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丸治尿频有奇效,肾阳虚使用最多的2种中成药是什么?
中医认为肾是维持先天之本的脏器,肾阴阳失调会引起多种疾病及并发症。
一、区别肾阳虚与肾阴虚
1、肾阳虚
症状:中医认为“阳虚生外寒”,因此肾阳虚会出现怕冷的症状,常常表现为面色苍白、畏寒怕冷、手脚冰凉、精神不振、容易疲劳、失眠健忘、腰膝酸软、夜尿频多等。
2. 肾阴虚
症状:肾阴虚容易出现虚热,中医理论有“阴虚生内热”之说,容易出现五心烦热(即两个手心、两个脚心以及胸口感觉烦热)、口干舌燥、小便黄、大便干、精神状态差、急躁易怒、失眠多梦、睡觉时容易出汗等症状。
解决方案:滋阴补肾。可以多吃黑木耳、莲子、桂圆肉、桑椹子、枸杞子等滋养全身阴液的食物,也可以多喝豆浆。
不要等到失去健康才爱惜身体,尽早调理人体的阴阳、气血、脏腑功能,及时纠正肾虚正是延缓衰老、预防耳聋、骨质疏松等老年疾病的关键所在。
中医认为肾是维持先天之本的脏器,肾阴阳失调会引起多种疾病及并发症。肾阳虚是因为体内肾阳少于肾阴导致的疾病,治疗的方法就是补肾阳治疗。补肾阳时一定要注意药物使用的剂量及时间,避免补肾阳太过又导致肾阴虚弱。治疗肾阳虚的中成药1、金匮肾气丸
成分:蜂蜜、地黄、车前子、酒茱萸、山药、牡丹皮、泽泻、茯苓、桂枝、牛膝、附子。
适应人群:适用于四肢怕冷,小便不畅的人群使用。
功效及价钱:滋补肾阳,行气化水,治疗因为肾阳虚导致的肾虚水肿等情况,是最好的补肾阳的中成药。。
2、五子衍宗丸
成分:车前子、枸杞子、五味子、菟丝子、覆盆子。
适应人群:适用于男性不孕症,尿路不畅,遗精的现象。
功效及价钱:滋补肾阳,补益精气,治疗因为肾阳虚导致的男性早泄、阳痿,尿不尽。
3、金锁固精丸
成分:煅牡蛎、煅龙骨、沙苑子、连续、芡实、莲子。
适应人群:适用于四肢无力,疲惫没有精神更年期男性使用。
功效及价钱:固肾,活精,治疗因为肾阳虚导致的男性不孕,更年期疲惫的情况。
4、右归丸
成分:杜仲、当归、枸杞子、鹿角胶、菟丝子、熟地黄、山茱萸、附子、山药、肉桂。
适应人群:适用于腰膝酸软,经常早上腹泻,尿频的患者。
功效及价钱:补肾壮阳,补益精气,治疗因为肾阳虚导致的腰膝酸软,肾虚腹泻,憋不住尿的青睐。
5、健阳片
成分:蜂王浆、淫羊藿、蜈蚣粉及其他添加物。
适应人群:适用于男性不孕症。
功效及价钱:补肾阳,填精。治疗因为肾阳虚导致的阳痿、早泄、无法勃起的不孕症。
6、桂附地黄丸
成分:蜂蜜、泽泻、茯苓、山药、牡丹皮、山茱萸、熟地黄、附子、肉桂及其他成分。
适应人群:适用于痰多,肾虚劳累导致的久咳,肾虚导致的尿路问题的患者。
功效及价钱:子补肾阳,治疗因为肾阳不足导致的疲惫、腰膝酸软、尿频等泌尿系问题。
结语:通过上文的介绍,相信大家都了解了关于肾阳虚吃什么药最好,以及特效治疗肾阳虚的中成药,补肾阳一定要注意,不能长时间补阳,阳气太过会导致阴气不足,阴阳平衡才能身体健康。
尿频尿急尿不尽该怎么办?
尿频/尿急/尿不尽该怎么办?排尿对于肾脏的健康有很重要的提示作用,如果出现上述三种情况,那么就说明应该注意一下肾脏的健康了。这三种情况都属于尿路的刺激,尿频指的是单位时间内排尿次数明显增加。尿急指的是一有尿意即要排尿。尿不尽是排尿后有一种不适感总有一种没有排完的感觉。而这些可能饮水量有关,但也通常在出现尿路感染的时候产生这些症状。
如果发现自己有这三种情况,最好到医院去检查一下是否有膀胱炎/急慢性肾盂肾炎/泌尿系统结石/前列腺炎以及肾结核疾病。平时我们也要多注意保护我们的肾脏,除了要注意卫生习惯以外,饮水对于我们的肾脏影响也非常大,如大量快速的饮水也会增加肾脏的负担,因此饮水时要注意小口慢喝,尽量喝温热白开水。
如果出现上述的状况也不要过于惊慌,最重要的是要重视起来,以免加重病情。饮食上也可以注意挑选一些有助于肾脏健康的食物,如核桃/板栗/桂圆,也可以吃一些“黑色食品”来强肾,如: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枣/黑木耳/乌骨鸡/海带/紫菜等等,同时也可以搭配一些枸杞,对于肾脏的保护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祛湿的穴位有哪些?
湿气侵犯人体,会有各种表现,比如引起全身酸楚、浑身无力、食欲不振、大便粘腻不爽等等,湿气侵犯周身筋骨关节,容易引起风湿关节痛。然而我们人体里有很多祛湿的穴位,按揉这些穴位有助于祛除体内或体表的湿气。根据湿气所处部分及性质的不同,我们将穴位分为健脾利湿、清热利湿、祛风除湿、温化寒湿和利水消肿五类,来发挥祛湿的作用。
一、健脾利湿的穴位
脾虚湿气重的人容易表现为面色黄或黯淡、神疲乏力、倦怠懒言、食少、痞满、腹胀、腹泻、舌淡或有齿痕,苔白腻,脉滑。平时可以多按揉以下穴位:
1、足三里穴,该穴位在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能够滋补强壮、健脾除湿,是强壮保健要穴,常用于治疗各种虚劳病证,可以用艾条灸15-30分钟。
2、三阴交穴,该穴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能够健脾利湿,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肠鸣腹泻、小便不利、月经不调、湿疹等疾病。
3、地机穴,该穴位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能够健脾化湿,常用于治疗各种脾虚水湿不化而出现的腹胀、腹泻、水肿、小便不利等疾病。
4、中脘穴,该穴位在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能够健脾和胃,渗湿利水,常用于治疗胃痛、呕吐、腹胀、泄泻、黄疸等疾病。
5、阴陵泉穴,该穴位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也能健脾利湿、清利湿热,常用于治疗脾虚不运化水湿病证。
6、丰隆穴,该穴位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能够健脾化痰,常用于治疗脾虚痰湿内盛出现的咳嗽、痰多、眩晕、头痛、水肿等疾病。
二、清热利湿的穴位
湿热重的人容易出现面色油光、口黏腻、胸闷、腹胀满、大便粘腻不爽或便秘、小便黄、舌苔黄腻、脉滑数。平时可以多按揉以下穴位:
1、天枢穴,该穴位在腹中部,距脐中2寸。能够疏调肠腑、清利湿热、消食导滞,常用于治疗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及月经病。
2、阴陵泉穴,该穴位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也能健脾利湿,清利湿热,常用于治疗脾虚不运化水湿病证。
3、阳陵泉穴,该穴位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能够清热利湿,疏肝利胆,常用于治疗呕吐、黄疸、便秘、下肢痿痹、肝炎、胆囊炎及胆道蛔虫症等疾病。
4、曲池穴,该穴位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能够清热、泻火、利湿,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上肢不遂、腹痛、吐泻、痢疾、湿疹及荨麻疹等疾病。
5、上巨虚穴,该穴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能清热利湿通便,常用于治疗腹痛胀满、肠鸣泄泻、痢疾、便秘、肠痈及膝胫酸痛等疾病。
6、下巨虚穴,该穴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9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也能清热利湿通便,功效和常治疾病和上巨虚差不多。
三、祛风除湿的穴位
身体被风湿侵犯,轻则全身酸楚,疲倦乏力,重则关节疼痛、游走性疼,随天气变化尤为明显,甚至关节肿胀、变形等。平时可以多按揉以下穴位:
1、风市穴,该穴位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腘横纹上7寸。或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处。能够祛风湿,常用于治疗半身不遂、下肢痿痹、股外侧皮神经痛、腰病等疾病。
2、肩髎穴,该穴位在肩部,肩髃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能够祛风湿、止痹痛,常用于治疗肩臂痛,上肢麻痹或瘫痪,及肩关节周围炎等。
3、膝眼穴,有两个,在髌韧带两侧凹陷处;内侧的称内膝眼,外侧的称外膝眼。能够祛风除湿,常用于治疗膝关节痛,鹤膝风,腿痛,脚气等。
4、犊鼻穴,屈膝,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能够祛风除湿,通经活络,常用于治疗膝痛,下肢麻痹,屈伸不利,脚气。
四、温化寒湿的穴位
体内有寒湿的人容易表现为面色发白或发黑、畏寒肢体、手脚冰凉、腹痛泄泻、或浮肿,平时容易感冒流鼻涕,舌淡苔白或水滑,脉细或脉沉。平时可以多按揉以下穴位:
1、关元穴,该穴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能够温阳化湿,滋补强壮,常用于治疗肾虚气喘,遗精、遗尿、月经不调,痛经、腹痛、泄泻等疾病。
2、神阙穴,该穴位在人体的腹中部,脐中央。能够强壮保健、温阳化湿,常用于治疗四肢厥冷、水肿鼓胀、脱肛、泄利、便秘、小便不禁等病。
3、中脘穴,该穴位在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能够健脾和胃,渗湿利水,常用于治疗胃痛、呕吐、腹胀、泄泻、黄疸等疾病。
4、肾俞穴,该穴位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能温阳补肾,利水化湿,常用于治疗遗精、遗尿、泄泻、痛经、水肿、腰痛等。
5、石门穴,该穴位在腹正中线,脐下2寸。能够温阳利水,治疗水肿、小便不利、泄泻、肠鸣等病。
五、利水消肿的穴位
体内水湿泛滥的容易表现出全身或局部水肿、尤其是腰以下明显、小便少、脘腹胀满、大便溏泻、舌淡苔白滑、脉沉。平时可以多按揉以下穴位:
1、复溜穴,该穴位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能够补肾益阴、温阳利水,常用于治疗腹胀腹泻、水肿、小便不利等病。
2、水道穴,该穴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距前正中线2寸。能温阳利水,常用于治疗小腹胀痛、小便不利、遗尿、便秘、月经不调、疝气等
3、水分穴,该穴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能够温阳健脾利水,常用于治疗腹痛、肠鸣泄泻、水肿、蛊胀及肾炎等病。
4、三焦俞穴,该穴位在腰部,当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能够温肾阳、利水湿,常用于治疗腹胀肠鸣、呕吐、水肿、鼓胀、遗尿、癃闭等病。
5、膀胱俞穴,该穴位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2骶后孔。能够通利水道,常用于治疗小便不利、遗尿、泄泻、便秘、腰脊强痛等疾病。
孩子总是尿床怎么办?
我是“一路童行”儿童的健康顾问
很高兴有机会回答您的提问,希望我们的回答对您以及其他看文章的朋友有所帮助。
判断孩子总是尿床最重要的是年龄,3岁以下的孩子由于处于生长发育期,膀胱还不能自主控制排尿或没有养成正常排尿的习惯,偶尔尿床也是正常的。
总是尿床?您这边也没说清楚,我不好判断。
遗尿症在医学上的定义是: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控制自己的排尿、夜间常尿湿床铺,或白天有时尿湿裤子,如每周两次以上并持续达6个月。
长期尿床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有着严重影响,治疗遗尿是一定的,在治疗之前我们一定要弄清病因。
儿童遗尿的常见原因1.神经调节系统发育迟缓由于孩子的大脑功能发育较为迟缓,脊髓初级排尿中枢的控制力较弱导致膀胱、尿道失去控制而造成遗尿。2.膀胱功能发育迟缓膀胱是人体储存尿液的地方。如果膀胱功能发育迟缓,对排尿失去自主控制就会出现遗尿。3.尿道功能不全或受刺激儿童尿道口受到刺激,或尿道的闭合功能不完全也会引起遗尿。了解病因后才能针对性的对孩子治疗基础治疗
1.生活方面
在孩子生活方面注意生活管理、生活规律,在睡前不看过于刺激的电视,避免过度玩耍,养成睡前排尿的习惯。
2.饮食方面
在孩子准备睡觉的前2个小时不喝水、吃水果、不吃辛辣食物
3.膀胱训练
让孩子在白天尽量多喝水,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延长排尿时间,增加膀胱容量,帮助孩子学会控制膀胱。
训练方式,在排尿时断断续续的排尿,重复至排空。
4.唤醒训练
帮助孩子掌握排尿规律,在夜间定时让孩子起来排尿,养成习惯后,孩子能自觉醒来排尿。
接受治疗后,逐渐延后叫醒孩子的时候,并观察孩子排尿量,根据排尿量做时间推迟调整,直至孩子不在起夜排尿。
孩子不在尿床后,可能会因为某些原因偶尔出现一次尿床,一定要避免孩子连续出现尿床,在夜间叫醒孩子排尿。
发现孩子尿床时,不要责怪孩子,家长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心,配合医生治疗、家庭膀胱训练、鼓励儿童才能更好的改善孩子尿床情况。。
觉得本文有用欢迎点赞,关注“一路童行”有问题问小童,让育儿更简单。麦冬人参五味子一起泡水喝有什么功效?
麦冬、人参、五味子合在一起,是清朝太医们最爱用的搭配之一,是夏天也可以喝的补品。但很多人不会泡,漏了很重要的一步,味道不好,效果也差了不少。
夏天也可以喝的补品麦冬、人参、五味子是一个有名的配方,叫生脉散(饮)。有人认为它出自“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杲所著的《内外伤辨惑论》,也有人认为出自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还有人认为最早记载在金代张元素的《医学启源》中。
虽然出处不确定,但作用效果是相当确定的。生脉饮有益气养阴的作用,适合气阴两虚的体质。
夏天炎热高温,出汗多,身体缺水,需要及时补水。但喝白开水是不够的,因为身体需要的是津液,不是白开水,所以,有的时候喝白开水并不解渴。喝水也不解渴时,就要加一些滋阴生津的东西,才能真正解渴。
“气随津泄”,出汗的同时,身体的气也会跟着“泄”出,所以,夏天出汗多了,常常使人气虚乏力。因此,除了补充津液外,还需要补气。
生脉饮是益气养阴的,正好符合夏天的特点。
清朝太医爱用生脉散根据清宫医案记载,多位皇帝病重之时,太医都用了生脉散(饮)。
如乾隆六十四年正月初三卯正一刻,太医徐景云、沙惟一请得太上皇(当时乾隆已为太上皇)“年高气虚”,进生脉散加减,以人参为君药,用量达六钱之多。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申刻,同治帝病重,太医“李德立、庄守和请得皇上六脉散微无根。……急用生脉饮一贴竭力调理。高丽参,麦冬,五味子,水煎温服。”
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子刻,光绪病重,末代太医院院使张仲元、太医全顺、忠勋,“……谨勉拟生脉饮,以尽血忱。人参,麦冬,五味子,水煎灌服。”
生脉饮的现代研究我国国家科技管理部门曾将“生脉散综合研究”列入第六个五年计划中的科技攻关项目,由中国药科大学、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卫生部生物制品检定所、北京医科大学、华西医科大学等共同研究完成。
研究成果证实,生脉散对动物心脏灌流全心缺血模型实验证明三味药单独应用效果不显,合用则有效,可增加实验动物心肌营养血流量,且安全系数大。
生脉饮要怎么喝?1、选材人参,一般情况下选择白参,即生晒参,如阳虚怕冷的人可以换成红参,虚热的人可换成西洋参。作为普通人的日常养生茶饮,用党参代替人参,性质更平和。
麦冬,最道地的有浙麦冬和川麦冬,浙麦冬瘦长,皱纹多,干瘪,长得不太好看,但作用效果好;川麦冬饱满,是麦冬品种里颜值比较高的,效果也不错。
五味子分南北,产于华南、华北、湖南、湖北、江西、四川等地的,称为南五味子;产于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的,称为北五味子。北五味子偏于滋阴,补益心肾;南五味子偏于敛肺止咳。总体而言,北五味子优于南五味子。生脉饮中应选北五味子。
2、煎煮有讲究生脉饮作为日常养生茶饮,煎煮时有个小窍门,既能发挥更好的作用,又能得到酸甜可口的口感。
生脉饮除了麦冬、党参、五味子三种成分,还有一种隐藏成分。
将麦冬、党参、五味子放到养生壶里,用清水简单涮洗一遍,再加水约800ml,浸泡20分钟,选择“花茶”键。煮好的茶水,晾至大约50℃-60℃,再调入2勺蜂蜜,搅拌均匀。
五味子的味道很酸,不适合当作日常茶饮,调入蜂蜜,不仅能调和味道,蜂蜜本身也具有滋阴的作用,可以使麦冬、五味子、党参的效果发挥得更好。
没时间煎煮,直接放保温杯里冲泡也可以,喝之前加蜂蜜即可,但效果远没有煎煮的好。
什么人不能喝?生脉饮是夏天也能喝的补品,不但不怕上火,反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度过难熬的夏天。
但生脉饮毕竟是滋补之品,痰湿阻滞、内火旺盛、外感疾病时,都不适合饮用。
生脉饮也不需要长期饮用,夏季常饮,其他季节偶尔喝喝即可。
结语麦冬、人参、五味子,合起来即生脉散(饮),益气滋阴效果好。
作为日常养生茶饮,还有2个小窍门,将人参换成党参,喝之前调入蜂蜜。
痰湿、热性体质及外感疾病时不适合喝生脉饮;普通人,夏季可常喝,其他季节偶尔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