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际准确位置图和作用,晚上总是半夜会醒来是咋回事?
很多人都有过这种体验:每晚11点之前入睡,凌晨却定时醒来,比如一到凌晨1点多钟就醒,或一到凌晨3点多钟就醒。遇到这种情况,有时翻个身又睡着了;可有时翻来覆去,折腾好久,天快亮了方才睡着,这样反反复复让人很困扰。为什么每天半夜总会醒?
为什么半夜总会“自然醒”?中医认为,人体脏腑与十二个时辰相对应。在相对应的时辰里,本脏腑的气血最旺盛、功能最强,如果脏腑有异常,就会出现难莫名清醒且以入眠的情形。因此,这种情况可以通过疏通相应经络来解决,有时会立竿见影。夜里这两个时间最容易醒!丑时/凌晨一点至三点凌晨1—3点钟莫名醒来,多由肝火旺盛所致。常有烦躁、易怒或气郁等症状,在气血流注到肝经的时间段,自然把人唤醒。建议:此时敲揉、点揉肝经的阴包穴、太冲穴,会痛不可摸,在痛点处敲、揉5—10分钟,3、5天痛感消失,可一觉睡到天亮。敲打手势:敲肝经时,拳握紧、用小指掌指关节敲 。敲击方法:1、轻敲3-5遍后,在大腿内侧的“阴穴”会有强烈痛点,可进行点揉。2、“太冲穴”在大脚趾与二脚趾分叉处的凹陷中,用食指向脚踝方向勾住此处然后点揉,如果有痛点需要疏理。3、双脚着地,一手握空拳轻敲大腿内侧。寅时/ 凌晨三点到五点这个时辰是肺经当令,也就是肺功能最强的时候,因此肺火过旺、肺气不足、肺热等人群就更容易醒来。建议:肺不好的人群可以多吃润肺的食物,比如梨、百合等等,睡前不妨敲揉肺经的孔最穴、点揉鱼际穴,在痛点处每次操作5—10分钟。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按摩后,穴位处的痛感会减轻,会发现自己夜间惊醒的症状有减轻。敲打方法:掌心向上,前臂放松平举,另一手握空拳轻敲肺经巡行处。轻敲3-5遍后(前臂一定要放平),多数肺脏功能有异恙的人在“孔最穴”会有明显痛点。此时,可对痛点可采用按揉或点揉的方法进行疏理。
孔最穴位置示意点揉“鱼际穴”“鱼际穴”在靠近大拇指的两骨中间位置,按揉时,拇指要靠向第一掌骨发力,肺有疾时此处也会痛感明显,可是有人开始时痛感不重,当把“孔最穴”疏通之后,感觉才会出现。
鱼际穴位置示意这些行为会加重失眠01玩手机手机光线会刺激大脑和眼睛,导致神经兴奋,不利于再次进入睡眠。02喝凉水冰凉凉的口感容易让神经更加清醒,对肠胃也是巨大的刺激,如果要喝水还是建议喝点温白开,它能降低血液粘稠度,预防血栓形成。03冻双脚起夜时要注意脚部保暖,有句话叫“寒从脚下起”,特别是夏天很多家庭都开着空调,地板冰冷沁人,体质弱的人就容易感冒,入睡困难的人也会更加清醒。04开亮灯半夜醒来开了明晃晃的亮灯,就更难睡着了,一下开启亮灯会给神经和身体一个“激活”信号,最好在床头摆放一个灯光柔和、温馨的小夜灯,既能看清也不至于影响睡眠。05想事情思绪烦扰会干扰睡眠,半夜醒来想东想西,不但事情想不清楚,睡眠也耽搁了,反而越来越焦虑不安。尽量控制这个时间段内入眠切记:熬夜伤身!曾有调查显示,睡眠时间在6.5-7.4小时之间的死亡率最低;而少于4.4小时的死亡危险率会翻倍,老年人睡眠时间相对更少,但也应保持在5.5-7小时才更健康哦~子时23:00入眠子时(23:00-1:00):此时睡得足,黑眼圈不露。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明胆,聚而成精。”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汁有多清,脑就有多清。”反之,会因胆汁排毒代谢不良更容易生成结晶、结石。丑时1:00熟睡丑时(1:00-3:00):此时最好进入熟睡阶段。中医认为,丑时是肝经当令,肝血推陈出新。《黄帝内经》中有言,“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也就是说肝脏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等功能,特别是气血不好的女性更是要注意好好睡觉哟~寅时3:00醒了也别着急起寅时(3:00-5:00):此时是一天阳气的开端。很多老年人也最容易在这个时间段醒来,这和气血不足有很大关系。即使醒了睡不着也别急着起来,可以先在被窝里活动活动手脚再起。温馨提示:高血压患者起床建议遵循“221”原则,即醒来后现在床上躺2分钟,起来后稍坐2分钟,再坐到床边等1分钟再站起来活动。1注:并不是说睡觉时间只能集中在以上6个小时,比如早上六点当然也可以继续睡,视情况而定,只要保证充足、规律的休息,就没有大碍~这样吃睡得更香!入睡困难——枸杞入睡困难也就是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大多是因肝脏阴阳不和引起,可多吃一点调理肝脏的食物,比如枸杞、黑芝麻、大枣、菠菜、鸭血等,来调节肝血不足。容易惊醒——山药有些朋友睡眠浅,很容易就醒来,如果不是因为睡前水喝多了想上厕所的原因,还可能是脾胃不和,不妨试试吃一些调理脾胃的食物,比如山药、糯米、大枣之类的,山药排骨就不错哦~多梦——莲子多梦的原因很可能是精神紧张、思虑过度,除了努力放松心情外,还应多吃一些安神清心的食物,比如莲子、小米、百合之类的~睡眠质量差——核桃这里说的睡不好,包括“睡醒了也全身疲惫、睡觉时总爱出汗、总是没精神”等等,这些都可能是肾气不足的表现。推荐核桃、桂圆、黑豆等补肾食物~
手上的3个迹象暗示血管很堵了?
血管遍布全身,血管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基础。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长期的不良饮食、生活习惯,都可能导致我们血管不好,甚至出现堵塞。
血管哪里堵塞都十分危险,我们熟知的心梗、脑梗等要命的疾病,根源都在于血管堵塞。
据统计,因血管堵塞导致的疾病死亡已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51%,远超过肿瘤、传染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造成的死亡。
血管不好,手先知,手上出现3个迹象,暗示血管已经很堵了
迹象1:手麻、手发抖
如果感觉到手部麻木感,有可能就是血管堵塞的标志。
血液循环受阻后局部会产生麻木的感觉,肢体活动都会受到阻碍,手指的活动屈伸比较难。
此外,假如当你夹菜的时候手一直发抖,而且没有办法克制停下来,那么就有可能是心血管堵塞致使心血管狭窄造成的。
迹象2:手部青筋凸起
手部青筋其实就是静脉血管,手部青筋凸起,往往是血管出现了问题。
青筋凸起,且皮肤表面松弛,可能提示有明显的血管硬化现象,容易形成血栓、斑块。某处青筋形态扭曲,可能多有血瘀、血栓情况,如果不改善,容易使血管破裂或完全堵塞。
如果在大拇指根部的位置出现了青筋,说明心脏循环不好了,预示着心脏动脉出现硬化堵塞的机率会大大提高。
迹象3:手部发白、指甲无血色
如果发现自己的手部皮肤颜色变淡,出现了皮肤苍白这种表现,有可能是血管堵塞引起。
在血管堵塞的时候血液供应受到阻碍,皮肤组织没有足够的血液、营养物质提供,可能手部皮肤颜色会变淡,呈现苍白的状态。
此外,指甲的状态也会变差,手部指甲无血色、容易断裂、无光泽,也有可能是血管堵塞的信号。
血管堵塞,多是“吃”出来的,三“高”食物,再喜欢也要少吃
一:高糖食物
代表:蛋糕,点心,糖果等。
食物中的添加糖,摄入过多,会扰乱胆固醇,导致血管收缩,增加血管压力,易堵塞血管,还会引起多种慢性疾病。
因此,这类高糖食物,也要注意少吃。
二:高脂肪食物
代表:肥肉、腊肉等。
这类食物中,含有过多的脂肪,摄入过多,易附着在血管壁上,还会增加血液粘度。
如果,长期食用,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让血液凝固,形成血栓,造成血管堵塞。
三:高盐食物
代表:咸菜、酱菜、熏烤类食物。
这类食物中,盐分过高,易诱发高血压。
一旦血压升高,冲击血管,易使血管变形,长此以往,会损害血管内膜受损,导致瘢痕样增生。
血管壁损伤后,有形成分,便容易堆积在粗糙的受损表面,持续不断地形成增生,使管腔狭窄,血栓形成,血栓逐渐长大,最终造成血管堵塞。
哪些食物能帮助我们疏通血管?
黑豆——
黑豆含有大量的脂肪和不饱和脂肪酸,除了能够满足人体对脂肪的需要以外,还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另外黑豆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能够保持机体功能完成,降低血液粘度。
同时能够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加速代谢,所以常生活中常吃黑豆,能够缓解心血管堵塞。
苏子油——
苏子油色泽金黄、颜色澄清、气味清香,是目前已知含α-亚麻酸最多的食物。
α-亚麻酸属于ω-3系列脂肪酸,在体内可代谢生成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它们均具有较强的调节血脂的作用,对心脑血管十分有益。
α-亚麻酸可促进胆固醇转化成胆酸或中性固醇分别从胆汁或粪便排出,或是刺激胆固醇及其代谢产物以皮脂形式分泌,以降低体内总胆固醇水平。
经常食用苏子油,补充好α-亚麻酸,可软化血管,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增加血管通透性的作用,对预防和改善心脑血管疾病有益。
茄子——
茄子营养非常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
其中含有的维生素p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能够增强人体细胞间的粘着力,增强毛细血管的弹性,防止毛细血管破裂。
另外,茄子纤维中所含有的维生素c和皂草甙,具有降低胆固醇的功效。所以在日常饮食中常吃茄子,能起到软化血管的效果。
裙带菜——
裙带菜中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并且还具有多种具有独特生理功能的活性成分,,在抗病毒、降血压以及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具有很好的功效。
裙带菜中含有的褐藻糖胶,能够增强肝脏功能,保持新鲜血液的动力,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让裙带菜来帮助缓解血管堵塞。
养护血管健康,远离两个字
一:懒
这里的懒指的就是运动量太少,经常坐着、躺着不动,这是导致血管堵塞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为太懒的人,机体血液循环的速度比较慢,会使血液中的脂质更容易沉淀在血管内,增加血栓的形成,比如常见的下肢静脉血栓。
所以,平时上班的时候,最好每一个小时起来活动几分钟,早上或者晚上也要坚持一项体育锻炼,更有益血管健康。
二:烟
吸烟对血管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因为吸烟产生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会增加肾上腺素的分泌,使心跳变快、血压变高;
其他有害物质还会使血管壁出现破损,脂质就更容易在血管壁上沉积,加速血管老化,易使血管堵塞。
值得重视的是吸入二手烟也能带来相同的作用,所以呵护血管健康,要及时戒烟。
注:所有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白玉忠说的心肺三针?
心肺三针可以治疗所有的心肺问题。这三针分别是:内关:坐位。伸臂仰掌,微屈腕握拳,从腕横纹向上3横指,在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手臂内侧可触摸到两条索状筋,握拳用力屈腕时明显可见)之间的凹陷中,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孔最:坐位。伸臂侧掌,先确定尺泽穴与太渊穴的位置,从尺泽与太渊连线的中点处向上1横指,桡骨内侧缘处即为此穴。神门:坐位。伸肘仰掌,于手掌小鱼际肌近腕部可摸到一突起圆骨(豌豆骨),在该圆骨下方、掌后第1横纹上、尺侧腕屈肌腱(手前臂内侧可触摸到的大筋)的桡侧缘可触及一凹陷处,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胃反射区在哪个位置?
胃的反射区位于脚底第一伸肌关节后面的横向手指周围。主要判断胃炎、胃溃疡、胀气、胃下垂等胃病。用单指拳击和捏手指可以轻轻地向脚跟推三到五次,注意不要太重。同样,在鱼际的内侧,在拇指根部横纹的下部水平手指处。平时要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尽早去医院体检一下?
肝硬化,是很多肝病的一个终末期表现。
正常健康的肝脏,应该触之柔软,似口唇者,质软。
然而,一旦肝脏受损,出现炎症、纤维化等,日积月累,便会导致肝硬化。
肝脏,由软变硬,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也会伴随着身体的一些异常表现。
一旦身体出现3个异常,警惕肝已“变硬”,切莫忽视
异常1,异常出血
临床显示,肝硬化者,一般都会有异常出血倾向。
表现为:鼻腔出血、牙龈出血、胃出血等。
注意是由于,肝脏硬化,导致肝脏合成各种凝血因子,和凝血酶的能力减弱,脾功能兴奋,引起血小板数量减少等所致。
异常2,全身性泛黄
医学上称之为“黄疸”,是肝脏恶性病变的体征之一,也是肝硬化的前兆。
主要是,肝脏功能受损,影响胆红素代谢,导致胆红素大幅升高所致。
尤其是,眼球、皮肤、尿液异常变黄等,一定要提高警惕。
异常3,出现蜘蛛痣
研究发现,有蜘蛛痣的人,85%有肝脏组织病变,其中,30%为肝硬化。
在人脸部,颈部,胸部等,毛细血管密集的地方,比较容易出现蜘蛛痣。
一旦突然出现蜘蛛痣,或者原有蜘蛛痣增大,要及时就医检查。
三大行为,会“加速”肝脏硬化,劝你一个也别做
1、长期大量喝酒
嗜酒者中约,2/3可发展为酒精性肝病。
根据病程,可分为五个阶段:
①轻症酒精性肝病
②酒精性脂肪肝
③酒精性肝炎
④酒精性肝纤维化
⑤酒精性肝硬化
酒精性肝病的发生,与连续饮酒时间和数量,有密切关系。
平均每日饮乙醇(酒的主要成分) 80 ~ 160 g,连续5年以上,可造成肝损害。
2、大量吸烟
香烟燃烧后的有害物质,会损害肝脏健康。
一方面,有害物质会导致肝脏炎症,进而损害肝脏功能,增加肝硬化风险。
另一方面,吸烟会加速肝脏纤维化进程,会加速肝硬化的出现。
3、长期熬夜
长期熬夜,肝脏无法得到良好的休息,会增加肝脏负担,还会造成肝损伤。
经常熬夜,会影响肝脏解毒排毒功能,日积月累,会导致肝脏内毒素过多。
毒素长时间堆积在肝脏中,无疑会加大患肝硬化的概率。
三伏天养肝,做好“4个字”
进入三伏天后,天气闷热潮湿,易导致湿热毒邪入侵,易诱发肝病。
三伏天,更是肝炎、肝病复发的一个季节,此时,要做好护肝的工作。
想要肝脏好,首先要做好“4个字”
第一字:补
硒,是人体必需元素,需要从食物中摄取。
我国卫生部2017年指出,成年人推荐硒每日摄取量60微克,最高可摄入400微克。
硒是肝脏的“天敌”,有抵御肝炎,预防肝脏疾病的作用。
研究发现,肝病患者普遍缺硒。
硒进入体内,可保护肝细胞健康完整、加速脂质过氧化物分解、提高肝脏自身抗病能力,被称为“强效免疫调节剂”。
有效的调节脂质代谢,打击肝炎病毒,降低肝癌、纤维化等发生率。
主要来源,雁门冰菊、秋麻籽等天然植物,其中,雁门冰菊为药用菊,硒含量可达67%左右,常喝可养护肝脏,减少肝病。
2、多食绿,滋肝脏
中医讲,绿色入肝,肝喜欢绿色,多吃绿色食物,可滋养肝脏健康。
西兰花,富含萝卜硫素,可以增强肝脏的解毒能力。
芦笋,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氨基酸,可保护肝脏细胞免受酒精毒素的侵害。
芥菜,是解毒清肝的最佳食物之一,有益肝脏健康。
第二字:疏
——疏肝解郁
肝主疏泄,情绪,对于肝脏健康,影响巨大。
一旦肝气郁结,久而久之,会诱发各类肝脏疾病,损害生命健康。
保持好心情
学会疏解自己的情绪,保持心情舒畅,有利于肝气舒发,增强肝脏机能。
记住,要保持愉悦的心情,少生气发怒,不给肝脏“添堵”。
第三字:降
——降肝火
炎热的三伏天,稍加不注意,就会导致肝火过旺。
中医讲,肝火一烧,百病难熬。所以,要注意降肝火。
1、揉穴位
首先,每天坚持按揉、叩打胆经上风池、肩井、风市穴。
按揉风池穴5分钟,按揉颈双侧胆经。
从风池至肩井,3分钟;
用掌或拳眼,叩打双侧肩井穴,各36次;
稍微下蹲,用掌拍打双下肢风市穴,各36次。
然后,按揉太冲、鱼际和太溪
早起,先按揉肝经上的太冲,肺经上的鱼际,肾经上的太溪,各3分钟。
晩睡前,热水泡脚后,依次按揉鱼际、太冲、太溪穴,每穴3分钟。
2、不熬夜
“夜猫子”大多双目赤红,这是肝火上升的症状。
保证睡眠时间,“清肝泻火”,这能预防肝气升发太过。
每天尽量保证在晚上11:00前,进入睡眠状态,对于肝脏保护十分有益。
第四字:通
——通经活络
中医讲,肝气一通,百脉皆通。
所以,日常要注意疏通肝脏经络,促进肝脏健康。
1、推大腿
经常推一推大腿内侧的肝经,可很好的养护肝脏健康。
坐位,腿弯曲,膝盖放平,双手掌交叠,按大腿根部内侧,稍用力,向前推到膝盖,先左后右,各五十遍。
2、搓两肋
双手,分别置于胸部两侧,一手向前一手向后,相对来回搓摩,一去一回计1次,共做3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