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的早期症状都有哪些,肺部感染会导致有肺结节吗?
肺部感染是有可能导致肺部炎性结节的生成的。肺部炎性结节是影像学检查中的一种对肺的病理性的描述,主要是由于肺部感染到了病原体,例如结核分枝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克雷伯杆菌等,使肺组织收到了损害而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炎性改变。
肺部炎性结节中,有一部分已经炎症消退,形成钙化或纤维化,没有对患者的工作、生活产生影响,也不引起患者咳嗽、气促等临床表现,则不需要特殊处理,定期复诊就可。若是结节仍存在炎症的改变,并且数量越来越多,则要明确病因,继续规范化治疗。
治疗上,以抗感染治疗和对症治疗为主。同时患者应多注意休息,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否则容易损伤口腔和咽喉部粘膜,从而增加新感染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肺部感染是会导致肺部结节的生成。那么,肺部结节一定是肺部感染引起的吗?答案是否定的。肺部结节中,除了炎性结节,还有肺良性肿瘤、肺癌等可能。临床上,医生会结合患者的病史、实验室检查、结节在胸部CT等影像学上的表现等进行分析,初步判定出结节性质的最大可能性,从而逐步确定最终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单位体检查出了肺部结节?
查出肺部小结节一定就是肺癌吗,肺部结节的常见原因有哪些,哪些结节需要注意原创 胡洋·上海市肺科医院
随着高分辨率CT越来越普及,特别是在常规体检中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人被查出来肺部存在小结节,而口口相传的一些关于小结节未及时治疗最终演变成晚期肺癌的说法,让很多肺部结节患者每天茶饭不思,忧心忡忡,为了打消大家心中的疑虑,向大家介绍一下肺部结节的常见原因。
各种感染留下的陈旧病灶
这种情况不用担心,小结节相当于是以前肺部感染留下的疤痕,这种结节形态一般比较实,密度略高,和周围肺组织的分界清楚,有些还伴有钙化,常常永久性的存在于肺中,不会消失也不会变大。
肺结核
肺结核是由于肺部感染结核菌所致的一种感染性疾病,结核菌生长缓慢,如果身体免疫力比较好的话,结核菌不会大片大片的生长,而会被身体的免疫细胞包绕并固定起来形成小结节,如果免疫力一直比较稳定,这样的结节也不会增大,但免疫力下降时,可能产生新的病灶。
职业粉尘及环境污染
长期接触工业粉尘或者长期在矿井中工作,吸入石粉、煤尘也有可能在肺中形成结节,这样的结节大部分是由于体内的免疫细胞和粉尘相互作用形成的,一般是多发而不是单个,两肺同时存在,可能会渐渐融合形成大的肿块,虽然是肿块,但仍然是良性病变。
隐球菌感染
隐球菌是一种真菌,是一种带有夹膜的酵母菌,在免疫力低下或者紊乱的人肺中容易形成结节,有时候还会形成空洞,有时候很难和肿瘤鉴别,在胸外科手术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结节,术前考虑为肿瘤,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隐球菌感染。
肺癌
肺癌确实是肺部结节不得不考虑的原因,特别是对于某些较大的纯磨玻璃结节来说,十个开出来有一半是早期肺癌,但即使是肺癌,大部分也是可以根治的,术后和正常人并没有什么大的差别,只是肺功能收到少许影响。
查出来肺部结节怎么面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一般来说,小于8mm的结节是可以随访观察的,三到六个月复查一下胸部CT,如果结节变化不大,就可以逐渐拉长复查间隔时间。对于45岁以上吸烟的人群,一年复查一次胸部CT是必要的,在临床上确实有一年前肺上没有肿瘤,一年后长到1cm左右最终被证实为肺癌的病例。
肺癌早期身体会出现哪些信号?
肺癌,早期,还症状?真的太少见了,可以说咳嗽,但是咳嗽最常见原因是感冒啊,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哮喘、肺气肿?咳血?更常见是结核、支气管扩张、咽炎吧。胸痛?反正,肺癌常常是晚期才出现我们能观察到的现象。如果非要说早期,跟肺癌密切相关的可观察因素,恐怕是吸烟。
肺癌是导致中国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已有的研究证明,低剂量螺旋CT在肺癌高危人群进行肺癌筛查能降低20%的肺癌死亡。
近日,《中国肺癌低剂量螺旋CT筛查指南(2018年版)》发布,2018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肺癌筛查指南(第三版)》(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Lung Cancer Screening (Version 3.2018))也新鲜出炉,吸引了广泛关注。
肺癌高危人群应进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
近年来,受吸烟、空气污染等因素影响,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急速上升,而肺癌,已经成为癌症的第一大杀手。
据统计,目前仅有15%肺癌病例在早期能确诊,病人出现症状就诊时多数是中晚期,大大延误了治疗和生存率,整体现状不容乐观,因此发现早期肺癌是治疗的关键。
在以往的肺癌筛查中,往往选择用胸片X光的方式筛查。事实上,胸片作为肺癌筛查手段的时代已经过去。不少患者经胸部X光片检查诊断为肺癌时,已经处于晚期了。
根据《中国肺癌杂志》2018年2月刊发布的《中国肺癌低剂量螺旋CT筛查指南(2018年版)》,专家们在系统评价了美国NLST和中国农村肺癌低剂量螺旋CT筛查结果及经验,并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共同推荐了这个指南。
根据《指南》内容,肺癌高危人群为:年龄50岁-74岁;吸烟20包/年,或者戒烟5年。参与肺癌低剂量螺旋CT筛查前,需要获得筛查者的知情同意。
而最新发布的2018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肺癌筛查指南(第三版)》主要内容除了更新肺癌的风险评估、筛查中检出的肺结节的评价及随访原则外,还细化定义低剂量螺旋CT筛查扫描采集、存储、解释、结节报告以及低剂量螺旋CT筛查的获益及风险等,并重新量化了高危人群的附加危险因素等。
NCCN原高危人群定义标准:年龄55~74岁,吸烟量≥30包/年,戒烟<15年(Ⅰ类证据)。
新指南对高危人群定义在此基础之上,又增加了年龄≥50岁,吸烟量≥20包/年,并且另需附加一项危险因素,包括:氡气暴露史,职业暴露史(砷、铬、石棉、镍、镉、铍、硅、柴油废气、煤烟和煤烟灰),恶性肿瘤病史,一级亲属肺癌家族史,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或肺纤维化病史,被动吸烟史等。
低剂量螺旋CT筛查的好处有哪些
我们知道,肺部和其他组织器官结构不同, 它是我们身体器官中唯一和空气相连接且充满空气的器官,而空气和实体的界限非常清楚。由于含气量多、密度较低,很低剂量的 X 线就能形成满意的图像。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低剂量螺旋 CT(low dose CT, LDCT)作为一种新的检查手段应运而生。
由于是计算机断层扫描后再次成像,低剂量螺旋CT还克服了X线胸片对非钙化小结节不敏感的缺点,能发现直径<5mm的微小病症。
大规模临床试验表明,应用低剂量螺旋CT 对胸部作筛查扫描,可以降低20%的肺癌死亡率,发现更多的早期可切除肺癌,尤其适用于高危人群的肺癌筛查。
低剂量螺旋CT的另一个好处是,筛查时常常可以发现其他异常,如甲状腺、纵隔、冠状动脉、乳腺甚至腹部等的肿瘤病变。如将这部分肿瘤早期切除,或早期干预冠脉疾病,也可以达到降低死亡率的目的。
根据美国国家肺癌筛查试验(NLST)的2011年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与X线胸片相比,采用低剂量螺旋CT对肺癌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可使肺癌死亡率下降20%。
一般来说,低剂量螺旋CT检查辐射量也跟坐一次飞机差不多。低剂量螺旋CT检查照射剂量为普通螺旋CT的50%~60%,也低于普通的X线正侧位胸片和胸部透视的照射剂量。
在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每年有大量中老年人定期接受低剂量螺旋CT检查,事实证明该检查对人体相当安全。
专家提示
美国克利夫兰诊所的医生 Dr. Peter Mazzone曾撰文指出:在权衡利弊之后,肺癌筛查的好处超过潜在的危害;一家高质量的医疗机构,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危害,并有效地管理患者检查结果;如果在肺癌早期就确诊并治疗,肺癌患者大约有 80% 的机会生存五年或更长;对于已经转移的肺癌,五年生存率仅有大约 4%;筛查就是为了在早期发现肺癌,及时干预。
记得不久前,我们也曾经推送过《来自MD安德森|肺癌、前列腺癌、皮肤癌早发现》这篇文章。文中提到:肺癌的早期筛查,除了要进行定期的检查,还需要足够熟悉自己的身体。如果出现长期的咳嗽或胸痛,请立刻到医院就诊。如果有目前为吸烟者(或在过去15年中戒烟)、吸烟史(30年中每天吸一包烟,或15年中每天吸两包烟)的情况,需要进行肺癌的早期筛查;如果是以上两种情况之一,年龄又在55-80岁之间,那么需要每年进行低剂量计算机化断层显象(CT或CAT扫描)。
总之,早期发现肺癌,跟肺癌中晚期对比,治疗效果和预后都要好很多。因此,通过对肺癌高危风险人群进行低剂量螺旋CT检查,检出常规胸部X线无法发现的早期肺癌,从而提高肺癌手术的切除率及治愈率,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肺结节是怎么回事?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大家对医疗相关知识的重视,肺结节这个词大家应该已经不陌生了,陌生的是肺结节与自己有什么关系。
那么,灵魂三问来了:
当然,我相信也有不少人真的查到了肺结节,那么,是不是纠结三问来了:
肺腾讲堂将用三期的时间为大家一一解开这三个心结。
今天我们先聊聊肺结节是何方妖孽。
肺结节本身并不是一种病,影像学检查发现肺部有直径(如不规则,以最长径计)不大于3厘米的阴影都称为结节。这其中,细分一下,小于1厘米的被称为小结节,小于0.5厘米的被称为微小结节。
在这里,我们必须要给大家一个明确的提醒,要通过影像检查发现小于1厘米的肺部小结节,务必用胸部CT,明确肺结节的形态、密度分布,便于医生对下一步的处理方式给出合理的意见,必须用胸部CT。而胸部X光片在提倡早诊断早治疗的当今,除了在体检中增加思想麻痹大意的机会,假装自己没问题,为肺结节的筛查贡献不了什么有意义的帮助。
当然,这里别误解,我不是否定X光片检查的全部价值,而是认定X片对肺结节筛查的价值极其有限。
要知道肺结节是什么,又要给大家科普一下CT的原理,CT机的放射源和X光机一样,都是利用X射线,不同的是,CT相当于断层解析的、清晰度调高的X光片,而X射线又对不同密度的东西在影像上投出不同亮度的影子,不明白,就看看下面这个切片面包,CT机其实是把一个虚拟的你,像切面包一样,一层一层剖开看看里面什么样。
那肺结节呢?简单点说,CT反映了体内不同密度的组织呈现在胶片上的影像,也就是说,肺结节是一团密度不同于肺泡、气管和肺间质的东西。
就像图中红箭头指的这个切片面包里的果干,呃,面点师会对我怒目相视吗?那我们还是看看正常CT上的效果,这跟果干夹心的切片面包也太像了。
接下来,我们要看看肺结节的分类,前面我们提到了尺寸,现在我们要说的是密度的分布。
1、实性结节
2、混合密度结节(部分实性结节)
3、磨玻璃(样)密度结节
这是三类在CT检查中需要注意的肺结节类型,如果检查到钙化点、索条影,那么可以先把提到嗓子眼的心放回去,单纯的钙化点还得从密度的角度解释,那是一个小石头子,一般是炎症或其他疾病好了之后留下的残骸,而索条影一般是延各级细支气管慢性炎症或者炎症好了之后局部有纤维化的表现,离肺癌的怀疑和判定相当的远。至于发现大于3厘米的被描述为肿块,那就更需要重视了。
新冠感染从头到尾都有哪些症状?
新冠病毒一般是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上新型冠状病毒一般有干咳、乏力、发烧、鼻塞以及咽喉肿痛、腹泻、肌肉酸痛等症状,后遗症一般会导致肺部纤维化和心脏损伤。
1、症状:
感染上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一般会有干咳、乏力、发烧、鼻塞以及咽喉肿痛、腹泻、肌肉酸痛等症状。如果是重症患者,患病一周之后还会出现呼吸困难以及低氧血症的情况,还有可能会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型冠状病毒会侵入患者的多个器官中,比如心脏、肺部还有肾脏、神经系统等,所以病毒入侵的越严重,患者的症状就越多。如果感染上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发展到危重症,可能会出现感染性休克,脓毒症等,可能会导致多器官衰竭,直接威胁生命安全。
2、后遗症:
(1)肺部纤维化:感染上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治愈后可能留下肺部纤维化后遗症。病情较轻者肺部纤维化范围较小,对肺功能影响较小,经肺部自我修复可短时间内恢复。但病情严重,肺部纤维化范围较大,肺功能会受很大影响,可能需很长时间恢复,少数患者可能终身无法恢复。
(2)心脏损伤:新型冠状病毒不仅损伤肺部,也会损伤心脏,治愈后患者可能留下心脏损伤后遗症。患者需定期复查,主要查心肌酶、肌钙蛋白及做心脏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