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通脉胶囊,什么是肺炎?
《肺炎纯中医药治疗》原创作者:马氏中医第六代传承人
很多人问我肺炎应该如何治疗。今天我会围绕三个方向来讨论肺炎如何治疗。
肺炎是因为细菌、病毒或者是放射线、化学因素、药物引起的肺部炎症。
中医里面咳嗽、喘证与肺炎类似证。《素问》里就认为所有的咳嗽都与肺有关,因为肺主皮毛。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
中医治疗肺炎病时只要把寒热虚实辩证准确,论治一般情况下都不会有太多的偏差。今天就与大家分享一下痰热壅肺证的辩证论治吧。
有一个患者张某,25岁,女,2016年5月7日就诊。没就诊时症状:体温39度上不,咳嗽,高热不退,呼吸急促,烦躁易怒,咳砖红色胶冻样痰。西医诊断为克雷白杆菌肺炎,西医治疗15天效果不明显,拒绝西医治疗。前来就诊中医,就诊时症状:先是咳铁锈色痰活动一段时间就变成黄痰小便黄,大便秘结,舌红苔薄黄,体温39度,呼吸急促,烦躁易怒。中医诊断为痰热壅肺证。应清热化痰,宽胸化痰。方剂为:麻杏石甘汤加减:麻黄20,杏仁20,石膏200,甘草15,清黛50,海蛤100,冬瓜子100,黄连10,黄芩10,瓜萎50,浙贝50,白芍200,丹皮20。7剂每日三剂,每次300亳升凉服。忌辛辣,酒水,粘腻。7天后复诊痰白色,大便溏,体乏无力,微咳。因寒凉伤胃,有便溏乏力的症状。服人参健脾丸每日三次每次1丸。7天后三次复诊病愈。
中医在治一些急重病时,只要四诊合参,辨证准确,论治大多效果显著。
血塞通能长期服用吗?
常常有人问我,他能不能长期服用血塞通,或者每年定期输上两次血塞通注射液?
我会先问清楚他长期吃这个药的目的或定期输液的目的是什么?
首先回答一个简单问题,如果没有急性疾病,目前没有定期输液这种说法,所以只要心脑血管疾病控制的稳定,那么就没有必要定期输液,不管是哪种液体都没必要。
那么有没有必要长期服用血塞通呢?
一、血塞通是什么药物
血塞通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中成药。
主要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三七提取的有效部位三七总皂苷,主要为三七总皂苷、适量赋形剂。
二、血塞通说明书能治疗什么疾病
主要功效:
活血祛瘀,通脉活络,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增加脑血流量。
用于脑路瘀阻,中风偏瘫,心脉瘀阻,胸痹心痛;脑血管病后遗症,冠心病心绞痛属上述证候者。
血塞通研究说本药能能扩张冠脉和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减慢心率、减少和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灌注量、增加脑血流量、对心肌和脑缺血有一定改善作用;具显著抑制血小板凝聚、降低血液粘稠度、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此外,本品还具降血脂,抗疲劳,耐缺氧,提高和增强巨噬细胞功能等作用。
三、逐一解析血塞通的功效
1、主要用于中风偏瘫、脑血管病后遗症、胸痹心痛、冠心病等,也就是说明书这个药能治疗脑梗死和冠心病,大概就这个意思。
可是中外各大心脑血管疾病的指南,并没有推荐过血塞通这个药物。指南就是我们医生看病的依据,这个指南来源于大量的临床数据,简单说指南用药,应该就是经过大数据观察,对于多数人都有效,且副左右相对较小的药物,是有大数据支撑的。
2、血塞通说能扩张冠脉和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目前硝酸酯类的药物,比如硝酸甘油,单硝酸异山梨酯等主要的作用就是扩张血管,那么血塞通有没有和硝酸酯类药物进行过对比试验呢?效果如何呢?如果在选择扩张冠脉血管,比如心血管狭窄引起的心绞痛的时候,到底是选择血塞通还是硝酸甘油?
我和几乎所有的心血管同事,肯定首选硝酸甘油。
3、减慢心率、减少和降低心肌耗氧量、对心肌缺血有一定改善作用;目前用于心血管疾病的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的药物首推洛尔类药物,比如美托洛尔。那么血塞通有没有和洛尔类药物进行过对比呢?效果如果,我们在控制心绞痛的时候,在降低心率的时候,是选洛尔还是血塞通,至少我觉得没有一个心血管医生在治疗快心率心绞痛的时候会首选血塞通,肯定会首选洛尔药物。
4、显著抑制血小板凝聚、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目前对于抗血小板聚集常用的药物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都是经过大规律临床试验得出的结论。如果选择抗血小板聚集,目前肯定首选阿司匹林。那么这个血塞通有没有和阿司匹林对比过呢?是不是能有效预防血栓,预防心肌梗死和脑梗死呢?
血塞通的说明书和作用机理给人感觉就是作用面很广,能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能降低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能够扩张血管,能用于冠心病和脑梗死。也就是这一个药物,基本具备了阿司匹林+他汀+洛尔+硝酸甘油的作用。
如果真的有这么神奇,且副作用小,那么我们为什么医院的医生,遇到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还在给患者建议阿司匹林和他汀,遇到心绞痛的心率快的,还在给患者吃硝酸甘油和美托洛尔?我们直接给患者吃血塞通一种药,不就得了?
有人说,这是中药,不能按照西医的思路解释,那好,我们就简单聊聊中医药。
四、中医药的长处
中医药最大的优点和特长在于辨证论治,一人一方。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同样的心脑血管疾病,也得通高明的中医大夫,望闻问切后进一步给出最终的症型诊断,比如阴阳寒热虚实等等。并不是所有的心脑血管疾病,都可以使用一种固定的药物治疗。
这或许才是中医药的长处吗?
五、血塞通能不能长期服用
任何药物能不能长期服用,都必须医生说了算。医生的知识也不是天生就有的,也是从课本或指南学习来的。
比如有明确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中外指南都会推荐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并监测副作用,这就是依据。
可是血塞通,到底能不能长期服用,目前没有这方面的建议和规定。只是处在具体医生看完后,医生说先吃着,吃几个疗程看,至于吃多久,并没有定论。
具体分三种情况:
建议如果有明确的心脑血管疾病,比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绞痛、脑梗死、支架、搭桥等等患者,一定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最起码应该在最基本的阿司匹林和他汀这些指南用药基础上,再在具体医生指导下决定要不要吃血塞通,至少目前并不是必须品。
如果本人没有心脑血管疾病,也没有高危因素,肯定不需要吃药,健康生活就是,这时候吃药是没事找事。
如果本人没有心脑血管疾病,但是有高危因素,有一些心脑血管疾病的迹象,要不要吃呢?一定找个负责的医生看看,听听医生的建议,再决定吃不吃,而不是看药物说明书就吃药。
总之,任何药物,不管中药、西药,甚或保健品,都必须清楚:我为什么吃,谁让我吃的,吃多久,有啥好吃,有啥副作用。
绝对不能看说明书,或看广告就随便吃!
首都国医名师刘燕池魏执真裴学义?
刘燕池、魏执真、裴学义,他们都是2017年第三届“首都国医名师”。
所谓的“首都国医名师”,是从2008年开始,由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组织领导的一项评选工作,5年评选1次,它对候选人的年龄、工作年限以及在京工作时长有如下要求。
一是原则上年龄70周岁及以上;二是从事中医临床或炮制、鉴定等中药临床使用相关工作45年以上;三是在京工作10年以上。
2008年第一届首都国医名师共评选出12名;2014年第二届首都国医名师共评选出30名;2017年第三届国医大师共评选出102名;2021年第四届首都国医名师共评选出55名。
截至目前,连续四届一共诞生出“首都国医名师”199名;其中26名首都国医名师,又分别当选为“国医大师”;24名首都国医名师,又分别当选为“全国名中医”。
下面我就简要地介绍一下刘燕池、魏执真、裴学义,这3位“首都国医名师”,仅供参考。
第三届首都国医名师刘燕池刘燕池,生于1937年,河北定州人,196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曾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和基础理论研究所所长,现为北京朝阳区医学会理事。
刘燕池教授是我国中医基础理论教育专家,其临床擅长诊治肝病、肾病、冠心病、糖尿病等病症。
在肌肉萎缩、骨质增生、小儿智力发育障碍、老年期痴呆、性功能障碍等病症方面,刘教授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最后,刘教授对于乳腺病、子宫内膜异位症、妇女不孕及慢性盆炎等病症,也有独特的临床治疗方法。
第三届首都国医名师魏执真魏执真,生于1937年,籍贯为天津,196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教授、主任医师。
魏执真教授是我国中医心病专家,她认为心血管疾病的基本病机,大多数都是心脏亏虚,血脉瘀阻或流通不畅所致,应当以益气养心,理气活血通脉为诊治要点。
魏教授擅长诊治老年心脑血管病,对于冠心病、心率失常、心力衰竭、心脏神经官能症等病症,她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此外,对于心肌炎、心肌病、高血压、大动脉炎等病症,也有独特的治疗方法。
第三届首都国医名师裴学义裴学义,生于1926年,北京人,1944年毕业于北平国医学院医科班,为北京四大名医孔伯华先生的关门弟子,随师学艺11载,深得真传,曾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教授、主任医师。
裴学义教授是我国儿科温热病及疑难杂病专家,擅长诊治小儿肝、胆、脾、胃、心、肾、肺等病症。
尤其在小儿咳喘症、小儿消化不良厌食症、乳儿黄疸综合征、小儿疳积、小儿肝胆病、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等方面,裴教授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此外,在急慢性肾病、紫癜病、发育迟缓综合征、心脏病、肺炎、支气管哮喘等病症方面,裴教授也有独特的治疗方法。
总结:刘燕池、魏执真、裴学义,均为2017年第三届首都国医名师,其中:刘燕池教授是我国中医基础理论的教育专家,擅长诊治肝病、肾病、冠心病、糖尿病等病症。魏执真教授是我国中医心病专家,擅长诊治老年心脑血管病。裴学义教授是我国儿科温热病及疑难杂病专家,擅长诊治小儿肝、胆、脾、胃、心、肾、肺等病症。您同意我的观点吗?欢迎您在评论区发表您的观点和看法!
每天更新健康热点,医疗痛点;如果我说的,正是您所想的,那么,请点赞、转发、关注朱萧俊说健康!
脑梗为什么来得那么急?
春季,很多人会出现疲乏、嗜睡、频繁打哈欠等现象,人们通常称之为“春困”。殊不知这可能是脑梗的先兆。
春季早晚温差大,刺激人体交感神经兴奋,毛细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气候干燥,人体消耗水分多,导致血液黏稠、血流减慢;春天春暖花开,人们户外活动增多,有的人脑血管对由静到动的负荷量耐受性一时不适应,易引发脑梗。
中老年人是脑梗疾病的主要发病群体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而发生的软化坏死。
脑梗的发病人群主要集中于年龄在45岁至70岁之间的中老年群体。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身体内的新陈代谢逐渐变慢,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有不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身体兼有某些慢性疾病的人群,都是该疾病的主要高发人群。
糖代谢、脂肪代谢、蛋白质代谢俗称人体三大代谢,糖代谢变慢易造成血糖升高;脂肪代谢变慢易造成脂肪堆积、肥胖,从而引发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而这些慢性疾病又易引发脑部血液循环障碍,造成血管局部堵塞,日积月累,随着血管堵塞程度的加剧,最终引发脑梗。
很多疾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人体内一点一点变化衍生出来的,脑梗亦是如此。但是由于每个人体质的不同,有的人血管已经堵塞了60%、甚至70%,身体可能仍旧没有任何明显征兆,但是有些人在血管堵塞初期,就已经开始有了明显的表现特征。
据了解,脑部发沉、头晕、眩晕、说话不利落、吐字不清晰、视物不清楚,都可能是局部脑组织血液循环障碍的初期征兆。
如果以上症状出现时间较短、反应较轻,且通过良好的休息和调整症状可自行消失,那么问题尚且乐观。如果以上症状频繁出现,就需引起重视。人们应立即前往医院进行CT、核磁等相关检查,查看血管是否已经出现堵塞状况。
脑梗治疗需三通三补、标本兼治
如果脑梗发生了必须尽早治疗,避免延误病情。但是由于有些患者在发病初期可能不会出现较为明显的临床症状,所以定期体检很重要。
与西医治疗不同,中医治疗脑梗的主要原则是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增加脑血流量,缩小脑梗塞面积。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如今温吉焕医生针对脑梗塞的中医治疗原则是标本兼治,从血管、经络、脑窍、脾、肾、气血同调,以益气活血通脉法,实施通血管、通经络、通脑窍、补脾、补肾、补脑的三通、三补相结合原则。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兼顾补、通、治、防,并选用益气、养血、活血、通络的中草药经验配方,可以帮助人体脉络通畅。
该疗法还具有通调气血、保证气血平衡、使气血旺盛、使闭塞的血管得到疏通的益处。
由于每个人的发病原因、身体体质等各不相同,有的人可能气血不足的症状表现的更为明显,有的人可能肾虚症状表现的更明显些,所以医生需对不同的患者对症下药,患者切不可自行盲目用药。
脑梗疾病非中老年人“专利”
据了解,如今在所有的脑部疾病当中,脑梗疾病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尽管中老年群体是该疾病的主要高发人群,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年轻人就没有罹患脑梗的可能。
近年来,接触到的所有脑梗疾病患者中,有约10%的患者是年龄在25岁至35岁之间的年轻群体,而这一群体具有的最主要的共性就是生活压力较大、作息时间不规律、没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抽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本身缺乏运动,再加上家族里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遗传基因。以上因素,都可能是造成他们脑梗提前发病的原因。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定要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重视体内血管弹性的变化,预防血管斑块变大。
人体内的血管就像家中的自来水管一样,使用多年以后,管道内壁就易结垢、生锈,这时管道内的水流受阻而无法通畅运行,而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等,就像是人们血液中的“水垢”,当它们在血管壁上越积越多、形成斑块,血管壁的弹力就会降低,最终人们就会因缺血而诱发脑梗塞。由此可以看出,保持血管通畅至关重要。
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应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如西红柿、山楂,饮食以清淡为主,应把食用盐控制在6克左右,增加钾的摄入可降低血压,预防中风。
多吃桃、橙、香蕉、菠菜、毛豆等富含钾的食物,少吃动物内脏,保证日常饮水量,每天应保证5至8杯水(约1000毫升至2000毫升)的饮水量,这样有助于稀释血液,预防血栓形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脑梗塞。
如何预防脑梗塞
1.膳食均衡,进补适宜
膳食不均衡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饮食一定营养搭配合理,吃饭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另外,运动少,补充热性食物和滋补过盛容易造成血脂增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春季进补要根据个人的体质进行。
2.心理平衡
忧郁、焦虑、悲观的情绪,精神压力,以及大笑等都会引起血管内膜收缩,加速血管老化,情绪激动更是心脑血管病的大忌,因此应心平气和,保持良好的情绪和愉快的心情,让身体的免疫机能处在最佳状态。
3.劳逸结合
作息时间规律,疲劳和晚睡熬夜会打乱心脑血管生物钟,造成身体的组织器官功能失调,导致血管收缩,血流减慢,黏稠度增加,时间长了还会影响血脂的新陈代谢。
4.适当运动
运动量少可造成血流缓慢,血脂升高,心脑血管患者要适当运动,但要注意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并控制好运动量。
怎么才能查到中成药的药理?
谢邀!
怎么才能查到中成药的药理?这个问题问的有点意思。
为什么?
因为,问题问的无厘头。
药品的药理还需要东查西差吗,你购买药品的同时,药企会随药品赠送你该药物的药理说明——在药品说明书中。
中成药懒得跟你讲理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特殊性首先体现在它是用来治病救命的。因而从研发、生产、流通到使用,每个环节都受到所有商品中最高级别的监管——国家多个部门联合依据系列法律来保证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也就是说,对于一般公众,由国家替你把着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关口。
如果,还不放心,自己想对于治病救命的药物做更多了解,那么最便捷的途径就是看药品说明书。
以题图列举的连花清瘟胶囊为例,每一单个包装(盒)里都配有一份药品说明书:
嗯?
【药理】事项在哪里呢?没有?
著名的以岭药业也忒不小心了,药品说明书中咋能落下药理这一最重要的事项呢?!
换一家著名中成药企业,来看同样治感冒的三九感冒灵:
嗯?依然没有药理这一事项。
哦!原来,中成药说明书中除了不良反应和禁忌这两大“尚不明确”外,还有一项重大特色就是不讲理!——没有药理事项。
(药)理应该怎么讲?对照一下只能针对性治疗甲型流感的达菲,药品说明书是一项长达几十页的文件,包括“药品名称、成分、性状、适应症、规格、用量用法、不良反应、禁忌症、注意事项、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儿童用药、老年用药、药物相互作用、药物过量、临床试验、药理毒理、药代动力学、储藏、包装、有效期、执行标准、批准文号、生产企业”等事项。
我们来看一下其药品说明书的首页和【药理毒理】项:
中成药不讲理,一般人自然无处查找期药理。
中成药的药理去哪儿了?那不成中成药没有药理?
非也!
中成药药理学还是一门专门的学问呢:
原来,中成药只跟专业人士讲理。
你又听不懂,跟你讲也是多余为什么不跟公众讲中成药的药理?
道理也很简单,中成药的药理博大精深,并不是一般人看一看动的,讲了你也听不懂,不如干脆不讲。
那么,中成药的药理是什么?
中成药是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规定的处方和制剂工艺将其加工制成一定剂型的中药制品。
也就是说说,中成药的药理本质上讲就是中医药的理论。
具体来讲,包括中药的药理,中药方剂的药理和中医治病原则等三个部分。
不同于“西药”讲有效成分和分子作用机制,中药的药理在于药材的性味归经。
所谓性味,也叫四气五味,即“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在经典的中医药理论中,只有性味偏(又毒性)的才称药物,因此,药物就是毒药。根据不同药物的偏性(毒性),根据中医的正治和反治原则,来针对各种病因进入体内产生的(温凉寒热)毒。
比如,依照正治原则,用热(毒)性药物来针对体内的寒毒,就是“寒者热之”,即所谓的“以毒攻毒”——以毒攻毒,并不是真正用毒药来治病,而是中药治病最常用的原理。
现代,以寒凉为主的清热解毒中药材制成的中成药来治疗风寒感冒就是一个例子,比如连花清瘟胶囊。
所谓归经,就是每种中药材可以归于不同的脏器经脉,从而针对相应的病症。比如,连花清瘟胶囊就归肺经,宣泄肺经的热毒。
中成药脱胎于古代的中药方剂。每一种中成药都含有具有“君臣佐使等不同社会等级”的药材,相辅相成或相互制约地发挥每种药材的“性味归经”作用。
这样看,中成药也不是真的不讲理,比如,连花清瘟胶囊说明书功能主治项前一句的“清瘟解毒、宣肺泄热”就是该药药理的高度概括。
至于,你能不能看懂理解其深意,这要看你自身修为的深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