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归脾丸崩漏好了,脾胃不和吃什么药?
1、脾胃虚弱吃什么中药好
脾胃虚弱可以吃黄芪、白术、山药、山楂、茯苓、陈皮、湘莲末、党参等中药。
2、脾胃虚弱的表现
食欲受到影响。当脾气虚时,除了容易食欲下降之外,还容易发生腹胀,尤其在饭后加重。
容易发生腹泻。脾气虚或脾湿,常常会有腹泻、腹痛、畏寒等现象,甚至小便多。
脸色白或浮肿。脾虚人的常常脸部浮肿,有眼袋,脸色也苍白。
女性容易月静多。中医认为脾主统血,脾虚则不统血,容易出现慢性出血的现象,对于女性来说会出现月经多、便血、皮下出血等现象。
没有活力。脾虚人群早晨会出现胸闷气短、头晕等现象,平时则容易发生懒言少语、身体乏力和没有精神的状态。另外,脾胃还对食物消化、吸收起到作用,所以当脾胃虚弱时,食物营养也不会得到很好的吸收利用。当时脾胃虚弱的出现并不是偶然,一些人群会因为不同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而发生脾胃虚弱。
3、脾胃虚弱的预防
保持心情愉快、乐观,避免抑郁、焦虑、生气等情绪及心理状态。《内经》里“怒则肝气乘矣,悲则肺气乘矣,恐则脾气乘矣,忧则心气乘矣”“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等,讲的就是因情志失调而发病。
戒烟酒,忌食生冷肥甘及粗糙、过硬、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避免暴饮暴食或饥饱失调、饮食不规律等不良习惯。
慎用对身体胃肠有刺激性的药物,比如激素、阿司匹林、抗凝药等等。又或者是过于苦寒的药物,如龙胆草、苦参、黄连等,都要谨慎食用。
劳逸结合,适当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脾胃虚弱治疗方法
蹲马步:双脚打开两倍肩宽,双手扶膝微蹲马步,身体上下起伏,上半身保持挺直,弯膝
蹲更深的马步,注意膝盖不超过脚尖;每次1~2分钟。可视自身耐力,量力而行。可巩固下盘,强化下半身肌力,促进肠胃蠕动。
按摩腹部:坐在椅子上,左手放在右手上,吸气、挺胸,用力往前挺出上半身,身体微微后仰;吐气,缩胸,弯腰,双手用力往腹部压;每次20~30次,量力而行锻炼。配合腹肌收缩按摩腹内肠胃,促进肠胃功能。亦可双手交叠盖住肚脐,上下左右旋转按摩腹部100~200次。
艾灸:在家可用艾条箱,把艾条放进箱中,放在肚脐上,正好把肚脐(神阙穴)、上脘穴(脐上5横指)、中脘穴(脐上4横指)、下脘(脐上2横指)全覆盖,用艾的药力和热力健脾益胃。还可灸足三里,足三里,是强身健体的万能穴。
调理脾胃虚弱按摩这些穴位
点按中脘穴。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
补气血中药喝多久见效?
补气血中药喝多久见效
补气血的中药喝多久见效,取决于病情严重程度、患者个人体质等多种因素的。一般情况下,若气血不足程度较轻,两到三个月即可见效,若程度较重,需服药半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见效。
临床上常用的补益气血的药物有八珍颗粒、归脾丸以及十全大补丸等。八珍颗粒具有益气养血之功,主治气虚血亏所致的面色无华,头晕,倦怠乏力,气短声低,心悸心慌,食欲不振等症;
归脾丸具有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的功效,主治心脾两虚所致的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夜寐汗出,体倦乏力,食少便溏等症;
十全大补丸具有温补气血之功,主治气血两虚所致的体倦乏力,四肢不温,月经量多,妇女崩漏等症。
若出现气血不足的症状表现,建议及时就医,并在专业医生的辨证指导下用药治疗。
本内容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医内科 副主任医师 夏昆鹏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每个月月经都提前7天?
一般规律的提前7天关系不大的。
女性月经提前或者月经量多,就是血不循经,异常出血导致,很多时候发病机理类似,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种情况是身体亏虚,气虚肾虚为主,因为长期生冷饮食,或脾胃亏虚,房事不节耗伤肾气;导致气虚,不能固摄血液,因此血液不能循其道而行,出现的提早出血,或者月经量多、崩漏、点滴不尽的现象。
这时候的治疗要补气固摄为主,中药的经典方是归脾丸,如果再有肾气亏虚的现象,可加入杜仲、山茱萸、龟板胶、鹿角胶等药材,加强补肾固涩的作用。
第二种情况是血热妄行,因为阴虚、火热亢盛,或是因为肝郁化火,或是因为血瘀化热,总之就是各种原因导致体内有热,热扰血络,导致提早出血或崩漏或拖尾不尽的现象。
这种情况的治疗要以清热凉血止血为主。如果阴虚导致的要加滋阴药;肝郁化热的,清热止血的同时要加疏肝理气,配方如丹栀逍遥丸;血瘀化热,多配合凉血活血药,如丹皮、赤芍等。
而对于月经延后或量少等问题,多与气血亏虚,阳虚,寒凝血脉,宫寒等因素相关;相关内容,我在其他文章有论述过,可以点我头像, 关注我,有更多文章内容.........
失眠吃米氮平能痊愈吗?
感谢您的邀请,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吴一波来回答您的问题。简单来说,米氮平片是一种用于对抗抑郁症的药,是瑞美隆的通用名药。米氮平的抗组胺受体特性起着镇静作用,因此也可用作镇静药。该药有较好的耐受性,几乎无抗胆碱能作用,对心血管系统无影响,因此只要遵医嘱服用一般来说几乎不会有严重的副作用。
米氮平片是一种用于对抗抑郁症的药,是瑞美隆的通用名药。其中活性成分是米氮平,它作用于中枢的突触前α2受体拮抗剂,可增强中枢去甲肾上腺素活性。它通过与中枢的5一羟色胺受体(5-HT2,5-HT3)相互作用起调节5一羟色胺的功能,从而可增强5-羟色胺活性。对于对抗抑郁症的方面,一般情况下效果较为显著。
米氮平的抗组胺受体特性起着镇静作用,因此也可用作镇静药。该药有较好的耐受性,几乎无抗胆碱能作用,对心血管系统无影响,因此只要遵医嘱服用一般来说几乎不会有严重的副作用。米氮平适用于抑郁症--对症状如沉郁不乐、精神运动性抑制、睡眠欠佳(早醒)以及因抑郁症引发的体重减轻均有一定的疗效。也可以对自杀倾向的患者有一定的缓释作用。
口服后,活性成分米氮平将很快被机体吸收,其生物利用度约为50%,约两小时后,血浆浓度可至高峰。85%可与血浆蛋白结合,平均半衰期为20~40h,最长不超过65h,偶见小于20h的半衰期,此种情况多发生于年轻人群体中。因此,合理的服用间隔是一天一次。血药浓度在3~4天后可达稳态,此后体内将无体内聚积现象发生。若是肝肾功能不强者,可能会引起米氮平的清除率降低。
在服用剂量方面,“米氮平—瑞美隆” 片应口服给药,起始剂量为15mg/次/天。由此,逐渐增大剂量,直至获取最佳疗效。有效剂量范围通常是15~45mg/天,最好在临睡前服用。若是加大剂量后仍无明显的改善,应停用;若是取得一定的改善,应连续服用4个月左右直至症状完全消失为止。
米氮平片虽然可以治疗抑郁,对早醒的症状也可以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是毕竟“是药三分毒”,还是会有一些不良反应的:譬如食欲增加(致使)体重增加、惊厥、血恶液质(如发热、喉痛、瘀点等)。其中血恶液质和惊厥是一定要加以重视并及时就医的不良反应。
由于米氮平片主要的对症症状为抑郁症状,对失眠症状仅有一定改善作用,其对单一性失眠(如并非因抑郁导致的失眠)用处并非直接显著。对于因抑郁而导致的失眠,服用米氮平片的确有益,但是因为失眠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并不能一概而论,所以仅仅想靠服用米氮平片来治疗所有类型的失眠是不可取的。
如果您喜欢的话,请点击右上关注,更多健康知识和您分享!对于失眠症状,应当明确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失眠——可能是由于压力大、情绪紧张而导致,如果这种情况持续的时间不长,可以考虑妥善休息,看看有无改善;或者是由于生物钟紊乱所致,这种情况可以考虑调整生物钟,适应正常的作息规律;如果是由于某些慢性疾病所引起,则应及时就医治疗,告知医生自己的失眠症状。
祝大家都可以拥有一个良好的睡眠状态,每一天都元气满满!
问题回答: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 徐明辉 审核:吴一波为什么说脾虚最可怕?
在我的门诊中,脾虚的病人是十分常见的,特别是长江以南地区,由于雨水丰富及特殊的地理环境,南方的人群中很容易出现由于湿气导致脾虚的问题。
我在湖南生活时,虽然天天吃辣椒及油腻的食物,我并没有消化系统疾病的问题。当我毕业时,在南方工作生活,很快就感染幽门螺杆菌,出现胃炎的问题。从中医的角度去分析,两广亚热带及热带气候,湿气壅盛,湿邪特别容易通过外界侵犯人体脾胃,造成脾虚湿盛。因此在两广地区的人群中,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人群为其他省份之首。
需要说明的是,中医的脾胃,并非西医的器官脾脏和胃,虽然它们有着同样的名称,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但是其功能和含义却有着各自独特的特点,比如西医的脾脏,对于人体来说相对不是那么重要,具有两个主要的功能,一个是免疫功能,一个造血,即使切除,对身体的影响也不是很大。
中医中的脾胃不仅仅是两个脏器,而是人体的一种特殊的五脏六腑系统,有着自己特殊的生理及作用。
《景岳全书》中说:“土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图书编脏*气脏德》说:“养脾者,养气也,养气者,养生之要也”。由此可见,脾胃健康乃是人体健康长寿的根本。脾主运化,能够将水谷化成精微物质,同时将精微物质运输至身体的各个部位。脾的运化功能又分为运化水谷、运化水液两方面。其中,运化水谷即对脾对食物进行消化、吸收,食物进胃的消化后,小肠会对食物进行消化、吸收,而这个过程要依赖胃的运功能,把水谷转化成精微物质。还要依赖脾之运输、散精功能,进而将水谷精微输送至全身,脾之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旺盛,机体之消化功能才得健全,才可以将水谷精微生化的气血津液输布到人体各个器官和组织。
运化水液,即水液之吸收运转、散布,也就是对被吸收的水液进行运转、布散,可以将水谷精微中的多余水分输送到肺、肾之中,通过肺肾之气化功能转化成汗液、尿液排出体外。所以,脾之运化水液功能旺盛,可以防止人体多余的水液停滞于体内,即防止湿痰等病理产物生成,避免身体出现疾病。反之,脾的运化功能衰退,会让人体水液代谢功能出现紊乱,一定会导致水液停滞在体内,进而产生湿痰聚集,甚至诱发水肿。因此脾和胃对人体有着其他五脏六腑不可比拟的作用,因此脾胃又被称为后天之本,先天的因素我们无法改变,后天的脾胃我们可以自己决定,维护好它们,就是为自己的身体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脾的这些症状和体征,是脾的求救信号。食欲异常中医学认为,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如果突然出现、持续时间较长、不易恢复的食欲不振并伴有其他症状时,可能是某些脾胃疾病的早期信号:若伴有恶心呕吐、上腹饱胀不适、时有疼痛、频繁反酸、嗳气等。味觉异常脾胃不仅仅是消化系统,还和人体的味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脾气虚的病人,常常出现口淡,吃不出食物的味道。出现严重的消化系统疾病之后,导致脾胃气虚而引起吃饭不香,一吃东西则觉得胃脘部胀满、大便常稀等症状,这些是脾虚特征性的表现。
面色异常
脾虚的人群从面相上有着典型的特征的颜色,有脾胃气虚的病人常常面色偏黄,没有血色,而健康人的面色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这是黄种人正常的面部肤色。主要是由于脾虚导致脾运化水谷精微的能力减弱,从而导致人体气血不足,面部肤色得不到气血充养,就会出现不健康的蜡黄色。
鼻头颜色及嗅觉异常
中医认为肺开窍于鼻,脾胃的经脉与鼻子相互连接。鼻子的颜色及嗅觉能反映人体的脾胃功能。如果鼻子发红,提示脾胃有热象。如果鼻头出现淡白色,这是气血不足的征象,这也预示着脾胃功能虚弱。
四肢感觉异常
很多女性都有四肢冰凉的感觉,大家最熟知的原因是肾阳虚,其实脾胃虚弱也会出现四肢冰凉的异常感觉。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长期脾胃虚寒,运化不足,阳气不易滋生,难以输送至四肢末端,就会引起手足不温。患者同时可兼有气弱少神、脸色黄、胃口不好等症状。
大便异常
很多脾虚的病人都有大便异常的表现,常常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稀溏。而这是脾虚湿盛的一个典型表现。
对于脾虚我们无论是在生活保健还是中医中药治疗方面,是有很多的方法和药物的。
补脾常用的方法:
1.补脾常见的食物小米、薏苡仁、扁豆、鲫鱼、大枣、粳米、蜂蜜、苹果、猴头菇、墨鱼、木耳、鲤鱼、黑鱼等。
2.补脾常用方剂四君子汤【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功效:健脾益气。用于主治脾胃气虚证,面色萎黄,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数。
参苓白术散【组成:白扁豆、莲子、人参、砂仁、山药、白术、茯苓、甘草、桔梗、薏苡仁】
功效:益气健脾,渗湿止泻。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或叶或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胸脘闷胀,面色萎黄,舌质淡,舌苔白,脉细缓或虚缓。
此外,常用的健脾汤、补中益气汤、八珍汤等。
3.补脾药膳正所谓药补不如食补,通过一些药膳既能满足味觉享受,又能起到治疗作用,这是很多专家所推荐的。
乌鸡山药汤【材料】乌鸡半只,白术、山药、茯苓各20克,陈皮12克,精盐、香油、生姜、味精各适量。【做法】将乌鸡、白术、茯苓、山药、陈皮、盐、姜一起放砂锅内汤,约90分钟,倒出热汤,淋入香油、味精。用于脾虚不足所致的气短乏力,神疲气倦等症状,对于女性而言,还具有美容养颜之功效。
4.治疗脾虚的穴位治疗脾虚还可以考虑人体穴位采用针灸之法,对于脾气虚是有很好的作用的。常用的补脾保健穴位有,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脾俞、内关、中脘等。对于这些穴位可以采用艾灸,能起到很好的健脾强身的作用。
本人中西结合男科研究生,国家三级公共营养师,目前在三甲医院工作,关注@中西结合男科廖医生,了解更多男性健康知识,学习中医养生,请各位大佬关注我哟!点赞+收藏+转发,让更多人受益💖