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原因,糖尿病的病因真的是遗传因素导致的吗?
糖尿病1型或者2型都存在遗传属性
但遗传所致的糖尿病仅仅只占“一部分”,最常见的还是以2型糖尿病为主。
糖尿病的病因可不仅局限于“遗传”,诱发因素有:肥胖、运动量少、久坐、妊娠等。
1、良好的作息和睡眠
睡眠不足6小时,神经会处于紧张状态,影响调节血糖的胰岛素分泌,因此尽量不要熬夜。
2、运动、维持正常体重
肥胖可使胰岛素的敏感性变差,运动对以防糖尿病有很大的作用。
减脂、多运动可以增加细胞胰岛素受体的数量,提高胰岛素的利用率。
恢复胰岛素的质量,依靠自身即可达到良好的降糖效果。
3、营养饮食、优选谷物
饮食上的应做到少食多餐,搭配尽量多样化。
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少油少盐。
三餐要分配合理,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薯类。
保证每天的蛋白质摄入可多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
多吃谷物有助于控制体重,并可能改善消化。
膳食纤维可以降低胰岛素抵抗、餐后血糖峰值和减少炎症。
若血糖依靠自身难以控制,千万不能“讳疾忌医”!尽早介入药物治疗,根据自身的检查情况选择最佳用药。
避免血糖过高对血管、心脏、肾脏等器官的影响。
更多健康知识,关注【健安生活】!有任何问题均可私信小编~
喜欢的朋友欢迎点赞、转发、关注!
糖尿病得病的因素是什么?
糖尿病得病的因素是什么?
提起糖尿病,多数指的是二型糖尿病,几乎占到总数的95%以上,在过去,基本都是50岁,60岁以后才可能患上,现在提前了,很多20岁出头的青年人患上糖尿病,了解分析一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了解现在的环境,空气,食品情况,就可以找到糖尿病的病因。
很多糖尿病患者很后悔,年纪轻轻的得了这个受罪的病,后悔自己不在意,为了游戏拼命得熬夜,半夜饿了去吃夜宵,暴饮暴食,没有节制,天天肯德基,麦当劳,有的醉酒成了常态,脾气暴躁,不稳定,吃完了不动,有的一天都不出家门。
这些年的环境污染,情况质量,食品中乱放激素,添加剂,大家都知道,养一头猪只用3个月就200斤,而40年以前一头猪用一年时间才长130斤,养鱼,养鸡等都类似。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杂交技术,早摘技术,煎炒烹炸技术,精加工技术等等,促使农作物中的维生素,矿物质,生物类黄酮大量减少,好像吃的很丰盛,但细胞处在长期饥饿状态。
现在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主要是生活习惯造成的,喝酒,熬夜,情绪不稳定,基本都是伤肝的, 二型糖尿病的遗传因素很小,因为过去病人少,现在比过去多了多少倍,说遗传不成立。
尤其现在的环境,食品安全情况,很多青少年娇生惯养,没有节制,追求所谓的享受,及时行乐思想严重,造成了很多年纪轻轻的人患上糖尿病,痛风,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老年病。
糖尿病产生原因?
糖尿病的原因:年龄,年龄在40岁及以上的孕妇,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是20-30岁孕妇的8.2倍。肥胖,有些糖尿病的病人病因是由于肥胖所导致,因为肥胖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原因,特别是腹型肥胖者。不良产科史和糖尿病家族史,产科因素中,糖尿病有关的因素,有关死产、巨大儿、高产次、重要的先天性畸形,具有这些病史的孕妇,患糖尿病的危险是正常孕妇数倍。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糖尿病患病率呈现迅猛增长趋势,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慢性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之一。糖尿病对人群的危害主要是其慢性的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伴发症(大血管病变)。在我国,糖尿病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的第三位威胁广大人民健康、致残、致死的慢性疾病。对糖尿病,尤其是糖尿病并发症治疗的巨额花费已对国家的卫生资源造成极大的消耗。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是什么?糖尿病发病原因非常复杂,既受遗传基因影响,也受微生物、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精神因素,环境因素,肥胖和行为因素等外部因素影响,大多数情况下糖尿病发病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遗传因素:无论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都可以遗传,糖尿病家族史作为遗传因素重要证据之一,已被公认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中国有研究表明,如果父母有一方患糖尿病,那么子女患糖尿病的概率是父母没有患糖尿病的子女的3.9倍,而且,母亲患病,子女患病的可能性越大。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年龄、肥胖、高血压及高血脂等,随着年龄增加、体质量增长或患有高血压与高血脂症均会导致胰岛素分泌功能下降,引起胰岛素抵抗而诱发。年龄也是糖尿病相关环境危险因素之一,1型糖尿病好发于青少年,2型糖尿病好发于30岁以上人群。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患病率增加。2型糖尿病的另一个重要环境相关危险因素就是超重和肥胖,肥胖可导致胰岛素抵抗,致使血液中胰岛素浓度提高和高甘油三脂血症,促使2型糖尿病的发生。
高血压和高血脂也被认为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有调查研究表明:高血压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血压正常人群的4.83倍。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也与血糖水平正相关,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与血糖水平呈负相关。另外,一些常用药物如苯妥英钠、利尿剂(尤其噻嗪类)、皮质类固醇、类固醇避孕药、β受体阻滞剂类的降压药也可能引起葡萄糖耐量异常,在易感个体中引发糖尿病。
膳食结构:高膳食脂肪、高热量、高糖摄入与餐后2小时血糖呈正相关,高脂肪摄入,尤其是饱和脂肪酸摄入量高是糖耐量减低和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是引发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外部因素。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与糖尿病患病率之间显著相关,在瑞典进行的一项前瞻性研究发现:每天吸烟大于20支者,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1.64倍。在澳大利亚进行的一项横断面研究发现:平均每周看电视超过14小时,其患糖尿病的OR值男性为2.4,女性为2.2。身体活动不足也是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有研究表明活动最少的人与最爱活动的人相比,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相差2~6倍。适当身体活动不仅可以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还能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初期能逆转吗?如果是新发现的糖尿病,且血糖值并不是很高,又没有其他危险因素,那么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来控制血糖值,例如均衡饮食、坚持运动、控制糖分摄入等,都可能将血糖控制在一个理想的范围内。
糖尿病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据有品PICOOC高血压临床医学海外研究中心调查发现,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已经达到了约1.2亿人,并且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是45岁。
而糖尿病又是非常严重的慢性疾病,另外糖尿病早期症状极不明显,当身体真正出现不适感的时候,再去医院做检查,这时可能已经晚了。
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并常常表现为血液中的糖升高及尿糖。
简单来说,糖尿病就是由于人体代谢功能受损导致血液中的血糖无法降低而引起的疾病。
糖尿病发作前有哪些早期症状?1、体重下降:虽然吃得多,可是体重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为人体丢失了过多的葡萄糖,导致身体热量不足,出现消瘦。
2、排尿次数增多:由于血糖升高,大量葡萄糖经肾脏以尿的形式排出,葡萄糖排出的同时会携带一定比例的水,因此小便次数变多。
3、喝水多:口渴是糖尿病最先出现的症状,会猛然变得常感到口渴,并且夜里发生口渴,有时会渴得无法忍受,同时,喝水量比平时明显增多,喝下去还觉得喉咙发干,总想喝水。
4、皮肤感觉异常:糖尿病早期症状在皮肤中表现比较明显,皮肤干燥弹性差,反复出现毛囊炎、疖肿等皮肤感染。
5、餐前低血糖:在糖尿病的初期,有些患者并没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而是常常表现为餐前饥饿难忍及低血糖。
6、伤口愈合困难:由于糖尿病患者往往存在外周血管病变,影响伤口周围组织的血供,加之,糖尿病人营养丢失严重,抵抗力下降,从而导致伤口愈合困难
7、疲乏无力:当人得上糖尿病之后,就会缺乏胰岛素这把钥匙,那么血液中的葡萄糖无法顺利进入到细胞中,导致血糖升高,且细胞得不到足够的能量供给,人就会变得疲乏无力。
8、视力模糊:出现近视物体不清,远视物体尚好,提示眼调节功能降低,可能出现轻度白内障。
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预防糖尿病呢?减轻自己的体重,患糖尿病的几率就会下降70%。注意饮食清淡,少吃油炸及盐量过大的食物。多吃一些有机食物,少吃一些加工食物,比如熟食、香肠等,注重一日三餐的营养搭配。坚持每天散步半个小时左右,在走路时体内胰岛素可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避免或少用对糖代谢不利的药物。积极发现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抛弃不良习惯,做到不抽烟,不喝酒,不久坐,不要向基因和坏习惯低头等。对中老年人定期进行健康查体,除常规空腹血糖外,应重视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写在最后我国作为一个糖尿病大国,真心希望那些还未患病的同学能够做好预防措施,并且糖友也不要放弃,毕竟现在我们的医疗水平已经非常的强大了,只要你们能够相信医生,那么,你们的健康就没有问题了。
本文由老护士原创,欢迎关注转发评论,与老护士一起走上健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