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的原因,早搏和房颤是什么?
早搏和房颤是什么
早搏和房颤是两种不同的心律失常。
早搏是由各种原因如遗传、心脏结构异常等造成异常起搏点,发出过早的冲动使心脏过早搏动引起的,包括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和交接区早搏。房颤是由各种心血管疾病或电解质紊乱引起的心房不规则收缩,表现为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率绝对不齐,脉搏短绌。
无论是早搏还是房颤,都应该及时就医治疗,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本内容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治医师 梁宵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为什么房颤患者需要抗凝?
提起中风,人们想到最多的就是高血压。还有一种疾病引发的中风却令患者猝不及防,危害更大,那就是心房颤动(简称房颤)。
那么,您了解心房颤动吗?为何房颤患者需要一直服用抗凝药物?
1、什么是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简称为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由于心房失去了正常节律导致,通常表现为极不规则且很快的心率。
房颤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严重者还可以发生血栓栓塞、心脏衰竭等并发症,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脑卒中。引发房颤常见的病因有: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甲亢等。
2、房颤有什么危害,为什么房颤要服用抗凝药
房颤时心房会丧失其原本的收缩功能,血液在心房内很容易因为瘀滞,而在左心房里有个结构叫做左心耳,在那里减慢的血流容易形成血栓,而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可以伴随着血液到全身各处,最危险的是容易发生脑梗塞。
房颤不一定会直接导致患者死亡,让房颤患者丧命的往往是脑梗死。说起中风大家一定不会陌生,轻者手脚不利索,半身瘫痪;重者脑部缺血缺氧严重,成为植物人。对于那些大难不死的患者,后续康复治疗也是一段费时费力的艰难历程。不仅患者生活质量大打折扣,也会给患者家庭带来不小的负担。
房颤治疗主要目的是尽可能的把房颤转复为正常的窦性心率,如果属于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无法转复正常,那么就控制快速心室率以及防止血栓形成,预防脑卒中。其中防止血栓形成预防脑卒中就需要服用抗凝药物。
3、抗凝药有哪些,怎么服用预防卒中
这对房颤患者至关重要,而预防卒中的基础治疗是抗凝。传统抗凝药物华法林虽经济有效,但却有着治疗窗窄等不便。近年来问世的新型口服抗凝药有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如达比加群酯等)和X因子抑制剂(如利伐沙班等),它们抗凝效果肯定,以药物血药浓度稳定、治疗窗宽、不易受食物药物相互影响、致命性大出血风险明显降低的优势完胜华法林,备受临床医生及患者的青睐。
总之大家要明白,房颤使用抗凝药物不是用来纠正心律失常的,而是用来预防血栓形成的。房颤患者只用坚持正规使用抗凝药物,就能有效降低中风率,减少房颤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关注健康,关注心血管徐医生
房颤有哪些症状?
房颤是心房颤动的简称,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的患者可出现心输出量下降、血栓形成等不良后果,如果没有及时治疗,部分患者可导致死亡。
也许你觉得房颤是心脏病,离自己很远,但事实并非如此。在人群中,房颤的发病率还是挺高的。据国外的统计,成年人房颤的发病率约为5%左右,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
房颤的最大危害之处在于,能使心脏的两个心房无法正常的泵血,导致血液凝固,血凝块可随血流到达脑部引起脑卒中,也可能会到达其他重要的器官引起血流栓塞。
房颤多好发于心脏瓣膜疾病患者,他们的控制心跳的部位电信号(启动心跳的作用)存在异常。有时候,房颤可以持续存在;有时候,即使接受了治疗,房颤也可能会复发。
那么,心房颤动有什么症状呢?很遗憾,有一部分患者可能并没有症状,需要通过心电图等检查来发现。有症状的患者,可能出现的症状,包括如下:
感觉心跳加快,听诊不是那么有节律。如果不是医生,没有听诊器,听诊可以让亲朋好友用耳朵贴在心前区听诊。听的时候可以发现心脏有时候可以漏搏(搏动一次后,停好久再搏动一次),或者不规则地乱跳。感觉胸闷或胸痛,感觉胸痛的患者,要注意与心脏的缺血性疾病,如心肌梗死或心绞痛相鉴别。发作的时候,可以感觉到头晕目眩,站立或者行走的时候似乎要晕倒。呼吸困难,尤其在运动的时候更加明显。心跳和脉搏的跳动不一致,似乎不同步。出现这些症状,要去医院做心电图等检查,以了解心脏的电活动。
出现房颤时,应该怎么治疗呢?有时候不进行治疗,房颤也会自行消退,但多数患者需要治疗。
房颤的治疗措施使用药物控制心跳速度或节律,具体的用药,由于是特殊药物,需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使用抗凝药,比如华法林、利伐沙班之类的,需在专科医生指导下使用。采用轻微电流使心脏恢复正常的节律,又叫心脏复律。采用高温或低温方法破坏发送异常电信号的心脏组织,又叫“消融术”。使用高温的消融术,叫“射频消融术”,低温的消融术叫“冷冻消融术”。植入心脏起搏器,该装置会向心脏发送电信号,以控制心跳。预防房颤复发对于有房颤史的患者来说,即使心跳正常,也应该采取措施预防房颤复发。
1、控制血压;
2、戒酒或少饮酒;
3、减少咖啡因的摄入;
4、治疗甲亢;
5、规律锻炼
6、如果有超重者应该减重
7、缓解心理压力,等等
小结房颤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跟年龄有一定的关系,在发达国家,高血压性心脏病和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是房颤患者最常见的相关慢性疾病。其他的发病原因,包括酒精摄入过量、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疾病、感染,以及甲亢,等等。
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是预防房颤及复发的最重要方法。当有心慌、呼吸困难,自己感觉到心跳比较乱的时候,建议去医院做心电图等检查。同时,还要和严重的缺血性心脏病等相鉴别。
我是一位热爱科普的临床医生,看病、咨询,答疑、解惑,科普医学知识,在匆忙的临床工作中,体会温暖文字的力量!
如果这篇文章对您有用,欢迎点赞、评论、转发和收藏。想了解更多的医学知识,敬请关注龙医生!房颤能艾灸劳宫穴吗?
房颤不能艾灸劳宫穴,心房颤动本身是由心房扩大或心肌损伤引起的,甚至是瓣膜疾病、心肌病、精神压力、饮酒、电解质紊乱。严重的感染甲亢等等原因导致,艾灸并不能转复成房颤,对于房颤的治疗,治疗的一般原则是恢复窦性心律,控制快速心室率,防止血栓形成和中风。
房颤有哪些类型?
房颤是什么?
房颤是一种以快速、无规律的心房电活动为特征的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通俗的说,心脏的正常电活动是由心房的窦房结(起博点,发号指令的)启动,然后逐步向心室传导引发心脏搏动,房颤是心房里出现了除窦房结以外的起博点,大家一起发号指令,从而导致的心脏的“乱跳、无规律”。
心脏正常传导通路房颤发生时心脏传导通路(心房里存在很多“折返环”)房颤产生的原因?正常人:情绪激动、手术后、运动或大量饮酒。心脏与肺部疾病:急性缺氧、高碳酸血症、代谢或血流动力学紊乱。心血管疾病: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缩窄性心包炎、心肌病。房颤的分类?• 首诊房颤:首次发作或首次发现;• 阵发性房颤:持续时间 ≤ 7 天,可自行终止;• 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 > 7 天,包括超过 7 天通过复律终止;• 长期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 > 12 个月,患者有转复愿望;• 永久性房颤:患者和医生均接受房颤,不再尝试恢复/维持窦律。房颤的心电图特征?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状不一、间隔不匀的f波,频率350~600次/分QRS波群形态一般正常心室律不规则,心室率在100~160次/分之间这里提到的是房颤发作时的心电图表现,临床上有很多阵发性房颤的患者当房颤没有发作时心电图通常为正常心电图,一般难以判断,如果发作较频繁,可以借助24小时动态心电图来协助诊断,而长时间、频繁发做的房颤患者左心房通常是会增大的,所以临床也需要通过心脏彩超来协助诊断。
房颤的治疗?关于房颤的治疗,涉及到的药物不细说了,来谈谈几个治疗原则。
关于抗凝为什么要抗凝?
前边提到过房颤就是心房无规律的博动,而心脏的作用就是管着全身的血液循环。简单的说,心脏的没每跳一次,心脏就完成一次收缩和舒张,往外射出一次血。
正常心脏跳一次可以把心脏里90%以上的血都打出去,而房颤可以理解成心脏快速、不完全的收缩和舒张,由于跳的太快就会导致心脏有一部分血还来不及打出去,时间长了心房里就会“存着”一些相对不会流动的血液,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血栓,当一个较大的“冲击力”时血栓脱落,循着血液循环走就可能出现“脑栓塞”、“肠系膜栓塞”等。
所以房颤抗凝的最终目的就是“防止血栓形成、脱落导致栓塞”。
关于控制心室率控制目标:
急性期患者:心室率控制在80-120次/分。
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静息心室率<110次/分。
手术频繁发做、药物不能控制的可以选择射频消融手术。
总而言之,临床上有很多患者对房颤不了解,不重视而导致病情加重,很多疾病的治疗还是需要早发现,早期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