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香薷怎么读,上面一个草字头下面一个需?
薷
读音:[rú]
部首:艹
释义:见〖香薷〗
你喜欢哪个母亲?
谢谢悟空邀请。
最喜欢贾母。不仅散发着母性的光辉,更是一个近乎具备了所有完美女性所有特质的女性。
文本第三回:
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
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法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的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此处脂批:几千斤力量写此一笔。
不等黛玉参拜,就一把搂入怀中,这句话里透露出人物性格两大特点。
第一:不等参拜,是不拘泥于礼法。
第二,一把搂入怀中,足见贾母其人情感真挚,强烈。
文本二十九回
享福人福深还祷福,斟情女情重愈斟情。
宝黛二人因“金玉”之事,又起争执。闹到宝玉摔玉,砸玉,黛玉哭得吐连香薷饮解暑汤。惊动贾母。一日后,贾母试图劝和两人一起去看戏,不料二人都说不去,急得贾母哭了,怨天怨地的说:
“我这老冤家,是那世里的孽障,偏生遇上这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是俗语说得不是冤家不聚头。”几时我闭了这眼,断了这口气,凭着两个冤家闹上天去,我眼不见,心不烦,也就罢了。偏又不咽这口气。”孤女黛玉此际已无依无靠,所唯一亲者只有宝玉和已年迈的外祖母。老人家力主木石前盟,但此时也是面临“金玉”大敌,元妃的暗示,她一人独挡重重阻挠,还偏偏遇上宝黛二人时时闹些小性子,所以一向雍容典雅的她,急得哭天抹泪的埋怨。
这番形态,不仅没有失了老人家雍容华贵的气度,反而更觉增添了几分亲切。更似平常人家祖母的形象,迅速拉近了贾母在书中与读者的距离。
贾母第一次见黛玉时便言道:
“我这些儿女,所疼者惟有你母。如今舍我而去,连面也不能一见。如今见了你,我怎么不伤心”。说罢,搂了黛玉在怀,又呜咽起来。贾母对黛玉万般怜惜,源自于黛玉之母贾敏。
王夫人口里的贾敏,“那才是个千金小姐的体统”,有羡慕,也隐含嫉妒。
可推想贾敏其人,必定气度不凡。贾敏是幸运的。贾,史,王,薛四大封建官僚相互连络,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
彼此间攀亲不断。女孩儿们的婚姻也常成为家族利益的牺牲们或者筹码,来巩固彼此间的关系。
我们来看贾母喜欢的人物都是些什么模样儿的。
黛玉自不必说。凤姐儿书里写她体格苗条风骚,容颜俏丽,恍若神仙妃子。除了凤姐儿,死了的秦可卿是她重孙媳妇里,第一个得意之人。
书里描写秦可卿,鲜艳妩媚似宝钗,风流袅娜如黛玉,又说她衣履风流,绰约动人。
可见,贾母有着高出流俗的审美观。她老人家喜欢的,可都是灵性十足,又美貌动人,神仙一般的人物。可以观想贾敏其人,容颜,举止,风度,才华,性情,必定有常人难及之处。但是,不同于王夫人,薛姨妈等,贾母并没有利用这么优秀的女儿来攀亲,来换取家族的利益。
而是为最爱的女儿精选良人,婚配祖上四代袭侯,自己也科举出身的林如海。虽然门第上算下嫁,但林如海满腹才学,远胜整日玩乐,腹内草莽的四大家族里的纨绔子弟们。
事实也证明,贾敏的婚姻非常幸福。林如海对其是真爱,贾敏夫妇只生只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个男孩三岁夭折,女孩就是黛玉。其余几房妾室,并无所出,证明形同虚设。
这一点在当时社会情形下,应是非常罕见的,足见林贾二人之间的恩爱是风雨不进。
而贾敏能拥有如此幸福的婚姻,应该感恩她有贾母这样一位开明,不势利的母亲。
相对于把女儿送进皇宫“那见不得人去的地方”为荣的王夫人,以及努力支持协助女儿攀缘贾府,努力靠近宝玉的薛姨妈,贾母高的可不止一个境界。
再有就是贾母的慈爱,不只是对自己的儿孙的呵护。是时时刻刻不经意间对他人流露出来的善意,甚至包括贫穷人家的子女,她也一样有怜惜之心。
二十九回清虚观打醮,将至观前,一个十二,三岁的小道士拿着剪筒,照管剪各处蜡花。不意一头撞在凤姐儿怀里。
那凤姐可是个省事的?她一巴掌就打在了那孩子脸上。那孩子一下子就栽了一个筋斗。此时的凤姐还嘴里骂着粗话。小道士想逃走,被众豪奴围住,嘴里喊“拿,拿,拿,打,打,打”。
贾母闻迅,忙问是怎么回事,又说:
快带了那孩子来,别唬着他。小门小户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的。那里见得这个势派。倘或唬着他,到怪可怜见的。老老子娘岂不疼的慌”。贾母这番话,委婉细致,大近人情。又叫贾珍好生带了小道士来,那孩子依旧吓得发抖,说不出话来。贾母吩咐贾珍给他钱,别叫人难为他。
心肠慈善可见一斑。如不是当日遇见贾母,那小道士必遭一翻苦打。
当一个人以慈柔之心,怜爱自己的子女只是出自本性而已。
而当一个人,以父母之心去怜惜他人的子女时,才有资格算得上是一个真正有慈心,有母性光辉的善良的人。
试问,这样的贾母,(红利梦)梦中最好的母亲,除了她,谁敢担承?
nⅰang四个声调对应的字?
niang1:暂无字匹配
niang2:
1.娘
①母亲:~亲。~家。爹~。②对年轻女子的称呼:~子。姑~。娇~。新~。③称长一辈或年长的已婚妇女:大~。婶~。
2.孃
同“娘”
3.嬢
同“娘”
niang3:暂无字匹配
niang4:
1.酿
①利用发酵作用制造酒、醋、酱油等:~造。~酒。~醋。②指酒:佳~。③蜜蜂做蜜:~蜜。④喻事情积渐而成:~成水灾。酝~。
2.釀
同“酿”
3.醸
同“酿”
4.䖆
①腌制(菜)。
②[~葇]即香薷,一种香草。
注:此处仅展现可在手机、电脑、平板输入法可打出的字
奁字怎么念?
香不是多音字,只有一个读音【xiāng】,香的组词: 香油、 香味、 香气、 清香、 香甜、 真香、 香料、 香瓜、 香水、 香蕉、 香烟、 茴香、 檀香、 香肠、 香会、 香榧、 香精、 线香、 芸香、 香波、 香菇、 藏香、 麝香、 香樟、 香薷、 香案、 醇香、 香泽、 香菜、 香橼、 松香、 香客、 枫香、 进香、 香椿、 香炉、 香肚、 香片、 香烛、 香脂、 吃香、 喷香、 盘香、 香干、 藿香、 香皂、 蚊香、 馨香、 书香、 油香、 香火、 异香、 烧香、 香荔、 膏香、 香殿、 香髦、 香童、 香风、 众香、 棒香、 香木、 射香、 香堂、 乳香、 香笼、 香江、 暖香、 国香、 琼香、 香隂、 香圆、 香街、 古香、 香城、 香盖、 试香、 香缕、 香国、 夜香、 香汤、 褐香、 香鱼、 馢香、 香缨、 香缠、 香巢、 香胶、 浮香、 流香、 红香、 香埋、 香弓、 香茅、 香心、 香粉、 香尖、 亲香、 香茵、 行香、 香球、 香鬃、 香印、 香茶、 香房、 香饼、 香蕈、 香楠、 心香、 闷香、 香岑、 香蒿、 施香、 香焰、 香幄、 怀香、 稻香、 香红、 瓣香、 冽香、 香炭、 香婴、 香物、 香衖、 香栾、 香麴、 蜜香、 晩香、 香貂、 香箧、 香帐、 熏香、 香溪、 香浄、 香甘、 香尉、 残香、 香骑、 香绒、 椒香、 积香、 佩香、 香麝、 香奁、 浓香、 香岫、 香龟、 狄香、 香冽、 头香、 香芳、 香愿、 炉香、 香苞、 香饭、 香榭、 香魂、 香菌、 冷香、 暗香、 香柈、 香羞、 退香、 齅香、 香帏、 香镫、 香库、 露香、 香丝、 腻香、 香篘、 香盒、 香铺、 香埠、 香蕙、 香匙、 香蓼、 香屏、 香茸、 香莎、 笺香、 香蔓、 甲香、 香臭、 香芝、 盐香、 香稌、 香园、 香辇、 香帛、 投香、 饮香、 香纸、 香车、 香节、 香驾、 飘香、 香乳、 线香、 闹香、 香黍、 瑞香、 鸡香、 香饵、 香侣、 香钩、 香刹、 香闺、 香矾、 香猊、 栈香、 香缯、 香亮、 香腻、 香岛、 嫣香、 尘香、 香檀、 瓶香、 香閤、 括香、 宝香、 香蕊、 香螺、 香裓、 香轮、 寻香、 香吹、 香杖、 高香、 香字、 香鞯、 香露、 香醋、 香糟、 香令、 脐香、 香被、 妙香、 香坛、 香界、 香槽、 香璎、 香亭、 香墨、 香扆、 香囊、 香菰、 香毂、 团香、 法香、 木香、 香泥、 香厨、 塌香、 香俏、 芬香、 香曲、 香叶、 香槟、 敬香、 传香、 香粳、 香篝、 香资、 宋香、 香架、 香婆、 香包、 肃香、 龙香、 香橘、 衙香、 香秔、 香池、 遗香、 盗香、 香尘、 香蛾、 香翠、 香蚁、 沈香、 香窟、 榄香、 香头、 捻香、 香分、 香酥、 灵香、 香醇、 香社、 香貍、 香荼、 香蘂、 香金、 香绵、 游香、 香辅、 香袋、 香币、 香蝉、 香座、 香萁、 声香、 香烬、 埋香、 香象、 香醪、 香辎、 迷香、 香桃、 香藭、 香匳、 香粥、 香钿、 山香、 香署、 香膏、 香土、 香色、 香阴、 香氛、 香毬、 香粒、 香筒、 香霞、 水香、 香蛤、 香迳、 香霭、 香馥、 晚香、 香盘、 韩香、 香阵、 神香、 香薪、 香门、 分香、 香桂、 香芸、 戒香、 午香、 香浥、 香钱、 速香、 越香、 香盆、 甜香、 香杵、 香海、 蜡香、 香蹬、 末香、 香篮、 香茧、 牙香、 香兽、 香雾、 威香、 香灰、 香林、 香公、 香纨、 赐香、 留香、 香醅、 香罽、 迎香、 香英、 香台、 香韵、 香橙、 香表、 香炷、 香癖、 盟香、 香山、 香官、 香树、 斗香、 雪香、 香喷喷、 香槟酒、 香馥馥、 香蕉水、 香獐子、 龙涎香、 口香糖、 郁金香、 伽南香、 九里香、 月支香、 香水兰、 枫香脂、 黄香梅、 荔支香、 橄榄香、 三日香、 白胶香、 却死香、 紫丁香、 乳头香、 口香片、 雀头香、 喷香兽、 香罗帕、 香脱儿、 行香子、 金磾香、 香火祠、 香罗木、 千步香、 芳香烃、 龙脑香、 齿颊香、 蜜香树、 丁香柿、 龟甲香、 试香罗、 木香菊、 返生香、 沈水香、 真香茗、 都夷香、 沈香拐、 龙香拨、 香岩地、 小茴香、 香楠木、 香山寺、 芸香吏、 麝香金、 香奁体、 芳香酸、 麝脐香、 小黄香、 茵墀香、 香炉角、 韩寿香、 反生香、 宋家香、 香薷饮、 采香迳、 檀香炉、 香溪泉、 瓮头香、 令君香、 麝香草、 摆香堂、 香螺巵、 一炷香、 七香轮、 七里香、 众香国、 阿香车、 寄生香、 香位牌、 龙香砚、 瘦香娇、 七香汤、 香火地、 香火钱、 麝香褐、 香水钱、 香桶儿、 采香泾、 丁香核、 香炉峰、 香案吏、 香皮纸、 心字香、 软香巢、 零陵香、 唵叭香、 香料面、 香水梨、 还香愿、 沈香亭、 蜜香纸、 香火缘、 百杂香、 排草香、 麝香骢、 头炉香、 兜末香、 醉偎香、 香扑扑、 沈木香、 留兰香、 苏合香、 辟寒香、 丁香结、 香美娘、 断头香、 反魂香、 麝香缡、 香火堂、 恶香火、 香积厨、 香兰素、 香积寺、 蝴蝶香、 香港车、 七香笺、 鸟语花香、 古色古香、 香消玉殒、 书香世家、 怜香惜玉、 书香门第、 国色天香、 八角茴香、 一瓣心香、 阿迦炉香、 偷香窃玉、 国忌行香、 爇香顶礼、 烧香礼拜、 烧头炉香、 香火姊妹、 香蕉苹果、 异香扑鼻、 还香了愿、 香润玉温、 香培玉琢、 绣阁香闺、 香象渡河、 香娇玉嫩、 香油馃子、 一瓣之香、 阿迦嚧香、 鬓影衣香、 油壁香车、 土青木香、 香火不绝、 口齿生香、 团香弄玉、 稻谷飘香、 渡河香象、 桂子飘香、 玉减香消、 噉香之质、 拣佛烧香、 班香宋艳、 七香宝辇、 香水混堂、 焚香礼拜、 顶香请愿、 温香艳玉、 闻香下马、 馨香祷祝、 香孩儿营、 拙贝罗香、 香油餜子、 鄂君香被、 磕头烧香、 雪北香南、 分香卖履、 香林八节、 香火鼎盛、 燔香顶礼、 龙脑香树、 捻土为香、 盐香风色、 余香满口、 香药脆梅、 旁得香气、 一脉香烟、 抟香弄粉、 掬水留香、 香火因缘、 掩鼻偷香、 寄语暗香、 香闺绣阁、 不知香臭、 啖香之质、 香温玉软、 贾袖传香、 齿颊生香、 黄香扇枕、 吓杀人香、 惜香怜玉、 月满花香、 膏泽脂香、 香象绝流、 汉署之香、 香火道人、 屈艳班香、 香火兄弟、 香火秀才、 弄玉偷香、 软玉温香、 青琐偷香、 香草美人、 香轮宝骑、 书香铜臭、 腥臊膻香、 卧褥香炉、 香销玉沉、 油钱香分、 香花供养、 扫地焚香、 衣香鬓影、 瘗玉埋香、 金桂飘香、 韩寿偷香、 宝马香车、 活色生香、 摘艳薰香、 断香零玉、 玄香太守、 正头香主、 行香挂牌。
贾府之人是如何度过夏天的?
说到春夏秋冬四季,名著红楼梦里让我们记忆最深刻的有两个季节,秋天和冬天,秋天探春起诗社,众人做菊花诗,螃蟹诗;冬天众人赏雪品梅,芦雪庵联句,吃烤鹿肉。其实红楼梦里还用许多笔墨写到了一个季节——夏天。
红楼梦的夏天,集中出现在第二十六回到三十六回的十多回里,此时正在端午前后,正是天热之时。我们看看红楼梦里的贾府之人,都是如何过夏天的。
吃西瓜
夏天吃西瓜,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是解渴解暑的首选,是很多人的最爱,红楼梦里也说到了吃西瓜。第一次出现在原文第二十六回,薛蟠过生日,因为得了四样难得的美食,觉得自己不能一个人消受,于是请了宝玉来一起品尝。
薛蟠道:“……只因明儿五月初三日是我的生日,谁知古董行的程日兴,他不知那里寻了来的这么粗这么长粉脆的鲜藕,这么大的大西瓜,这么长一尾新鲜的鲟鱼,这么大的一个暹罗国进贡的灵柏香熏的暹猪。你说,他这四样礼可难得不难得?那鱼,猪不过贵而难得,这藕和瓜亏他怎么种出来的。”
这个时节正是端午前后,天气开始炎热,于是西瓜成为当时人们送礼和食用的常见瓜果。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西瓜自五代时传入中国。因从西域传入,故名“西瓜”,其最早的发源地,目前多认为是非洲,早在四千多年前,埃及人就开始种植西瓜。
第三十六回,还写到了一次吃西瓜,原文“这日午间,薛姨妈母女两个与林黛玉等正在王夫人房里大家吃西瓜呢。 ”可见,明清时期,暑天吃西瓜,已经一种常见的清热解暑之法。像林黛玉这样体弱多病,禁不住寒热之人,在这样盛暑之际,吃一块西瓜,心里或许或稍稍好受些吧?
除了吃西瓜,夏天可以吃的,有降暑功效的果子也不少,三十一回,宝玉邀晴雯一起洗澡,晴雯拒绝后说“才刚鸳鸯送了好些果子来,都湃在那水晶缸里呢,叫他们打发你吃。”这些果子左不过是夏日可以用来解渴降暑的一些时新瓜果,而且是老早就“湃”在了水缸里的,吃起来自然透心凉。
在没有冰箱的古代,夏天要吃的西瓜等瓜果,都会在水井或水缸里“湃”一下,去去热气,现在我们老家夏天还有这样的习俗,有时候在井水里“湃”出来的瓜果,其清凉之感比在冰箱里吃起来还要舒爽。
午睡
俗语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儿,睡不醒的冬三月。每到夏天,人多困倦,有午间小憩的习惯。二十六回,宝玉去瞧黛玉,冷不防听黛玉吟出“每日家情思睡昏昏”的句子来,这时候已近夏日,黛玉正是午睡刚刚醒来,在那里伸懒腰,这一切正好被宝玉看在眼里,这正是天气渐热时令开始入夏的明证。
第三十回,盛暑之际,宝玉闲着无事,就踱到了母亲王夫人那里,有一段文字,更是写尽了夏日众人的午睡的情形:
谁知目今盛暑之时,又当早饭已过,各处主仆人等多半都因日长神倦之时,宝玉背着手,到一处,一处鸦雀无闻。……知道凤姐素日的规矩,每到天热,午间要歇一个时辰的,进去不便,遂进角门,来到王夫人上房内。只见几个丫头子手里拿着针线,却打盹儿呢。王夫人在里间凉榻上睡着,金钏儿坐在旁边捶腿,也乜斜着眼乱恍。
这段文字明确交代了这时候正是天热之时,吃过早晚之后,各处都在打盹儿,且像王熙凤这样的主子,一到天热之时,中午都会休息一两小时,连那些婆子丫鬟,都无精打彩,王夫人也在凉榻上午睡,这俨然是一幅“盛夏午睡图”。
正是因为人人困倦,所以处处都鸦雀无闻,唯一能够听到的,应该就是蝉鸣了。所以,当王夫人醒来打了金钏儿,宝玉借机跑了之后,来到园子里,只见“赤日当空,树阴合地,满耳蝉声,静无人语。”这十六个字,写尽了大观园里的夏日情形。
三十六回,宝钗黛玉从王夫人屋里吃完西瓜出来,宝钗去了怡红院,也正赶上大家都在午休:
宝钗独自行来,顺路进了怡红院,意欲寻宝玉谈讲以解午倦。不想一入院来,鸦雀无闻,一并连两只仙鹤在芭蕉下都睡着了。宝钗便顺着游廊来至房中,只见外间床上横三竖四,都是丫头们睡觉。转过十锦槅子,来至宝玉的房内。宝玉在床上睡着了,袭人坐在身旁,手里做针线,旁边放着一柄白犀麈。
这里再次写到一处“盛夏午睡图”,宝钗想找宝玉聊天,以解午倦,没想到怡红院里除了袭人,就连两只仙鹤都睡着了,更不用说宝玉和丫头们了。由此可知,盛夏午睡是自古就有的习俗,也是一种纳凉消暑的方法。
洗澡
二十六回,宝玉被薛蟠以贾政的名义叫去之后,黛玉担心,听见宝玉回来了,就要去问问情况,黛玉走过沁芳桥时,有一段鲜活的风景描写:
刚到了沁芳桥,只见各色水禽都在池中浴水,也认不出名色来,但见一个个文彩炫耀,好看异常,因而站住看了一会。
这一段话说的是水禽在水中洗澡,诗里说: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从园子里各色水禽在池中浴水可知,夏天到了,这些水禽也感觉到了热,于是纷纷下河洗澡。关于洗澡,很多人记忆最深的应该是碧痕伺候宝玉洗澡了。
第三十一回,宝玉从薛蟠处喝完酒回来,晴雯要去洗澡,宝玉就要跟晴雯一起洗,被晴雯拒绝了,可知此时天正热,每天都要洗一次甚至多次澡,才能降暑。
晴雯…说:“……起来,让我洗澡去。袭人麝月都洗了澡,我叫了他们来。”宝玉笑道:“我才又吃了好些酒,还得洗一洗。你既没有洗,拿了水来咱们两个洗。”晴雯摇手笑道:“罢,罢,我不敢惹爷。还记得碧痕打发你洗澡,足有两三个时辰,也不知道作什么呢。我们也不好进去的。……”
由此可知,无论主子丫鬟,暑天都要洗澡的,且从对话可知,宝玉喝酒前已洗了一次,喝完酒觉得身上热,看晴雯要洗澡,自己还要再洗一次,可见天真正热了。
宝钗黛玉从王夫人房里吃了西瓜出来,宝钗约黛玉去藕香榭,“黛玉回说立刻要洗澡,便各自散了。”可见在洗澡并不方便的古代,夏天也是要每日洗澡的,尤其是高门大户人家。像黛玉、宝钗这些闺中女儿,自然更是要每日洗澡,保持女儿身体洁净清爽。洗澡用的洗澡水,自然是要婆子们灶上烧了,再由丫鬟们抬进住在房里。
纳凉
古代没有空调风扇,天气炎热,人要如何降暑呢?有一个最自然的办法就是纳凉,红楼梦里说到了四种最方便的纳凉方法,一种是睡凉榻,一种是扇扇子,一种就是吹风,还有一种就是找阴凉地儿乘凉。
我们今人过夏天,也会有有竹床、水床之类的纳凉工具,聪明的古人也有凉榻,前面说到的王夫人,“王夫人在里间凉榻上睡着”,以及在院中乘凉的晴雯,“只见院中早把乘凉枕榻设下,榻上有个人睡着”,都是睡在凉榻上,这“凉榻”就类似于我们现在的“竹床”,四面没有护栏,比较矮,可供人小憩的一种坐具或卧具,明清时期最为流行。
古诗曰: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这首诗写的正是古代盛夏时节,连日不雨,庄稼干旱,农民心焦,而王孙公子,不知民间疾苦,摇扇纳凉。扇子是古人夏日纳凉必备工具,红楼梦里有多处写到扇子。
比如宝钗扑蝶一回,此日正是芒种时节,这个节气一过,便是夏日了,天渐热,所以公子小姐们都拿起了扇子,后文晴雯跌扇,撕扇,以及小丫头靓儿丢扇等情节,都明确说到了扇子,因为此时正是端午时节,天气已开始炎热起来,而扇子是最便捷适用的纳凉驱蚊之工具。
三十四回,袭人到王夫人房里回话,见“王夫人正坐在凉榻上摇着芭蕉扇子”,一句话交代了夏日王夫人的两种纳凉方法,睡在凉榻上,摇着芭蕉扇,由此也能看出天气之炎热。三十六回,凤姐从王夫人那里回完话出来,有一段关于凤姐纳凉的描写:
(凤姐)刚至廊檐上,只见有几个执事的媳妇子正等他回事呢,见他出来,都笑道:“奶奶今儿回什么事,这半天?可是要热着了。”凤姐把袖子挽了几挽,跐着那角门的门槛子,笑道:“这里过门风倒凉快,吹一吹再走。”
由此可知,若天热无法之时,或户外有风之日,还可以借助自然之风纳凉消暑。
夏天太热,一般情况下,很少人愿意出门,都在家纳凉,但如果不得已出门,也多半不会顶着毒日头,而是找阴凉地儿歇息。贾母去清虚观打醮,贾珍找贾蓉不见,发现贾蓉等人在乘凉,说的就是贾蓉等人阴凉地下歇息消遣的情形:
贾珍…又问:“怎么不见蓉儿?”一声未了,只见贾蓉从钟楼里跑了出来。贾珍道:“你瞧瞧他,我这里也还没敢说热,他倒乘凉去了!”喝命家人啐他。……那小厮便问贾蓉道:“爷还不怕热,哥儿怎么先乘凉去了?”贾蓉垂着手,一声不敢说。那贾芸、贾萍、贾芹等听见了……一个一个从墙根下慢慢的溜上来。
由此可知,这天不是一般的热了,众人都在阴凉地里,贾珍忙前忙后,又累又热,看到自己儿子带头乘凉,心中自然不悦。
解暑秘方
除了正常的通过吃瓜果,扇扇子,睡凉榻、洗澡等降暑方法外,原文还说到了两种解暑的秘方,一种就是宝玉给金钏儿吃的香雪润津丹,从名字我们就能猜出大概,这应该是一种可以生津、解渴、降暑、清火的中药。
这个润津丹是宝玉随身携带的,装在荷包里,所以应该是类似于丸药的形状,是干燥的颗粒状物品,在燥热难耐或口渴之时,含上一粒,可以立即生津止渴,大概类似于我们今天的陈皮丹、柠檬丹、薄荷丹这些,口味是甜填的或咸咸的,吃了之后,嘴里顿时感觉异常清凉舒爽。
黛玉体弱,跟着贾母清虚观打醮回来,就中了暑,原文说“林黛玉昨日回家又中了暑”“中了些暑溽之气”,既然中了暑,就必然要吃降暑之药,二玉大闹矛盾时,原文有一句话,说到了黛玉吃的解暑药:
林黛玉一行哭着,一行听了这话说到自己心坎儿上来,可见宝玉连袭人不如,越发伤心大哭起来。心里一烦恼,方才吃的香薷饮解暑汤便承受不住,“哇”的一声都吐了出来。紫鹃忙上来用手帕子接住,登时一口一口的把一块手帕子吐湿。雪雁忙上来捶。
这里提到的“香薷饮解暑汤”即是夏日中暑之后的解暑良方。 香薷是一种植物,药用价值极高,用其做成的香薷饮,是一种食疗解暑之汤,可用于治疗因中暑引起的发热,头重头痛,无汗胸闷,或四肢倦怠,腹痛、吐泻等症状。
这里黛玉身体娇弱,又中了暑,刚喝了解暑汤,本就身体不适,结果因与宝玉一番口角,心中不自在,全部把汤吐了出来。呕吐也是中暑的症状之一,可见黛玉之病,不仅怕阴雨天,也怕盛暑天。
有关暑天的情节
除了以上文字,原文中还有多处文字,极写夏日之热。
第二十九回,王熙凤说去清虚观打醮,跟宝钗之间有一段对话,宝钗笑道:“罢,罢,怪热的。什么没看过的戏,我就不去了。”凤姐儿道:“他们那里凉快,两边又有楼。……”从这段话里可知,宝钗是怕热的,而且王熙凤说清虚观凉快,因为他们那里两边有楼,即可以登高乘凉,这是古人纳凉的又一种方法。
关于宝钗怕热,后文二宝之间的一段对话,再次写到。宝玉问宝钗为何不去清虚观了,宝钗道:“我怕热,看了两出,热的很。…”宝玉…搭讪笑道:“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由此可知,体态丰盈的宝钗,是极怕热的,这跟我们今天说的胖子怕热是一个道理。况且宝钗本身从娘胎里带出一股热毒,要常吃冷香丸压制,她的房间之所以布置的雪洞一般,正是因为怯热之故吧?
清虚观张道士说众人要看宝玉的玉,贾母让他领宝玉出去,带给众人瞧就是,张道士考虑到天热,怕宝玉受不了热气熏蒸,就说:外面的人多,气味难闻,况是个暑热的天,哥儿受不惯,倘或哥儿受了腌臜气味,倒值多了。这一点,跟贾敬之死时,宝玉为二尤挡着人是一样笔墨,他怕“和尚们脏,恐怕气味熏了姐姐们。”
宝黛闹了别扭之后,宝玉去黛玉那里敲门赔不是,黛玉不让紫鹃开门,这时候,紫鹃道:“姑娘又不是了。这么热天毒日头地下,晒坏了他如何使得呢!”可知此时,天正热,太阳正毒,这一处情节,又跟贾蔷要去给龄官请医生看病一样写法:(贾蔷)说着,便要请去。龄官又叫“站住,这会子大毒日头地下,你赌气子去请了来我也不瞧。”这都反映了盛夏之时的酷暑难耐,天气极热。
湘云二进贾府时,正是盛暑之时,贾母让湘云到园子里去,因为园子里凉快。贾母向湘云道:“吃了茶歇一歇,瞧瞧你的嫂子们去。园里也凉快,同你姐姐们去逛逛。”湘云劝宝玉读书上进时,是“一边摇着扇子”一边说,宝玉怕老爷责骂,着急出去,忘了带扇子,“袭人怕他热,忙拿了扇子赶来送与他”,这些情节,都反映出了盛夏之时的光景,扇子是不能离身的,否则会热的受不住。
作者:夕四少,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红楼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