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的功效与作用适合哪些人,西洋参和黄芪的功效作用?
西洋参和黄芪的功效与作用是补气养阴,清热生津。西洋参偏寒,具有治疗糖尿病的作用,也可以降低血糖,能够促进糖和脂肪的代谢。另外,西洋参还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改善血管的内环境。
西洋参和黄芪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
说起补气药材,大家都不陌生,黄芪、西洋参……很多人随口就来。这些日常可以接触到的补气中药材,到底应该怎么选?是选贵的还是选进口的?很多人都不清楚。
今天,好好就针对黄芪、西洋参这2种中药材的差异以及适应症做一个详细的介绍,有困惑的朋友可以花点时间了解一下。
1 黄芪
黄芪味甘,性微温,可归睥、肺经,被历代医家认为“补一身之气”。因为黄芪的补气效果不输人参,且价格亲民,因此又常被称为“平价版的人参”。
此外,黄芪还有升阳、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等功效,这些是人参没有的。所以,才有“外行重参,内行重芪”的说法。
2. 西洋参
西洋参味微苦、性微寒,可归心、肺、肾经,具有补气养阴,淸火生津等功效。
临床上,西洋参主治气虚阴亏、虚热烦倦、咳喘痰血、肺虚久嗽、咽干口渴、内热、消渴、口燥喉干等症状。
二、不同症状适用于哪类药材?
1. 补气养阴用西洋参
西洋参的侧重点主要在于补气养阴,对气阴两虚证效果最佳。同补热病气虚,对消渴功效较强。临床上常用西洋参来治疗:气阴两虚证;肺气虚、肺阴虚证;热病气虚、津伤消渴。
2、固表止汗用黄芪
黄芪不仅具有很好的补气效果,同时还擅长固表止汗,对于自汗证有很好的疗效。临床上常用黄芪来治疗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水肿、子官脱垂、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疮口久不愈合等问题。
此外,黄芪还有利水消肿的功效,像那些晨起会出现眼肿、腿肿的人,或者因为高血压和糖尿病引起的水肿,都可以泡黄芪喝消水肿。
简单来说,2种药材,都有补气的效果,但是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像黄芪可补气升阳,固表脱毒;西洋参重在补气养阴。
黄芪的作用是什么?
黄芪是一种药性平和、甘甜补气的中药。它主要属于脾、肺、肝、肾经。功能主要用于益气固表、解毒排脓、利尿生肌等。只要有气虚、疲劳、慢性腹泻、脱肛、自汗水肿、女性子宫脱垂、慢性肾炎蛋白尿和糖尿病脓皮病长期不愈的临床症状,就可使用黄芪。一般来说,小剂量黄芪能补中益气,具有降血压的作用。
用黄芪和枸杞泡水喝?
黄芪和枸杞这都有着良好的滋补作用,枸杞有润肺,补肾益精,清肝滋肾,补虚劳,补血安神,生津止渴,去风明目的功效。黄芪,能够益气固表、托毒生肌。从两种中药的功效来看,药症是相宜的,两者一起泡水喝可以达到补气等作用,气虚的人适合服用的。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是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避免黄芪的量。另外,在服用期间,需要注意饮食的清淡,避免过于油腻刺激等食物的摄入。
黄芪精口服液治什么病?
黄芪精口服液主要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亏虚引起的吃饭不香、大便清稀、身体疲乏无力、面色苍白、胃下垂、子宫脱垂、表虚自汗等症状。黄芪口服液适合的人群有气虚无力、厌食、消化功能障碍等,另外还可以用于体质虚弱的老年人、婴幼儿、妇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