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会有什么症状,被丙肝患者用过的针头扎了以后会被传染吗?
谢谢邀请,我作为专业的感染科医生来回答你的问题!
目前丙肝的传播途径有:性传播、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在我国最多的就是血液传播,至于能不能患病一共有几个条件:
1.患者血液中的病毒载量,如果病毒载量高,说明传染性大,容易被传染。
2.被刺针头含有的血量,如果血量较多,则容易传染,特别是新鲜血液。
3.被刺的深度,如果刺的深度达到真皮层,也就是可以见血,也容易被传染。
那么丙肝有些什么症状呢?
如果是急性的可以为恶心、厌油、黄疸、发热等临床表现,但是部分病人无任何表现。建议你定期去医院做丙肝抗体检查,多检查及次。
关注李平医生,健康路上有我陪伴!
丙肝病毒的发现意义有多重大?
每年诺贝尔奖揭晓之前,总有很多预测。今年的一些预测,有人还认为中国科学家有机会获得诺贝尔医学奖,重现屠呦呦的荣耀时光,但几乎没有人猜到会颁给发现丙肝病毒的人。
10月5日,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三位英国和美国科学家共同获得2020年度诺贝尔生理或医院奖,他们是研究丙肝的,人们才开始重新审视这个疾病。
三位科学家的发现,真的有这么重要吗?
有的!
全世界有7,100万(有些文章说是1.85亿,应该是以前的数据)慢性丙肝病毒感染者。科学家的成就,从丙肝的表现,到认定病原体的基因序列,再到丙肝的诊断和传染,这些纯基础的发现,奠定了攻克丙肝的基础。
他们或许不是医生,并没有直接救人,但是直接救人的人,却绝对是步其后尘!
丙肝是个“沉默”的肝病,或者说是潜伏的高手,因为大多数丙肝病毒感染者,是没有症状的,甚至也没有肝功能等普通检查方面的异常。
这种沉默,会将大部分丙肝病毒感染者推向慢性病毒感染的状态。
而其中40%的慢性病肝病毒感染者,如果不积极治疗,将可能会发展为肝硬化,这一部分的患者当中,25%的有可能会发展为肝细胞癌。全世界每年40万人死于丙肝相关的疾病,就是这么来的。
三位科学家并不是同时发现丙肝病毒的,他们在丙肝病毒方面的研究,是前后一脉相承的。从最开始发现输血肝炎,到利用新的分子克隆方法鉴定出致病的病原体,再到患者的血液检测出丙肝抗体和病毒核酸,最后证实丙肝病毒的独立致病能力,都是不断努力探索的结果。
他们的工作,现在看起来好像是一个简单的完整研究,但对于条件并不是很好的当时来说,是非常艰难的。无论从研究方法还是思路,都是具有开创性的研究领域。
要战胜一种疾病,首先要对这种疾病有深入的认识,对于感染性疾病特别是传染病而言,认识这种疾病的病原体,才有可能最终治愈这种疾病。而因为他们三个人对丙肝的研究,在短短的20多年时间里,已经做到了丙肝的临床治愈。
丙肝病毒的发现,当然还有其他更加深远的意义。
1、阻止了丙型肝炎的进一步扩散在1960年代,医生发现很多人输血之后得了肝炎,但这种肝炎既不是由甲肝病毒引起,也不是由乙肝病毒引起。当时认为是来自不明原因的一种病原体,并将这种肝炎称为“非甲非乙型肝炎”。
输血是临床抢救危重病症的最重要措施,要解决输血传染肝炎的问题,就必须要找到病原体,并在输血前检测出来。否则的话,这种疾疾病的传播将无法控制,而如果不输血又将有很多患者死于其他的疾病。
2、帮助开发出丙肝的诊断方法认识输血相关肝炎是由丙肝病毒引起,并进而开发出了诊断试剂,才有可能在输血之前检测到这个病毒,从而源头上遏制这种病毒的传染。
1989年以后,几乎在所有的输血前检查中开始运用丙肝病毒抗体的检测,使得之后输血性肝炎感染的概率,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30%,下降到2000年的接近于零感染,预防了了成千上万的人感染丙肝。
3、破译出丙肝病毒的基因密码破译出丙肝病毒的基因序列后,再了解丙肝病毒的复制机制和致病的原理,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有别于治疗乙肝的直接抗病毒药。
到目前为止,以索磷布韦为核心的药物,比如吉二代、吉三代等抗病毒药,已经完全能够清除患者体内的丙肝病毒,获得的临床治愈率高达95%以上。
丙肝的治愈,特别是在丙肝还没有进入肝硬化之前,将丙肝病毒清除,给慢性丙肝病毒感染者带来了生命的曙光,避免了无数人由慢性丙肝转为肝硬化和肝癌的宿命。
4、给乙肝治疗带来启发丙已经能够临床治愈,而乙肝的治疗依然徘徊不前,这是现实。不过,有很多孜孜不倦的乙肝研究者,也开始尝试着用丙肝那一套联合治疗的方法来对付乙肝。
尽管长效干扰素和口服抗病毒药的初始联合治疗,被认为对慢性乙肝的治愈没有多大的优势,但随后的序贯治疗,也就是先用口服抗病毒药完全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再用长效干扰素激发人体的免疫系统,以清除乙肝病毒。这样的方法给一部分的乙肝小三阳患者带来了治愈的希望。
还有更多正在研究的乙肝新型药物,也是针对乙肝病毒复制周期以及跟免疫相关的一些问题,比如有一些很有希望的治疗性疫苗和降低乙肝表面抗原或cccDNA的药物,也正在很有希望的开发当中。
小结丙肝从发现到治愈,是人类战胜一种疾病的伟大实践。有了这个成功的案例,将对一些全球性的慢性疾病,比如肺结核、艾滋病和乙肝的治疗,带来更多的希望。
这其实也告诉我们,在对一种疾病还没有完全了解的情况下,虽然也需要有一些开创性的治疗性的摸索工作,但是对于基础性的研究,依然要全力予以重视。这些成果,有点“水到渠成”的感觉。
不过,丙肝的问题其实并没有完全解决,首先是没有更好的疫苗开发,一个疾病要完全战胜,不但需要治疗,更需要从根本上来预防。其次,在社会上,还有很多丙肝病毒感染者没有得到治疗。希望那些检查丙肝抗体阳性的人,尽快去做丙肝病毒RNA的检查,如果丙肝病毒也是阳性的要尽快予以抗病毒治疗。
我是一位热爱科普的临床医生,看病、咨询,答疑、解惑,科普医学知识,在匆忙的临床工作中,体会温暖文字的力量!
如果这篇文章对您有用,欢迎点赞、评论、转发和收藏。想了解更多的医学知识,敬请关注龙医生!
丙肝的症状有哪些?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患者有可能完全没有症状,如果引起症状则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肝区疼痛不适,乏力, 皮肤瘙痒,黄疸等症状。丙型病毒性肝炎只要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大部分都可以彻底治愈。一旦明确诊断,不论有无临床症状,都要积极治疗。
丙肝窗口期是什么意思?
谢邀。首先我们了解下什么是“丙肝窗口期”。我们首先了解下什么是“窗口期”?病毒进入人体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血液才会产生病毒抗体,在此期间抗体检测呈阴性,这段时间就叫窗口期。艾滋病、乙肝、丙肝和病毒等诸多疾病都有窗口期。那么,人体感染病毒到可以从血清中检测到丙肝病毒抗体的这段时间就是丙肝病毒感染的窗口期。
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窗口期”不等于“潜伏期”。“窗口期”是感染病毒后不能通过检测方法诊断的一段时间,而潜伏期是感染病毒后没有出现临床症状的一段时间。
目前丙肝用第三代酶联免疫抗体检测方法可能需要在感染后4周~6周才能检测出来。而核酸检测的方法就快得多,在感染后1周(甚至更短)就可以检测出来,准确性可达99%。
“丙肝窗口期”会感染其他人吗?很不幸,会的。因为窗口期患者的丙肝病毒抗体检测阴性,但实际上血液中的病毒仍然在不断复制,存在传染性,如果接触到丙肝窗口期的患者血液还是容易感染上丙肝病毒的。
目前各大医院的常规体检套餐中并没有包括丙肝检查,作为医生,个人认为丙肝筛查其实很简单,和乙肝一样通过抽血即可检查。有条件的群众可以在体检的时候可以申请加查丙肝。
丙肝是什么?
同为导致肝癌、肝硬化的元凶之一,对比“知名度”很高的乙肝,丙肝更可怕。因为预防乙肝可以打疫苗,丙肝就不行,因为没有疫苗;而丙肝跟乙肝相比,“耐心”更好,在没有办法大爆发的情况下,可以长期“蛰伏”,一旦爆发,相对破坏力更大,更为“凶残”。
202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3位科学家获奖,就是因为发现丙肝病毒(HCV),并且让这种病毒的血液检测,以及针对性药物研发能够实现。
而正在阅读该消息的你,可能就是丙肝病毒的感染者,或者携带者,却不自知,因为丙肝是一种“沉默型肝病”,不知不觉间,丙肝病毒可能已经在你体内潜伏了20-30年。
1.我国丙肝现状发现率低、就诊率低、规范抗病毒治疗率低,隐秘性高、漏诊率高、慢性化高。
如果你或者父母在1993年之前输过血,或者做过器官移植、反复血液透析等,还是去医院,排除掉感染的可能性较好,其实麦芽建议2015年之前,接受输血或者器官移植的,有条件的话,也最好都查一查。
1993年之前,丙肝血源性污染的检测,根本就没有,而就咱们国家的情况来说,2015年之前的检测也并不保险,不排除接收的血源,来自窗口期的丙肝感染者,或者假阴性丙肝患者的可能性。
目前全球约有,超过1亿7000万慢性丙肝感染者,其中约有3800万左右,在中国内地,平均丙肝病毒携带率为3.2%,可怕的是,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自己已经感染(据估计只有2%的人被诊断,从而接受了治疗),悲哀的是,跟乙肝比起来,明明丙肝病毒是能够彻底治愈的,却因为大部分人,不知道自己感染,而没有进行治疗。
也就是说,论丙肝的危害性,不知道自己感染丙肝才最可怕。
2.关于治疗丙肝只要感染,都需要治疗吗?
跟乙肝病毒一样,丙肝在最初的急性感染期(一般12周内),有小部分人的免疫系统,的确是能够彻底清除掉丙肝病毒的,叫做自发清除,通常急性感染期,10%-15%的人会出现症状,症状越是明显的,越有可能实现自发清除,是免疫系统与之激烈“作战”的表现。
当然相反的情况也可能出现,也有人的免疫系统对“入侵”的丙肝病毒,完全不作为,不仅身体完全没有症状,就连血液检查,也完全检测不到相应的抗体,这就是麦芽在前文说过的,在2015年之前接受输血治疗,也有一定风险的其中一种情况,也就是“假阴性”,因为咱们国家是在2015年才开始,对血源进行丙肝病毒的RNA检测,彻底解决这种由输血感染丙肝的隐患的。
急性感染6个月没有自发清除,通常就转为慢性感染了,55%-85%的人,都会成为慢性丙肝病毒感染者,急性感染转为慢性感染,之后引起活动性肝炎,诱发肝脏纤维化,最终肝硬化、肝癌。
所以,当然是出现丙肝感染,都应该积极规范的治疗。
得了丙肝应该怎么治疗?
这个问题,要说明白的话,还挺复杂,因为不同的基因型(丙肝有6种不同的基因型,甚至还有一些基因亚型)对应不同的治疗方案,医生还得考虑患者肝脏当前的情况,是否肝硬化,处于代偿期还是失代偿期等,都要在治疗方案中考虑到。
也就是说病人或许应该得到“精准治疗”,但是失衡的医患比例,其实并不支持,所以在以前,传统治疗就以,注射干扰素+利巴韦林为主了,治疗周期长,容易出现耐药,治愈率50%左右,副作用大,需要严格的监控肝功能,避免因为用药,出现严重的肝损伤。
当然,这几年对于丙肝治疗的新药研究突飞猛进,对比2015年版,《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 年版)》,泛基因型 DAA ,成为指南推荐的优选治疗方案,整体简化了诊疗流程,更加适用于基层慢性丙肝患者的治疗和管理。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 版)》推荐的主要泛基因 DAA 方案
啥是泛基因型方案?
简单说就是,在已知主要基因型,以及主要基因亚型的 HCV 感染者中,不同临床特点的患者中都有效的方案。比如索磷布韦/维帕他韦(丙通沙®),中国Ⅲ期临床研究当中,固定 12 周方案对中国基因 1、2、6 型丙肝患者治愈率达 100%。
幸运的是,2017年开始,一些丙肝治疗新药陆续在咱们国家获批上市,2019年3种丙肝新药被纳入医保,不然的话,丙肝虽然可治,治疗的费用却很让人揪心,比如上文提到的丙通沙,原价7万左右,纳入医保之后1万多,再根据比例报销,可以说已经大大的减轻了患者的负担。
【麦芽来总结】丙肝病毒感染的几个阶段是急性感染、慢性感染、活动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我国作为肝病大国,约有近4000万丙肝感染者,据估计只有2%的患者被确诊,从而得到治疗,而目前丙肝治疗已经能够实现100%治愈,治疗费用也大大降低。
对于丙肝病毒,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要在2030年将之消灭,也成为了“健康中国2030”的目标之一,麦芽希望看到文章的你,能够重视,积极排除自己及家人,感染丙肝病毒的可能性,高危人群主动能够自发进行检查。
那么,你或者家人是否属于高危人群呢?
丙肝有3种传播方式:血液传播、经破损皮肤或者黏膜感染、性传播,因此以下情况,请予以重视:
曾在1993(2015)年之前输过血或接受过血制品曾做过胃镜、内窥镜检查曾做过未经严格消毒的针灸治疗曾做过血液透析或器官移植曾经用过未经严格消毒的牙钻等牙科器械曾与他人共用同一个注射器曾在理发室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理发、剃须刀具曾经用过未经严格消毒的器具进行纹身、纹眉、穿耳环孔等皮肤黏膜损伤性操作曾在美容院进行过抽脂、割双眼皮等创伤性美容项目曾有过多名性伴侣密切接触血液的医护工作人员家庭成员中有丙肝患者【麦芽的温馨提示】从营养师的角度,麦芽想要提醒大家,不论是丙肝、乙肝病毒,还是其他同样伤肝的酒、药、毒,甚至是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同样都能够造成肝损伤,诱发肝脏纤维化,最终导致肝硬化。
因此,某种意义上来说,丙肝、乙肝是病,得治,不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同样是病,也得治!
麦芽最近“懒癌”复发,生活的规律性出了问题,给大家写科普的同时,也同样要不停的跟自己的“懒癌”抗争,希望大家都跟麦芽一样,能够认同在生活中的自我治愈,好好生活,好好爱自己。
【关注麦芽】码字不易,如果文章对您有用,别忘记转发、收藏和评论噢,您的鼓励,是麦芽坚持健康科普的动力。我是麦芽,一个专注肠道、睡眠、代谢的注册营养师,关注麦芽,获取更多肝脏问题解决方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