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和熟地哪个适合女人,哪里产的熟地最好?
河南省。
熟地黄呈纺锤形或条状,长8~24cm。外皮薄,表面浅红黄色,具弯曲的纵皱纹、芽痕、横长皮孔及不规则疤痕。
肉质,易断,断面皮部淡黄白色,可见橘红色油点,木部黄白色,导管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甜、微苦。地黄分为鲜地黄、生地黄和熟地黄,最好的熟地黄产地产于古怀庆府今河南省焦作市所辖之县(市)区,熟地黄种植已历时近三千年,是最早的中成药药品成分之一。
地黄生地与熟地有什么不同?
地黄生地与熟地有什么不同?它们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地黄是十分常用的一味中药,尤其是熟地黄,在方剂中经常有它的踪影。那么在地黄中生地黄和熟地黄到底有什么不同呢??各自都有什么功效?
其实临床上经常用的地黄分为三类:鲜地黄,生地黄,熟地黄。这三者均有养阴生津的功效,可以治疗阴虚津亏诸证。
鲜地黄:甘苦大寒,滋阴力量比较弱,但是长于清热凉血,泻火除烦,可以多用于血热邪盛,阴虚津亏证等等。
生地黄:甘寒滋润,凉血的力度稍微弱小,但是在养心肾阴方面功效很好,因此很适合血热阴伤还有阴虚发热等都可以用生地黄。
而最后一个就是著名的熟地黄,该中药具有很好的调经养血,补虚的功效。熟地黄甘润滋补,是滋肾补血,补益精髓的首选药。尤其善于治疗阴血亏虚导致的月经不调,血虚萎黄,心悸等证,还有就是肾虚精亏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盗汗遗精等的,并且还可以治疗精血不足引起的须发早白。
像比较著名的六味地黄丸其中就有熟地黄这一味药,著名补血方剂四物汤也有熟地黄,充分说明它滋阴补肾补血的效果不错。
关注我!带您正确养生,改善脾虚问题!分享养脾干货!生地和熟地的区别和作用?
地黄是一种著名的中药,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生地黄是未经加工的地黄。然而,酿造后的熟地黄被称为熟地黄。他们之间有很大的不同。两者的行为完全相反。地黄味苦,性冷淡。具有滋阴生津、润肠通便、清热凉血的功效。熟地黄性质温和甘甜。它具有滋阴补肾的作用。
生地和生地黄是同一种药吗?
生地和生地黄是同一种药吗
生地和生地黄是同一种药物。生地黄,别名生地、干生地、干地黄。性味甘、苦、寒。
其功效为清热凉血(用清热的方式来缓解血热),养阴生津,擅清解血分(在温病卫气营血四个时期中,属于最深入的阶段或病位)之热邪,兼能养阴清热(滋养阴液,清除热邪),润肠。
主治温病、血热、肠燥便秘、消渴等症。症见高热发斑、神昏谵语(神志不清,胡言乱语)、舌红降及血热妄行(热邪导致血液异常外出)。
生地黄为用鲜品干制,如用酒制地黄,则为熟地黄。熟地黄滋阴养血(滋补体内血液)。比较而言,生地性寒,偏清热、退血热、去烦,体寒或脾胃不佳少量服用。熟地黄偏补,填骨髓、补血、滋肾,但粘腻有碍消化。
生地黄性寒粘滞,有助湿之弊,脾虚便溏(粪便稀不成形)者不宜服用。如有相关症状切勿自行用药,请遵医嘱对症用药,以免加重病情。
本内容由中日友好医院 中医内科 主任医师 王燕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四物汤中的当归熟地川芎白芍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四物汤,中药方剂,由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等药物配伍组成,其主要功效为补血调血,可以说是补血剂的代表方,是调经基本方,也是后世众多补血方的祖方。
四物汤出自唐代《仙授理伤续断方》,《成不便读》王晋三曰:“四物汤,物,类也,四者相类,而仍各具一性,各建一功,并行不悖,故名四物汤”,《成方便读·补养之剂》谓:“四物汤为血药宗”,“一切补血诸方,又当从此四物而化也”……
作为一种温补药材,四物汤在临床上可以很好的对血液亏虚进行补益,还有镇静、止痛的效果,可以滋润皮肤、提高精气神,可改善女性朋友的痛经、月经不调等等相关的症状。四物汤中主要成分各有其功效,且听我细细道来。
四物汤中的当归、熟地、川芎、白芍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一、当归当归是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块根,作为传统中药,当归味甘、辛、苦,温。入肝、心、脾经。
功效:
养血和血,适用于血虚引起的各种证候。补血调经,用于心肝血虚,可与川芎、熟地、丹参等药物合用。补益心血,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血虚,可与熟地、白芍、阿胶、鸡血藤等药配用。活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痈疽疮疡、风湿痹痛及经产血滞腹痛等证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肠燥便秘。补肝血,用于肝血虚证。营养价值:当归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铁、钙、铜、锌、钾等微量元素以及铁元素。
二、熟地熟地,即中药材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干燥根,性微温,归肝、肾经,功效主要是滋阴补血,益精填髓。
功效:
补血滋阴,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症,为补血要药。用于肾阴不足的潮热骨,蒸盗汗遗精,消渴等,为滋阴主药。益精填髓,用于肝肾精血亏虚的腰膝酸软。眩晕,耳鸣,须发早白等。三、川芎川芎性温,中药植物,归于肝、胆、心包经,属于临床上经常使用的活血化淤药,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作用。
功效:
活血行气,可用于因血瘀所致的腹痛、女性痛经、月经不调、经闭、产后瘀血等症状。行气止痛,用于瘀血产生的各种疼痛,如气滞血瘀引起的胸痹心痛、肝血瘀阻导致的的胸胁刺痛、跌打损伤导致的瘀肿疼痛等。祛风燥湿,用于外感风寒所致的头晕目眩、寒痹痉挛、风湿痹痛等症状。川芎富含挥发油且富含烟酸、蔗糖、多糖等,依据多种氨基酸,维生素B1、B2,维生素E以及锌、铜等微量元素。
四、白芍白芍,是毛茛科植物芍药的根,药性苦、酸、微寒,归肝经和脾经,属补虚药物。功效主要是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功效:
养血敛阴,可用于胸胁疼痛、月经不调、崩漏等肝血不足之证。柔肝止痛,可用于胸腹和四肢关节的痉挛性疼痛。敛阴止汗,可用于阴虚发热、潮热盗汗疾病。当这四种中药材配伍,组成四物汤,就可发挥其补血调血作用,其中,熟地补血为主,当归补血活血,芍药敛阴养血,川芎入血分理血中之气,目的在于顺其“血贵在流通”、“补血不留瘀”的特性。
许济群教授五版《方剂学》指出,四物汤全方尽属血分药,但组合得体,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破血,补中有散,散中有收,构成治血要剂。汪昂《医方集解》述其“补阴益血”,又将其列为理血剂,反映出本方的组方特点。
本人特意去查阅了由“”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江苏省方剂研究重点实验室”发表文献“四物汤类方养血调经配伍功效探析”。
其中,对四物汤的补血作用进行了实验分析,采用乙酰苯肼和环磷酰胺复制类似于中医血虚证的小鼠模型,测定外周血象和肝脾指数,发现四物汤给药后不同程度地改善小鼠的血虚症状,实验证实,四物汤还能改善凝血和抗凝平衡。
临床病症较为复杂,中医一般会根据患者的个人体质,对方中补血调血配伍各有侧重,同时会通过加减其他中药材,拓展主治病症。
参考以下中药方剂:
血虚兼有血瘀之证者,常加以活血化瘀药,如延胡索、桃仁、红花。如《济阴纲目》治瘀滞有瘀血,加红花、桃仁、莪术等。
血虚兼有气滞证者,常加以理气药香附、陈皮等药物。如《济阴纲目》加香附、五灵脂名加味四物汤治产后恶露不尽,腹痛。
血虚兼热邪或热毒之证者,常加以清热解毒药,如选用黄芩、黄连、栀子、金银花、连翘等药物,见《医宗金鉴》。
若血寒,经期腰腹疼痛,可酌加炮姜、肉桂、吴萸温寒。若气虚而不摄血,可加潞党参、黄芪、白术等。
总之,四物汤并非一成不变,可在中医辩证下,根据患者病情,随证加减。
参考文献:
1.范欣生、陈菲,《四物汤类方养血调经配伍功效探析》.2013第十五卷第二期
2.(清)王子接著, 赵小青点校. 绛雪园古方选注.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3∶143.
3.许济群. 方剂学.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98.
4.(清)张秉成编著. 成方便读. 科技卫生出版社, 1958∶6.
我是控糖人,很高兴为大家科普健康知识~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麻烦帮我点个赞。
如果有疑问,可以评论区留言,欢迎大家关注、转发!
最后,感谢您的阅读,祝您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