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100条健康养生,年龄到70岁?
大家好,我是一名从业多年的肾内科医生。说句实在话,生老病死就如同花开花落一般,都是自然规律,无非就是中间时间长短的问题。在以前那个吃糠咽菜的年代,那日子可是真的苦,能活个70来岁算是高寿了。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水平的进步、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健康保健意识的增强等,我国的平均寿命有了大大的提高。现在社会上八九十岁的老人也还是比较常见的,像我们医院的血液净化中心还有好几个90多岁还在血液透析的老爷爷老太太,身体各方面指标都很不错。所以不比以前,现在有条件了,那年龄到70岁左右该怎么养生才能延年益寿呢?下面我就来谈谈我的看法。
先看看钟南山院士的长寿秘诀●相信提起今年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在祖国的大地上应该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在荧屏面前,我们的钟院士都是精神抖擞,迈着矫健的步伐,接受各种媒体采访或者参加发布会时都是中气十足,完全看不出这已经是一位已经83岁高龄的耄耋老人。在记者问到钟院士有何养生保健的秘诀时,那也是毫无保留倾囊相授。
●钟院士多次提到,几十年来,我从未停止过锻炼,运动对我保持身体健康起到了关键作用。因为他从小就特别喜爱竞技运动,足球、篮球、跑步都是他的兴趣所在。当初在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上学期间,他参加学校运动会就曾创下几项纪录,至今也无人能破。时至今日,即使工作再忙再累他也一直没有改变过运动的习惯。在日常繁忙工作之余,钟南山院士每周都要抽出三、四天进行锻炼,每一次的时间都会保持在40分钟到50分钟。
●他还介绍到,现在的锻炼方式主要是先跑步25分钟左右,锻炼下肢和内脏;然后做杠上撑,一口气20个,还有一口气10个引体向上以及仰卧起坐,锻炼上肢力量。而且除了健身,还会选择游泳,有时候一、两周全家还会出去游泳一次,偶尔还会跑个5公里。试问步入中老年阶段,还有这份恒心坚持锻炼的属实是不多。
●可能多数人并没有钟院士这么好的身体素质,对于普通人群而言,我的建议则是年轻人锻炼应该选择以负荷性的为主,要多参加竞技类锻炼(如打篮球、踢足球等);到了中年则需要进行体质锻炼,通过各种强度高的锻炼提高身体耐力、力量、柔韧性和速度,比如跑步、游泳。到了50岁以后,身体功能下降,就需要功能锻炼,锻炼目的就是保持较好的身体功能。
年龄到70岁,怎么养生?●其实个人认为,保健养生如果非得等到70岁再来做就晚啦。不知大家发现没有,很多老年人一旦退休停下来后身体各方面就慢慢的和以前的状态拉开差距了。不知大家是否有了解过,日本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平均寿命较高的国家,这不仅仅得益于他们高水平的医疗水平。个人认为还与他们的中老年人的生活方式有关。网络上很多人调侃,日本的老人六七十岁了还要上班,活着太累了,都不懂享受。
●其实并不是这样,他们多数人并不缺钱,人家国家对老年人的养老、福利、保障其实也很好。他们工作并不是为了完成任务,人家就是在工作中寻找快乐,而且很享受这种工作、生活状态。尤其是老年人,我的观点就是一定要多“动”起来。我举个例子就非常明了,一个老年人哪天因为骨折走不了路了那她在床上躺一段时间那各种并发症就来了(如褥疮、肺部感染、骨质疏松、老年痴呆、心理疾病等)。像我们国家有些农村的老人,人家真的是七、八十岁了还下地干活、上山砍柴什么的,身体非常棒。力气有的比城市里坐办公室的白领还大,不少人一辈子都没怎么去过医院,更别提打针吃药了。
●俗话说的好,生命就是在于运动,“动”就是我今天教大家养生的核心之一,也是多数人能做到的。第二点就是注重“防”。大家有兴趣可去老干部病房、干部疗养院等地转一转,我可以这么告诉大家,活八九十岁的不是少数而是多数,那他们长寿的秘诀又是什么呢?就在“防”字。不可否认,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就开始走下坡路了,高血压、高血脂、癌症等问题接踵而来,但对于一些医疗条件好的人群来讲,人家就可以在刚出现问题或者可能出现问题时就上好了保险,采取相应的措施(吃药、手术等)。因为多数的疾病是选择在早期干预还是晚期干预那对“预后”可是大不相同的。
●所以我的建议是定期做规范、针对性的体检,尤其是五六十岁后肠镜、胃镜、CT就可能筛查出一些癌前病变,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其它方面,注意合理膳食,营养平衡,因为健康、平衡的饮食也是养生的必备因素,要保证好的营养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饮食以定时定量少量多餐,注意“三高一低四少”,即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低脂肪,少油,少盐,少糖,少辛辣调味品。每日摄水量保持在1500~2000毫升,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食物要烧熟煮透,进食要细嚼慢咽,睡前不宜进食,忌食烟酒、油炸、烧焦、腌制、发霉、坚硬不易消化的食品。
综合总结健康养生它是一个整体,所以就得从平时的点滴做起。一方面要合理运动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抵抗力,是预防各种疾病的前提,其次,随着年龄的增长,要注意防病,定期做健康体检,早发现问题,早解决问题,最后就是注意保持健康的生饮食方式、戒除不良习惯,平衡膳食、保持心情愉悦才是正解。
作者寄语:本回答不构成医学治疗建议,也不具备医疗指导意见,仅为健康科普所用。这是本人参阅国内外文献、个人临床经验、以及行医过程中的一些感悟花费数小时综合总结而成,不加入专栏,无偿、免费的让大家阅读。愿对迷途中的你有所帮助。如果学到了,不要吝啬,献个爱心,点个赞,转发一下帮助更多人,感谢支持。
深秋时节如何保养并改善寒性体质?
常听说秋季适合养生,可见秋季是适合养生的好时节。深秋后即将入冬,这对于寒性体质人群不是件好事,因为他们怕冷怕风,手脚冰凉,阳气不足,阴气过盛,所以不喜欢过冬,但冬天又是个必过的季节,所以寒性体质的人就必须要在秋天做足、改善体质准备迎接冬天的到来了。
深秋时节如何保养并改善寒性体质?
1 、泡脚+足部按摩
中医认为:百病从寒起,寒从足下生。所以,要想保暖就必须不让脚受凉。泡脚+足底按摩能促进血液循环,有效去除体内毒素和体内寒气。
2、腹部热敷
寒性体质的人容易腹部受凉,影响全身。晚上可以用热水袋热敷腹部,白天出门可以用暖宝宝贴在腹部保暖。
3、适当运动
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驱散寒气。所以适当运动对寒性体质的人也是很不错的,例如:瑜伽、慢跑、健身操、爬山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4、多喝温补茶
寒性体质的人可以多喝温补性的茶驱散寒气,例如:枸杞茶、红糖姜茶都可以温暖身体。
5、多吃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
维生素E,有助于神经末梢血管扩张,血液流通顺畅,进而使手脚都有充足的血液流通,使得手脚不再冰凉。所以要多吃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例如:玉米、玉米油、牛奶、水果的维生素E含量较高。
6、忌生冷食物、多吃温热性食物
寒性体质的人是不能吃生冷食物的,会加重体内寒气。可以多吃温热性食物,例如:牛肉、羊肉、豆腐、红糖、芝麻、菠菜等。
霜降后该如何养补五脏最好?
霜降是秋天最后一个节气,它意味着冬日即将到来。正所谓“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霜降到立冬是一年之中气温下降速度最快的时段。
而且民间有谚语;“霜降一过百草枯”,一过霜降,天气更凉更燥,此时养生尤其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防范,“防贼风,防秋郁,防秋燥”。
做好三防1、 防贼风
风邪乘虚而入,侵犯人体肌肉、关节和筋骨,甚至肺、胃等脏器,像一些风寒导致的腰腿疼等老病根就会越发明显,所以在这个节气上一定要加强对腰腿的保护和锻炼
方法:《遵生八笺》中介绍的“霜降九月中坐功”,有缓解风寒湿痹、腰腿痛的效果。在毎天早上7点前,平坐,伸展双手攀住双足,随着脚部的用力,将双腿伸出去再收回来,如此做五至七次,然后牙齿叩动三十六次,调息吐纳,吞咽津液九次即可。
2、防秋郁
霜降一般都在农历九月,此时肺金主事,人在感受了凄风惨雨、草枯叶落的季节变化后也容易起忧思。现代医学认为,人脑底部有一个叫松果体的腺体,能分泌一种褪黑激素,它会使人意志消沉、抑郁不乐。而入秋之后,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相对増多,人的情绪也会相应低沉消极。
方法:此时不妨约上三五好友登登山,不仅能使肺功能得到舒畅,而且登至高处极目远眺,心旷神怡的感受也有助于舒缓。
饮食上可以适当多吃高蛋白食品,如牛奶、鸡蛋、猪肉、羊肉和豆类等。
3、防秋燥
秋季燥邪耗伤人体津液,若侵犯到肺,肺的功能受到影响,就会出现鼻咽干燥、声音嘶哑、干咳少痰、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症。
方法:元代医家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说:秋气燥,宜食麻润其燥。因此,秋季养生应多吃芝麻、蜂蜜、银耳、青菜之类的柔润食物,以及苹果、葡萄、香蕉等水分丰富、滋阴润肺的水果。
在起居上要早睡早起。早睡能养阴,早起呼吸新鲜空气,以利舒肺,能使机体津液充足、精力充沛。
民间有谚语“补冬不如补霜降”,所以此时正是调养生息、补足正气之时。将身体维持在健康的状态才能抵御即将到来的寒冬,让大家在冬天“不生病”。
白露后应该怎样养生?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展示了一幅白露节气的苍朦美。
进入白露后,气温开始降低,一般在早晚的时候气候会比较凉,容易引发感冒的发生,或者是引起一些旧伤的复发,所以白露养生我们应该记住以下几个要点:
1.调理饮食,润肺减燥
白露是典型的秋季节气,气候特点就是“燥”,秋燥伤人,容易耗人津液,因此人们常会出现口咽干苦、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的现象,甚至引起燥咳,经久不愈。
所以此时饮食应以健脾、润肺、养肾为主,多吃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水果蔬菜,比如梨、香蕉、山楂、银耳、萝卜、南瓜、菠菜、豆制品等等,尽量少吃鱼、蟹、虾类、生冷和辛辣油腻的食物。
2.秋吃早粥,调理脾胃
白露节气,人容易出现脾胃虚弱、消化差的症状,抵抗力也有所下降。
这个时节多吃点温热的、有补养作用的粥食,既能治秋凉,又能防秋燥,对健康大有裨益。
俗语说“秋粥宜人”,如银耳粥、莲米粥、芝麻粥、红枣粥、红薯粥、玉米粥、百合粥等,都是很不错的“白露粥”,不但易消化吸收,还能养阴润燥。
另外,若口燥咽干、干咳痰少,除了多喝水之外,可用麦冬、菊花、沙参泡茶喝,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早睡早起,秋冻适度
随着天气的转凉,天亮也越来越迟,因此起居也要顺应这种变化,尽量做到早睡早起,并且在起床后进行适当的活动,能够帮助肺气的宣发。
白露以后,天气时冷时热,“秋八月,乱穿衣”的现象非常突出。
虽然民间流传“春捂秋冻”之说,讲究“秋冻”,但早晚温差较大,根据个人体质应该及时添衣加被,不要因“秋冻”过度而导致生病。特别是年老弱者和身体虚寒的人群,应随外界气温冷暖及时增减衣服,护好腹部、脚部和肩膀等关键部位。
4.温水泡脚,补养肾气
从白露开始之后,天气逐渐转凉,有些人会出现手脚冰凉、畏寒、乏力等等症状,这些都是肾气不足的表现。
因此,这个时候更应该补肾气,晚上坚持用温水泡脚15到30分钟,水没过脚腕,泡到身体微微发热最好,是一种非常好的养生方法。
5.运动调养,动静结合
秋天气候宜人,是一年中锻炼身体的好季节。
运动项目因人而异并持之以恒,中青年人可以选择跑步、爬山、打球等运动量稍大的项目,老年人可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等运动量适宜的项目,以汗出但不疲倦为度,这样有助于机体内气血调畅。
在进行以上运动锻炼的同时,还可配合一些“静功”,如呼气、闭目养神,做到动静结合。
6.宁神定志,保持微笑
白露时节,阳气渐收,阴气渐长,容易出现低沉甚至抑郁的情绪,故应注意心理养生,保持愉悦的心情。
中医认为,笑能宣发肺气,呼出浊气,加速血脉运行,调节人体机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
所以,记得常常绽放笑脸哦。
获取更多健康养生小技巧,请关注大妈聊养生!秋季吃什么润肺?
您好,我是一名具有国家高级营养师资格的医务工作人员,很荣幸回答您的问题。
秋天,有些地方也叫“金秋白藏”,从节气角度来讲是指立秋到立冬的一段时间。在这个时间段里分别有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等几个节气。在秋季的气候特点一般为湿热比较严重。但即便这样人们也可以适量的进行进补。我们在这个时间段里,在平常饮食中要防止食物过酸、过甜、过咸、过苦、过辛,不可使五味有所偏颇,也不能吃过于生冷、过于烫、过于硬的食物。其实,秋季也是一个滋补肠胃的好时节,因为篇幅的关系在此不做展开。加下来我们来看看有哪些常见食材可以“润肺”。
1、百合。虽然这是一种中药,但非常适用于秋天。这是因为这个时节的燥气很重,很容易伤肺。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口甘舌燥、皮肤干裂、咳嗽等病症。百合具有养阴清热、润肺止咳的功效,做粥、熬汤都是不错的选择。
2、梨。梨的营养非常丰富,含有大量果糖、维生素以及蛋白质,食疗价值较高。此外,它还可以润肺止渴,滋阴生津,是秋季保健水果中不错的选择。
3、芡实。熬粥的常见食材。它具有养阴、生津止渴、开胃的功效,对久治不愈的肺、脾、肾虚所致的虚喘等病症也有很好的疗效。
4、银耳。可适当的加入冰糖与银耳一起炖服,是用于治疗口干舌燥、干咳痰少、心烦失眠等症状。
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_^
如果您喜欢我的回答,欢迎关注头条号:【沐歌歌谈】。我会定期分享一些药品应用及其营养养生知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