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谷怎么找准确位置,头痛按哪个穴位快速止痛?
头痛按哪个穴位快速止痛?
头痛按攒竹、率谷、印堂、百会、风池、合谷、天柱、肩井、行间等穴位可快速止痛。
如果轻微头痛发作,按攒竹、率谷、印堂、百会、风池、合谷、天柱、肩井、行间等穴位可快速止痛,但止痛效果因人而异。严重、反复发作的头痛,有可能由高血压、颅内肿瘤等疾病引起,应及时到正规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不建议自行在家按摩穴位。
头痛是自觉头部疼痛的一类病证,头痛常与外感风邪、情志失调、饮食不当、体虚久病等因素有关,许多急慢性疾病都能引发头痛。中医认为头痛病位在头,与手、足三阳经,足厥阴肝经,督脉相关,病机为气血失和、经络不通、脑窍失养。临床上针灸治疗头痛先要进行辨证归经,治阳明头痛多选用头维、印堂、阳白、阿是穴、合谷、内庭;治少阳头痛常选用风池、率谷、太阳、阿是穴、外关、足临泣;治疗太阳头痛可针灸天柱、后顶、阿是穴、后溪、申脉;缓解厥阴头痛多选百会、四神聪、阿是穴、内关、太冲;而全头痛选择风池、百会、头维、太阳、率谷、合谷等。具体选穴配穴方案依据患者的个人病情而定。头疼原因复杂,不能止痛时,及时就诊。
本内容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针灸科 主任医师 杜琳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谁知道解除疲劳的穴位有哪些?
缓解疲劳穴位有:1、足三里穴位,足三里穴位古称长寿穴位,四指并拢时,将食指放在膝盖下胫骨上缘骨突处,中指指向所即足三里穴位。二、合谷穴,食指与拇指并拢时皮肤组织最为突出,即合谷穴。3.涌泉穴:当足弓弯曲时,足中心1/3的口为涌泉穴。四、内关穴,掌心握拳,掌心横纹上二寸,位于屈腕屈肌腱与掌骨长肌腱之间。以上几点经常按摩艾灸,有缓解疲劳、强身健体的功效。
二十四大关窍穴分别是?
一,十二经络上24关窍穴 1,风池穴:在足少阳胆经上。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耳垂齐平。主治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出血,耳聋,气闭,中风,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瘿气,落枕。 2,足临泣:在足少阳胆经上。位于足背外侧,当足4趾本节(第4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足临泣穴位于足背外侧,第四趾、小趾跖骨夹缝中。主治头痛,目外眦痛,目眩,乳痈,瘰疬,胁肋痛,疟疾,中风偏瘫,痹痛不仁,足跗肿痛。胆经头痛、腰痛、肌肉痉挛、眼疾、胆囊炎、中风、神经官能症等。 3,太冲穴:在足少阴肝经上。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即是此穴。主治肝脏病、牙痛、眼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 4,曲泉穴:在足少阴肝经上。们于屈膝,在膝内侧横纹上方凹陷中。主治疾病:最善治膝关节疼痛,也是降血压的要穴,还能治疗各种温症,不论温寒、温热、风温、温毒均可选用此穴。 5,太渊穴:在手太阴肺经上。仰掌,在腕横纹上,于桡动脉桡侧凹陷处取穴。主治病症:1.呼吸系统疾病:扁桃体炎,肺炎;2.循环系统疾病:心动过速,无脉症,脉管炎;3.其它:肋间神经痛,桡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膈肌痉挛。 6,列缺穴:在手太阴肺经上。两手虎口自然乎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主治] 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齿痛 7,合谷穴:手阳明大肠经上。位于手背虎口处,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中。主治齿痛.手腕及臂部疼痛.口眼歪斜.感冒发热等症。孕妇慎用(娠妇可泻不可补,补即堕胎)。镇静止痛,通经活络,清热解表。主脉浮于表,伤寒大渴,发热恶寒,头痛脊强,耳聋,下齿龋,喉痹,面肿,唇吻不收,口噤不开,偏正头疼,偏风,风疹,腰脊内痛。 8,迎香穴:手阳明大肠经上。寻找方法:取穴时一般采用正坐或仰卧姿势,迎香穴位于面部,在鼻翼旁开约一厘米皱纹中(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迎香穴的主治疾病为:鼻炎、鼻塞、鼻窦炎、流鼻水、鼻病、牙痛、感冒等。尤其是当您上齿牙痛时,指压迎香穴,可以快速止痛. 9,足三里:足阳明胃经上。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胃的下合穴。按摩足三里穴能治疗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如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胃炎、胃下垂等,解除急性胃痛的效果尤其明显,对于呕吐、呃逆、嗳气、肠炎、痢疾、便秘、肝炎、胆囊炎、胆结石、肾结石绞痛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等,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10,冲阳穴:足阳明胃经上。冲阳穴位于人体的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主治口眼歪斜,面肿,齿痛,癫狂痫,胃病,足痿无力 11,公孙穴:足太阴脾经上。公孙穴位于人体的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主治(1)消化系统疾病:胃痉挛,急慢性胃肠炎,胃溃疡,消化不良,痢疾,肝炎,腹水,胃癌,肠痉挛;(2)妇产科系统疾病:子宫内膜炎,月经不调.(3)其它:心肌炎,胸膜炎,癫痫,足跟痛。 12,三阴交:足太阴脾经上。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主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肠鸣,腹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闭经,子宫脱垂,难产,产后血晕,恶露不行,遗精,阳痿,阴茎中痛,水肿,小便不利,遗尿,膝脚痹痛,脚气,失眠,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高血压病等。 13,神门穴:后少阴心经上。位置在腕横纹尺侧端肌腱的凹陷中主治胸痛、便秘、焦躁、心悸、失眠、食欲不振等疾病。该穴为人体手少阴心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心病,心烦,惊悸,怔仲,健忘,失眠,癫狂痫,胸胁痛。 14,少冲穴:手少阴心经上。小指末节挠侧,距指甲角0.1寸处。主治心悸,心痛,胸胁痛,癫狂,热病,昏迷,手挛臂痛。 15,后溪穴:手太阳小肠经上。该穴位于人体的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指掌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主治(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头痛,癫痫, 精神分裂症, 癔病, 面肌痉挛;(2)五官科系统疾病:耳鸣, 耳聋,角膜炎, 麦粒肿, 鼻出血,扁桃体炎;(3)运动系统疾病:腰痛, 落枕, 肩臂痛;(4)其它:疥疮。 16,腕谷穴:手太阳小肠经上。在手掌尺侧,当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处。主治头痛、项强、耳鸣耳聋、目翳、指臂挛痛、热病汗不出。去身体湿热,治疗糖尿病、便秘 17,申脉穴:足少阳膀胱经上。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功用清热安神,利腰膝。主治(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头痛,内耳性眩晕,失眠,癫痫,精神分裂症,脑血管病后遗症;(2)运动系统疾病:腰肌劳损,下肢瘫痪,关节炎,踝关节扭伤。 18,天牖穴:足少阳膀胱经上。在颈侧部,当乳突的后下方,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主治在颈侧部,当乳突的后下方,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 19,涌泉穴:足少阴肾经上。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主治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等。穴道指压法治疗脑溢血后的复原、穴道按摩治疗膀胱炎、指压法治疗白发等等。 20,照海穴:足少阴肾经上。内髁尖正下方凹陷处。主治①痫证、失眠等精神、神志疾患。②咽干咽痛、目齿肿痛等五官热性病证。③小便不利,小便频数。④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等妇科病证。⑤下肢痿痹。 21,内关穴:手厥阴心包经上。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挠则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主治孕吐、晕车、手臂疼痛、头痛、眼睛充血、恶心想吐、胸肋痛、上腹痛、心绞痛、月经痛、呃逆、腹泻、精神异常等。该穴为人体手厥阴心包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多种疾病按摩治疗时的首选穴。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穴道指压法治疗风湿疼痛、治疗月经痛等。 22,劳宫穴:手厥阴心包经上。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一说在握拳屈指时无名指尖处(《太平圣惠方》)。布有正中神经的第二指掌侧总神经和指掌侧总动脉。主治昏迷,晕厥,中暑,呕吐,心痛,癫狂,痫症,口舌生疮,口臭,鹅掌风等。 23,阳池穴:手少阳三交经上。在腕背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耳聋、喉痹等头面五官疾患。②腕痛。③消渴。④女性手脚冰凉。 24,外关穴:手少阳三交经上。取此穴位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俯掌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前臂背侧,手脖子横皱纹向上三指宽处,与正面内关相对。主治①头痛、偏头痛、颊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等头面五官疾患。②热病。③胁肋痛,上肢痹痛,肘部酸痛,手臂疼痛,肋间神经痛。④瘰疬。
有知道的告诉一下?
没有中天穴吧
攒竹:眉头凹陷中。
睛明:目内眦旁0.1寸。
四白:目正视,瞳孔直下,于眶下孔凹陷中。
印堂:两眉头连线的中点。
百会: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风池: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的凹陷中。
安眠: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的中点。翳风穴位于乳突前下方,平耳垂后下缘的凹陷中。
桥弓:胸锁乳突肌表面的条状区域。
肩井: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
脾俞: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胃俞: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腰眼: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3至4寸。
气海:脐下1.5寸。
关元:脐下3寸。
曲池:屈肘成直角,当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内关: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外关:腕背横纹上2寸,桡骨与尺骨之间。
合谷: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
足三里: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犊鼻位于髌骨下缘,髌韧带外侧的凹陷中。
三阴交: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面的后缘。
承山: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
涌泉:于足底(去趾)前三分之一处,足趾跖屈时凹陷中。
(注:
拇指指间关节的宽度为1寸:其余四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的宽度为3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