: ① 饲料霉变:玉米、麸皮等原料自身霉变,饲料成品贮存不当,夏季料槽内加料过多,饲料遭受唾液或水污染而酸败等,猪采食后霉菌在肠道里面迅速生长繁殖,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无法完全排出则发生腹胀,严重时气体挤压脏器血管导致血液无法循环,脑部严重缺氧,最终因无法呼吸而窒息死亡。
② 怕仔猪拉稀而过度限料,每天投料次数又过少,投料后个别仔猪会过食,但因胃肠道缺酸少酶而造成消化不良而腹胀。 ③ 仔猪撕咬吞食封圈用的塑料薄膜,或误吞食饲料袋封口用的尼龙绳,或因饲料营养不均衡、圈舍空气污浊导致相互拱肚,而吞进猪毛等因素,都有可能在胃肠道内形成毛球而腹胀。 (2)便秘: 母猪运动不足,饲料缺乏膳食纤维,或隐性感染某些发热性疾病造成采食量降低,粪便干结而导致腹胀。 (3)疾病因素: 1)病原感染: ① 大肠杆菌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具有多种毒力因子,使猪只发生腹泻和脱水,由于肠道的消化功能丧失,营养物质在肠道中发酵产生气体,引起肠道的臌气。 ② 魏氏梭菌:魏氏梭菌病没有任何征兆突然死亡,腹部极度臌胀,耳尖,蹄部,鼻唇部发绀,病程极短,死后猪皮肤苍白。
③ 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病毒感染小肠上皮细胞后,使其迅速脱落,难以分解乳糖和其他必要的养分,同时营养物质在肠道中发酵,产生大量气体,造成胃肠臌气。 2)胃肠道或其他脏器疾病: ① 消化不良:常因采食某些刺激性大或难消化的食物或吃饱受凉而导致肚子胀气; ② 肠道菌群失衡:废气在肠道内积聚,也导致腹部胀气。 ③ 胃肠损伤:慢性胃炎、胃溃疡、胃扩张及肠梗阻、肠扭转等,均可导致胃肠道积气,当胃肠积气过多时,患畜因腹部不适而回头顾腹,并表现嗳气、腹胀、肠鸣亢进。 ④ 胃肠功能紊乱:因胃动力不足而胃肠蠕动功能减弱或消失,导致肠道内粪便堆积、肠内容物产生的气体吸收障碍或排出困难而引发腹胀。 ⑤ 胃酸过多:胃中过多的胃酸和胰液中和后会产生二氧化碳,而造成胀气、打隔。 ⑥ 心、肾、内分泌、神经、血液等疾病,造成腹腔积液过多,消化道或腹腔内有肿块、异物等导致腹围增大。 (4)人为因素: ① 如过量使用阿托品或含东莨菪碱的止泻药物,可引起药源性胀气,停止用药即可缓慢消除。 ② 长期使用抗生素类药物保健,导致胃肠道内正常菌群失调,有害菌大量滋生而引发胀气。 4.猪腹胀的综合防治: (1)找出引发腹胀的原因: 排除诱因或进行针对性治疗。 (2)改善饲养管理: ① 防止饲料及原料霉变:玉米过风过筛、红外线色选;麸皮生产日期不超过一周;成品料发现霉变及时清除;夏季料槽每顿清理。 ② 饲料粒度合适:筛片大于3.5毫米,减少胃溃疡发生。 ③ 少喂多餐:防止猪吃得过饱,引起消化不良。 ④ 防寒保温:冬季提高猪舍的温度,尽量避免饮冰冷水。 (3)调理肠道正常菌群: 饲料添加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等微生态制剂,连续拌料10~20天。 (4)胀气处理: 1)止酵消导:喂服二甲硅油片促进后泡沫层破裂和液体流动,或灌服食用油消除水泡,也可把肥皂切成条状,放入猪槽中让猪食用。 2)放气: 胃胀气采取胃导管放气: ① 插入胃导管:将用水湿润或石蜡油润滑过的胃导管穿过开口器,试探性通过咽喉部位,若不单纯为了放气需经听声音(无呼吸音)、闻味道(酸臭味)、捏瘪手球(不反弹)、导管进口插水盆(无水泡)等四种方法确认胃导管确实插入胃内。 ② 放气:若是胃胀气,胃导管进入胃内即有气体排出,放气30秒,堵住出口10秒钟,不可连续放气,以免血液回流腹腔而造成脑缺血而导致昏厥。
③催吐:向猪胃中灌入0.1%高锰酸钾溶液2~3升,随后把病猪采取后高前低体位,尽量让胃内容物呕吐排出。 ④ 消沫:通过胃导管灌入0.1~0.5升食用油,改变水泡的表面张力而使气泡破裂;还可灌入饱和人工盐水缓解便秘。 ⑤ 调理:放气后禁食1天,禁食期间可静注10%葡萄糖液1000毫升和维生素C注射液10毫升。 腹腔胀气采取针刺放气:在患猪左侧倒数第二三肋骨间或胀气最明显部位,与背部平行位置用长针头扎入间断放气,放气后的在放气位置用10%林可霉素和10%丁胺卡那霉素,按1毫升/10公斤体重,一次推注消炎。 3)抗生素治疗: ① 针对胀气轻微、起卧不安的病猪,用甲硝唑和碳酸氢钠静脉注射,同时肌肉注射林可霉素和阿米卡星,每天1~2次。 ② 针对便秘引起的胀气,灌服硫酸钠或者硫酸镁50~100毫升;或者肛门灌入植物油或石蜡油;同时饲料中加入10~15米糠或麦麸,或投喂与配合料同样重量的青饲料以保持软便;也可每吨配合饲料中加入小苏打3公斤健胃通便。
③ 针对魏氏梭菌引起的胀气,用阿莫西林(按10毫克/公斤体重)混于甲硝唑注射液输液1~2瓶,同时内服藿香正气水30~40毫升;或每吨料中添加200克甲硝唑,连喂7天;并对猪栏用2%烧碱水消毒,饮水器、料槽等用30%漂白粉水溶液消毒。 注意:甲硝唑剂量过大可致母猪抽搐、惊厥、共济失调等症状,推荐用量为10毫克/千克体重,因有致畸作用妊娠猪慎用。 (5)积水处理: ① 鉴别腹水是渗出液还是漏出液,漏出液多由心、肾疾病和营养不良引起,渗出液多因副猪嗜血杆菌、附红细胞体等病原微生物引起;找出病因后对因治疗。 ② 加强漏出液的吸收和排出:洋地黄片0.01毫克/千克体重,口服,1次/日;或樟脑磺酸钠注射液一次量,0.2~1克,肌注;配合速尿注射液2~5毫克/千克体重,1~2次/日。 ③ 大量腹水时,可进行穿刺放液,选择腹壁最低点进行,但一次放的量不要过大,防止虚脱。 (6)积粪、毛球处理: 喂服吗丁啉片,1片/10公斤体重,2次/日,每次喂料前喂服;氨甲酰甲胆碱注射液,一次量0.1毫克/公斤体重,肌注,孕畜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