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脘的准确位置图作用,胃疼糜烂艾灸哪个部位?
胃疼糜烂艾灸中脘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上4寸处足三里穴。选择正确的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将艾条分别悬挂在一侧的中脘和足三里穴位10分钟,穴位皮肤呈湿润红色,胃痛可以立即缓解。使用时,应集中注意力,艾灸火与皮肤之间的距离应为艾灸受者能承受的最大热量。小心不要烧伤皮肤。
有些人排气快有些人却很慢哪些原因影响了排气呢?
好朋友茹茹前两天生了刚刚生了一个宝贝闺女,我去医院看她,刚进门就看见有护士在查房。护士对着临床的产妇说:“排气了吗?”
旁边的产妇害羞的说道:“还没有呢,护士我现在可以吃些东西吗,好饿啊!”
护士着急的说道:“没有排气什么东西都不能吃,产后6个小时可以稍微喝一点点的水,等排气之后在吃东西”。
待护士走后,我悄悄的问茹茹,什么是排气啊?她笑呵呵的和我说:“排气你都不知道啊,你还是生过孩子的人呢!”
这时候我可是一头雾水,我是顺产生的宝宝,当时医生并没有和我说过不能够吃饭啊!这么一说茹茹才解释道:“喔,忘记你是顺产的了,排气就是放屁啊!如果剖腹产手术必须要放屁之后才能吃东西”。
手术之后排气就这么重要吗?护士查房一定会“刨根问底”的实时了解产妇的恢复情况,如果宝妈已经排气了,这才能够说明手术成功,医生才会放心让你吃东西。
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顺产和剖腹产的区别还是很大的,这一孕傻三年笨的连“排气”是什么都不清楚了,之后我也对剖腹产手术的“排气”问题做了一个相关的了解。
剖腹产为什么要先“排气”才能进食?
宝妈完成手术之后通常需要一到两天的时间才能够逐步恢复肠功能。排气的好处是为了防止产妇肠粘连,如果产妇肠粘连就会出现腹痛、腹胀等现象,严重影响产妇的身体恢复。
如果宝妈有排气现象的产生,这才表示宝妈基本恢复了肠道功能,就可以适当少量的吃点流食。
产后应该如何进行加快“放屁进程”?1)产妇在生产之后要尽可能早点下床活动
当宝妈手术之后,一般情况下第二天就可以下床活动了,医生也会建议患者可以尽快活动,这样不仅仅有利于宝妈的排气和肠道蠕动,更有利于手术刀口的恢复。如果伤口很痛不能够及早下车活动,一定要在床上多翻身。
下床活动的时候可以用手捂着点伤口,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避免因为运动而牵引增加伤口的疼痛感。可以在家人的搀扶下进行散步,每次活动时间也不宜过长,十多分钟就可以。随着伤口的恢复,下地活动的时间逐步延长就可以。
2)轻轻按摩腹部,促进肠道蠕动
产妇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对腹部进行轻轻的按摩,这样不仅有利于促进肠道蠕动功能的恢复,并且有助于排出子宫和阴道中残留的积血,提高孕妇的身体机能恢复的速度。
3)如果迟迟不排气就借助药物来排气
有些产妇因为一些因素无法正常排气,长时间不排气产生的腹胀,就会引起麻痹性肠梗阻,这样就会影响消化系统功能,为了避免因为长时间的不排气造成的疾病,就需借助药物来促进排气。
4)饮食方面多加注意,以流食为主加快排气
产后如果进食要细嚼慢咽,速度不宜过快,并且采用少吃多餐的方式来进行体力补充。可以多吃一些助于排气的食物。
网友留言求助放屁难,排气难,尴尬问题成难题@小小刘:今天术后第二天排气不多,但是肚子鼓的和怀孕6个月似的,医生给开了药,但是效果并不明显,有没有什么小偏方?
@兜兜猫:我是剖腹产,为什么三天了还没有排气,而且肚子里有气就是排不出来,有没有好办法?
@甜橙1219:剖腹产手术就是不通气,怎么办呢?肚子胀的厉害,就是不放屁,着急中.....
从网友的留言就不难看出,很多产妇在术后都遭受着“不排气”的困扰,接下来我们就分享几个排气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助力排气食疗法:
▶萝卜汤:把白萝卜洗干净切成小块,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煮20分钟左右,然后趁热喝下萝卜水。
▶陈皮汤:同样取适量的陈皮加入水中,水开小火慢煮10分钟左右进行饮用。
▶莲藕:莲藕具有通气的作用,可以通过喝莲藕水或者吃水煮莲藕来帮助排气。
▶苹果醋:可以利用纯度较高的苹果醋调一杯水,这样苹果醋中的醋酸就会促进肠胃的蠕动,帮助产妇及时的排气、排便。
二:助力排气药物治疗:
▶可以使用开塞露来刺激肠胃以及排便的条件反射,从而加快肠胃的蠕动和排气的速度。如果产妇因为其他原因长时间不能够排气,且有肠粘连的可能性就要听从医生的建议打排气针或者排气药。
三:助力排气温水浴足疗法
▶在中医医学理论中,人体的足底与五脏六腑等各个器官的反射区,通过温水浴足可以有效的刺激各功能区的条件反射,从而增强各器官的功能运动,加速促进肠蠕动,更有助于排气。
产妇排气的快慢是有原因的,宝妈要能分得清对于排气这个事情来说,有的人就会排气快一些,而有的人却迟迟不能排气,是那些因素影响了排气呢?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第一:手术麻醉导致肠胃麻痹
大家都知道剖腹产手术都会进行先进行麻醉,而麻醉的效果就会影响肠胃功能的运动,因为每个人对麻醉药物的耐受性都是不一样的,也会直接影响到肠胃功能恢复。说白了就是“肠胃还没有醒”,所以肠胃功能还没有工作导致没有排气。
第二:腹部手术造成了肠管刺激
剖腹产手术属于腹部手术的一种,这种手术刨开腹部就会对患者的腹腔脏器进行牵拉刺激,这种刺激就会使肠管蠕动程序减弱,从而影响了排气。
第三:手术前未禁食禁水
在剖腹产手术前,医生都会和孕妇约定手术的时间,而术前最少6小时以上是需要禁食禁水的,因为如果是在饱腹的情况下手术,肠胃中的食物会逆流增加手术的风险性。
有些时候因为孕妇身体的原因,会进行紧急的顺转刨手术,这样产妇的体内就会存在进食的情况,并且顺转刨的产妇在生产的过程中会有屏气和用力喊叫的情况。这些都会导致产妇的胃内积存大量的气体,所以在手术之后胃肠功能就需要一定时间的恢复,这样就延迟了术后的排气时间。
第四:胃肠功能紊乱
因为剖腹产术前术后需要紧食,而不规律的饮食情况就影响了肠胃功能的蠕动,所以也就会引起肠胃功能的紊乱。每一个产妇的体质上都有实质性的差异,而不同的人群多肠胃功能紊乱的严重程度也会不一样,从而影响了产妇排气的快慢。
第五:术后没有及时活动
剖腹产手术之后,一些产妇因为觉得疼痛难忍就会在床上一动不动,虽然产妇需要术后多休息,但是术后第二天医生就建议产妇下床溜达,从而加快肠胃的蠕动加快排气。如果产妇卧床就会降低肠胃蠕动,从而影响排气。
不论是顺产妈妈还是剖腹产妈妈都将经历一些“难以启齿”的心酸事,当我们遇到问题是一定要及时的告诉医生,毕竟专业的人才能够给出专业的建议,帮助我们解决掉这些心事。
同时也希望所有的妈妈们都能够在产后有一个好的恢复状态,然后陪着宝宝一起成长!
你在生宝宝的时候遇到过什么“害羞”的事了吗?你的放屁排气过程顺畅吗?分享你的故事一起讨论吧,欢迎您留言分享!更多过母婴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足三里穴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常用的重要穴位,位置在膝下3寸,于胫骨前缘旁开1寸处,患者可取坐位屈膝垂足,或卧位在外膝眼直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处取穴。足三里临床应用广泛,是治疗胃肠及下肢膝胫疼痛的首选之穴。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中指出“足三里能通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肠鸣并腹泻,腿胫膝肿胀酸,伤寒瘦损,气蛊诸股”。所以足三里有诸病皆治的说法。
1、足三里能健脾、消除腹胀、助消化
足三里穴以治疗胃肠疾病为主,有“肚腹三里留”之说。胃脘痛可配合内关、合谷、中脘、阳陵泉,腹胀配合脾俞、胃俞。脾胃互为表里,为后天之本。以足三里为主穴,可配合诸多穴位治疗疾病。配中脘治疗肝气郁滞,食停胃脘或因中焦虚寒所致的胃脘疼痛,起到疏肝理气,温中散寒的作用,配中脘、内关、合谷有温胃散寒、调中降逆之效,配脾俞、公孙可调补脾气、健中和肠以消除泄泻。以足三里为主穴,可治疗消化系统的疾病。
2、足三里能调气血,活络止痛
按摩足三里能使气血流通,舒经通络,祛风散寒。足阳明经,起于鼻两旁……下至髌骨,沿着胫骨前嵴外侧下行足跗,另一支脉从膝下3寸处分出进入中趾外侧端。由此可以看出,足三里穴是治疗下肢疾病的重要穴位。
临床证实,足三里有健脾利湿,舒筋活血的功效,所以下肢运动系统的疾病治疗离不开足三里穴。风寒湿脾及外伤所致的局部疼痛肿胀,可配膝眼、委中、阳陵泉,关节炎可配昆仑、悬钟,踝关节疼痛可配丘墟、照海。推拿双足三里 穴,可治疗周身关节痛。
3、足三里具有防病、保健强壮的作用
足三里能起到防病、促健强壮的作用,俗话说“人老先老腿”,推拿足三里穴能使腿脚灵活,这与古代神医华佗的五禽戏来锻炼身体,使人达到健康防病是一致的。推拿足三里可防止衰老,预防百病,如配神门可治疗失眠,配天柱、中渚可治耳鸣,配听宫、外关治耳聋,配睛明、风池治视神经萎缩,配心俞、脾俞、内关治心脾两虚,配心俞、肾俞、关元治心肾亏虚。素体健康的人,经常按摩足三里穴,能使人精力充沛,身心更健康。
胃里摸着很硬是怎么回事?
这种情况很可能是胃中有残留物质,或者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原因造成的,也有可能是胃部的一些肿物等,建议您进行胃镜的检查,可以确诊的,如果是胃肠功能紊乱造成的,可以应用促进胃动力的药物等进行治疗的,建议您多喝温开水,可以局部热敷中脘穴,神阙穴和关元穴,避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减肥穴位?
穴位减肥是建立在中医经络理论基础上的,通过对相应穴位的刺激,更能有效抑制食欲,减少进食量;还能抑制胃肠的吸收,减少机体能量的摄入;同时促进能量代谢,促进脂肪的分解,最终达到减肥的目的;举例:中脘,胸窝口和肚脐的中间位置,对胃部免疫力低下的肥胖患者特别有效;气海,肚脐向下一个手指宽处,对精神紊乱、忧郁的肥胖患者有很好的效果;关元,肚脐向下3根手指宽处,对腹凉等寒体症的肥胖患者有缓解效果;穴位减肥需要专业人士操作,切不可自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