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廨治疗农村土办法,到目前为止发病8年左右?
哈哈,作为一个科技领域的作者忍不住回答你的问题,我觉得我虽然不是跟了解这个病,但是作为曾经在初中得过牛皮癣的人来说,这只是纯粹的皮肤传染病,自从离开了初中那个阴暗潮湿的宿舍,就莫名其妙好了,所以得出结论,两个人分开一段时间就会好起来,加上卫生习惯,要搞好自己的环境,烘干机是必须的。
在说下那个时候得了牛皮藓,是真的不能碰鱼和辣椒,吃完皮肤真的🐑,导致身体缺乏辣椒和鱼的一些营养素,特别是眼睛可能会视力下降。
所以还是把各自病治好,不然相互感染,没有出头日。现在的我的鱼和辣椒随便吃了,以前黑黑的大腿内侧也恢复了原来的肤色。
事实证明,皮肤病很顽固,如果不加强个人卫生,他将伴随你终身,影响学习和生活。
祝楼主早日康复!
茯苓和土茯苓有什么区别?
有多少人一直认为茯苓和土茯苓是一样的,其实这是错误的。茯苓和土茯苓都是很好的中药,但它们有很多的不同。那么茯苓和土茯苓有什么区别呢?
生长环境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茯苓一般寄生于松树根部。
土茯苓:别称冷饭团、硬饭头、红土苓。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叶如大竹叶而更为厚滑。根连缀而生,大如鸡鸭蛋。其为多年生常绿攀缘状灌木,多生于山坡或林下
功效茯苓: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
土茯苓:土茯苓性平味甘淡,归肝、胃经,有解毒、除湿、利关节等功效。西医认为,土茯苓是一味作用较强的免疫抑制药,是治疗免疫病口腔和阴部溃疡之最佳中药。
土茯苓也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牛皮癣关节炎、白塞病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土茯苓对免疫病之过敏性皮炎、天疱疮、湿疹等也有效。土茯苓还有解毒、抗肿瘤的功效。
功能主治茯苓: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土茯苓: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
茯苓怎么吃茯苓豆腐
原材料:茯苓粉20g、豆腐500g、胡萝卜、香菇适量(3人份量)。
烹调方法:将茯苓粉与豆腐伴和均匀,用盐、料酒调味,再将胡萝卜和发好的冬菇放入锅内炒至半熟,然后将豆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调小火慢慢焖煮,最好调味起锅食用。
健脾化湿、消食减肥,由于此药膳中主要食材是豆腐,因此患有肾功能不全、痛风的人群不宜多吃。
荷叶茯苓粥
食材:荷叶1张(鲜、干均可),茯苓50克,粳米或小米100克,白砂糖适量。
做法:
1.将荷叶煎汤去渣,把茯苓、洗净的粳米或小米加入去了荷叶渣的汤中;
2.同煮成粥,出锅前加白砂糖调味即食。
功效:此粥清热解暑、宁心安神、止泻止痢,对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者有辅助治疗作用。
茯苓的做法小编给大家就介绍到这里了,感谢大家的阅读,若喜欢记得关注我哟~
哪些花既可以吃又可以入药?
说起农村里可吃可药用的花,品种就多了,随便用指头数数少说也有几十种。我介绍几种农村最常见的。
芋头花:是农田里最常见也是最易种植的农作物之一,我们常用来做菜。取花和杆切段加茄子放酱炒或炖,味美下饭。药用具有理气止痛,散瘀止血之功效。常用于气滞胃痛,噎膈,吐血,子宫脱垂,小儿脱肛,内外痔,鹤膝风。
昙花:一种花期极短的花,多在夜间开放,花美又香。说到昙花,人们总能想到“昙花一现”这个词。它的花具有强健的功效,兼治高血压及血脂肪过高等,可煮水或炖赤肉服食,也可用鲜品导制调蜂蜜饮服。主治--肺热咳嗽;肺痨;咯血;崩漏;心悸;失眠;清肺,止咳,化痰。治心胃气痛,最适于肺结核。
夏枯草花:在田边地角或水沟边最常见,应节令而生,无毒,嫩苗和花可作菜。药用能和血,引阳入阴而治疗失眠。味咸,能软坚散积。
金雀花:主要生长在山坡上,在我们农村里最是常见。每年4月中旬的时候采集下来,晒干,就可以作为食用和药用的了。金雀花的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可以滋阴和血、健脾利肺。
金银花:一般采集后泡水喝,全身都可入药,是国务院确定的名贵中药材之一。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保肝利胆的功能。
蒲公英:嫩叶和花可食用,味甘,微苦,寒。药用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可治上呼吸道感染,眼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胃炎,痢疾。
虫草花:与常见的香菇、平菇等食用菌很相似,只是菌种、生长环境和生长条件不同。 富含氨基酸,蛋白质,虫草素,甘露醇等营养物质。药用治眩晕耳鸣,健忘不寐,腰膝酸软,阳痿早泄,久咳虚喘等。
秋葵花:花瓣为黄色,下部呈红紫色,故又名黄蜀葵,花期是六月至八月。花和嫩秋葵可食用,它的根、叶、花均可入药,功效相同,能起到利尿消肿、排脓的作用,主治小便淋痛、水肿、痈疽、火烫伤。
芭蕉花:是药食兼用的花,芭蕉花花朵是一般红褐色的,还有呈紫色的。芭蕉花属于凉性食物,可以化痰软坚、平肝、和瘀、通经。芭蕉花的药用价值非常高,尤其是能够保护我们的胃,常用于胸膈饱胀,脘腹痞疼,吞酸反胃,呕吐痰涎,头目昏眩,心痛,怔忡,风湿疼痛,痢疾。
当然,广袤的农村土地上,除了以上我介绍的这几种在外,还有桃花、杏花、玉兰、槐花等不仅可以观赏食用外,还有独特的药用价值,可以美容养颜、防病祛病。你说呢?
治痔疮有些土方子推荐?
得了痔疮真要命,苦不堪言不说还不好意思对外人讲,尤其女性痔疮患者更是如此。民间有句说法,十女十痔,十男九痔。意思就是女性得痔疮的概率还要超过男性。
痔疮是怎么患上的?痔疮是直肠下方的肛垫发生了病理性的肥大,变大的部位发生在肛门内侧就是人们俗称的内痔,发生在肛门的外面,就是外痔。里外都有,那就是混合痔咯。
中医认为,痔疮的发生和风寒、湿热、气血虚等有关。西医认为主要和肛门处的静脉曲张有关,久坐久站导致直肠附近的肛门处静脉曲张,淤血或者血液滞留导致痔疮的生成。女性得痔疮高于男性的原因在于子宫压迫直肠末端,导致直肠在肛门处有个生理弯曲,血液循环差。加上女性生理期潮湿易感染细菌,更容易痔疮复发。
怎么避免痔疮复发得了痔疮其实真的不可怕,因为患病的人多,已经成为常见病的它,只要不复发就可以了。
之所以介绍痔疮的生成,主要就是想要治疗痔疮,一定要知道自己痔疮是因为什么而发作的,这样有针对性的治疗诱发痔疮的疾病,才能让它永不复发。
得了痔疮不发病以后,一定要改变生活习惯,不能久站久坐,尤其是蹲厕所,不要带着手机一蹲起来就没完,啥好人这样蹲都费了~同时饮食注意清淡一些,尽量不要喝酒吃辣椒,适量的吃一点还行,我身边得了痔疮的人吃辣椒喝白酒犯病的也不多,大部分犯病都是因为寒,凉到了,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保暖。
治疗痔疮的土方法①花椒煮水
我身边的人犯痔疮特时候都采用蹲浴盆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将花椒煮开了以后,放置在浴盆或者随便什么盆,然后蹲下去,用热水的蒸汽熏痔疮,能接受的温度越强,就向下方靠近,利用花椒水蒸气熏痔疮特别好使,几次就不疼了,而且保养好的话很长时间都不会再犯病。
②土豆贴敷
将土豆切成片,大小自己比量下,几片摞在一起在睡觉之前贴在痔疮上,用纱布盖住以后拿胶布固定好,第二天早上取下来即可,反复几天痔疮就能收回去了。
③黑木耳红枣汤
黑木耳益气凉血,消肿止痛,单独将黑木耳煮成羹服用也可以,黑木耳加红枣煮也可以。女性痔疮最好加红枣,对身体更好。
④无花果叶
无花果叶里面含有的白色浆液可以治疗痔疮,将无花果叶煮水,用水擦洗病处,也可以用熏蒸的办法治疗,不过无花果叶有的人会过敏,所以在擦的时候最好用一点块皮肤做实验,然后在用,不然涂抹到患病处,有疼又痒那可真是要了命了。
⑤葡萄干
每天吃葡萄干30粒,然后加强运动,也是可以治疗痔疮的。
⑥马齿苋加鸡蛋
马齿苋尖49个,每个约2厘米长,洗净切碎了以后用锅煮,7只小鸡蛋打到煮马齿苋的锅里,然后开锅了以后吃鸡蛋,什么佐料也不放,直接空腹吃。此方效果强劲,很多老患者通过它都治疗好了,但是平时吃不了鸡蛋的高血脂患者,最好还是别用这个方子了。
⑦杨树条煮水
当年生的杨树条,剪20条长短在10厘米左右,然后放锅里用水煮,加井水(不是自来水)2500毫升到4000毫升,将水煮至发红即可,然后放入盆中熏蒸,起初有点痒,后来会有点疼,疼就将屁股抬起来,不疼在坐下,直到水温不烫,用热水清洗,基本上第二天就可以痊愈了。
还有很多民间土方子治疗痔疮,关注我,每天推送有意思有知识的文章给您!
介绍一下你见过的中药材?
1.曼陀罗(大喇叭花、狗核桃)
有毒,为镇静要药,可松弛肌肉,古代麻沸散和云南白药保险子主要成分,民间花、子、叶、根各有不同用法,分治不同疾病,子十粒嚼服可治疗失眠。
2.鬼针草(婆婆针)
嫩时可当菜吃,还算可口,据说对降低转氨酶效果很好。可疏散肝热。
3.苦菜(天香菜)
云南人称青菜为苦菜,其实图中的才是苦菜,古本草列为上品,可健胃益胆,抗肿瘤,很适合现代人。
4.葵菜(冬宛菜)
有野生和家种两种,《本经》列为上品,是食之有益于健康的蔬菜,现在大部分地区不知道食用。图为野生种,可通利五脏,根用以通利肾窍,叶以红糖为引,治疗疮肿外敷有效。
5.荨麻(蜇人草、咬人草)
药书或言有毒、或言小毒、或言大毒、或言剧毒。实际上,民间过去多作药用,现在多作蔬菜食用。其刺生时接触汗毛有刺痛感,煮汤或与鸡蛋煎味道都很可口。可治疗小儿风咳,风火牙痛等症。一患者云其根治疗荨麻疹有奇效。
6.龙葵(野海椒)
清热治肿瘤,也是常用野菜之一,有保肝、健胃、明目之功。
7.黄萢(黄桑葚)
黄萢,又名黄桑葚等。产于云南南部,广西,贵州南部等地区的野生果实。口感香甜可口,甜中有酸,酸中带香。是在山野里口渴采摘的上等野果果实味美,开胃,柔肝缓急,小儿食之良。
8.何首乌(隔山撬)
制用补养气血,气味平和,可常食用,生用解毒通便而不伤阴。苗有安神润血之功。
9.乌萢
果实和黄萢同功,叶和嫩尖以红糖为引煎服,治肝急水泻有奇效,并且没有副作用。
10.野薄荷
味道和作用和家种者相似,散风热,逐秽气,解鱼虾毒。
11.棕榈(棕树)
棕毛、花、根入药,性收涩,可以止血,但妇科白带用之更为对症。
12.灰灰菜(野灰菜)
一般不入药,古方用之制作冬灰,今少用,能清肺腑淤积。
13.夏枯草(夏枯头)
应节令而生,能和血,引阳入阴而治疗失眠。味咸,能软坚散积。无毒,嫩苗应该可作菜,但滇中一带蔬菜多,无人食。
14.车前草(猪肚菜)
药店用子,草与子同功,清膀胱热,利肾气,预防积石,此外,引肺热从小便出,可治疗咳嗽。有大叶、小叶两种,小叶者良。
15.铁蒿
蒿类多,有药用,也有食用,也有药食两用,药店多用青蒿及黄蒿。铁蒿可清虚热,与青蒿相似,味不太苦,困难时期老百姓也食用充饥,有食用保健价值,可惜无人研究开发。
16.金银花
金银花全身都可入药,是国务院确定的名贵中药材之一。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保肝利胆的功能。临床应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头痛咽痛等疾病。1.抑菌,金银花对葡萄菌、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都有抑制作用。2.金银花能与胆固醇进行中和,从而减少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3.流行性感冒、肺炎、冠心病、高血脂等症。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等效果。
17.蒲公英(地丁草、尿床草)
性味功能: 甘,微苦,寒。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主治:上呼吸道感染,眼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胃炎,痢疾,肝炎,胆襄炎,急性阑尾炎,泌尿系感染。盆腔炎,痈疖疔疮。应用参考:1.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鲜蒲公英捣烂敷患处。2.慢性骨炎:蒲公英15克,酒酿1食匙,水煎合饭后服。3.痈疖疔疮:蒲公英,野菊花,金银花,地丁草各30克,水煎服。
18.鸭跖草(翠蝴蝶)
主治:1、小便不通。2、赤白痢。3、喉痹。4、痔疮肿痛。用法用量:15~30g;鲜品60~90g 。外用适量。用于外感发热,或热性病发热不退,或咽喉肿痛,以及痈肿疮疡等症;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或湿入下注膀胱、小便淋沥涩痛等症。本品有良好的利尿作用;此外,还可应用于蛇毒咬伤,一方面煎汤内服,一方面用鲜草适量,洗净,捣烂外敷。
19.垂盆草(狗牙齿)
甘淡微酸,凉。能清热解毒,消痈肿、利尿,解蛇毒.主治用法:大火烫伤,痈肿疮疡、毒蛇咬伤、癌肿:鲜草一至四两,洗净,捣汁服.干品五钱至一两,煎服.外用鲜草适量,洗净,捣汁敷患处。
20.灯笼草(苦灯笼)
这个就不用多说了,相信小时候经常采食,酸平。清热解毒,利尿止血,消肿散结。主治用法:(1)咽喉肿痛,肺痈,腮线炎。(2)小便不利,血尿.以上病症用量三至五钱,煎服.。(3)牙龈肿痛:鲜草洗净,捣烂,浸醋含漱。(4)天疱疮:鲜全草洗净,捣汁涂敷患处。此药有收缩子宫作用,孕妇忌用。
21.苍耳子(粘头婆、黏巴子)
性味:性温,味辛、苦。功能主治:散风湿,通鼻窍。用于风寒头痛、鼻渊流涕、风疹瘙痒、湿痹拘挛。附注苍耳全草,亦供药用,治急、慢性胃肠炎,菌痢。
22.马兰(泥鳅串)
也是一种常见的野菜。凉血,清热,利湿,解毒。治吐血,衄血,血痢,创伤出血,疟疾,黄疸,水肿,淋浊,咽痛,喉痹,痔疮,痈肿,丹毒,蛇咬伤。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6钱(鲜者1~2两);或捣汁。外用:捣敷、研末掺或煎水洗。
23.荠菜
是一种最常见的野菜,既可炒食、凉拌,又可作饺子馅。药用全草。性平,味甘。入手少阴、太阴、足厥阴三经。和脾,利水,止血,明目。治痢疾,水肿,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血崩,月经过多,目赤疼痛。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捣敷或捣汁点用。
24.小蓟(刺儿菜)
野菜之一。药用全草或根。性凉,味甘。入肝、脾二经。凉血,祛瘀,止血。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崩,急性传染性肝炎,创伤出血,疔疮,痈毒。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鲜者1~2两);捣汁或研末。外用:捣敷或煎水洗。宜忌: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
25.水芹菜(野芹菜)
野菜之一。伞形科水芹菜属。药用全草。性凉,味辛。平肝,解表,透疹。治麻疹初起,高血压,失眠。如自己采摘,须注意另有一种毒芹,植株粗壮,一般生长分散,而水芹菜则在水边或湿地成片生长。
26.天胡荽
性寒,味苦辛。清热,利尿,消肿,解毒。治黄疸,赤白痢疾,淋病,小便不利,目翳,喉肿,痈疽疔疮,跌打损伤。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捣汁。外用:捣敷、塞鼻或捣汁滴耳。
27.酢浆草(酸咪草)
性寒,味酸。入手阳明、太阳经。清热利湿,凉血,散瘀,消肿,解毒。治泄泻,痢疾,黄疸,淋病,赤白带下,麻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疔疮,痈肿,疥癣,痔疾,脱肛,跌打损伤,汤火伤。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4钱(鲜者1~2两),捣汁或研末。外用:煎水洗、捣敷、捣汁涂、调敷或煎水嗽口。
28.卷耳
味甘。清小便热症。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5~6钱。外用:捣敷。选方:一、治妇女乳痈初起;二、治小儿风寒咳嗽、身热、鼻塞等症;三、治疔疽。
29.漆姑草
性凉,味苦辛。治漆疮,秃疮,痈肿,瘰疬,龋齿,小儿乳积,跌打内伤。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研末。外用:捣汁涂或捣敷。选方:一、治漆疮;二、治虫牙;三、治跌打内伤;四、治蛇咬伤;五、治瘰疬结核;六、治虚汗,盗汗;七、治咳嗽或小便不利。
30.通泉草
消炎,解毒。治痈疽疔肿,烫伤。选方:一、治痈疽疮肿:干通泉草,研细末,冷水调敷患处,一日一换。二、治疔疮:干通泉草、木槿花叶共捣烂,冲淘米水服。三、治汤、火烫伤:鲜草捣烂绞汁,用净棉花蘸渍患处,频频渍抹效。
31.波斯婆婆纳(肾子草、灯笼草)
解热毒,治肾虚,疗风湿。选方:一、治肾虚:灯笼草一两,炖肉吃。二、治疥疮:灯笼草煎水洗。三、治风湿疼痛:灯笼草一两,煮酒温服。四、治久疟:灯笼草一两,臭常山一钱,煎水服。五、治小儿阴囊肿大:灯笼草三两,煎水熏洗患处。
32.紫云英
鲜嫩的紫云英可以食用,可清炒,亦可做汤;烹饪方法参同南瓜苗、豌豆苗。药用价值:中药名为翘摇(紫云英子)主治:破血、止血生肌。利养五脏,明耳目,祛热风,令人轻健,久食不厌,补人。止热疟,活血平胃。
33.红蓼
性味:辛;性平;小毒 归经:肝;脾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活血;截疟。主风湿痹痛;痢疾;腹泻;吐泻转筋;水肿;脚气;痈疮疔疖;蛇虫咬伤;小儿疳积疝气;跌打损伤;疟疾。
34.飞蓬
和龙葵是一对功效:发汗解表。主治:用于温热病。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一9克。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蓬就是这种花。
35.泽漆(五灯草)
性味:性微寒,味苦;有毒。功能主治: 利尿消肿,化痰散结,杀虫止痒。用于腹水、水肿、肺结核、颈淋巴结核、痰多喘咳、癣疮。用法用量:煎服,5~10克。外用适量。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
36.狗尾巴草
主治:除热,去湿,消肿。 治痈肿,疮癣,赤眼。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4钱(鲜者1~2两)。外用:煎水洗或捣敷(味甘)。功能与主治:祛风明目,清热利尿。用于风热感冒,砂眼,目赤疼痛,黄疸肝炎,小便不利;外用治颈淋巴结结核。
37.黄花菜
黄花菜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的花蕾,味鲜质嫩,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花粉、糖、蛋白质、维生素C、钙、脂肪、胡萝卜素、氨基酸等人体所必须的养分,其所含的胡萝卜素甚至超过西红柿的几倍。黄花菜性味甘凉,有止血、消炎、清热、利湿、消食、明目、安神等功效,对吐血、大便带血、小便不通、失眠、乳汁不下等有疗效,可作为病后或产后的调补品。功效:养血平肝,利尿消肿。治头晕,耳鸣,心悸,腰痛,吐血,衄血,大肠下血,水肿,淋病,咽痛,乳痈。治乳痈肿痛,疮毒:黄花菜根捣敷。
38.一串红(象牙红)
药用部分为全草,生长期皆可采收,鲜用或晒干备用。功效:清热,凉血,消肿。主治选方:治疮初起:鲜一串红适量,捣烂外敷。
39.小窃草
果实有小毒,有活血消肿、收敛杀虫的功效,用于慢性腹泻、蛔虫病、痈疮溃烂久不收口、因道
滴虫病等症。果实还可提芳香油。根与肉共煮可治吐血症。
40.牵牛花
药用价值较高。功能主治:泻水通便,消痰涤饮,杀虫攻积。用于水肿胀满,二便不通,痰饮积聚,气逆喘咳,虫积腹痛,蛔虫、绦虫病。食用功效:具有泻下、利尿、消肿、驱虫等功效,主治肢体水肿、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便秘、虫积腹痛等症。
41.鸭舌草
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痢疾、肠炎、急性扁桃体炎、丹毒、疔疮等。也可用于急性支气管炎和百日咳。
42.凤眼兰(水葫芦)
功能主治:清热解暑,利尿消肿。用于中暑烦渴,肾炎水肿,小便不利。用法用量: 0.5~1两。
43.兰花参
补虚,解表。治虚损劳伤,咳血、衄血,自汗、盗汗,妇女白带,伤风咳嗽,胃痛,泻痢,刀伤。
44.柴胡
功能:透表泄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主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用法用量:煎服,3~10g。解表退热用量宜稍重,且宜用生品。疏肝解郁宜醋炙,升阳举陷可生用或醋炙,其用量均宜稍轻。
45.白芷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
46.半夏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块茎毒性较大,生食0.1—1.8g即可引起中毒。对口腔、喉头、消化道粘膜均可引起强烈刺激。功能是燥湿化痰,和胃止呕,主治痰湿水饮,呕吐,咳喘等症。辛散温燥有毒,主入脾胃兼入肺,能行水湿,降逆气,而善祛脾胃湿痰。
47.麦冬
性味与归经: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功能与主治: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
48.玉竹
养阴,润燥,除烦,止渴。治热病阴伤,咳嗽烦渴,虚劳发热,消谷易饥,小便频数。
49.桑白皮
性味归经:甘寒,入肺经。功用: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肺热咳喘,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等症。
50.溪黄草
性苦,寒。清热利湿、退黄祛湿、凉血散瘀。是一味很好的治肝炎的中药。功用主治:清热利湿,凉血散瘀。治急性肝炎,急性胆囊炎,痢疾,肠炎,癃闭,跌打瘀肿。黄疸型肝炎:症见皮肤及巩膜黄染,恶寒发热,乏力,纳差,肝区隐痛,肝脾肿大,小便发黄,舌红苔薄黄,脉弦滑。
急性胆囊炎:症见恶寒发热,右上腹疼痛,牵及右肩背部,口干苦,恶心呕吐,或伴大便干结,或伴腹泻,黄疸等。
51.莲子
防癌抗癌:莲子善于补五脏不足,通利十二经脉气血,使气血畅而不腐,莲子所含氧化黄心树宁碱对鼻咽癌有抑制作用,这一切,构成了莲子的防癌抗癌的营养保健功能。降血压、强心安神、滋养补虚、止遗涩精、清心、祛斑。
52.厚朴(川朴)
功能:行气消积;燥湿除满;降逆平喘芳香化湿中药,主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湿阻中焦脘痞吐泻;痰壅气逆;胸满喘咳。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克;或入丸、散。孕妇慎用。
53.板蓝根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利咽之功效。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主治:温毒发斑、高热头痛、大头瘟疫、丹毒、水痘、肝炎、可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慢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骨髓炎。
54.栀子
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焦栀子:凉血止血。主治:热病心烦;肝火目赤;头痛;湿热黄疸;淋证;血痢尿血;口舌生疮;疮疡肿毒;扭伤肿痛。
55.藿香
功效主治祛暑解表;化湿和胃。主夏令感冒;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妊娠呕吐;鼻渊;手;足癣。用于夏令感冒;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妊娠呕吐;鼻渊;手;足癣
56.五皮风(五皮草,蛇含)
全草供药用,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之效,捣烂外敷治疮毒、痛肿及蛇虫咬伤。
57.鱼腥草(折耳根)
鱼腥草味辛,性寒凉,归肺经。能清热解毒、消肿疗疮、利尿除湿、清热止痢、健胃消食,用治实热、热毒、湿邪、疾热为患的肺痈、疮疡肿毒、痔疮便血、脾胃积热等。
58.金钱草
全草供药用,有清热利尿、祛风止痛、止血生肌、消炎解毒、杀虫之功。可治急慢性肝炎,黄疸型肝炎,胆囊炎,肾炎,泌尿系感染,扁桃腺炎,口腔炎及痈疔疗毒,毒蛇咬伤,乳痈,痢疾,疟疾,肺出血等。
59.地石榴(地瓜、过江龙)
功效:清热利湿、活血解毒。主治:治疗黄疸、瘰疬、无名肿痛、风湿疼痛、腹泻、痢疾、痔疮出血等证。治妇人白带,遗精、滑精,男子白浊,管痛,小腹疼痛。用根,水煨,点水酒服。吃的时候要把两头的疤都去掉。有公母的区分,吃的是公的,母的不能食用,里面是没有水分的。
60.桑葚(桑萢儿)
功效:滋阴补血、生津润燥、润肠排毒。主治:肝肾不足和血虚精亏的头晕目眩;腰酸耳鸣;须发早白;失眠多梦;津伤口渴;消渴;肠燥便秘。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