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半夏的毒性,半夏主产地?
主产于四川、湖北、江苏、安徽等地。块茎呈不规则的圆球形、半圆球形。直径约0.8~1.5厘米,高约0.5~1厘米。表面乳白色或淡黄白色,未去净外皮的具黄棕色斑点。
上端圆平,中心有凹陷的茎痕,呈黄棕色,其周围密布棕色小凹点,下面钝圆,光滑或有多数小凸起。质坚实,断面白色,粉质,细腻。气微,有呛鼻感,味辛辣、麻舌刺喉(生半夏有毒不宜尝试)。
半夏和黄瓜有什么区别?
半夏和黄瓜两者截然不同。半夏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块茎为药用,味辛性寒,有毒。黄瓜是一种常食用的瓜果蔬菜,种植后45天左右就可以收获,我们这里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人们把春天种的黄瓜叫春黄瓜,立夏前后种植的黄瓜叫半夏黄瓜或夏黄瓜。
半夏是什么草药?
半夏它是一种天南星科的小草本植物的块茎,为稍扁的圆球状。它作为一种化痰药,其基本功效是燥湿化痰。
👉半夏不但能燥湿化痰,还有比较强的止咳作用,它既是化痰药也是止咳药。它的药性偏于温燥,一方面能够使湿痰的量减少,就是消痰的作用;对已经生成并停贮在肺窍的湿痰,又有祛痰的效果,所以主要用于湿痰咳嗽。半夏历来就称为中医临床治疗湿痰咳嗽的要药,比如二陈汤。
👉半夏的降逆止呕,其实就是止呕,降逆是降胃气上逆。半夏长于治疗痰饮呕吐,也可以说是寒痰呕吐,或者说是湿痰呕吐,都是它的特长。最有名的配伍是生姜,半夏是有毒的,生姜可以解半夏毒,它们是相畏相杀的关系。这两个药都能够温里散寒止呕,当然生姜更强一些,孙思邈把生姜和半夏都称为止呕圣药。中药当中最好又最常用的两味止呕药同用,这个方就是小半夏汤,寒饮呕吐或者湿痰呕吐都可以用。
👉有书上提到半夏外用可以治疗疮痈肿痛,能消肿止痛。因为它能够化痰,有的肿痛与痰有关,比如阴疽流注。
二陈丸祛湿热还是寒湿?
二陈丸(汤)是燥湿化痰的常用药,主要用于治疗湿痰。脾为生痰之源,脾阳不振水湿不化凝结而成痰,所以一般认为湿痰来源于脾,二陈丸中半夏、陈皮燥湿化痰为主药,配合茯苓健脾利湿,甘草健脾和中,其中茯苓、乌梅、甘草性平,而半夏、陈皮、生姜偏温,(现在一般不用生姜、乌梅)全方所用药物药性比较温和,但还是偏于辛温的,可以用来治疗痰湿内盛上犯于肺导致的咳嗽、痰白量多,痰阻气机、胃失和降导致的恶心呕吐、胸膈痞满以及清阳不升、痰饮凌心导致的头眩心悸等证。
二陈丸主要是用来祛寒湿的,寒重而见痰液清稀、脉迟者还可以加干姜、肉桂增强温里的作用。该药去湿热效果不好,但通过加减化裁同样可收清热化痰之效。《医方考》中所载的清气化痰丸就是用二陈丸去甘草,加黄芩、瓜蒌、枳实、杏仁、胆星而成,可以治痰热内结,咳嗽痰黄,稠厚胶粘,甚则气急呕恶,胸膈痞满,或发热、或惊悸,不得安寐,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者。
二陈丸中茯苓健脾,甘草补脾,不仅治湿盛之标,更能治生痰之源,无论湿热还是寒湿,只要配伍得当,都能使用。
姜半夏中药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姜半夏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姜半夏的功效与作用: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具有镇咳、祛痰、镇吐、抑制胃液分泌、促进胆汁分泌、抗肿瘤、抗心律失常和室性期前收缩、降低眼内压、镇静催眠、降血脂、抑菌、抗炎、增强免疫、利尿等作用。
姜半夏是经过炮制的半夏的一种。炮制方法: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心无干心时,取出;另取生姜切片煎汤,加白矾与半夏共煮透,取出,晾干,或晾至半干,干燥;或切薄片,干燥。
中医学认为,姜半夏辛,温;归脾、胃、肺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外治痈肿痰咳。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半夏有镇咳、祛痰、镇吐、抑制胃液分泌、促进胆汁分泌、抗肿瘤、抗心律失常和室性期前收缩、降低眼内压、镇静催眠、降血脂、抑菌、抗炎、增强免疫、利尿等作用。
本内容由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中医内科 副主任医师 刘向津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