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疼偏方,那些你不知道的民间偏方?
中医中有句话叫做偏方治大病,这些偏方之所以称之为偏方是因为没有被正式的药物典籍收录,但有时候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治病效果,偏方的来源主要是历代医学经验的积累和家族内部流传,前者主要在民间流传而被大多数人熟知,后者往往是单传的。
今天给大家说几个常见病的偏方,手脱皮、脚足跟痛、打嗝口臭等。
一、 手脱皮的治疗:
1、柏树枝叶治指掌脱皮:用鲜柏树枝叶加水煮沸。浸泡患掌,坚持一个多月后,治愈。
2、韭菜汁治疗手脱皮:取鲜韭菜一把,洗净捣烂成泥,用纱布包好,拧出其汁,加入适量的红白糖,每日服一次,一般连服四次可愈。
3、黑云豆煮食医治手裂脱皮:将70克纯黑云豆用火煮烂,连汤带豆食用,每日二次,食用五千克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后停食此方半个月,共三个疗程后即可治好手裂脱皮病症。
4、羊油治“皴”:将涮羊肉汤上层的浮油冷却后捞出,放进小瓶内后。开水烫瓶子,使之熔化,再冷却,去掉沉在下面的水和杂质,反复两次,冬春备用。用此油擦手、脚、脸部皮破患处可治愈。
二、足后跟痛的治疗:
1、新鲜苍耳治足后跟痛有特效:具体做法是、将鲜苍耳叶数片垫于袜内足跟处,24小时更换新叶一次,通常七次可愈。
2、石揉治足跟痛:用石头蛋揉患处(石头小鸡蛋型)。开始先轻些 逐渐加重,每天两次,每次20分钟,一个月时间痊愈。
3、治多年脚跟痛:“针麻”20克“湖脑”50克(中药店有售),“针麻”捣碎与“湖脑”合拌一起,分五份装入缝制好的小布袋里,每次1袋垫在脚跟痛点上,一周换一次,用四至五次即愈。
4、指甲草(又叫凤仙花)根茎煮水治脚跟痛:找五六棵约30厘米高的指甲草根茎(只用根儿),枯萎的最好,洗去泥土的,放入搪瓷或铝制的洗脚盆里,加上可漫过脚的水煮开后,添一小勺盐,稍微搅一搅就可以了。开始水太烫,可先用一个棉垫盖上盆,脚伸进去熏一熏痛处,稍后就要反复洗泡,直至水凉为止。第二天加点水煮开继续洗。一天一次,连续五次,痛的感觉就渐渐消失了。
三、治大脚趾根部关节骨质增生:
用醋两大碗(以便没过脚面),一两干黄花菜放醋里,用慢火煎熬至黄花菜涨开,用来烫脚,两三次就好。
四、巧治打嗝:
制止打嗝的方法非常简单,即分别用自己的左右手指指甲,用力掐住中指顶部,大约过1~2分钟以后,即可达到制止打嗝的目的了。此外,也可能用指甲掐“内关穴”,此穴位于手腕内侧6~7厘米处,即第一横纹下约2横指的距离,其止打嗝的效果也比校好。
五、手脚抽筋的治疗:
手或者脚抽筋了,只要你立即用拇指和食指掐住嘴唇的人中穴,持续用力掐20-30秒钟后,抽筋的肌肉即可松弛,痛疼也随之消除,用此法对付手指或脚抽筋,有效率可达95%以上。
再给大家介绍几个可以祛除口臭的方法:
1、山楂去除口臭:
山楂9~12克,煎汤当茶喝,可除口臭。
2、桔皮甘草白糖去除口臭:
等量桔皮、甘草、白糖,开水冲服,常服可除口臭。
3、蜂蜜葵花子去除口臭:
将葵花子捣烂与蜂蜜调成丸,含在口中,可除口臭。
4、橄榄明矾水去除口臭法:
取10克明矾,溶于100克水中,再放入10个捣碎的橄榄,浸泡半小时后,用来漱口,每天3~4次,每次15分钟左右,连用2~3天,一般即可去除口臭。
5、茶叶去除口臭:
(1)慢慢咀嚼若干片茶叶。可暂时消除口臭。(2)坚持每天喝1杯新茶泡的茶水,半月左右可根除。
6、狗肉去除口臭:
将狗肉煮熟,等凉后切片,蘸盐末服食,可去除口臭。
7、荷叶去除口臭:
荷叶3~5克冲泡饮用,口臭可除。
8、菊花茶去除口臭:
20克菊花,放4杯水煮成菊花茶,经常饮用,可除肝、胃疾病引起的口臭。
9、淘米水去除口臭:
将淘米水烧开后用来漱口,能治疗口臭和口腔溃疡。
10、丁香去除口臭:
丁香2克,分数次含于口中,可除口臭。
11、花生去除口臭:
去皮花生仁炖开水,常服有除口臭功效。
12、芦根去除口臭:
取40克鲜芦根、10克防风,加适量冰糖,煎汤饮服,每日3次,连服数日,即可去除口臭。
蒲公英泡水喝?
蒲公英,深受人们喜爱,不但美味好吃,还有许多的药用价值。
尤其是夏天的蒲公英,长得比较大,味道比较苦,累积的营养比较多。
此时的蒲公英,可以做成茶,泡水代茶饮,对人体健康,有诸多的好处。
入夏后,用蒲公英泡水,有3大好处
好处1:下火消炎
炎炎夏日,很多人动不动就容易上火,出现咽喉痛、口腔溃疡等。
此时,泡上一杯蒲公英水,下火消炎,可以给身体快速降火,改善不适。
所以,夏季,容易上火的人,喝点蒲公英水,十分有益。
好处2:清热解毒
夏季,暑湿热比较重,很多人容易脸上冒痘。
泡点蒲公英水,可以帮助清热解毒,去除湿热,改善痘痘肌。
此外,对于湿热引起的口干苦,小便短赤等,也有很好的帮助。
好处3:利尿通淋
夏季,是尿路感染、尿道炎等高发时节,让人“苦不堪言”。
此时,泡点蒲公英水,可利尿通淋,消炎杀菌,改善身体不适。
蒲公英,有着“尿床草”之称,可利尿通淋,还有着“天然抗生素”之称,对抗炎症,杀菌,都十分有益。
蒲公英虽好,但5类人不宜,切莫用错了
第一类:血压低的人
夏天,天气比较炎热,人体的血管舒张、血流加快,再加上人体出汗较多,排钠量增加,血压会比其他季节相比低一些,有些人甚至容易出现低血压。
蒲公英根泡水,有一定的降压之效,血压低的人不宜饮用,以免到底头晕等。
第二类:慢性肠炎者
夏季,很多人贪凉,容易导致腹泻、肠炎等。
此时,不要用蒲公英泡水,蒲公英微寒,慢性肠炎的人,用其泡水会导致腹泻加重,不可忽视。
第三类:对其过敏者
虽然,蒲公英是药食两用的小植物,但是,有也少数人,对其会过敏。
有些人,用蒲公英泡水,会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等过敏的情况。
此时,一定不要再喝了,在停止饮用后,会慢慢恢复,如果情况比较严重,要及时就医。
第四类:阴寒证者
蒲公英,对于热证,皆有不错的效果。
但是,对于寒症,则不宜食用,尤其是,阴寒证者,一定要注意。
第五类:脾胃虚寒者
蒲公英,属于凉性,一些脾胃虚寒的人,不宜单独饮用。
如果,这类人,想要用蒲公英泡水,最好搭配一些温和之物,一起泡水。
蒲公英,巧搭配,养生效果加倍
蒲公英+山刺玫花
女性,用蒲公英,搭配山刺玫花,一起泡水,是不错的选择。
这二者搭配在一起,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对于女性乳腺健康,十分有益。
蒲公英,解毒消肿、散结止痛,可很好的改善硬结性病变,对女性乳腺健康十分有益。
山刺玫花,是一种野生的小玫瑰花,性质温和,可中和蒲公英的一部分寒性。并且,山刺玫花,可理气解郁、活血散淤,对于改善乳腺增生,十分有益。
很多人的乳腺增生,是由于气郁所致,也就是经常生气所致,此时,山刺玫花泡水,可疏肝解郁、理气,还能够温养人的心肝血脉,舒发体内郁气,起到镇静、安抚、抗抑郁的效果,对改善乳腺增生的帮助很大。
此外,山刺玫花还有调节内分泌的作用,同样可以改善乳腺增生,对女性健康,大有益处。
女性,将蒲公英,搭配山刺玫花,一起泡水喝,对于改善乳腺健康,十分有益,是不错的选择。
蒲公英+黄蓝菊根茶
男性,用蒲公英,搭配黄蓝菊根,一起泡水,是不错的选择。
这二者搭配,对于保护肝脏,减少肝脏损伤,提高肝脏机能,大有益处。
蒲公英,入肝经,擅长排肝毒,降肝火,预防肝损伤,提高肝脏解毒能力。
黄蓝菊根,药食两用,保肝利胆,可加速细胞的修复速度,对肝脏细胞的修复作用较大,可以很好的保护肝脏健康。
蒲公英+红枣
熬夜的人,用蒲公英,搭配红枣,一起泡水,十分不错。
这二者搭配在一起,可以促进肝脏排毒,有益肌肤健康。
蒲公英泡红枣,不仅能保护肝脏,还可以提高肝脏排毒能力。
经常熬夜的人,肝毒容易堆积在体内,第二天会出现脸色差、起痘等。
此时,蒲公英搭配红枣,可以促进排毒的同时,还有助于改善肌肤健康。
如果,脸上有斑,用蒲公英泡红枣喝,也是不错的选择。
蒲公英+菊花
容易上火的人,用蒲公英,搭配菊花,是不错的选择。
蒲公英,天然下火,菊花,清热解毒,清肝明目。
这二者搭配在一起,增强了清热解毒之效,对火大的人,十分有益。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二者偏凉,不可长期大量饮用,或搭配温和之物泡水。
最后,自己动手,制作蒲公英茶
方法一:阳干法
采摘的蒲公英,洗净后,放在晾架上平摊开来,阳光下需要晾晒2-3天。
这样晒干的蒲公英,需要冲泡的时间长一点,营养物质才会泡出更多。
方法二:阴干法
新鲜的蒲公英,清洗干净,放在阴凉处平铺。
注意,一定要通风,否则会滋生细菌,一般半个月左右会阴干。
阴干的蒲公英,最好是凉水入锅,煮开后冷却至适宜的温度饮用。
方法三:炒干法
采挖的蒲公英,清洗干净,切段。
将铁锅烧热,蒲公英入锅,大火炒。
炒出水后,倒出多余水份,转中火炒干水份。
注意勤翻炒,用手抓炒,感知对湿度,温度、火候的掌握。
最后,将蒲公英炒制出香味、全干,出锅冷却放凉后,装瓶即可。
每次泡水取3-5g,热水冲泡3-5分钟,即可饮用,易冲泡,口感佳。
方法4:发酵法
蒲公英,洗净后,采用发酵工艺,炒制成红茶。
这样一来,可以降低蒲公英的一部分寒性,更适合长期泡水。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谢谢!
山楂泡水喝有什么功效与副作用?
山楂在中药学上属于消食药,药食同源。药性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功能主治为:消食化积、行气散瘀。主要应用在3方面。包括消食积滞、泻痢腹痛和疝气痛、瘀阻胸腹痛和痛经。
消食积滞山楂擅长消化食物,能治疗各种饮食积滞,尤其是吃了各种油腻肉食而不消化的情况。凡是因为吃了肉食不消化引起的腹胀、嗳气、反酸、腹痛、大便稀薄等,均可以用山楂泡水喝,效果较好。正如中医古籍《简便方》中所说,即以单味煎服,治食肉不消。如配伍莱菔子、神曲等消食药,可以增加山楂消食化积的功效。如配伍木香、青皮,则可以行气消滞,用以治疗食物不消化引起的腹胀腹痛,如《证治准绳》里面的匀气散。
泻痢腹痛、疝气痛山楂入肝经,能行气散结止痛,如果炒用还能治疗腹泻和痢疾。如《医钞类编》方中,单用焦山楂水煎后服用,或用山楂炭研末服用,能够治疗腹泻和痢疾。如配木香、槟榔等理气药更佳。常与橘核、荔枝核等同用治疗疝气痛。
瘀阻胸腹痛、痛经山楂性温,能够入肝经血分,能通行气血,有活血祛瘀止痛的作用。常与川芎、桃仁、红花等行气活血化瘀药同用治疗瘀血阻滞引起的胸胁痛。古代的医家朱丹溪,就用山楂加糖水煎服治疗产后瘀阻腹痛、恶露不尽或痛经、经闭。还有如中医古籍《景岳全书》中的通瘀煎,山楂与当归、香附、红花同用,可以起到活血化瘀,治疗血瘀引起的胸痛、腹痛、痛经等。
现代研究现代研究发现,山楂含黄酮类、三萜皂苷类(熊果酸、齐墩果酸、山楂酸等)、皂苷鞣质、游离酸、脂肪酸、维生素C、无机盐、红色素等。
根据《中药学》教材,所含的脂肪酸能够增加胃消化酶的分泌,促进脂肪消化,可以改善胃肠功能。山楂提取物能够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保护心肌免受缺血缺氧的损害;并可以强心、降血压、抗心律失常。同时山楂也能够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其亚组分浓度,增加胆固醇的排泄而实现的。另外山楂还能抗血小板聚集、抗氧化、增强免疫、利尿、镇静、收缩子宫、抑菌等。因此,现代单用山楂制剂治疗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细菌性痢疾等,均有较好疗效。
因此,山楂作为我国特有的药果兼用树种,具有降血脂、降血压、强心、抗心律不齐等作用,同时也能健脾开胃、消食化滞、活血化瘀。对于胸膈痞满、疝气、血瘀、闭经等疾病有很好的疗效。临床研究也证实,山楂能显著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有效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山楂还能通过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扩张冠状动脉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等起到强心和预防心绞痛的作用。此外,山楂中的总黄酮有扩张血管和持久降压的作用。因此,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等患者,可以每天用生山楂15-30g泡水喝,代茶饮。
但也要注意多食山楂可引起胃酸分泌增加,也有吃山楂过量而造成胃石症和小肠梗阻的报道。市售山楂片对小儿虽有促进食欲助消化的作用,但因含糖较多,如食用量大,使血糖维持较高水平,则会影响食欲,时间久了可造成营养不良,贫血等。所以中医认为山楂只消不补,无积滞、脾胃虚弱、胃酸分泌过多者应慎用或不用。
蒲公英怎样泡水最好?
大家好,我是一名从业多年的中西医结合内科医生。最近已经连续回答了两个关于蒲公英的健康科普问题,有不少的读者看完觉得受益匪浅。这不,头条问答今天又邀请我回答“蒲公英怎样泡水好(蒲公英与什么搭配养生效果最佳)”这么个问题。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来简单谈谈我的看法。
先来认识一下蒲公英!蒲公英在我国是一味非常知名的中药,从中华药典的记载来看,其为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植株整体柔软且光滑,含白色乳汁。根深粗大,呈圆锥状,表面棕褐色,皱缩,单一或者数条在土壤中,根茎短,长4~10 cm。叶从根部长出,叶片丛生、莲座状,且平展,长4~20 cm,宽1~5 cm,顶端裂片较大且呈三角形或三角状戟形,全缘或锯齿,叶的基部逐渐狭为叶柄,叶柄及主脉常常带有红紫色。花葶数量从1至数个不等,花序为头状花序,在顶端处有小角状的突起。花瓣为舌状黄色,舌片长8 mm,宽约1.5 mm。花期4—9月,果期5—10月。
蒲公英怎样泡水好,与什么搭配养生效果最佳?●今天我要说的答案可能要让题主和部分读者失望了,因为蒲公英不适合泡水喝,如果从植物本身的角度出发其并不像其它中药如当归、人参、鹿茸。红参等等更具保健价值。中医认为,阳虚外寒、脾胃虚弱者蒲公英是忌用的。此外,由于蒲公英性属寒凉,用量过大或者长期服用可至“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部不适及轻度泄泻。
●动物实验显示,大剂量蒲公英(30g/kg)灌服煎剂3天,可见实验兔子肝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轻度浊肿,肾小管变窄,其它无明显改变。小鼠和兔亚急性毒性试验,尿中可出现少量管型,肾小管上皮细胞浊肿。注意,临床上还曾出现因服用蒲公英煎剂、蒲公英酒浸剂后,出现荨麻疹、全身瘙痒等过敏反应。其提取物蒲公英注射剂静脉滴注后,亦偶有寒战、面色苍白、青紫或精神症状。
●由于在药物介绍上蒲公英的功效常会写到具有抗炎抑菌作用,于是不少不明真相的就会走入药不对整的误区,主要是寒热不分,不加辨证而滥用蒲公英治疗各种感染。其实在临床上所见的感染多数为热证,用蒲公英一般不会有不良反应。但请别忽略少数感染属于阴寒证,无热象,病程多较长,病人体质虚弱。如果用大剂量蒲公英治疗阴寒证,病人可出现食欲减退、倦怠、疲乏、出虚汗、面色苍白。且感染灶并无好转之象。所以将蒲公英清热解毒的作用简单地看成能抗菌消炎而加以滥用一定要注意!
●大家不要认为中药泡茶没什么关系,是药三分毒要牢记于心。实在觉得白开水喝的没味道那就买点茶叶泡茶喝即可,不要总想着去加点这个中药那个中药来泡茶,企图达到养生保健之功效,用西药得咨询医师,用中药那么就得咨询中医师,这才是正确的做法。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这样的一个新闻,已经好多年了,具体细节我也记不太清,大致就是说有一个小孩跟父母去广东那边走亲戚,当时正是桂圆(桂圆其实也是中药)采摘的季节,然后他就很馋,直接坐在树上大吃了起来,后面吃的太多流鼻血死了。我的观点是蒲公英泡茶喝?没必要!也没有所谓的养生效果,还得担心其副反应。
综合总结健康的体魄绝不是靠这个中药,那个养生茶等等打造出来的,本来健康康康的不挺好嘛,为什么非要去整点这样那样的东西来折腾自己的身体呢?从现代医学、营养学的角度来讲,作息规律、吃的下、排得出、睡眠好,营养均衡,多吃蔬菜瓜果五谷杂粮,这就是最好的保健养生,大家怎么看呢?欢迎评论区交流
口腔溃疡吃什么东西好得快?
摘要:宝宝的口腔溃疡和大人的溃疡是两回事。宝宝口腔溃疡是一种口腔黏膜病毒感染性疾病,致病病毒是单纯疱疹病毒,多见于口腔黏膜及舌的边缘,常是白色溃疡,周围有红晕,特别是遇到酸、咸、辣的食物时,疼痛特别厉害。受病毒感染后,宝宝会因疼痛而出现烦躁不安、哭闹、拒食、流涎等症状,而且有复发的可能性。6个月到2岁的宝宝很容易受到感染。
临床上宝宝患口腔溃疡的原因有很多,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1)受到口腔黏膜病毒的感染。
(2)口腔黏膜有不明显的伤口,口腔黏膜受到压力过大,缺少维生素B。
(3)烫伤、刺伤、误食有腐蚀性的东西等,也会引起口腔黏膜受伤,继而引发口腔溃疡。
(4)药物过敏。特殊体质的宝宝可能会因为药物或感染等不明原因,出现“多形性红斑疾病”,这时宝宝身上会出现靶形红斑,眼睛、嘴唇、口腔、生殖泌尿系统均有发炎、溃烂的情况。
中医的辨证分析认为,由于心开窍于舌,口舌生疮属于内热蕴于心经所致。本病有虚实之分,但以实证为多。建议妈妈给孩子以清心火为主。
1.清心经
300次。清心经能清热退心火、补益心血、养心安神。常用于治疗心火旺盛引起的高热面赤、神昏烦躁、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2.清天河水
300次。清天河水用于一切火症,所以治疗孩子内上火、大火都可以用此手法。
3.掐揉小天心
50~100次。掐揉小天心具有清热、镇惊、利尿、明目等作用。
4.按揉内劳宫
1~2分钟。按揉内劳宫能清热除烦、息风凉血。主治发热、五心烦热、口舌生疮、烦渴、牙龈溃烂等。
5.按揉合谷穴
1~2分钟。按揉合谷具有镇静止痛、通经络的作用。
黄老师临床多年的经验提醒家长注意:
如果宝宝小便黄、量大、气味大,要加上清小肠经300~500次,还要记得让宝宝多喝水,以帮助宝宝清热利尿。
宝宝患口腔溃疡时,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轻宝宝的疼痛。
(1)找准患处:宝宝口腔有溃疡时,要仔细观察宝宝的口腔,找到口腔溃疡的具体部位。如果溃疡在颊黏膜处,就要进一步找到造成溃疡的原因。要注意观察患者处附近的牙齿,是否有尖锐不光滑的缺口,如果有这种缺口,应当带宝宝去医院处理。
(2)注意宝宝的饮食:不要给宝宝吃酸、辣或咸的食物,否则宝宝的溃疡处会更痛。应当给宝宝吃流食,以减轻疼痛,也有利于溃疡的愈合。
(3)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多和宝宝交流,多和宝宝做游戏,能够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减轻疼痛。
(4)可用消毒棉签蘸2%苏打水清洗患处,每日3~5次。同时在医生指导下给宝宝口服维生素C和复合维生素B。轻症者2~3次即愈。
欢迎家长在留言区,分享你的育儿苦恼或者小秘笈,第一时间与你解答。明日继续更新新的课程,感觉有用,那就关注下,转发给身边的朋友看,收藏起来备用哦,您的每一次转发,都是对我前进路上的一份最真挚的鼓励!
@头条健康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