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酱草图片功效,哪些草药可以采回来熬水洗澡?
败酱草,就是东北春天在地里挖的曲么菜,夏天长大了爱有白斑,就没人吃了,有点苦,一般老百姓用它和小葱绑在一起蘸酱吃。
夏天熬水泡澡也可以,因为中医用它就有内服和外用。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主治:用于肠痈,肺痈高热,咳吐脓血,热毒疮疔,疮疖痛肿,胸腹疼痛,阑尾炎,肠炎、痢疾,产后腹痛,痛经。
以上这些不说,我要说的是,它是纯绿色产品,安全,又便宜,取用方便,在农村乡镇路边坡地都有,发几张照片大家看看就知道了。
人们开始漫山遍野挖苦菜?
吃点苦菜,好处多多。
苦菜也叫苦麻菜,药名叫“败酱草”。是一种无毒、性寒、味苦药食兼具的野生植物。
苦菜营养极其丰富。据相关资料介绍,每100克苦菜中含有粗纤维1.5克、蛋白质1.9克、胡萝卜素1.8毫克、烟酸0.6毫克、钙110毫克、磷49毫克并含有10多种氨基酸(包括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以及生物碱、甘露醇、苦微素、维生素,矿物质和植物化学物质。这些人体不可或缺的营养元素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大脑发育和具有清热解毒、消暑保健、减肥养颜、提神健脾胃功能。对于改善高血压患者自身的代谢功能,促进自身对血压的调控能力,控制血压以及降低血糖和胆固醇有一定的功效。
此外,苦菜中含有的蒲公英醇、胆碱等成分还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可用于辅助治疗咽喉炎、扁桃体炎、细菌性痢疾、黄疸性肝炎。苦菜水煎剂对于急慢性粒细泡白血患者的血细胞脱氧酶有抑制作用。
苦菜吃法很多。即可凉拌又可热炒,还可腌制泡菜及水煎服。但需要注意的是,苦菜食用部分应取嫩茎叶,并在盐水中浸泡或在沸水中焯1到2分钟,然后清水飘洗后食用,这样可以去苦味儿。
茯苓在一起煎药有何作用?
这些药物加在一起煎服,有补气的作用,兼有健脾的功能,对脾胃气虚的病症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党参黄芪都是属于强效的补气药物,而白术与茯苓是属于健脾利水之药物,对于脾虚伴湿气重的有治疗作用,因此本方是属于补益性比较好的组合药方。
这是什么草?
我看着不是蒲公英,蒲公英一般不会长这么高。我感觉应该是苣荬菜。如果是苣荬菜的话食用是没问题的。
苣荬菜,为桔梗目菊科植物,多年生草本,全株有乳汁。茎直立,高30~80厘米。地下根状茎匍匐,多数须根著生。苣荬菜又名败酱草(北方地区名),黑龙江地区又名小蓟,山东地区称作苦苣菜、取麻菜、曲曲芽,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华北、东北等地,系野生于海拔200米—2300米的荒山坡地、海滩、路旁等地。能食用,东北食用多为蘸酱;西北食用多为包子、饺子馅,拌面或加工酸菜;华北食用多为凉拌、和面蒸食。
建议对于不确定的野菜还是不要食用,毕竟安全第一。
清大肠火的中药是什么?
大肠的主要功能是传导和排便,因此大肠发生病变时,常能出现腹痛、腹泻、便秘以及便血等证候。热邪积滞肠中,气血因而被阻,传导失能,则见腹痛,里急后重,大便秘结不通或暴注下迫,热结旁流;湿热之毒熏灼,伤害气血,变成脓血,故下痢赤白脓血;湿热下注,故肛门灼热、小便短赤或便血。
“热则寒之”,出现大肠火时一般是采用寒凉的药物来清热泻火,常用的有黄连、黄柏、黄芩、白头翁、马齿苋、败酱草、地榆、槐花、大黄、侧柏叶、芒硝等。其中白头翁使热毒发散,能升举脾胃清气,使里急后重减轻,治热痢下重赤多白少者功效显著;马齿苋性滑利,既有清热解毒之功,又有凉血和利肠之力,对痢疾坠胀后重者有特效;败酱草为外科痈疡排脓之药,特别是治肠痈用时较多;黄连泻有余之心火,清肠中之湿热,配木香,治赤白诸痢;大黄苦寒泄降,气味俱厚,能荡涤阳明实热积滞。
大肠热毒伤于血分的湿热痢见有热痢下重、腹痛、大便脓血、肛门灼热的常用白头翁汤;大肠火见有大便燥结、腹痛拒按的可用大承气汤加连翘、黄连、蒲公英等;葛根黄芩黄连汤外解肌表、内清肠胃热,便脓血者可加白头翁、秦皮,毒热重者,可加金银花、马齿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