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胰岛素最多活12年,口渴就喝饮料他的想法对吗?
作为一个患糖尿病多年的病友,你姐夫现在想吃啥吃啥,想喝啥喝啥,只能说他即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
为什么说他是幸运的呢?
患糖尿病多年,想吃啥吃啥,想喝啥喝啥而没有发生过严重的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而长期这样的生活方式也没有引起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眼底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
而以上不良反应的诱因之一就是不良的生活方式!
这么幸运了为什么又说他不幸呢?
一般来说,糖尿病治疗方案的选择,首先是饮食加运动,其次是药物,最后是胰岛素!
而你姐夫已经开始打胰岛素了,就是说血糖已经不好控制了!
再不注意,悔之晚矣!
还有,不良生活方式是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诱因,现在没有并发症并不代表以后也没有!
因为这样的病人临床上见得太多了!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改变认识!
血糖的控制不能单靠药物,而是医患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要知道,胰岛素不是万能的!
其次,改变行为!
生活上勤加锻炼,饮食上严格控制!只有自己重视了,并且付诸行动,才能保持相对健康!
最后,祝你姐夫早日改掉坏习惯,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糖尿病患者做体力活的?
感谢邀请!糖尿病患者做体力活,饭后还需运动吗?
这要看体力活是轻体力还是重体力,虽然我们提倡糖尿病患者应该尽量从事轻体力工作,但许多人为生活所迫,也是无奈之举,完全可以理解。
接下来回到问题,如果患者是做轻体力或中等体力工作,肯定是需要进行运动的,每周坚持进行至少两到三次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才能消耗更多能量,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同时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如果糖尿病友是做重体力活,那么首先一定要保护好身体,掌握劳动的量,饮食的量,药物的量的均衡,避免出现血糖不稳定的情况的。休息时可以适当减少食量,或者减少药物的量。
虽然做重体力活确实可以增加能量的消耗,促进了身体新陈代谢的速度,对于控制血糖有一定的好处。但从长远来看,过于劳累并不利于糖尿病友的血糖稳定,一是容易诱发低血糖,二是糖尿病后期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比较高,也不适合重体力活。
必须进行重体力活时,一定要注意休息,避免引发低血糖,一直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若是干重体力活时要随身携带巧克力,这样可以防止低血糖给带来的昏厥。除此之外也不能过量的重体力活,不然会导致身体的全身无力、消瘦或者导致大量的矿物质丢失,让血钾过低。
祝健康!
可以有多不堪入目?
我姑姑是一名内科医生,她在当地医院里小有名气,日子久了,来找她看病的人,多半都是半脚踏进了鬼门关的那种。几十年的工作让她见惯了人情冷暖、悲欢离合,2018年,她接手了一个病人,处理完这个病人的诊疗后,她对我说过了一句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话:
“医院真是世上最残忍的地方,人性的阴暗面在这里一览无余,很多人经历了生死,才能看清身边的真情和假意。”
那天姑姑在门诊坐诊,推门进来一对夫妻,看病的是丈夫,叫张能,42岁,妻子叫杨霞。张能大概跟姑姑说了症状,多是些失眠、虚寒、肩膀疼等等,杨霞连忙挑了重点,告诉姑姑,张能是做销售工作的,平日里应酬很多,几年前体检还查出了甲胎蛋白阳性。
姑姑触诊后安排了张能去做CT。
CT结果出来,右肝很大一块黑色阴影,姑姑皱着眉头,又开了一个增强CT的单,嘱咐他们第二天空腹再来照一个,今天先去办理住院手续,具体诊断还需要等第二天的结果出来再说。
以姑姑多年的经验,张能可能是癌症,但因为增强CT还没拍,她不想影响病人心情,但她严肃的表情让张能和杨霞都看到了危险。
第二天增强CT的结果出来了,可以直接确诊肝癌晚期。姑姑去查房的时候,发现张能的父母、弟弟、妹妹、孩子都来了。姑姑把主要家属叫到办公室,告知他们张能的诊断结果,杨霞一下就瘫软在椅子上,张能的母亲也差点晕倒,几分钟后张能的母亲直接跪在姑姑面前,叫姑姑一定要救救儿子。张能的妻子跌跌撞撞站起来,问姑姑,怎么才能救丈夫。
姑姑告诉张能的妻子和母亲,张能这种情况,只有3种治疗手段---手术切除、放疗化疗、肝移植。现在手术切除的时机已经过了,放疗化疗效果并不理想,如果经济条件好,就考虑肝移植。但是做肝移植,1是风险大,2是需要肝源,3是移植后会有排异反应。
妻子杨霞告诉姑姑,无论如何,都要治好丈夫的病。
下午,姑姑去病房给病人诊断的时候,看到张能眼睛红红的坐在病床上,看样子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病情,他问姑姑,换肝的费用大概需要多少钱。
姑姑说,“你现在的情况,最急切的是需要等到合适的肝源,但中国的尸肝和等待手术的人大概比例是1:10,不同的地方价格也不一样,费用大概是10-30万,每个地方价格不一样。肝源费用不能报销。手术治疗费大概30-50万。”
张能听完当场就拒绝了,说不想治了,想把钱省下留给活着的人。
张能母亲哭着说,“妈把你养大不容易,还没享几年福呢,你的病肯定能治好的。”弟弟说,“哥,大不了我捐肝给你”。妹妹也说,“我也可以把肝捐给你”。父亲说,“我们这么多人,肯定有人能适合做肝移植的,我们不用别人的肝,不花冤枉钱。”
其他人纷纷附和,画面团结友爱。张能红着眼睛点了点头。
姑姑说,当时真的被那一幕感动了,看的鼻子直酸。
因为张能当天还有几项检查,护士就先把他带出去做检查了,谁知张能刚走,他的母亲就握住了儿媳妇杨霞的手,说“儿媳妇,你来捐肝吧,他是你老公,你不能不管他啊”。
弟弟说“大嫂,你年轻恢复快,我就要结婚了,女朋友如果知道了,嫌弃我身体不好,就结不成了”。
妹妹说“大嫂,我还在上学,不能荒废学业”。
公公说“儿媳妇啊,我和你妈妈年纪都大了,虽然这个事情应该由他弟弟做,但是他弟弟从小就身体差,由你来捐最好不过了。”
这一大家子七嘴八舌的开始劝说杨霞捐肝,杨霞一直低着头,手指不安的搓着衣服上的一颗纽扣。
姑姑说看到急转的画风,她惊的眼珠子都快掉下来了,刚才个个都情深意切要为儿子兄长兄弟卖命的脸全变了。在家人压迫下,沉默许久的杨霞抬起头,跟姑姑说,“医生,给我开检查吧,我来捐”。
婆婆听到立马松了口气,马上问姑姑,“什么时候可以手术,给我们安排的越早越好。”
姑姑告诉她,“亲戚捐赠不是想谁捐就可以捐的,要先检查是否匹配。”
刚说完,张能做完检查回来了,家人们告诉他已经一致决定由杨霞捐肝给他,让他安心养病。
让人奇怪的是,张能听到这个消息并没有吃惊,只是沉默,一声不吭,杨霞也只字不提全家人逼她捐肝的事情。
随后的几天,病房里总是能听见张能大嗓门母亲的声音,多是跟病友说自己儿子多有本事,多能赚钱,吃顿饭喝顿酒就能拿下大单,几年下来就在老家盖了楼,给弟弟买了新房,供妹妹上大学。说到病情,张能妈妈就一脸失落,说怎么这么年轻,就得了这种要命的病?
有一天,张能好几天没来的弟弟妹妹来了,恰好姑姑在张能隔壁床拉了床位帘子做诊断,听到了张能家一段毁三观的对话。
弟弟说:“大哥,我准备结婚了,但是女朋友要求我提前把房贷还了,不能有贷款,你能不能帮帮忙?”
张能的妈妈在旁边附和说:“妈知道现在跟你说这个事情不合适,但手术不是有风险吗,万一你有什么事,你媳妇到时候不认账怎么办, 你弟的婚就结不了了。最好还是趁你有精神的时候,把这事办了,这样大家都放心。妈养大你不容易,你要是有什么要交代的,一定要跟妈说,可别便宜了你老婆,万一你手术遇到了什么事,她拿着你的钱,带着你的孩子,就喊别人爸爸也说不定。”张能没吭声,算是默认了。
这时妹妹开口了,妹妹说:“大哥,我暑假想去参加一个美国的夏令营,能不能赞助我一下?需要2万多块钱。”
妈妈又帮腔说:“学习是好事,你哥肯定帮你的,2万多块钱你哥拿的出来。”
张能又没吭声,默认了。
弟弟妹妹达到目的后,客套话都没多说,就离开了,再也没出现在医院。几天以后,张能的妈妈也以带孩子为由,再也没来过,只有张能的妻子杨霞一直在医院照顾。
大概过了一周,检查结果快出来的时候,杨霞突然敲了姑姑办公室的门。坐下后认真的跟姑姑说“医生,我有个请求,等我做完检查出结果的时候,您能不能跟我公婆说,我不符合捐献资格?”没能姑姑说话,她又补充说:“我孩子太小,需要人照顾,如果两个人都病了,谁来照顾他呢?我不是不想捐,而是不能捐,这一家人都太不靠谱了”
她一边流泪,一边给姑姑讲了张能一家人的故事。
“我老公并不是公婆亲生的孩子,当年公婆结婚5年了都没有小孩,于是就抱养了张能,谁知抱养张能后,他们很快就生下了一儿一女,两人家境本来就不好,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后,对抱养的张能态度是一天不如一天,张能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了。”
“可是外面不管做什么都要学历,张能一个初中学历,只能去工地打工,后来又认识的工地的朋友带他做销售,跟他说只要能喝酒,嘴皮子利索,学历低也没问题。张能就步入了销售行业。”
“公婆认为养大了张能,对他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在他们眼里,张能就像是家里栽的摇钱树,从张能进入销售行业,收入增加以后,家里大小开支都是张能支付,张能也很拼,为了能拿下单子,他天天在外面陪吃、陪喝、陪笑脸,挣的钱也大部分补贴了家里。”
“婆婆好面子,先要在县城买房,张能买完后,婆婆又要在老家乡下盖楼,说就算不回去住,也要让别人看到有面子。”
“小叔子好吃懒做,没有一份工作能超过三个月,没钱了就来找张能要,结婚买的房子,也是张能付首付,现在又想让我们把尾款也都付了。小妹上大学,学费生活费都是张能出,这些都是负担,他挣钱也不容易啊,天天喝到吐,是个人都受不了的。”
“可张能是愚孝,婆婆只要说一句,把你养大不容易,他就像是被洗脑了一样,总觉得一家人就算没有生恩也有养恩,应该互相帮助。可这一家人太自私了,他们根本就没有把张能当作自己人,这些天我也看清楚了,就算我老公病了,他们也不是真的想救他,只是想在他身上,榨取最后一点价值。”
“以后我老公没了劳动能力,我是做妻子的,我出去打工养他,可如果我们两个都病了,我们的小家就散了。我们的孩子还很小,以后该怎么办呢?”
说完她握住姑姑的手,诚挚的看着姑姑的眼睛一字一句的说:“这次他们要么给我老公捐肝,要么我就想让我老公看看这家人的真面目,以后不要再为了别人活着了。”
杨霞一面哭,一面自责,“医生,我是不是很坏啊?我这样算不算见死不救?”
姑姑摇了摇头,跟她说“捐献器官本来就是很危险的,这取决于你的个人意愿,没人可以强迫你,医院当然尊重你的选择”
第二天就是宣布检查结果的日子,一家人整整齐齐都到场了,姑姑对他们说,检查结果杨霞的肝太小了,不符合捐献标准。因为要确保捐赠者在捐献后必须剩下30%以上的肝脏,而杨霞的肝脏比较小,捐献后只能剩下25%。
张能妈妈小声嘀咕说:“5%也没差多少啊,怎么就不行了?”
弟弟急了,小声说:“那怎么办?我还没结婚呢,我捐的话老婆得嫌弃我身体不好了。”
妹妹说:"我是个女孩子,大学都没毕业呢,我捐不了。"
杨霞不吭声,只是哭。
没想到一直不吭声的张能突然说话了,他说:“医生,我们不做其他家属的检测了,我们排队等肝源,花多少钱都可以。”
他转身对杨霞说:“就算你的肝符合标准,我也不会接受的,这几天我想了很多,我已经病了,如果连你也病了,孩子怎么办?你嫁给我受了很多委屈,我帮衬家里你从来没有一句怨言。”
停顿了一会,他又对他母亲说:“妈,你不要再为难杨霞了,如果我不让杨霞做检查,我知道你们不会死心,现在她检查也做了,确实不符合,也算是对你们有了交代,弟弟妹妹的事情,我今后真的管不了了,弟弟的房贷让他自己想办法,妹妹的夏令营也不是非去不可。如果这次能扛过去,今后我只想为自己的家人活着。”
杨霞听到这些话,心中的委屈一下爆发了,大哭起来。
随着而来的还有张能母亲的大叫:“你没有良心,我们养大你不容易,你弟弟妹妹这么小,你不管他们,他们怎么活?我和你爸后半辈子怎么活?”
张能抬起头反问母亲:“你把我养到16岁,从16岁我就开始打工养活家人,今年我42岁了,我养了你们26年,再大的恩,我也还完了。我的孩子还小,我和杨霞都病了,谁来照顾我的孩子?你们会替我照顾他吗?”
张能的父母弟妹被问的哑口无言,怒气冲天的走了。张能的病床前只留下了对他最重要的妻子和孩子。
姑姑收起了化验单,离开病房,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张能躺好休息后,杨霞又来姑姑办公室,告诉姑姑她可以捐献肝脏,既然老公已经看清了养父母一家人,那她也就心满意足了。
姑姑叹了口气,告诉她,她的检查结果,确实是不符合捐献条件。
人世间最不能直视的,一个是太阳,一个是人心。
人世间最可怕的也不是鬼,而是人性的丑陋。
尿毒症透析患者能活几年?
尿毒症透析者能够话多久?我作为一个尿毒症透析者,我也是非常非常关心这个问题的。
得病了就想着能够治好,一开始得了这个尿毒症的时候,曾经在南京军区总院。
问过专家能不能治好的话,专家给我的回答是,除非到月球上,言下之意,在地球上是治不好尿毒症这个病的。
回到活多久这个问题上来?三四十年都不要去想了,即便是让你活了,能活到那么久,我相信身上,这样那样的病变,也是你受不了的。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那种全身奇痒无比的,钻心的痒就让你受不了。
难受得你没有活下去的勇气。
得尿毒症透析后,活20年这个期望值大家还是有的,也还是可以实现的。
当然,你的年龄不是很大的话,具体要看个人的身体状况,年龄大小,个体身体差异等一些情况而定。
得了这个病,背负很重很重的思想包袱。
或者患者本身就很厌世,和我过得很要好的一个朋友就是这样子离开人世的。
一般来说,成心想活过个十几年吧。是不是太悲观了?
为什么说二型糖尿病患者长期依靠药物治疗会短命?
糖尿病患者长期依靠药物治疗不会短命。那些说长期依靠药物治疗会短命的,我只能说是患者自己本身想单纯的依靠药物来把这个病治好,自己本身却不想付出一些其他努力和改变来治疗。一句话:人靠山山倒,靠水水竭,很多时候人只能自救,外在的帮助只是一时的。
这里外在的帮助就是药物治疗,长期运动和控制饮食就是靠自己。靠自己什么处境都不慌。所谓的短命长寿说的就是把自己的身体照顾得怎么样。好的饮食习惯真的可以长寿。如果一开始就把自己身体搞坏,后面你想如何长寿?,还有就是虽然一开始你的身体是好,但后面你把它糟蹋了,底子是好,但也经不起长时间摧残啊。再就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搞坏容易搞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