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症状出现时会有哪些症状呢,猫会得鼠疫吗?
不会
鼠疫是鼠疫杆菌借鼠蚤传播为主的烈性传染病,同时, 也是一种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人兽共患性疾病。
鼠疫的主要宿主和主要传染源是啮齿动物,而猫是食肉动物,猫捕老鼠以鼠(啮齿动物)为食众所周知,因此,猫感染鼠疫的机率更大。
但是家养的狗、猫和猪等动物对鼠疫杆菌低敏感,高抗性,染疫后大多能自然痊愈,并在体内长时间保留鼠疫特异性抗体(F1 抗体)。 所以猫吃了老鼠一般不会得鼠疫。
电影大明劫中的鼠疫跟现在的新型冠状病毒有啥共同点?
大家好,《咱家的小可爱》是一个影视领域创作者,了解很多影视作品,在影视领域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现在把我的观点分享给大家,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大明劫》
在影片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就是关于鼠疫的描述,鼠疫初发时,医者只会当是寻常伤寒医治,就算是发现是传染性极强、死亡率极高的瘟疫,受到古代医疗水平的局限,也没有药物能够快速治愈病情、阻止瘟疫传播。
最可悲的是,古人缺少阻断传染的医疗知识,不懂隔离、没有防护用具,还要为患病家人端汤喂药、抬棺送终,传染率基本是百分之百,于是鼠疫的范围就越来越大,一发不可收拾,最终在明朝末期崇祯皇帝治下的这一场鼠疫的到来,成为了大明王朝终结的导火索。
明朝末年这场大面积的鼠疫是如何爆发的呢?这就要说古代的天灾对人类的杀伤力是巨大的,在明朝崇祯十四年发生了一场严重的大旱,旱灾持续了整整四年之久,田地荒芜,颗粒无收,百姓只能饿着肚子四处逃难。
正如老话所说:“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在逃难过程中饿殍遍地,老鼠没有食物吃,就偷吃人尸,人们没有粮食吃,就吃老鼠肉,掘老鼠洞中藏的粮食吃,恶性循环之下,许多人都感染上了鼠疫,人们四处逃难,又将疫情传播的更广,导致这场瘟疫愈演愈烈,最后一发而不可收拾。
此次鼠疫的患病症状也是相当恐怖的,发病快,死亡速度也很快,起初患者身上会有一块肉疙瘩隆起,只需几刻之后就会发病而死;另一种症状就是呕血,患疫者呕血不止,最终吐血而死。
那场鼠疫传染性高,传播速度之快令人咋舌,往往一人患病,接触过的人无一幸免,故而基本都是一人患病,全家死绝,也无人敢去收葬,长此以往导致大明城内十室九空。
没有应对良策,朝廷只能眼睁睁看着病情蔓延,到了崇祯十六年的时候,瘟疫愈演愈烈,甚至扩散到了京都之内,京城内每日死亡人数超过万人,来往送棺材出城的人竟将城门都给堵住了,城中百姓活下的也就十之四五。
剧中有一个姓吴的官员准备去工作时,自己的一个仆人因鼠疫而死,他差遣另一个仆人前去买棺材,但仆人却迟迟未归,那仆人竟因为传染了鼠疫死在了棺材铺内。
更令人冒冷汗的是,二人骑马而行,前一刻还在交谈,后一刻人就死去了,看得我心惊肉跳,这一场鼠疫到了令人闻风丧胆的地步了。
京城内死的不仅仅是一些小商小贩平民百姓,更多的是保卫京城的士兵。据资料显示,崇祯十六年时京城内共有十万士兵驻守内外,因鼠疫死亡的就有五万余人,剩下的士兵也都如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战马原有三万匹,最终也只剩下一千余匹。京城内剩下的士兵根本就没有多少战斗力,又谈何保卫都城呢?
因而有不少人认为,结束了明朝的并不是闯王李自成,而是这场恐怖如斯的鼠疫。这场瘟疫使得京城内守备力量大大削弱,毫无还手之力。让李自成仅仅在两日内就拿下了京都,结束大明王朝的统治。
而攻下京城的闯王的老家米脂也是因为旱灾连年,鼠疫猖獗才逼得他兵变起义,所以就出现了“老鼠亡明”的说法。
后世也有人认为,后来李自成的大军兵败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因为感染了鼠疫。
不仅仅是在中国,自鼠疫出现有关记载之后,在全球范围内因为鼠疫而丧命的人将近有三亿之多。鼠疫危害之大、影响之深远,实在是令人不敢置信!
在瘟疫面前,人类的力量总是显得那么渺小,即使是在拥有先进医疗水平的当代,生活在现代的我们,更应该懂得敬畏自然、爱护家园的道理,与地球上一切生命和谐共生。
很不幸,在20年代伊始的时候,又一次疫情降临在中华大地,考验着中华儿女,尽管情况并不乐观,但我们都坚信中国人众志成城的精神一定会攻克难关。
或许我们都是普通人,不能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我们能做的就是响应国家号召,宅在家自行隔离,不随意出门,遏制病毒传播,为他人,也为自己,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由此可见:
1、都是人传人
2、都是从动物身上而来
3、发病速度快,蔓延性广
现代医学是否可以治愈鼠疫?
【2018-03-21 中华医学科普回答】如题,谢邀,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知道鼠疫是鼠疫杆菌借鼠蚤传播的烈性传染病,系广泛流行于野生啮齿动物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症状、淋巴结肿大、肺炎、出血倾向等。鼠疫具有发病急,传播快,病死率高的特点,我国将其列为法定甲类传染病之 首。
鼠疫杆菌通过染菌蚤的叮咬,局部一般不留痕迹,细菌沿淋巴管淋巴流在所属淋巴 结中繁殖,引起鼠疫特有的急性淋巴腺炎。腺病极度肿胀、充血、坏死,细菌冲破局部 淋巴屏障沿淋巴系统扩散,转移到一些新的淋巴结,发生次发性鼠疫淋巴腺炎。再由这 些淋巴侵入血行,引起菌血症和各脏器鼠疫感染灶,成为腺鼠疫。细菌到肺则成为肺鼠 疫。肺鼠疫的细菌可经飞沫通过呼吸道口咽黏膜或扁桃体再感染其他人,此时肺泡及支 气管内有血性渗出物,这种渗出物内含有大量鼠疫菌,随吐痰咳出成为气溶胶再可传播 给他人。肺鼠疫病人肺门淋巴结也肿胀、充血及出血。不论是腺鼠疫还是肺鼠疫,在有 菌血症同时还有内毒素血症,这种毒血症就引起全身中毒反应,出现一系列严重中毒症 状。
细菌学检查是诊断鼠疫的最重要依据。在开始用特效药前必先采取 以下材料:腺鼠疫取腺肿穿刺液和血液,肺鼠疫取痰、咽喉分泌物和血液,败血型取血 液。鼠疫细菌诊断常用“四步检验法”:1涂片:将疑似病人材料涂压在三张玻片上。一 张革兰染色,一张美兰染色,一张姬姆萨染色。镜检是否有两端钝圆、两端浓染、革兰 阴性、短小可疑鼠疫杆菌。2培养:常用敏感选择性培养基如龙胆紫溶血琼脂,龙胆紫 含量为 1/10 万~1/20 万。培育温度为 28~30°C,连续观察 5 天,是否有“花边样”典型可 疑鼠疫菌落,挑出纯培养染色镜检。3噬菌体裂解:将纯培养鼠疫菌在普通琼脂平板上 加一滴 108 以上效价的鼠疫噬菌体于划线起点中心稍下,使噬菌体垂直流下,28~30°C 24小时观察是否有噬菌带出现。4动物试验:豚鼠用 0.5ml,小鼠用 0.2~0.4ml 清洁材料注 入腹腔皮下各 1 只,不洁材料注皮下及经皮各 1 只。接种后 1~3 天动物发病,不活泼, 竖毛,不食,3~7 天死亡,解剖。9 天仍不死也解剖。取内脏分离培养检查细菌。
病人应隔离在孤立建筑物内,病区内应做到无鼠、无蚤,病人需经仔细灭蚤、淋浴 后方可收入。隔离到症状消失,每 3 天进行一次血液或局部分泌物培养,3 次阴性方可出 院;肺鼠疫者也应每 3 天进行一次痰培养,6 次阴性始可出院。医护人员须有严密的自身 防护措施。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关注“中华医学科普平台”头条号,获取更多专业原创医学科普知识,本条为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疫情结束的征兆已出现?
疫情就要结束了,希望就在眼前了!
相关报道称:全世界有记载的大规模传染病事件往往都会在三年左右的时间消退。
今年比较凶猛的奥密克克戎毒株,虽然传播力度更大更隐秘了,但是产生的大多数是无症状的感染者。且感染症状重症的比较少了,体质差一些的,引起别的症状那没办法,有的时候倒霉的话一个感冒都会送走你。
而且,现在药品,疫苗也研发出来了,有预防针,有专项治疗药物,慢慢的新冠就跟大型流行性感冒差不多。疫情已经常态化,就像一场大型流感。不必要过多的恐慌,按政府的节奏,做好相关防控动作即可。
国际上,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取消了疫情出入境管控,一方面感觉是躺平了,另一方面,也在期待这场常态化的变形流感赶紧过去。
感觉今年家里的老鼠有点多?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感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既往以腺鼠疫、肺鼠疫较为常见。腺鼠疫主要表现为发热、局部淋巴结肿大。腺鼠疫主要因染疫跳蚤叮咬而感染,偶见剥食染疫动物或以其他方式直接接触染疫动物时经人破损皮肤侵入感染。一般情况下,肿大淋巴结无破溃的腺鼠疫病人无传染性。肺鼠疫主要表现为高热和呼吸道感染症状,可通过呼吸道传播,感染性强,病死率高。
民间虽有“猪年猪瘟,鼠年鼠疫”的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鼠疫的发生与否,与生肖动物不相干。鼠疫是列入我国传染病法管理的甲类传染病,历史上鼠疫是导致高死亡率的大流行病,十四世纪时被称为“黑死病”,曾在欧洲造成约5000万人死亡。由于鼠疫发病急剧,病程发展快,致死率高,在抗生素发明之前对待鼠疫这种烈性传染病,无论是中医还是现代医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隔离。因为控制住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比救治现症患者更重要,一旦失控,就会丧失更多的生命。现在有了鼠疫疫苗,有了抗生素,能够有效预防治疗鼠疫,大大降低了死亡率,但在所有的传染病中其死亡率依然是最高的,所以依然是防比治更重要,绝不能掉以轻心,有侥幸心理。现在我国偶有发病病例,有一定的流行性风险,故而每年都要严格防控。
今年4月是我国第32个爱国卫生月,不论是北方还是南方,全国各地都在大范围内开展春季统一投药灭鼠活动,预防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完全切断“鼠源”。如果你家老鼠多,请密切配合统一的投药灭鼠活动,同时要注意安全,看管好家里的孩子和宠物,不要随意触碰室内外的毒饵盒,警惕误食鼠药;一旦出现误食鼠药情况,立即到附近医院接受治疗,注射维生素k1。假如没有统一的投药灭鼠活动,也不要轻易自购药物灭鼠,应该在当地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使用正规灭鼠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